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490章 评书人魔改话剧

绝境求生崇祯帝 第490章 评书人魔改话剧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8 10:09:0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卖报、卖报、东江时报创刊热卖,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新民时报东南分社创刊东江时报,国家大事、民生百态尽在其中,朝政风云、本地风情不可错过。”

松江府的大街上,一帮小报童卖力的叫卖着刚刚发行的东江时报。严格意义上来说东江时报与新民时报在内容上是有一定雷同性的,关于朝政方面的消息多数是转载新民时报的消息。只不过在本地民情、以及文艺专栏板块上不同而已。

江南这几年也出现过一些小报,但都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东林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搞了无数小报,办着办着就关停的关停闲置的闲置,没几份报纸形成气候。

东林人为啥没有办成一份像样的报纸关键在于组织不正规、资金来源不稳定。有兴趣的时候,大家大包大揽,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热闹的很搞上一段时间,各种理念冲突、出钱多寡的矛盾就出来了。完全不像新民报社这块,每年宫里拨的银元是定额、还有一系列其它营收手段,再加上组织正规、管理标准统一,自然是越办越好。

京师的新民时报、现在每期都能刊发近十万份报纸,印刷技术进步以后,光卖报纸、一份都能赚一文银元。报纸上刊登的商讯,五十个字就能卖五两银元以上一期报纸的盈利近千两。一年七十多期、算下来进账能达到七八万两,还有出完本、长篇文集的收益,轻轻松松过十万两。

新民报社,现下所有的员工加起来是一千多人,用二十万两银元养一千多人,报社的员工小日子过得滋润的很。老阮现在觉得自己比周延儒都牛,手底下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还有一帮靠稿费活着的闲散文人当帮闲,这样的待遇妥妥的仕林魁首。

这次东江时报再办起来,南北舆论界就全是他一人操持了,地位还能暴涨一大截。

“小童、你这一份报纸多少钱”大街上一个闲人向吆喝的报童询起了价。

“一份五文、街上买的报纸都是这个价,童叟无欺。”

“这么便宜报上有啥新鲜事啊”

“国事、民事、商事皆在其中,想看什么就能看什么。官衙的老爷们也靠着报纸,尽知天下事哪。”

“你这说的太笼统了,有没有详细点的消息”

“嘿、你这是想不花钱就知道报上有什么啊。罢了、我给你免费送两个消息,京城的话剧团到松江巡演的事知道吧报上有确切的演出时间、门票价格还有演出阵容的介绍,买了报纸就能全盘知道。朝廷的海军光复了宁波的事知道吧报上就有这一战的详情,想知道朝廷海军将郑贼打的有多惨,赶紧买份报纸来看吧。”

“有没有建虏方面的消息最近朝廷和建虏打的怎么样了”

“有、建虏已经派人向朝廷求和了,他们想着让朝廷就此收手,两朝止戈哪,不过皇爷爷说不答应,向他们提出了新的停兵条件。”

“什么新条件”

“这你就得买份报纸自己看了。”

闲人从袖子里掏出了五文小票,向报童买了一份大开面的报纸。拿在手中,迫不及待的当街看了起来。

还是自己买一份报纸看起来带劲,松江府衙门口、以及港口和几处繁华之地,都有贴报纸供大家免费观看。可那地方人山人海的,完全不能好好的看报。

后世的报纸看完后,多数就变成了废纸,别做他用,甚至大多数报纸都没人看,单位买来之后就堆在一旁无人问津。这个时代情况可就不一样了,五文钱一份的报纸买了、即使是看完了大多数人也舍不得扔,会专门收集起来,闲着没事的时候,拿出来再看。

街面上的茶摊子,还有专门的读报人,将每期的报纸进行解读,供不识字的人一边喝茶一边了解咨讯。

“听报上介绍说,话剧里边用的道具全是实打实的,每一幕都得换景。你说换景这么麻烦,演出的时候会不会停半天啊”茶摊上喝茶的人最近这两天聊天的内容主要是即将上演的话剧。这玩意太过新鲜,只听人说特别好看,但大多数人没看过,全凭想象,自然是越想越玄乎。

“你们啊是没看过话剧,换个场根本不用多长时间,最多一刻钟就能搞定了。话剧最好看的是灯,演出的时候谁说话、灯就照在谁的身上,好看的紧。”

“灯还会跟着人走啊老五你看过话剧”

“前些日子跑海船,去了趟天津,那边就有话剧在演,不过不是风雨楼这样名家云集的剧,我看的是小品剧,里边的人演的可好笑了。”

“小品剧哪和正经的话剧有啥差别”

“听人说、大话剧要两个多时辰才能演完,小品就一刻钟便能演完。大概差别就是唱戏的折子戏和全本的不同吧。”

“原来是这样啊看戏的话能看全本还得看全本,这次咱们府里好不容易有演全本,还是从京里过来给皇爷爷们演戏的大角,咱可得赶紧排队将票买上才行。”

“听人说、京里卖全本的票都一票难求,也不知道咱们府里的巡演票好买不好买”

风雨楼往事吴语版在松江府的巡演,可谓是大获成功。连演五日,每天演出的五百多张票,几乎是秒空。买不上票的人,甚至都围在剧院门口等散场,想着从看过的人嘴里听听到底怎么好看。

有机灵的茶馆说书人,想尽办法买了张票,将剧里的内容记下以后,隔天就改编成同人话本,在茶馆讲书,供那些看不了原版话剧的人听个新鲜。

那些说书人,尽管听的时候都是认真在记,可讲的时候多少都会有出入,再说话剧与说书在表现上本来就差别很大。所以当松江府流行起风雨楼往事话本的时候,呈现的内容就和原本的话剧版有了极大的差别。

阮大铖专门穿便装去听了几场评书版的风雨楼往事,听过之后他觉得尽管魔改严重,但核心的意思还是没变,这就够了有这些评书艺人的再加工和传播,形成的舆论效果只会更好。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