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159章 将校堂生源危机!大明的老本用光了!

东林的打手们退出内阁的时候,心情比较复杂。周延儒不担事,只说了个笼统的概念,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办法是什么能用的无非就是东林的老套路办文会、出文集、在士林造声势而已。

眼下的问题是东林的大佬们基本上都在南京,北京这边没有个能拿事的主理人。

缺主理人就会出现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弄这些事情得花钱钱从哪儿来阮老狗在京城一次就印了数千份报纸,一份报纸的成本要十几文钱,也就是光印这些成本就有近百两银子,听说阮老狗是五日一印,一个月下来怕是得花数百两银子不止。

印文册还不是大头,大头是要将里边的内容凑齐,就得办文会。文会肯定不能在随便的地方办,最起码要在京城有名的青楼里办吧不得请个有名的头牌不得把排场搞的像点样子这一弄怕是没有几千两银子下不来

几千两银子不是小数目,让谁出都是笔大钱东林党又没有固定经费,这钱谁都不想出,而且说实话一般的言官也不是大富人,让他们一下子拿出几千两银子也不是易事。

众人商量了一下,觉得事情还得搞,经费这玩意大家就凑份子吧。一人出个十来两总行吧凑些份子钱,然后再从京城的大佬们身上化些缘,把事情先整起来。主要经费还得给南边写信,让真正的有钱人来解决。总不能我们这边既战斗又花钱吧

几天之后周延儒就在家中收到了一份帖子,贴子说来说去就是来打秋风要赞助费的。

“去给文会送百两银子过去,告诉他们国事繁忙老夫就不出席了”周延儒给幕僚吩咐了出资份额,让他们抓紧时间落实。

“东翁、百两银子是不是有些少了学生怕那些办会的人小瞧了先生。”

“不少了文会的事咱们还是少掺和,谁知道这事最后搞成什么样给个百两银子意思一下即可,现如今这风往哪儿吹,老夫都有些看不清方向了。”周延儒现在基本上能确定,皇帝对阮大铖的支持力度相当大,对新民时报的业务掺和相当深。

如此做的目的不言而喻,皇帝这是要借阮大铖的刀,动东林和天下士绅、勋贵的蛋糕。新明时报上登的那篇大明之怪九问写的明明白白,天下之财都流进了劣绅的口袋。看来皇帝这次所图不小,而且策略相当老到,在这种情况下,周延儒觉得自己还是不要站在风口上为好。

对于新民时报掀起的波澜,朱由检现在并不是很关心,子弹才刚刚打出去,让飞一会再说。现在这点情况也就是在京城的言官群有点动静而已,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大讨论,等这事发酵一段时间再说

笔杆子的战场已经开始打了,枪杆子这边也不能放松。新军主力现在全集中在密云一带,西山大营那边只有一个旅的留守部队,朱由检也就没必要再去西山大营看枪杆子了。到西苑的将校堂去看看情况,最近这段时间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到这上边,正是太忙了。

到西苑的将校堂,给精英学员上了一堂战略思维课后。朱由检意犹未尽,他觉得还得给新学员讲一堂课才行。最近几个月,新入学的学员待遇没有之前的哪些好了。以前的学员能隔三差五的见到自己这位校长,现在的学员就不行,偶尔见上一面都不容易。

还是得增加自己在将校堂学员中的曝光率,不然校长岂不是白当了可不能出现后世的某位光头校长犯的错误,让一个政教主任挖走了一大波好学生和好老师。

谷 兴致勃勃的去给学员讲课,他甚至都想好了,等课后还要和这些学员一道开个讨论会,和大家曾进一下师生情,关心一下学生们的生活情况。

可一进新生教室,朱由检的心情就被影响了。怎么才只有三十多个剩下的人到哪儿去了

“方正化、其他的学生到哪儿去了”这帮将校堂的人真是太不把自己这个皇帝当回事了,就弄了这么点学生来听课,其他的学生被他们捣鼓到哪儿去了

“校长、这月入堂的学生只有这么多,属下已经将他们全集中在这儿了。”方正化听皇帝语气不好,赶紧回话。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规定凡是在将校堂所有人一律称他为校长。

只有这么多一个月才招上来了这么点人也就是几个月前,一月进堂的人都有大几百人,这才过去了几月时间,怎么连一百人都凑不齐了朱由检听到方正化的汇报,内心相当震惊。

强压着自己的震惊之情,勉勉强强讲完一趟课后。朱由检赶紧将方正化等将校堂的管理层都召集起来,得把这事的缘由尽快搞清楚才行。

“方正化,将校堂生源锐减的事,是从何时开始的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早点通报给朕。”

“校长,锐减之事也就发生在上月,上月新一期学员勉勉强强凑够百人,卑职以为是因为农事繁忙,耽搁了大家入学。可不曾想这月情况更甚,卑职们正准备写奏章报给陛下。”

从上月开始这应该不是战事不利影响的啊,最近几个月大明的情况不算糟。

“你们说说生源锐减,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校长,职下等人觉得,可能民间已没有多少符合将校堂入学资格的生员了。其实近段时间,来报名的人并不算少,可基本上都不合格。很多人答最简单的入学考试卷,连四十分都答不上,有些笔试分数够,可基本上没有任何骑术和武技,不少人都上不了战马。”

啊情况这么糟糕听了方正化等人的说明。朱由检意识到情况可能比自己想的还严重。不是没人来将校堂了,而是民间符合标准的生源枯竭了。说实话现如今将校堂的入学门槛,可以说是以最低的招生标准来设置的。粗通文墨、稍微有点骑术和武技基础就能被招进来。可就是这样的标准,一个月也选不出一百来号学员。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大明数百年里也就差不多积累了这么点老本,能挖出来的差不多全挖来了。大明的家底,就这么一年多的时间,全给掏空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