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462章 要办成私校的标杆!

绝境求生崇祯帝 第462章 要办成私校的标杆!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8 10:09:0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吞了一章改后应该能发出来

所谓的启明学校雇了青楼女只是个借口而已。真正的原因是同行太优秀了今年完小招生,启明学校的上线率太高,一时间成了南城百姓街头巷尾传的闲话。为啥公校是全日制教学,学生们学习的时间那么长,可结果还考不过一个业余的夜校

百姓们觉得核心就是公校的教员拿着朝廷的钱混日子,根本不好好教学,公校里的那帮老师都是酒囊饭袋,不是啥好鸟。

议论的越来越厉害,在公校任教的老师们就有了意见,这风议对他们极为不利啊甚至都有家长当面说他们的闲话,弄的他们面子上很下不来。

公校老师主要是由于面子,而一些私校的老师则纯粹是为了利益。你不收学费,不搞全日制,到头来干的比我们还好也就算了。这次礼教局扶持私校的政策,又让你们沾上了大光,学校规模扩大了数倍。如此一来、很多原本是自己的生员全被启明学校给抢走了,若是日后你们再扩大招生规模,我们哪还有饭吃

于是两帮人就串联起来,忽悠了一帮大小学生去找麻烦,好让启明学校办不下去。

不成想,事于愿违,非但没有让启明学校遇到麻烦,却遇到了皇帝的雷霆一怒。

锦衣卫几乎是将京城宪司的人全拉了出来,乌泱泱的一两千人,将启明学校围着的人,一个不漏的全给抓到了新建的诏狱里边。干这事的李若琏激动异常,好几年了、锦衣卫都没遇到过这样的场面,不抓住机会露一个大脸,人们都以为锦衣卫成了一个纯种的情报机构了哪。

当晚朱由检当众向阮大铖、周延儒们公布了处置办法。被抓的人中、初中以上的人一律发配到归化城和大宁城去,给他们一人分十亩地,管一年的粮。让其通过自力更生、劳动改造深刻的认识自己的错误,五年之内由专人看管,不得回关内一步,五年后根据个人意愿自由决定去留。若是还有人因为此事闹,就和这些被抓的人一个待遇。

在读初中的,发配到军校里封闭军训一个月,让他们明白为国效力的艰难,悔过自新。还在读完小的、由顺天府的吏员带领,扫一个月的马路,通过体力劳动反思己过。完小以下的小屁孩,就地释放。

除了惩罚这些人以外,新民时报需要刊登专栏评论,将此事的前因后果和皇帝对此事的定性全发出来,以正视听。在京的行政官衙,以此事为机,展开内部整训,检讨自己是否有借公谋私的思想,是否有不为国做贡献却巧立名目攻讦他人为国为民做事的行为。各大学需要组织学生,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和切割不干正事、公器私用、滥扣帽子的东林毛病。

“不管她们之前是干什么的,现在她们不计报酬,参与普及教育的行为,绝对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再说、青楼女的恩客们是谁论错、她们只是非自觉参与者,真正有大错的是哪些逛青楼的人,他们才是产生罪恶的根源和土壤。逛青楼的人中,谁是主流至少有八成是读书人吧要律人、先律己,圣人之道难道就是用来收拾别人宽容自己的”

“今日出现的这档子事,全朝上下必须要反思。朕说此事是东林遗祸,其实并不全面,严于律人、宽于律己,乱扣帽子、攻讦他人,只承认自己是君子的毛病是旧式读书人都有的通病,东林只不过做的最过分最典型而已。笃行而正道才是正经的读书人,未有行而先判他人的果,就是读书人中间的垃圾,必须要清除出去。朝廷花这么大的代价兴学、建大学,为的就是正民风、正士风,不认同朕的理念,朕绝不容他,各大学自今日起,展开清查行动,与朕道不同的朕也不不和他将就,让其抓紧时间退学,想去哪儿去哪儿。”

“教员群体也是一样的道理,还就奇了怪了,明明有更好的条件,教学成绩却不如几个摸索着办学的民间妇孺,这是什么道理道理就是不用心,吃着大明百姓的饭,却不为大明百姓干事。没成绩也就算了,不自省,却来捣乱,朕要让他们好好看看享利而不出力的下场。”

气势汹汹的说了一大堆话,发了一通脾气,当天的会才散场。参会的人,一个个吓的冷汗不止,皇帝动起怒来还真是不得了啊。从出事到宣布结果也就是一天不到的时间。短短一两天时间,近千人要被发到口外当农民,还要展开大清查行动,京城的风向变得有些快啊。

雷厉风行的处置此事,除了口外急缺挖沙子的人以外,还因为朱由检不想让这事有发酵的空间。别的事发酵一下也没事,可这事涉及到青楼女。若是不早点定性,早点形成高压态势,演变到最后可就成了与整个传统道德作对了。

刘大壮、师雨薇怎么也没想到,因为他们的事,京城掀起了一股大政治风暴。近千人收到了牵连,整个官场展开了整顿。作为这场风暴的起风点,这两天他们过的是战战兢兢、吓的不行不过、很快他们就吃到了一颗定心丸。

出事后第五天,第一批发往大宁的人启程,也就是这一天皇帝让宫里的人给启明学校送了一块匾,并且带来了一份两千两银元的存单,以及皇帝写给启明学校师生的亲笔信。

信中勉励他们不要以出身而自卑和自轻,要刻苦奋斗、自强不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向整个大明证明自己的价值。信的末尾说自己以私人名义,向启明学校捐款两千五百两银元助学,其中两千两建议他们在学校周边买一块更大点的地方,起一座二三层楼的教学楼,以扩大办学规模,让更多生活在南城的贫民子弟有机会上学。剩下的五百两用来维持日常运行,从今年开始、他每年都会给启明学校捐五百两银元,以推动启明学校发展的更好,成为大明私学的典范。

信的最后、皇帝建议学校成立一个由教员、出资人、学生家长、学校附近的乡老邻居等人组成的理事委员会,对学校的运营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将落款朱由检的匾挂到了学校的大堂里,刘大壮他们恭恭敬敬的上了香然后神圣而庄严的召开了第一次学校理事大会,刘大壮被选为理事长、李玉亭娘任常务副理事长兼校长,师雨薇、小桃红、还有两个家长、三个胡同里的头人共同出任理事。

“师娘、诸位理事,今日是启明理事会成立的大日子,咱们学校能走到今日不容易,皇爷他老人家对我们太照顾了,皇爷之恩我刘大壮,还有附近街巷的乡邻几辈子都报不完能回报他老人家的,唯有将学校办好、为国育出更多的栋梁,将他老人家给的每一分钱都花到地方上。大壮在这里拜托诸位了,希望诸位能帮着我将皇爷的大恩德给报了。”

众人和刘大壮一样亢奋,很是激动的附和起了刘大壮。现在的他们可不光是在办学校,更是在办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交给他们的神圣任务。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