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156章 多尔衮的选择;关于军制和军阵的说明

“洪承畴、你觉得当下我军应向宁远一带用兵还是去密云口外”

“秉摄政王,罪臣觉得当向宁远方向用兵,兵法有云攻其必救,只要将宁远一带打乱,明廷必然会全力实救。宁远近在腹侧,大军不用劳师远征,是以逸待劳的上佳选择。”

多尔衮定睛看了一眼侃侃而谈的洪承畴,然后摆了摆手然让他不要再说。老洪的话有一定道理,但多尔衮却对他说话的动机有些怀疑。说白了多尔衮就是不信任洪承畴,觉得这人未必会真心实意的帮着大清做事。

宁远、山海关确实离沈阳更近,可哪地方军堡林立、通道狭窄不便于大军展开作战。即使动用大军去攻,也未必捞上什么便宜。对于马匹不缺的清军来说,打宁远和去古北口情况差不多。清军的这个特性、洪承畴并没有意识到,到现在为止他也没正式参与过清军的大型军事行动,对清军的基本情况还是了解不深,战术思维依然是传统明军的哪一套。

由于对洪承畴的主观臆断、以及洪承畴说的并不切合清军实情,多尔衮一下子下定了决心,不能听这老狗的方案

“老七、你说这次出关的是明皇亲卫战力非同小可”有了主意的多尔衮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转头问阿巴泰。阿巴泰是多尔衮的老哥,可多尔衮对他并不怎么尊重,直接叫他老七,前边也不加官职,甚至一声老哥都不叫。

阿巴泰听了多尔衮的点名,连忙恭敬的说道“克腾部落报过来的消息是这支出关的明军旗号为勇卫营新军,从他们说的装束来说基本上能确定确实是明皇的亲卫。”

“去岁你入明关后、损兵折将,就是着了这支亲卫的道他们战法有何特点,你再说说,好让孤做权衡。”

“摄政王、这支明军善用震天雷、火枪也要比别的明军犀利一些,他们有种能快速装填的火枪,在甲胄上装备也不差。更令人棘手的是他们善长打乱阵,进退自如,是一支雄兵。”

“这样的雄兵若是长久存在,对大清来说决然是极为不利的。你觉得要想歼灭了这支兵马,是野战有利还是他们呆在城池里有利”

“这自然是野战之时我军更有机会,尽管他们火器犀利,但到底是步兵,只要我们先用骑兵将他们打疲,然后用重炮将其击散,灭之不难。”

“既然如此,为何咱们还要将其调到军堡林立的宁远一线再打关外战场宽阔,正是发挥我军之利的好场所,明狗既然将这支精锐送出了关,这样的好机会不容错过。洪承畴、你这老贼、在明廷也算是高官,明皇还有一支精兵在手的事你居然推说不知情,这次还要替明皇维护这支精兵。其心可诛、以后军议大事就不要让他参与了,让其回家闭门思过。”

看人不顺眼,他做什么都是错的,多尔衮此时就是这样他认为洪承畴建议打宁远方向,是为了替大明皇帝尽忠,维护住这支精锐。宁远哪地方全是堡寨,即使明皇的精兵被调过去了,依托城寨,清军还怎么歼灭他

明军和清军以及流寇的深层作战思维有着根本不同,清军和流寇他们作战的时候首先想的是如何赚大钱,而明军首先想的是如何保本。正是因为有这个思维偏差,老洪的想法自然会被多尔衮误会。

谷 “本王决定尽起兵马同时将孔有德等人的重军也调到战场上,全歼出关的明皇亲卫,诸位觉得如何”

多尔衮宣布作战计划后,其它几位议政王称诺同意,并没有提出不同意见,这事就算是定了。整个军事会议,也就洪承畴一个受了水,不但没捞到机会还要被软禁在家。

分割线

说说本书的军制和军阵的问题吧书评中有不少书友批评这事,本来觉得没必要解释,但最近对这方面的批评越来越多,所以就占用点篇幅专门解释一下。

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建制不是现代军制,这些建制基本上是从古代一路发展过来的,在中国宋代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整建制的独立军事单位最大在8000到15000之间的认识,在这之上存在的军事单位严格上说是战区单位而不是军事单位。包括的清军八旗兵也是按这个基本规制来做,这是战争中形成的经验共识。欧洲确定这个规范具体时间没有考证,不过彻底规范化应该是拿破仑时期。也就是说整个近代军制的基础,就是拿破仑军制。

拿破仑军制产生的时候,正是冷热兵器大替换的时代,所以,说这个军制不符合冷兵器时代的特点是没道理的。影响军制最大的因素是管理、信息沟通、以及兵员移动和运输的方式,热兵器没有改变这些条件。

军队的信息沟通方式以及移动方式出现大变革是很后来的事情,在现代军制下、陆军的师、团、连、排、班、这几个建制正在消亡,军队是以机械化组块进行重新搭建的。比如装甲部队,若是沿用以前的军制的话,即使是一个连队指挥作战的装甲车也没几辆,尤其是现在这种需要作战平台大规模支持的情况下,单个的装甲连甚至都没法独立作战在军队没有实现机械化信息化以前,古代军制和近代军制在基本组织形式上并没有本质的隔阂,不存在难以跨越的障碍。

再说军阵的问题,世界上自古以来的军阵大致概括起来就两种,一种是方阵,一种是散阵。在整个冷兵器时代,作战模式也不全是方阵热兵器开始时的排枪战术严格来说也是一种方阵战术。选择方阵并不是因为方阵在冷兵器时代好用,而是因为这玩意儿对半职业的军队来说最容易实现,实质上来说是一种无奈。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金军和清军的重装步兵是用方阵的方式在作战,但他们依然是有数的强军。

古代的一字长蛇阵,就是和拿破仑散兵线差不多的一种基础战术,难道真有人以为所谓的一字长蛇阵是整个大军排成之子形或者是一字形吗哪叫行军,不叫打仗。散兵线战法就是一个突前部,然后队友在身后排成一个斜线,进攻时首尾可以互相替换、互为支撑点,分进合击、迂回推进都很方便。仔细想想、是不是和兵书上对一字长蛇阵的描述基本上一模一样

由于散兵阵型对军士的基本战斗素养和配合要求太高,所以以农民为主疏于训练的中原王朝军队一般很少有条件用而已。但、凡是专业化程度高的军队,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方阵小型化,向散阵靠近。戚继光的鸳鸯阵就是在做这事

既然鸳鸯阵和散兵线战法能适应冷热兵器相交时代的战场,三角战术体系又为何适应不了相对来说三角战术体系,容易快速成军,更方便适应战场环境,怎么就成军盲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