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442章 划时代的创举——暖水壶生产工艺开放!

阮大铖将剧作的要求一一讲完后,师雨薇、沉梦庚两人心中都燃起了一把火。沉梦庚想的是若是完成了这样一部作品,他的创作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正经成为主流文人。而师雨薇的燃点则相当复杂和奇怪。然而、殊途同归,他们都对完成这样一部很有挑战性和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充满了期待。

对创造充满激情的京城人,现在可不是少数。南二环的一家新开的小作坊里,老板张承兴和厂子里的十来个伙计,这两天就因为期待而焦灼不堪。

“东家、内瓶和外瓶的胚子都吹铸好了,咱们是不是要将两个瓶烧到一起”烧玻璃瓶的老把事凑到了脸上布满了血丝的老板跟前,询问他是否开始下一步工序。

“往一块接吧,咱们先接口再接底。”张承兴本身也是个烧玻璃的把事,不然他也不会创这个业。

小心翼翼的用衬着石棉的铁钳子夹着两个半面的玻璃胚放到了特制的高温火口炉上。受高温炙烤,细长的的瓶口出现软化。张承兴和老把事迅速取出瓶口,让旁边的伙计赶紧将用特制的圈套小心的将接口压合。然后再放到火口上炙烤,来回三次后,瓶口终于被封平整了。

封好瓶口后,张承兴他们开始封瓶底。瓶底是半圆式的,先的将内瓶的底封住,再将外瓶的底封住。整个过程都是细心活,容不得半点差池。

封好了瓶底后,看着眼前已经成型的暖水瓶,众人不由出了一口长气。现在来说,彷制暖水瓶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半了。接下来就是给瓶子里边镀银将从供销社特殊品商店中买来的镀银容液灌进底部留下的细口里,再将另外一种溶液加进去,然后放到火势较小的炉里加热进行银镜反应。

等银镜反应结束,倒出废液后,接下来张承兴开始做最后一步工作。通过抽空气的设备和加热将两层瓶胆之间的空气抽出,最终拿到勐火口封了气口。

整整一套活干完,所有人都是大汗淋漓,累的不想样子。

“刘二、将开水倒进暖瓶胎里,用木塞塞好。”尽管累的不像样子、张承兴还是赶紧让伙计准备质量测试的事。

花了好几千两银元开了这么一个暖水壶厂,现在是最紧张的时候,若是产品能顺利做出来,啥事都就能解决。可若是东西做不出来、或者是做出来的东西质量不过关,哪就哭都没地儿哭去。

张承兴本来是京城开琉璃铺子的,前几年玻璃产业兴起后,他转了行开始做玻璃买卖和二次加工生意。做着做着、他就想开个厂了。因为他发现这几年,京城开厂的人都赚了大钱。

问题是开玻璃厂规模要求太大,小打小闹根本玩不转。正在这时,宫里的产业推出了暖水壶。宫里推出暖水壶的同时,还推出了一个对整个行业有大利好的事。所有想做暖水壶产业的人,可以去宫里做暖水壶的厂全程参观和学习工艺。制作暖水壶的原料,也能从供销社的特殊商店进。总之这个行业的所有都是对外开放的,只要想从事就能入场。

思考再三,张承兴准备做这个行业,因为与原料相比暖水瓶的利润实在是高的离谱。暖水壶原料成本只占出厂价的两成左右,而且做出来的成品还不愁卖,这样的行业,不做简直是天理难容。

开放暖水瓶的工艺流程和原料供应,是为了让想参与这个行业的人都能进场。这是朱由检亲自做的批复因为他在了解了暖水瓶的行业特点后,觉得这玩意以目前的生产工艺来说,短时间内根本没法做到大规模流水化生产,这个行业没有规模效益,手艺才是关键。

既然这样,想要扩大产品供应量,就只能靠增加匠人数量来解决了。鼓励小作坊生产和建大工厂结果是一个样的,哪就想办法让民间多涌现出来一些生产暖水瓶的小作坊吧也算是为丰富京城产业体系做贡献。

开一个暖水瓶厂的投资并不高,就是建几个不同功能的火炉和火口,卖几个融化玻璃的大坩埚,以及准备一些其它的辅助设备,招些人就能做,总投资有个几千两银元就能搞定。原料方面,玻璃若是做不成成品,是可以烧融之后重复用的,一次性耗材是煤炭,与出厂价一只六七两银元相比,费的那点炭能值几个钱

第二天一早,张承兴赶紧跑到工坊里,小心翼翼的拨开壶胆上的木塞,举着往碗里倒了一碗水,然后小心的将壶胆放在特制的架子上。

端起碗,小心的将手放进水里,哎呀、还真有点烫手。丝毫没在意手刚在碗里搅合的事情,他赶紧将碗凑到嘴边喝了一口,水温确实是烫的。

“他王叔,你来试试水温我感觉昨日做的壶胆确实是能存热水的。”

老把式王二泰,接过东家递过来的水碗仔细的验证了一番,然后开口道“东家、壶胎应该是成了”

成了忙乎了近一个月总算是做出了成功的内胎。包括东家张承兴在内,厂里的十几号人高兴不已,只要能做出合格的内胎,这厂子可就能好好的开下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全厂上下,分外有精神的开始了大生产。

所谓的大生产也就是想办法,能在一天里生产出五个以上的合格内胆而已。五个合格内胆,加上竹编的壳子,一天差不多能进账三十两银元,一月下来就是近千两银元的收入。对兴泰暖水壶厂这样的小作坊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盈收了。一年下来不管是老板还是伙计,都会赚不少钱。

最近这些日子,京城开始做暖水壶的小厂不下十家,这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连朱由检自己都没预料到,他做出的开放暖水壶工艺的决定影响会有多深远。一年后、京城便涌现出了一百家以上的暖水壶厂,甚至还出现了暖水壶厂的工人不要东家开工资,免费在厂里干一年活只为学技术,好以后出去自己开厂的现象。靠着这股万众创业的激情,京城暖水壶产业两年里便实现年产过百万只的规模,暖水壶的出厂价也从原来的六两银元降到了二两银元以下。

即使是二两银元的出厂价,暖水瓶的利润也不算低,依然有大量的人在向这个行业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制暖水壶内胆的玻璃匠都是京城平民子弟中最受欢迎的职业,持续为京城的就业市场做了近半个多世纪的突出贡献,这个现象才算是告一段落。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