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22章 我儿子就是比你家的孝顺

陈家村这边的习俗是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虽然老陈氏不喜欢三儿媳妇邓氏,但到了这一天还是一视同仁,每个媳妇都能拿着一篮子鸡蛋外加一块腊肉回去,至于私下几个媳妇会不会补贴娘家,老陈氏不想管也管不了。

放在乡下,女人回娘家能带着这样的年礼已经算是不错了,除了儿媳妇丁氏有些不屑,小陈氏和邓氏都高高兴兴的出门了。

送走了三个媳妇,赵家也迎来了回娘家的两个女儿,前头说过,老陈氏总共生了六儿三女,其中有一儿一女夭折,活下来的儿子有五个,女儿却只有两个。

这年头女人嫁出门之后,想要回娘家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不过老陈氏的两个女儿都嫁的不错,并且离得都不愿,倒不至于一年到头都见不着面。

赵大妹嫁的就是亲舅舅家,老陈氏亲弟弟的大儿子,也就是小陈氏的亲堂弟,当年村里头还拿这两桩婚事说过话,都说陈家和赵家差不多就是换亲了。

不过老陈家那头早就分了家,赵大妹也已经当家做主,她性格像了老陈氏,这些年又连着生了两个儿子,在陈家底气十足,带回来的年礼也分外丰厚。

赵二妹也是嫁在村子里,对方是她青梅竹马一块儿长大的蔡家阿辉,蔡家人丁就单薄许多,不过好歹也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公公婆婆也和善,赵二妹也是满意的。

两个姐姐带着姐夫和三个侄子一块儿回来,原本有些冷清的赵家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赵大妹来的最早,一来就扯着嗓子喊道“娘,我回来啦。”

老陈氏连忙走出来,脸上带着笑容骂道“回来就回来了,嚷嚷什么,阿涛,阿海,快过来,让阿婆看看,哎呦喂,我俩外孙就是壮实,来,阿婆给你们打鸡蛋汤吃。”

陈家的日子还不如赵家,听见这话陈涛和陈海两孩子都欢呼起来,撒丫子跟着老陈氏进门了,赵大妹笑着喊道“娘,东西我给你放厨房留了,你别给那俩小子胡吃海喝的,一天到晚都没个够,这么馋嘴也不知道像了谁。”

老陈氏已经给打好了鸡蛋花了,走出来听见这话顿时没好气的说道“我家外孙好着额,馋嘴还能像了谁,只能像了你啊,你小时候看见人家吃鸡蛋,喝不得舔人家手指头去。”

赵大花一听这话不干了,跺脚说道“娘,这么多人呢,你给不给我留面子了。”

老陈氏却不吃这一套,冷哼道“你要面子,咋不知道给阿涛阿海留面子。”

赵大花的性格像了老陈氏,两人一碰面就得相互呛声,这样的场面赵九福年年看,已经不当一回事儿了,绝对不掺和进去。

赵大花的男人陈大山也深谙这个道理,他来了之后一直乐呵呵的。二话不说帮着将院子里头的柴火劈了,又撩起袖子要去挑水。

赵家这么多男人哪里要女婿来做这事儿,不过陈大山自己乐意,赵家人看着也觉得舒心,老赵头和老陈氏对这个女婿加外甥的态度就分外好一些。

眼看他忙得满头大汗的,老赵头招手说道“大山啊,别忙活了,这事儿放着让你几个大舅子小舅子干就成,你过来这边陪我说说话。”

陈大山嘿嘿一笑,显得分外的憨厚,他坚持干完了手头的事情才坐下来,陈家人的长相明显不如赵家人,这一点从老赵头老陈氏到陈大山和赵大花明显能看出来。

老赵头跟陈大山有一句每一句的说着话,无非是种地和村里头那点事情,都会一个村的,倒是不至于没话聊。

过了一会儿,老赵头忽然笑着说道“你来的正是时候,昨儿个阿福去他先生那边拜年,胡秀才是个客气的,还让阿福带了一些人参酒过来,待会儿咱们也喝一杯。”

陈大山一听果然很捧场,满口夸道“咱家阿福就是有出息,这才一年的功夫,春联也会写了,书也会背了,先生还这么看重,以后说不准能给爹娘挣一个功名回来。”

老赵头听见了倒是谦虚了两句“可不敢这么夸口,这孩子是比村里头的机灵一些,但功名哪里是那么好考的,我啊,就指望他多认得几个字,以后好歹也能谋个差事。”

赵九福在旁边听着都觉得无聊,老赵头含蓄的夸奖都让他脸红,更别提陈大山来了兴致还会拉着他考一考,天知道刷满三个积分之后,家里人的考一考都是没奖励的。

心中吐槽再多,每年过年的时候赵九福还得继续乖乖回答,他可不想传出什么读了几天书就看不起亲戚的话来。

另一头,老陈氏也忍不住对大女儿炫耀了,她故意在赵大花面前走来走去走了好几趟,偏偏赵大花还是个粗心的愣是没发现。

老陈氏憋不住气了,咳嗽了一声问道“大花,你看我这簪子怎么样”

赵大花这才抬头看了一眼,她虽然粗心大意,说话倒不算特别难听,仔细瞧了一眼就笑了“是我爹新给你打的还不错,虽然简单但大气。”

老陈氏这才笑眯眯的说道“你爹那个大老粗哪儿想得到这个,这是你弟弟给我买的,花了平时攒的钱,你说他平日里省着钱不花,费这个事儿给我买簪子做什么。”

赵大花难得机灵了一回,很快就明白她娘的意思了,笑着说道“是阿福买的啊。”

家里头除了阿福,其余的儿子老陈氏提起的时候,总是老大老二老三的叫唤,很少说什么你弟弟我儿子之类的话“阿福的眼光还不错,这簪子就配我娘。”

“什么配不配的”正说着话呢,赵二花也带着男人孩子回来了,蔡阿辉留在外头跟老丈人和连襟说话,赵二花提着一篮子年礼回来了。

赵大花笑着说道“你看娘头上的簪子,是阿福省钱给她买的,你说咱们小弟年纪不大,心思倒是细腻的很,比我们俩那口子都要细心,以后可不得会哄媳妇。”

赵二花一听也好奇的过去看,看了也说好,两人不约而同的开始夸弟弟,一直到吃饭的时候都没停止,弄得赵九福脸红耳赤,觉得家人的视觉光环实在是厉害。

吃饭的时候,老赵头果然拿出了人参酒来招待两个女婿,陈大山和蔡阿辉都是村里人,从小到大也没尝过人参的味道,这一喝都说好。

这事儿还不算完,送走了女儿女婿,初三开始老赵头老陈氏就带着赵九福出门做客了,让赵老大和小陈氏在家里招待客人,他们这边一个村半个村的人都是亲戚,不分头行事还真的走不过来,但往年都是小辈出门,老赵头和老陈氏守在家里头的。

今年却不同,老陈氏分外的喜欢串门走亲戚的感觉,别人看到簪子一问,她就要滔滔不绝的开始了,别人要是没看见不问,她也是有法子让他们问。

就比如老陈家这边,老陈氏每个兄弟家里头都走了一回,她辈分大年纪大,还是唯一的姑姑,几乎人家还不得好好招待。

赵九福就被当做吉祥物拉来拉去,时不时就得被提溜出来展示一回,弄到最后赵九福都忍不住躲进书房,再要带他出门就说要开始读书复习了。

一听他说要读书,老陈氏和老赵头果然没再提出门走亲戚的事情,但老陈氏如今却最喜欢去人多的地方转悠,不让人夸一回都不回来。

相比起来,老赵头倒是开始有些心疼人参酒了,这酒一开始喝的时候只觉得好喝,也提升,但慢慢的他品出一些好处来。

就说他常年弯腰干木匠的活儿,年纪大了便有些直不起腰板来,但几年喝了几趟人参酒,腰酸背痛的感觉居然好了许多,老赵头心道人参不愧是好药材。

知道人参酒的好处了,老赵头就舍不得拿出来招待客人了,这会儿除了还在家的两个儿子,赵老二年初五就住回去镇上婆娘家了,他是一个人都不舍得分出去。

每天晚上,老赵头就拿出人参酒来小小的尝一口,就是这么下来,一段时间那酒瓶子也快要见底了,可把他心疼的不行。

赵九福都找到借口,就等着开学会再带一些回来,瞧见他爹这么小心翼翼的模样也觉得好笑,只是他两个哥哥却不这么想,不约而同的把自己的那一份让给了老爹。

赵家日子过得好,村里头也不是人人都看得过眼的,不过当面给老陈氏下面子的人真不多,毕竟老陈氏两个女儿,三个媳妇,除了在镇上的丁氏之外都不是好惹的人。

但这一日,偏偏有一个人酸的不行,就是大年初一被人撅回去那位大婶子,再一次看见老陈氏炫耀自己的发簪的时候,忍不住吐槽了一句“得了吧,黑漆漆的一根发簪子,也不知道用什么边角料做的,值得高兴个什么劲儿。”

这话偏偏还让老陈氏听见了,她顿时冷笑了一声,摸着自己的发髻看着那老妇“就算是边角料做的,这也是我家儿子的一片心意,阿贵他娘,听说今年过年你家阿贵都没回来要我说你这儿子是白养了,过年都不来看看你们两个老的,以后还能指望他养老送终”

那婶子脸色一变,骂道“赵家的,你胡咧咧什么,我家阿贵孝顺着呢,就是过年店里头太忙才没回来。”

老陈氏呵呵笑道“是吗,我家老二店里头也忙,但还是带着媳妇回来了,你家阿贵这是忙着什么大生意呢,连过年都不歇息,也不送点东西回来。”

那婶子气的不行,想到自家儿子又有几分心凉。

老陈氏又说道“得啦,我也不跟你吵吵,反正我家儿子就是比你家的孝顺,我也懒得跟你说话,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回家给儿子煮碗肉汤喝来的实在。”

那婶子气的差点喘不过气来,忽然骂道“呸,你家儿子孝顺,你家小四都出去多少年了,别说人了,信都没见一趟,也不知道是不是死在外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