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贵嫁 > 第55章 第055章 酒意

贵嫁 第55章 第055章 酒意

作者:求之不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8 11:18:42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055章酒意

像永安侯府这样的百年世家和书将门第,府邸多有讲究,府中的布置和景致不少都出自于典故,有迹可循。

李裕早前没来过永安侯府,原本想让温印他这是府中何处,但李裕刚开口问起,龙凤胎里的小鹿就已经抢着开口了,“姑父,这里有一面石磨盘,在长廊初始的位置。从长廊过,就要先踏过这个石磨盘,叫‘石(时)来运转’。”

李裕低头看了看脚下,果真是个石磨盘的形状,他们真是踏着石磨盘走上长廊的。时来运转,是吉兆。

李裕笑了笑。

小鹿刚说完,瑞哥儿也不甘落后,“石磨盘上的纹路是星宿,取义斗转星移,时来运转。”

李裕仔细看,这处石磨盘也很别致,古色古香,上面的纹路和痕迹昭示着年代久矣,应当是祖上传下来的,许久之前就有了。

长廊两侧都有景致,从哪个位置看出去的景观其实都是不同的,瑞哥儿会告诉他,哪处有山海秋色,小鹿也会告诉他,哪里是高山流水。

这些雅致都蕴含在不起眼的景观里,便是世家底蕴。

这一路是轮不到温印开口了,龙凤胎你一句我一句,李裕轻声道,“他们知道这么多?”

李裕是觉早前小觑龙凤胎了。

他一直觉得龙凤胎年幼,好玩也好动,但不知道这些典故信手拈来。

温印悄声道,“哥哥还在的时候,时常带着他们,也一遍遍温和耐性同他们说,看得多听得多,自然而然就会了,不是特意背的。”

说起温兆,温印眸间多了几分温和。

李裕也想起温兆来。温兆确实温和耐性,那时在边关,到处都是尸山血海,他们躲了不知多少追兵,还是一眼见不到头。

他那时心中其实有些绝望,但温兆没有。

温兆一遍遍告诉他,快到了,殿下再等等,有援军了,快到援军处了,前面就是援军,他听到声音了……

他每次都打起精神来,但发现温兆在说完这些之后,他们其实已经又走了很远,却都没有温兆方才口中说的援军,声音和安稳之处,这些都是温兆安抚他的……

他受了伤,一直都是温兆背着他,温兆没有沮丧,但反而沮丧的是他,“温兆,你又骗我。”

温兆温和笑了笑,同他道,“那我同殿下说说我们家龙凤胎吧。”

他知晓温兆其实已经很疲惫,但怕他失望,或是坚持不下去……

他也受了伤,人在受伤的时候就会迷茫,有时候,甚至找不到出路。

他就找不到……

但他一直有温兆陪着,也听了龙凤胎很多事。

“龙凤胎里一个叫小鹿,一个叫瑞哥儿。”

他原本很沮丧,也不怎么想听,只是不想扫温兆的兴,但听到温兆说起名字,他也忍不住好奇,干涸的嘴唇轻声问道,“为什么一个拿动物做小名,另一个不是?”

他好奇就好,温兆唇角也干裂了,却笑道,“小鹿这个名字是我妹妹取的,她说麋鹿骄傲,希望龙凤胎里的姐姐,日后会是个骄傲的姑娘,我觉得很好。”

温兆说起这些的时候,言辞间都是骄傲,李裕能感受得到,温兆也朝他道,“我妹妹也是,她是这世上最好的姑娘。”

那是李裕有一次失去意识前,迷迷糊糊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很久之后他才知道,温兆说的是温印。

一个有主见,又骄傲得像麋鹿一样的姑娘……

李裕收起思绪看向温印。

温印正在打量着周围的禁军,基本两三丈就有一个禁军在值守,很密集,应当连大理寺牢狱都未曾这么有这么密集的看守过。

光是这些禁军,应当都比侯府中的下人要多得多。

远远看去,像是整个侯府都被人围得水泄不通,这阵势,怕是天家祭天的时候才有的隆重,看来是真怕永安侯府将李裕给“吞”了。

这还只是在京中,永安侯府内,去定州的一路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想什么?”李裕问起。

温印回神,“没什么。”

她是在想,李裕昔日是储君,这些禁军都是随行护卫的;而眼下,却都成了看守他的人,他心中不会不恼意,介怀,只是未说。

温印轻声,“你没事吧?”

他会意,淡淡垂眸,“没事。”

言辞间,很快到了偏厅处,偏厅中也满满都是禁军,比方才长廊处还要密集些,温印料想这几日应当都是如此。

偏厅苑中,温印远远见到祖母和父亲,早前归宁时还是她一人,眼下是李裕同她一道。

“小鹿,瑞哥儿。”庄氏唤了龙凤胎一声,“姑父和姑姑要去见曾祖母和祖父了,来娘这里。”

龙凤胎听话点头。

早前庄氏就同两人说好过,李裕放下小鹿,温印也松开瑞哥儿,龙凤胎朝李裕和温印两人道了声,“姑姑,姑父,晚些再找你们玩”

“好。”温印应声,龙凤胎就乖乖去了庄氏身侧。

温印再抬头,已经见祖母和父亲起身。

李裕牵了她的手一道入内,这次温印没再多看他,好像这一路已经习惯。

即便是废太子,李裕也是天家血脉,于情于理,老夫人和永安侯都应当起身相迎。

李裕目光看向永安侯,永安侯一直在朝中,李裕早前就很熟悉,而老夫人处,他见过的次数少,但也有印象,李裕才松开温印的手,朝着老夫人和永安侯拱手,“见过祖母,岳父。”

老夫人轻叹,“折煞我这老婆子了,快起来。”

老夫人开口,永安侯便没再开口。

李裕温声朝老夫人道,“李裕如今是庶人,无非是向祖母和岳父问候,哪有折煞一说?”

李裕已经能平静说出这话,而非自暴自弃,老夫人眼中都是欣慰。

永安侯适时开口,“都坐吧,别站着了。”

厅中才都回过神来。

温印上前,扶祖母回主位落座,父亲也在一侧落座。

李裕也一道上前,“早前昏迷未醒,阿茵一个人归宁,眼下,当把敬茶补上,还请祖母,岳父受礼。”

温印刚扶祖母落座,听到他说这句,两只眼睛都瞪圆了去,李裕早前没同她商量过。

纯属自由发挥……

果真,祖母和父亲都转眸看向她,她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方才李裕口中那声“阿茵”也唤得炉火纯青,阿茵是她的闺名,旁人不会告诉李裕,只能是她自己,再加上刚才李裕一口一个把敬茶补上,不说祖母和父亲,就连温印自己都觉得有些浮想联翩了去……

李裕的身份特殊,永安侯也需在心中斟酌,有永安侯在,老夫人便未出声。

永安侯不由多看了温印一眼。

温印:“……”

稍许,永安侯向老夫人道,“人之常情,也不算逾矩。”

老夫人跟着颔首。

刘妈会意。

当即,就有丫鬟抱了蒲垫上前,早前温印回门代替李裕敬茶的时候,就是跪在蒲垫上敬茶的。

“不必了,颔首致意,心意到了便是礼数。”永安侯每一句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茶水端上来的时候,刘妈也备好了敬茶时要给新姑爷回礼的红包,逐次放在老夫人和侯爷一侧的茶几上。

李裕先行至老夫人跟前,刘妈从身侧的丫鬟手中端起茶盏,双手递给李裕,“请新姑爷给老夫人敬茶。”

李裕从善如流,“祖母请喝茶,祝祖母福寿绵绵,松鹤年年。”

他年纪虽然不大,但胜在眉目间的清朗俊逸,早前是天之骄子,眼下亦带了少年天生的阳光,很容易让人不想移目。

“好。”老夫人从他手中接过茶盏,又多看了他两眼,然后轻抿了一口,放下茶盏,又将一侧的红包拿起,递到他手中,“愿你们夫妻二人相互扶持,日子和和美美。”

李裕双手接过,“多谢祖母。”

黎妈上前,李裕将红包递给黎妈收着。

李裕又行至永安侯跟前,如法炮制,“岳父请喝茶。”

永安侯在朝中,他自己眼下的身份特殊,说什么祝词都不好,索性不说,厅中都心知肚明。

永安侯接过茶盏,也轻抿了一口后放下,将红包递于他手中,轻声道,“身体康健,否极泰来。”

是一语双关,但寻不到错处。

李裕接过红包,“多谢岳父。”

永安侯伸手扶他起身。

李裕又将红包递给了黎妈,黎妈一并收着。

温印从开始就在一侧看着,看得忘了眨眼,不得不说,李裕的一系列礼节和气度都让人赏心悦目,他敬茶,比她早前敬茶得时候舒服多了。

但为什么舒服,她也没来得及想明白,就听父亲开口,“坐吧,别站着了。”

李裕牵了她的衣袖一道去一侧的偏位落座。

老夫人都看在眼里。

庄氏一共带龙凤胎去过离院两次,第一次回来的时候,勉强说他两人还好,老夫人一听就是不怎么好,但怕她担心,特意反着说的。

第二次回来的时候,龙凤胎叽叽喳喳说了不少和姑父还有姑姑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的场景。

老夫人精明,光是听龙凤胎的描述就知晓他们两人之间亲近,再加上庄氏也提起,老夫人慢慢放下心来。

这次从入偏厅,李裕就牵着阿茵,阿茵也没不习惯的举动。方才,又熟悉自然扯了她衣袖,阿茵便同他一处,老夫人看在眼里,也心底澄澈。

“早前听说离院大火,可要紧?”归宁时总要寒暄,偏厅大门又大氅着,禁军塞满了整个苑中,府中还有东宫的耳目,没什么能遮掩的,永安侯光明正大寒暄。

李裕应道,“劳岳父记挂,院中都还好,也都是阿茵在操持。”

一句话转到温印处,是体现尊重,也顺带将话带到了温印这里。李裕是储君,很清楚话怎么说,事怎么做。年纪不大,但圆滑世故。

永安侯是熟悉李裕的,老夫人见得少,但越看越觉稳妥。

温印接着李裕的话道,“那处苑子原本就年久失修,很容易失火,早前是没人住,人一常住,就容易走水。提前暴露也是好事,人都没事,就烧了些苑中的物什,但不能住了,已经重新让人在起图纸,苑子会重建,等过完年关,开春就能动工。”

温印徐徐道来,也解释得清楚,早前老夫人和永安侯心中的顾虑也去了多半。

老夫人又问起,“那,眼下住在院中何处?”

“梅苑中有处赏梅阁,是座两层的阁楼,寒意窜不上来,比早前的屋子好多了,而且视野宽阔,也赏心悦目。若不是主苑走水,还发现不了这处好地方。”温印也是极会说话的人,被她这么一说,坏事变好事。

李裕笑了笑。

老夫人放心了,这又看向李裕,“殿下身子好些了吗?”

都知晓他昏迷了这么久,在京中也不是什么秘密,老夫人问起也是常理。

“劳祖母记挂,好多了,就是太医看过,说还要将养。”说着说着,又迎风咳嗽了两声。

温印:“……”

温印差点都信了。

听到李裕咳嗽,老夫人还是紧张起来,唤了声“刘妈”,刘妈赶紧上前,换了杯温水给他润喉。

老夫人又叮嘱了声,“府中这两日的碳暖添足些。”

“老奴省得了。”刘妈应声。

老夫人又继续问起,“离院里的厨子可好,做的东西殿下还用得习惯吗?”

李裕温和应声,“祖母,习惯的。”

温印也道,“离院的厨子是黎妈从侯府带过去的,变着方子挑着爱吃的做。我这趟回京有些畏寒,让黎妈请了林家铺子的胡师傅食疗,每日都有菜式送来。”

“那就好。”老夫人放心了,便又朝黎妈吩咐道,“黎妈,你告诉刘妈一声,这两日在府中,让府中挑他们爱吃的菜做。”

“是。”黎妈也应声。

老夫人是内宅妇人,问起的也多是后宅中的事,温和亲近,没有谄媚,亦无奉承,更没有落井下石。

母后过世得早,父皇又忙于朝政,除却年关时同父皇在一处话家常,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时候了。

李裕看向老夫人,心中莫名亲切。

永安侯一直没怎么说话,等老夫人这处同李裕说完话,永安侯这才开口,“去书斋吧。”

归宁都是男子一处,女眷一处。

李裕也起身,临行前未忘同温印说声,“你先同祖母一道,我去去就来。”

诸事有交待,亦温和,永安侯看在眼里,“走吧。”

“好。”李裕与永安侯并肩。

放在早前,两人是君臣,断然不可并肩而行,而眼下,两人走在一处,永安侯年长,沉稳,背影也要高出李裕许多,是亲近的长辈同后辈一道的模样了……

人都走了好远,温印的目光还落在他们两人的背影上,莫名觉得踏实温和。

“阿茵?”老夫人唤到第三声上,温印才回过神来,“祖母?”

“来祖母这里。”老夫人开口,温印上前。

老夫人温声道,“他同你父亲在一处,别担心。”

她,担心?

温印愣住,“不,不会啊……”

她该有什么好担心的,温印绕到祖母身后,“我给祖母按按肩。”

老夫人笑起来,“你呀,难得回来,同我说说话就好了。”

温印笑道,“一边按肩一边说话,也不耽误。”

龙凤胎也想要同曾祖母和姑姑一道玩,庄氏温声道,“我们先去苑中玩一会儿,晚些再同曾祖母和姑姑一处,曾祖母和姑姑许久未见了,让姑姑同曾祖母好好说会儿话?”

龙凤胎虽然不情愿还是懂事应好。

庄氏领了龙凤胎离开,老夫人这才小声问道,“殿下待你可好?”

温□□中飞快揣摩着祖母这一句话要问的意思,很快会意,支吾道,“嗯,好……”

老夫人看她。

她再次应道,“挺好。”

老夫人特意道,“我怎么方才看着,他没说话的时候大都在看你,就是说话,余光也都落在你身上。”

温印:“……”

温印解释,“他第一次来侯府,紧张吧。”

老夫人笑了笑,“祖母怎么觉得你也紧张?”

温印撇清干系,“我是许久没见祖母了,激动。”

老夫人不由笑起来。

温印岔开话题,“刘妈,我想喝酸梅汤了。”

刘妈诧异,酸梅汤是夏天喝的,眼下都快年关了。

温印撒娇,“我就是忽然想喝了。”

老夫人叹道,“去给她弄吧,从小就惯坏了的,要是不给她喝,她稍后能吃冰。”

温印笑开。

刘妈连忙应声。

老夫人拍了拍肩上的手,温声道,“来,到祖母跟前来,让祖母好好看看,这月余瘦了吗?”

温印上前,丫鬟置好蒲垫,温印半跪在蒲垫上,老夫人伸手绾了绾她耳发,“这次回来,是真长大了。”

温印:“……”

温印还在揣摩祖母口中‘真长大了’几个字的意思,又一眼看见祖母眼中的长辈期许,她忽然想起,她语重心长同李裕说长高长高的时候,李裕眼中看到的她是不是也是祖母这样……

书斋处,李裕同永安侯一道。

早前在偏厅时,只是苑中有禁军,眼下在书斋,连书斋内都有禁军在,应当是怕他同永安侯单独说什么话,全无隐秘可言。

“坐吧。”永安侯却似毫不在意。

李裕也在茶几对侧落座。

在朝中时,永安侯就同李裕熟络,不像方才老夫人说话。

“白茶?”永安侯言简意赅。

“好。”李裕应声。

长风国中会煮茶的人不多,李裕早前同永安侯一处说的多是朝事,他也是头一遭同永安侯在一处煮茶。

书斋里的煮茶器具齐全,永安侯也似没受书斋中的禁军影响,泰然自若。

李裕越发体会温印身上的那股平静淡然是从何处来得了。

等烧开了沸水,永安侯先用木夹夹了茶杯在锅中用沸水煮了煮,“在离院,阿茵有煮过茶吗?”

李裕愣了愣,摇头,“不曾。”

是不曾,而且大多时候是让黎妈给她泡茶,她自己嫌冷,窝在一处不动弹,一面饮着热茶,一面看书,用茶杯驱寒。

想起这幅模样,李裕不由笑了笑。

永安侯看在眼里,李裕敛了笑意,但知晓永安侯看到了,永安侯也没戳破。等茶杯洗好,用木夹取出,放在一侧备用。

书斋中伺候的小厮上前,换了另一壶水。

这壶水才是煮茶用的。

煮茶需要耐性,永安侯不急不缓,若行云流水,李裕也不着急,两人会不时说上一两句话,但大抵都同煮茶有关,不涉及旁的。

等第一波水沸的时候,永安侯正好说起,“阿茵的母亲还在世的时候,也喜欢煮茶,一有时间,我们二人就会在苑中煮茶,好像还是昨日的事,其实一晃眼都这么多年了……”

李裕安静听他说起,没有打断。

一侧,是壶中开始一点点冒气泡的声音,很应景。

“我同阿茵的母亲是煮茶的时候认识的,那时也不知晓是谁,就是忽然遇到,一道煮茶,兴起时说了十余种茶的煮法,又逐一尝试,不知不觉间,就从晌午到黄昏,还耽误了路上行程,那时觉得时日过得真快,是最好的一个午后黄昏……”

李裕也是头一次听永安侯说起这些。

没有朝中之事,也没有时局焦灼,只有对故人的追思,怀念,却不沉重。如同听一个亲近的长辈说起重要而简单的事,越是平常的,越弥足珍贵。

他很少有这样的时间。

他早前储君,朝中各个恭维,很少有人同他说这些话。

他认真听着。

“来。”第一波水沸是精华,永安侯盛于他跟前。

“多谢岳父。”李裕接过。

煮茶为风雅之事,再小的杯盏也分三口饮才不算牛饮。

“好茶。”李裕是觉不同。

永安侯笑道,“下次让阿茵煮,她都会……”

李裕:“……”

李裕是想起在离院的时候,温印大多窝在小榻上吃点心看书;要么在梅苑里赏梅,逗猫逗狗;再要么,是逗他,想让她煮茶给他……

李裕支吾了一声,“嗯,好。”

永安侯尽收眼底,继续道,“阿茵的母亲过世得早,她从小就被我,还有她祖母惯坏了,殿下可有看到书斋苑中的那几树腊梅?”

言及此处,李裕颔首笑了笑,“看到了。”

寻常世家的书斋苑里大抵都会栽种兰花,青竹来衬托读书的氛围,亦或是四季常青的植物,很少见腊梅栽种在书斋苑中的。

腊梅冬季才开,也就是一年四季里三季都没有什么看的,李裕方才就觉得奇怪了。

正好二沸,永安侯一面给他盛茶,一面说道,“书斋苑中早前栽种得是青竹,后来她给我悄悄拔了,换成了腊梅树。”

李裕:“……”

李裕想笑,平日里已经习惯了温印的作风,如出一辙,不稀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永安侯继续道,“只是偷偷栽了,栽得又不好,也养不活,我怕她难过,还得找人换成能养活的,又让人专程盯着别出岔子,还要佯装不知道埋在苑中没有出头青竹被换成了腊梅。”

李裕正好轻抿一口,眼中都是笑意,“后来呢?”

这个故事吸引人。

永安侯也笑道,“后来有一日,终于见端倪了,还要演戏,哦,这处怎么成腊梅了。”

李裕笑开。

这也是李裕头一次见永安侯的另一面。

水过三沸,再饮便淡了,有人喜欢饮淡茶的,但有人三沸后就会弃了。

永安侯开口,“尝尝旁的?”

李裕应好。

再起一壶水,由清汤煮沸,两人依旧随意说着家常,因为方才说起过温印了,便接着温印小时候的事说,旁的一概都没提。

温印同祖母在一处摸叶子牌,喷嚏不断的。

“是不是着凉了?”老夫人担心。

温印摇头,“应当没有,也不冷。”

侯府的屋子比离院暖和多了,要着凉也不应当是眼下。但很快,温印就想起,是不是爹和李裕在说她的事?

温印又喷嚏一声。

温印感觉如果是,那自己的底应该都被爹揭光了才是……

书斋中,永安侯继续道,“阿茵是被我宠坏了,但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她娘亲过世得又早,我不宠着谁宠?所以阿茵有时会任性,脾气也大,殿下多担待。”

永安侯说完看他。

李裕想起温印会在半夜踹他下床,也会怼他吃虫子了吗,还会抢了他手中的纸页,逼他重写写思楚亭……

李裕会意笑了笑。

永安侯也领会了,遂而放心,李裕这幅表情,那就是女儿没吃过亏……

永安侯握拳轻咳两声,算是粉饰太平过去了,这个话题便也跟着翻篇。

李裕怎么也想不到永安侯的心思,但又明显觉察永安侯更和颜悦色了些,“尝尝这个茶。”

“好。”

入夜,李坦回了寝殿,贵平跟在身侧。

今日是贵平轮值,回寝殿的路上,李坦一脸疲惫之色,贵平知晓殿下是今日见了天家的缘故。天家是被架空,软禁在宫中,近日太医说天家身子不怎么好,殿下今日去探望,父子两人最后又不欢而散。

其实李坦入内时,便遣散了旁人,旁人并不知晓他们父子二人说了什么话,但最后李坦一脸怒意出来,也没人敢多问。

贵平跟着一道入了寝殿中,李坦忽然开口,“在他眼里,只有李裕才是他儿子,我不是!”

贵平使了使眼色,殿外值守的内侍官都撤了去。

不当听的,听多了并无好处。

“李裕就是一根头发都比我好,我是他眼中钉,他同李裕才是父慈子孝!”李坦烦躁砸了月牙桌上的墨砚。

殿下都得了贵平的意思,无人敢入内。

贵平知晓他没恼完,也没出声,果真,李坦继续,“孤就是要让他看看,谁才是他的儿子!”

贵平还未开口,殿外脚步声传来,有内侍官入内,“殿下,去永安侯府人回来了。”

李坦正在气头上,但永安侯府这处的消息,他同样想知晓,李坦咽下恼意,“进来。”

“说吧。”李坦没太多耐性。

“废太子在侯府并无异样,刚到侯府,补敬了晚辈茶。”

敬茶?他是天子血脉,若是敬茶,便是拿自己当庶民,他是真磨平了锐气,还是演给他看的?

李坦没吱声。

内侍官继续道,“后来在偏厅,老夫人过问了离院中的事,说的都是家常话。而后废太子同永安侯单独去了书斋,书斋煮了一下午茶,也说得都是家常事。”

李坦沉声,“说什么了?”

李坦反而介意。

内侍官道,“大都是同永安侯府二小姐相关的事,二小姐小时候的事,还有二小姐母亲的事,没提及任何朝中之事和时局,言辞间,多像亲厚长辈和晚辈间的谈话。”

李坦指尖微楞,贵平明显见他脸色难看了几分。

“然后呢?”李坦继续问。

内侍官应道,“然后永安侯府老夫人,世子夫人,废太子,二小姐,和府中的一对龙凤胎一道用了晚饭。寻着习俗,翁婿饮酒的时间要长,小的回来复命时,永安侯和废太子还在饮酒说话,但也同早前一样,这次说的是酒,并无旁的……”

李坦沉声道,“去吧,明日继续盯着,明日回府中第一日肯定消停,看看明日。”

“是。”内侍官拱手退了出去。

李坦似是很累的模样,在小榻上坐下,低声道,“你也出去吧。”

贵平应是。

见李坦伸手轻捏眉心,贵平驻足,“殿下,没事吧?”

李坦缓缓松手,抬眸看他,轻声道,“刚才听李裕同永安侯一道,说家常,像普通长辈和晚辈之间……”

贵平看他。

李裕垂眸,“我想起赵国公了。”

贵平低头,“殿下,都过去了……”

“过去了吗?”李裕重新抬头看他,而后良久都没再说话。

贵平缄声。

……

离开殿中,贵平到了殿外,临近年关了,东宫里火树银花,一片喜庆之色。他想起那年年关,天寒地冻,他在路边冻得瑟瑟发抖,腹中饥寒碌碌,终于回了万昌街上。

他不敢扣门,从某处翻了进去。但府中什么人都没有,家中的物什也被搬光了。

他想娘让他跑,让他别回来,可他还是寻了回来。

但人已经不在这处。

他不敢久待,半夜里,入骨的寒意袭来,也听到路边打更人路过说起,“听说了吗,可惜了原本有些姿色,被打得奄奄一息,最后还让人牙子卖了去,得罪了权贵,能卖去什么地方?”

“走走走,别说了,真被卖去下……反正,人早就没了。”

他不知怎么走在路上的,双目通红,浑身打着颤,咬紧牙关,不觉得冷,也不觉得这条路长。

愤怒让人无惧,他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他想杀了陆平允!

那是他最黑暗的一个年关,丧失了理智,他想去杀陆平允,也根本没想过他是不是能杀了他。

他被黑夜中的马车撞到,马车车夫惊慌失措,他半昏半醒,听到对方说撞死了,快走快走,年关祸事缠身多不吉利!

他也以为他真会死了,但后来又有路过马车停下,他听到车夫说有人被撞了。

马车帘栊撩起,对方看了看他,“救上来吧。”

车夫诧异,“殿下?”

对方淡声,“也是一条命。”

他被抬上了马车,马车上的人朝车夫道,“去医馆。”

他看着对方。

李坦却在看手中书册,“你要是恨口气,就别死,人命有时是比不过蝼蚁,但不是蝼蚁。每个人都有求生意义,你就没有什么不甘心,想做的事吗?”

他动弹不了,但眨了眨眼。

他有,他有不甘心的事,他要杀了陆平允!他要找陆家讨回所有的东西!

李坦收回目光,“那你就好好活着。”

……

夜风里,贵平收起思绪。

云陶慌张上前,“公公,刚刚听到的消息,陆国公的私生子陆秋实死了!”

贵平拢眉,陆秋实?

这顿团圆饭,是李裕到侯府吃得第一顿团圆饭,翁婿要在一处饮酒。

老夫人睡得早,用过饭便先离开了。

龙凤胎实在坐不住了,晚些时候,温印和庄氏又带了龙凤胎去玩耍,洗漱后又陪着龙凤胎练了会儿字,偏厅那处来人说侯爷和姑爷还在饮酒,温印又去了祖母苑中。

温印陪着祖母说了会儿话,等祖母睡了,温印才起身离开。

黎妈侯在屋外,同她说起,“殿下同侯爷喝高兴了,怕是还要些时候,让夫人先回,不用再过去了,这两日天冷,路上风大。”

温印点头。

但苑中的路上,他想起哥哥过世,京中又逢乱世,是很长时间没人同爹一道喝酒说话过了,今日李裕在,爹应当高兴……

温印回了苑中,她屋中早前的陈设一直没有变过,都保留着,她并没有陌生感。

她今日晨间就醒,一整日也累了,便先去了耳房中沐浴洗漱。

沐浴时,仰首靠在浴桶里,又想起爹其实很少这样喝酒,当当是想起她的婚事,心中内疚,所以想多同李裕一处,或多或少叮嘱。

思及此处,温印还是起身,不放心,便想着换衣裳去看看。

早前的衣裳就脱在耳房中的屏风后,也不用回屋中去换。温□□中揣着事情,便也没留意屋门打开的声音。

衣裳方才随意挂在屏风处,她伸手去拿的时候没拿稳,直接落在了屏风后。

好在是在耳房中,也不用披外袍去捡。

温印刚从屏风后走出,就见李裕俯身,拾起里衣给她。

温印:“……”

温印愣愣接过,整个人都僵住。

他目光落在她身上,却没停留太久,眸间沾了酒意,凑近她侧颊,又忽然停住,“阿茵,我好像,喝得有些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不能三更一起发了,看一遍捉虫都要看很久

而且内容多

下次还是分两章发

晚安,明天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