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686章 招降李定国的人选

绝境求生崇祯帝 第686章 招降李定国的人选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8 10:09:0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南京城中、马士英派的特使与朱慈烺和张焉将最终的待遇谈妥了。南京宫室由任双友派兵护送到北京城中。到了城中后,朱慈烺一家以及张焉彷效监禁孙传庭的办法,束足三年。

三年后、恢复自由身,和其它亲王一个待遇正常生活。在束足期间,宫里还是会支付月例。大明新规亲王府月例是二百两,其中包涵了所有家卷的吃穿用度,而且是降等袭爵。到了下一代,除了袭了郡王位的世子外,其他人就要自谋生路了。不过朱慈烺的财务要比别人宽裕一些,张焉也是能领一份类比亲王的月例。两份月例加起来,一年就是近五千两银元,养活个不大的家庭足够了,朱慈烺现在和张焉是母子关系,自然是一家人。

相比与之前宗室的待遇,现行的待遇要差的多,宫里一年用来供养宗室的支出还不到三百万两银元。要知道在改制之前,大明一年供养宗室的正常支出四百万两银子都打不住。现在宫里的收入多了,宗室方面的负担却轻了,一进一出给大明减了不少负。

不过这对宗室来说,也不完全是坏事。他们白拿的钱是少了,但上进的通道却多了,不像之前,只能做行尸走肉当猪养。他们可以通过皇家办的一系列学习培训机构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并通过宫产和皇家银行的渠道就业,自己给自己挣一份工资出来,同时还有很多上进通道,最优秀的一波人甚至能进入官场。

哪怕是最次的,一月挣两银元的工资还是能挣上的。以大明目前的消费水准,一月二两是够维持一个小家庭日常生活的。宫里还有福利,能解决基本住房问题,标准不算差。前些年的底层宗室,还没这么个待遇,有人去要饭哪。

谈妥条件后,南京宫室的主要人员随即离开南京踏上了北上之路。宫里的其它好几千闲杂人等,原地待命,等待宫产系统派人过来安置和疏散。

“南京那边的宫人,由宫产系统在南京城办些厂务来解决安置问题。南京宫城完了改建一下,在原址上建三所大学吧,一所综合性大学、一所师范、军官学校在那边再设一所分校。

撤销南直隶的建制,撤销南京六部和都城待遇,以原庐凤巡抚府管辖的地域为基础设徽凤行省省治设在庐州,南直剩下的地方设江南行省、省治设在南京城,松江府为特别府建制与北京城等同。”朱由检在御前会议中,给南直和南京城的最后接收方案定了调将南直一分为三,同时还将南京城的级别往下降了一个大台阶。

这么做、不止是源于后世记忆的影响,更深层的原因是降低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士人的影响。原来的南直太大了,而且经济基础还好。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南直的经济支撑,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就会一直强势,哪怕暂时被打压,时间一长又会恢复原样。

既然如此、那就玩拆分,让他们变散、形不成合力。以后、整个江南的核心区域,要从南京和苏州挪到松江。从地缘因素来考量,松江府做核心要比南京城做核心更适合中枢朝廷掌控江南。松江府虽然能占上、海运和长江航道的便利,适合发展经济。但它的地理位置太过偏东,不像南京城天然的就是江南的中心,能让整个江南的资源自然而然的向自己集中,综合来看,松江府自然吸附能力还是要比南京城差一些。

后世、哪怕南京城的经济发展在整个江南地区并不是最前列的,政治地位也一般,但他的科教文卫却一点不输于比他排名靠前的城市,同时他对邻省的影响也是其它任何省会级城市所不能比的。

皖地尽管经济条件要比其它江南地区差些,但这个地方的能量绝不能以经济条件来衡量将这地方分出去,原来属于南直的人才,有一半就会被分出去。像阮大铖、方以智他们,以后就和周延儒等人算两个省的人了,不再是同乡。分出徽凤省,就是为了分裂江南士绅集团的影响力。

“陛下、现在江南地区,最主要的敌部就两股,一股是左梦庚部、一部是李定国部。是否让大军乘勇追寇,尽快将这一地区的余寇追歼剿灭”吴生是北京城剩下的为数不多的重臣,所以他现在是军政的心都要操。现在各路大军都在江南,他自然想着赶紧将浙江和江西给平定了,大明赶紧结束主要战事再说。

“就按军令堂之前规划的方案来,尽快推进除云贵广西以外,其它地区的光复事宜吧。”平南战役进展比较顺利,各部都没怎么打大消耗战,没有休整的必要。

简单的沟通了一下情况,这次的例行御前军政会议就结束了。形势越好,御前会议就越没啥意思。现在的情况,朱由检觉得其实自己摸鱼都行。

散了会后,朱由检在回宫的路上心里琢磨着一件事。他想派人去趟江西,劝降李定国

这件事不好办李定国的情况与最近这两年投降和反正的任何人都不同,他和自己没任何君臣之谊,从小就跟着张献忠当反贼,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反二代。也就是说。他和朝廷之间是没有任何信任感的。

同时、现在的他也还没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哪怕是朝廷兵马将整个江西都光复了,他也未必要放弃当反贼和流寇的念头。

真实的历史时空中,李定国最后成了明臣,可哪是在国破家亡、外敌入寇的大环境下才发生的现在的情况与真实的历史时空大有不同,还能让他做明臣吗

不管怎么说,都要试一试,不然朱由检于心不安。派谁去哪朝中的这些人,好像与李定国都没交情,去了未必能搭上话而且还得派个有足够份量的人过去,将话讲透才行。份量不够,李定国是不会当回事的,说不准还会起逆反心理。这家伙一旦起了逆反心理,以后就没啥机会招降。

“去传新乐侯入殿,朕有要事招见他。”琢磨了半天,朱由检决定派自己的表弟新乐侯、皇家造币厂的厂长刘文斌去干这事。

刘文斌是自己的实在亲戚,虽然不是朝中重臣,但他的名份一点不比重臣低。这种事派个亲戚过去,在李定国的感觉来说,很可能要比其他人还要好。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