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3203章 战场上得不到,谈判桌上可以想办法?

迷茫的多尔衮有点想不通,为何一直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清军现在陷入了如此被动的局面。让明军将城堡修到了大宁,这和修到了家门口有何区别

明军在大宁修军堡体系,就像是后世将导弹防御体系修到了敌对国的边境线一样,看着是为了防御,实际上是为了进一步进攻。多尔衮当然知道,这事成功实现对清军的影响有多大。

没办法, 他又想到了洪承畴,尽管老洪这两年出的主意没一样是起到了预想的效果,可多尔衮也不是糊涂到分不清形势。老洪的这些主意,没有发挥效果,怪不得他。在战场上以多对少都沾不上便宜,战略规划再好都是闲的。问题出在明军战力突然有了质的提高,而不是出在了战略谋划上。

老洪这次也随军到了前线,接到多尔衮传召后,很快便赶了过来。

“洪先生战场态势与我相当不利想必你也知道。孤今日召先生过来,是想听先生说说谋国之言。”

谋国之言洪承畴闻被多尔衮这话说的老眼里都有了光。这两年虽然多尔衮向他请教了好几次战略抉择问题,可上升到满清战略全局的谋划,这还是第一次问。

“臣认为,当下大清陷入被动,核心是明军这两年战力暴涨,有了十万左右的可战之兵明皇自十五年夏开始建将校堂重整兵马到如今,看来成效明显。往日能在战场与大清八旗兵对垒之兵,不过两万。然现下臣觉得有近十万之数,其兵又有新式火器之利,因此大清才屡屡在战场上站不得先机。”

“确实如此、以前孤对明军的改变没有重视,现在看来从阿巴泰入关之战起,明军就有了大变。现下、洪先生觉得国朝该如何应对”

“臣认为首先大宁之战要转变方式,动用近十万兵马来此处,消耗甚大,又不一定起到作用。”

“不打大宁之战此地对我大清至关重要, 是大清与蒙地相连的关键通道啊。”

“正是因为此地是大清与蒙地相连的通道, 臣才建议王爷暂时放弃。从根本上来说,大清也不是大宁的主人, 明军来此,最急的应该是此地的主人。对于明军来说,最难的不是来此处而是长久的站住脚。吴贼为何在战事不利之后,立刻远遁就是因为他知道大宁之地难待短期内明军即使在大宁,也难利用此地对辽东腹地形成威胁。大宁离其京畿腹地有近千里之远,想在此地长期留驻数万大军,消耗之剧难以想象。”

“先生这话你为何不早说早知道情形是这般样子,孤就不在此地和明军纠缠了。”

我早说,你能听进去不碰一鼻子灰,你能干休那时候你能认识到明军整体战力上来了这个事实洪承畴很想当面吐槽几句多尔衮,不过老谋深算的他还是忍住了内心的想法,面对多尔衮的询问,他选择沉默以对。

“罢了、孤知道先生为何不说。烦请先生继续说说你的谋国之言。”多尔衮见洪承畴沉默以对,不得不找个台阶,让他继续开口。继续在这事上纠缠,大家会很尴尬。

谷嬹atsana “辽南不能容下明军,明军现下只在金州有一部人马,趁着隆冬其部无外援的时机当全力一击此为其一,其二是老臣建议摄政王派信使与明廷联络,大清与明廷进行合谈,以求双方罢兵息战,化干戈为玉帛,让其主动从大宁退兵”

多尔衮听完洪承畴的主意,瞪着大眼很是不信的盯着洪承畴看了起来。你老家伙想什么哪咱战场上打不过人家,居然想着让人家在谈判桌上主动把建好的地方让出来人家脑袋有病吧

“洪先生,明廷有可能主动让出大宁”

“有很大可能明廷不可能看不出他们在大宁的隐患,大宁不是久待之地,这事明廷会有人想到。另外明廷现下腹地乱成一片,相对于辽东,腹地糜烂更是大患。从辽东能腾出手,尽快派出大军平定腹地之乱,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明廷无法短时间内彻底打赢国朝,包括明皇在内肯定清楚。若是两朝能和谈,让辽东回归安宁,不再牵制明军主力,他们会乐见此事发生。”

道理好像还真是这样经洪承畴一番解释。多尔衮觉得和谈似乎很有可能,于是他继续开口问道“若是和谈,国朝当以何为准则”

“边战边谈此为其一,其二是重实利轻虚名,其三、相对大宁来说、宁远可视为国朝鸡肋。”

洪承畴没把话挑明,不过多尔衮已经明白他在说什么。他的建议是辽南之战肯定要打,最好是启动辽南之战的时候,正式与明廷开始谈判。重实利轻虚名则是指,谈判时不用刻意强调大清与明廷地位平等,必要时可以在身份问题上进行妥协,但大宁必须要让明军让出来,清军要实际控制这一地区。若是谈判焦灼,可以以宁远城的归属权来换大宁的控制权,宁远对大明来说应该是比大宁重要,对清廷来说两者的地位正好相反,是一个可让步、给台阶的地方。

“洪先生、此策只是解决了当下之局,若是谋长远、国朝当如何破之”

“摄政王、天启年间宁远之战后,国朝如何破的局臣认为三顺王等人归降、让国朝有了重炮和火器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明廷这几年出现的新火器,才是他们战力骤增的关键。国朝当想办法集全力仿制其新式火器,有了新式火器八旗兵可如虎添翼。”

“确入洪先生所言大清之兵在勇战上,还是能压住明廷新兵的,差就差在没有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仿制明廷新式火器,当是扭转态势的关键。”

此时的满清还不是一根筋的时候,战局变化对他们政策制定影响会很大。而且满清贵族的学习心态也很强,远不是后世那样抱残守缺,不知变通。意识到出了问题,而不知更改,哪是老旧势力的通病,现下满清没有这毛病,他们还是锐意进取的创业者。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