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499章 不到十八岁的县令!

绝境求生崇祯帝 第499章 不到十八岁的县令!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8 10:09:0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固城镇车站、董理明带着一名陪同的书吏,站在车站外边与如愿接了自己职位的老同学龚自虎话别。

前天朝廷正式的调令和任命书发了下来,他被正式调往辽东锦州府附近的兴城县任知县。这是一个由卫所改设的新县,目前来说各种配置都比较低,这才让董理明有机会捞上一个一把手的位子。

从知镇直接跨到知县,对仕途的发展绝对是有大意义的,所以哪怕是去辽东,董理明也没任何二话,接到调令立马动身。

“董兄、此去辽东山寒水冷,你可得多保重。”

“龚兄珍重、固城的事你就多费点心,希望吾走以后,固城能在龚兄的带领下更上一层楼。转眼之间吾也在这地方待了两三年,还真生出了一些乡亲。往后去了辽东,也不知道是否再有机会见到这种繁华之所”

“朝廷正在筹备启动关门到锦州的铁路修建,想来用不了多久老兄你的治地也会繁华如斯,莫要太过心忧。”

“怕是有难度啊,辽东战乱日久,此次朝廷又迁徙了一部分老军户去往大宁,那地方说十室九空可能有些夸张,可要说人丁不足原本的半数,绝不是虚言,想要繁华到固城这种程度,还真有些难。”

到底是干过经济工作的,董理明对经济能不能搞上去,心里多少有点谱。纯粹指望一条铁路,就能将经济发展上去,肯定是想的简单了。就比如固城这边,经济繁荣的原因除了有车站以外,还与这里的经济腹地大,原本就是附近乡村的中心区域有大关系。有些地方可能一时半会经济上有起伏,但富裕的地方只要赶上好时节起来的总是比一直穷的地方快。

无论是在大明还是在后世,像苏锡常这样的地方,还是一成不变的富,这是不争的事实。下大力气改变经济状况的地方,又有几个真正完成了目标的哪

“董兄、离上车还有点时间,要不我这边安排一顿便饭,你再尝尝咱固城的味道,也好多留点念想。”

“别说、腹中确实有点饿了,这样吧、咱们去车站附近的饭摊上吃碗面,以此离别如何听人说、最近车站附近有家叫赵记的面庄做的面食很是不错,咱们就到那儿去吃吧。”

“吃碗面这也太潦草了一些,董兄这是要打龚某的脸吗。”

“非也、非也固城虽然繁华,可到底还是个小镇,饭食做的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倒不如尝尝本地最出名的便饭,董某到了苦寒的辽东说不定会时时怀念哪。”

在赵记面摊吃了碗大肉面后,董理明就踏上了去辽东的旅程。一路颠簸,用了七八日功夫,才出了山海关,赶到宁远城,见到了前不久刚刚任命的辽东总督朱大典。

辽东总督和巡抚衙门本来是暂设在锦州城的,但这段时间朱大典一直待在宁远城。这么做不是因为朱大典怕锦州城更靠近前线不敢长住,主要原因是在这里比较方便接见正在大规模来辽东赴任的官员。要是这帮人先跑到锦州城见他,然后再回到任职地就职,一来一回耽误的时间就多了。

前来赴任的官员那么多,朱大典作为重臣可不是什么人都会见的,能被他接见的自然只能是府县级主官和一些特别重要的职能部门一把手。老朱同志见他们,一是为了交代工作、二一个原因自然是收拢人心,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紧密团结在他这个一把手周围。

董理明见朱大典的时候,没说几句话就结束了谈话。人家一方重臣,能见见你的面聊几句已然是很了不得的事。

离开宁远城的时候,董理明只记住了朱大典的一句话、和他搭班子的兴城县令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非常不错,到了任上后一定两人一定要当好带头人,争取让兴城的工作早日打开局面。

年轻、工作能力又很出众这话听着怎么那么矛盾哪按理来说董理明的年龄也不算大,目前朝廷出来的官员能当县令的不会比他小多少。人家也只不过是刚从大学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而已,除非哪人十几岁就从大学毕业了。

有些迷糊的董理明赶到了兴城县衙见到了和自己搭班子的人后,眼睛都快掉了下来。他想到了各种场景,可就是没想到和自己搭班子的居然是一个看上去乳臭未干的娃娃。这也年轻的太离谱了一点吧从哪儿冒出来了这么一位神仙

“李县令、恕本官冒昧,不知你年辰何许本官怎么看着你还未满冠哪”

“县君容秉、本官还有一年才能满冠。”

十七岁左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董理明心中的疑问更深了。朱总督不是说他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很是可以吗难道这人十四五岁就出来当官了。现在又不是以前,不管是年龄有多大,只要考上进士就能当七品官再说最近几年,也没听说从哪儿冒出了个神童啊。

“如此年轻了得,董某还真是前所未见。不知县令此前是在何处任职”

“李某之前是在大宁的矿务局做事,也就是今年才从宫产系统转了隶属关系成的朝官,刚在大宁做了没几天朝官就接到朝廷的调令,让李某到兴城当县令。吏部的官员在就职谈话的时候说,当下辽东百废待兴,真是需要像我这样在工事上熟络的官员赴任,好尽快打开局面。也不知道,我这种没做几天朝官的人,能不能胜任此职,往后的工作,还往县君大人多多提点。”

兴城县衙的这位年轻的不像话的官员,正是李玉亭。下定决心从宫产系统转到了朝官系统没多久,他就赶上了一波官运,稀里糊涂的被调到兴城当县令。

年龄虽然小,但他混职场的时间还真不算少,刚刚和董理明的谈话中,就能看出他对官场上说话的那点门道掌握的很明白。既说出了自己为官没多长时间的事实,又摆出了自己的优势和依仗,让董理明清楚、自己虽然年轻,但是带着朝廷发展地方工业和经济的重任过来的,以后的工作中,他不能没有话语权。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