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437章 顺天府主要靠卖房填窟窿!

“总督去山东赴任,空手去似乎也不合适。得带点钱、户部想办法给你拨一百万两银元,主要用于山东各地兴修水利。另外、通过铁路融资凑二百万两将保定到济南的铁路修起来。这条铁路的路基,全由山东百姓来做。另外、发型两百万银元的国债用以山东境内国道的扩修事宜。这些钱投进去,想来是能让山东迅速恢复民力。”撒钱是最好用的手段,朱由检越来越喜欢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苦心经营了五六年时间,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撒钱的资格,不用白不用。

按财政收入来说,其实现在也没到可以大撒钱的份。去年一年朝廷的税收收入合计也就是个一千八百万两而已,宫产这块的总收入稍微多一些有个两千三四百万的样子。这些钱、养近三十万兵马就占了两千万两,官员、教师、以及各地官府乱七八糟的开支下来,过一千万两,再加上要还的各种债务,一年下来收支勉强平衡。然而、谁说撒钱必须要用收入辛辛苦苦攒了这些年的信用、还掌握了货币信用,到了这份上了,撒个几百万的小钱有啥难度

投资铁路现在是京城富商阶层最爱干的事,国债卷是市民阶层最欢迎的投资方式,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在新复之地搞开发、弄基建方便多了。等投资到基建上的钱发挥效应,又能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经济算是进入了正循环的轨道上,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干任何事都轻松了不少。

带着大笔的资金去赴任,马士英的心情自然格外舒畅。散财童子这活,他干的是相当习惯。从安民署到顺天府尹,三四年时间他可是撒下去了近千万两的资金,不成想、做一省总督后,他还是首先要撒钱。现在当朝臣好像没啥难度啊以前都是想办法弄钱、如今倒好、全是想办法花钱。

办完了去山东赴任的手续后,马士英等来了继任者宋应升,与他交接完顺天府的工作,就可以正式启程去济南了。

“元礼兄、这两年顺天府修了不少路,盖了不少房子、当然也欠了不少债。目前顺天府欠皇家银行的贷款总额过了五百万两,今年还要再整修两条内城的路,同时还得启动内外城没有硬化的街道小巷铺油路的工程,仅今年估计还得借三百万两以上的款。这就是顺天府这个摊子的现状,说实话、要不是现下京城的收入见涨,吾都不知道该怎么给你交摊子了。顺天府的情况、用陛下的话说是相当复杂,对此你得有个心理准备。”工作交接的时候,马士英给宋应升吐露了实情,情况并没表面上的那么好,债务压力非常大,现在的这个债务规模,一般的人听了都会被吓傻。大几百万两银子的外债,放到地方衙门身上,作为主官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马兄、京城的道路吾看着已经相当好了啊为何还要大借外债来修”

“此事、还真不是吾做的决定京城继续修路是陛下的意思,除了修路、陛下还打算要在明后年的时候,让京城再完善排污水的设施,甚至还想着给各街巷建一道活水渠网,好方便京城百姓日用取水哪。按陛下的意思,反正近十年、京城都别想着消停。”

“修路、通水自然是好事,问题是这些事都得花大价钱啊。咱顺天府的收入能填上这么大的窟窿吗要知道、收上来的税,大头是被朝廷拿走的,留下来的钱、还得负担六品一下官吏、那么多教员的薪俸,以及维持衙门日常运转的支出哪。”

“元礼兄的担忧和吾之前的担忧是一样的,不过、好在从去年开始京城这边的进项多了一些,目前欠的这些债倒是能看到还上的希望。吾给你说债务的问题,主要是给你提个醒,让兄台心里有个底,而不是说这些债顺天府负担不起。吾的意思是兄台在今后做工作的时候,要综合考量陛下的意见。咱们陛下格局大,可对咱们底下的官衙要求也高,全按陛下的意思来干事,顺天府衙的收入结余差不多就全被银行给收走了,你到时候手头的活钱可不多。”

马士英在卸任的时候才弄明白了一件事,说自己是撒钱童子,实际上最后这些钱全部会让银行给收走。顺天府忙里忙外,到头来也给手头剩不了多少钱。皇帝就是既将事干了,又不花钱,算计的相当精明,根本不会给地方官衙剩下什么钱。所以他才提醒宋应升不要走自己的老路,全听皇帝的意思将财政增长点全搭在基建上。怎么着也得留点钱,改善一下顺天府官员的待遇。

“马兄、京城的收入主要是什么啊怎么填平这么大的外债”

“元礼、这两年唐山厂务区的收入也不竟然全是靠税吧你们应该是有些租金、卖地的收入吧吾听说、密云的方密之,靠着租金和卖地富的不像话,他们县的教员数都比别的地方多,唐山虽然建厂务区晚一些,但这方面的收入也应该有了啊京城的情况和你们差不多,主要的收入就是靠卖地、租厂区,当然京城可能比你们还多些进项,京城卖房的收入也是一大进项。”

“这些收入够填窟窿吗”

“刚开始不够,不过去年的收入已经有五十多万两了,现在顺天府手里还压着不少修路的时候征迁的地,以后收入应该还会更多。说到这里,吾还得给元礼兄多句嘴,京城的房和地是值钱货、去年的房价和地价就比前年涨了近两成,所以出地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要慢慢来、不要太过急切。”

卖房是顺天府填窟窿的主要手段要不是马士英说,宋应升还真想不到。马士英确实是个好前任,在交接工作的时候不但说了实际情况,还说了不少账面和文书反应不出的情况。有些事要不是他这么掏心掏肺的讲出来,宋应升估计得用很长时间才能琢磨出味来。比如对京城大基建的态度,不知内情的人怎么能想到这其中有地方官府和皇帝博弈的内情哪这种事全听皇帝的,似乎也不行,地方衙门工作人员利益会受损。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