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小学生 > 第510章 他想搞事(求保底月票)

大明小学生 第510章 他想搞事(求保底月票)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21 18:04:4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当前形势是这样的,夏言和顾鼎臣双双入阁后,实职吏部尚书和实职礼部尚书都空缺了出来,对很多高层官员来说是个很好的晋升机会。

就算争不到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但若有人升为那两个尚书,肯定又会空出其他位置啊,这就是官场连锁反应。

礼部尚书这个位置,有资格的候选人很多,按默认潜规则必须有词臣出身。

比如南京礼部尚书严嵩是一个,又比如老资格礼部左侍郎、当世经学大家湛若水是一个。

现有词臣里,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温仁和,詹事府詹事张璧,都是有资格直接进位礼部尚书的。

还有其他一些词臣出身,已经迁转为侍郎的,也都有资格。

但王以旂王师叔这样的人,非词臣出身的官员没有资格去当礼部尚书,这是硬标准。

至于吏部尚书,比起特别讲究出身的礼部尚书,名义上候选人似乎更多,好像是个二品三品就可以考虑,但实际操作里,候选范围更狭窄。

毕竟吏部尚书是外朝之首,是内阁之外的第一文官,地位极其特殊。

关于吏部尚书的推举,也有一套默认的规则。资历要老,威望要高,不然镇不住场子。

一般都是从其他二品进位,除非有皇上殊恩,基本不可能有三品直接升吏部尚书的事情。

还有一个默认但却经常被强权破坏的潜规则,吏部尚书人选最好与内阁保持距离,不要与内阁关系太好。

所以能进位吏部尚书的候补人选,实际上只有各部尚书、都御史这个圈子。

地位最低的工部尚书不用想了,刑部尚书王廷相去年刚加了兵部尚书虚兼京营总督,兵部尚书张瓒也是去年刚从宣大总督升上来,礼部尚书还空着呢。

这样算下来,吏部尚书真正的候补人选只有两个了,户部尚书许赞和左都御史霍韬。

敦伦完事后,头脑越发清醒的秦德威分析完这一波,就理解霍韬为何如此上心了。

这对霍韬而言,真的是非常好的机会,二选一的概率实在太大了。

许赞长处在于资格老,弘治九年进士,做官四十年了,他爹也当过吏部尚书。

其实许尚书家在后世更有名,花园口这个地名就来自于他家的许家花园。

霍韬长处在于得到皇帝的偏爱,是议礼派当今唯一的旗帜了,而且霍韬和内阁大佬夏言矛盾很深,这也是很大的加分项。

清晨,徐妙璇从睡梦中醒来,伸手往旁边一摸,却摸了个空。

她坐了起来,喊了几声,便有婢女进来禀报说“秦老爷早早的就起来,上朝去了。”

徐妙璇莫名其妙,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夫君突然如此积极的上朝去。

现在那种几千人的大朝会,所谓的御门听政,其实就是纯礼仪了。而且也不是天天举行了,君臣都受不了。

按近些年惯例,每次大朝会完了后,在文华殿还有小朝会,算是真正能讨论点事情的场合。

文华殿里,阁部院大臣、科道、翰林、公侯驸马舞拜完毕后,重新站好了班位,这才是“有事进奏无事退朝”的场景。

就在这进奏环节,突然从翰林中抢先闪出一人,年约十八,玉树凌风,不是秦状元又是谁

顿时将因为起的太早昏昏欲睡的朝臣惊醒了,这厮不是半请假半旷工,从朝中消失几个月了吗

嘉靖皇帝日理万机,差点都忘了这人是谁,没把秦德威这个名字与眼前“陌生人”对上号。

脑子转了几圈才认出来这就是去年的状元秦德威,写诗水平特别高的那个。

只听秦德威道“臣左赞善兼修撰秦德威,近日听闻陛下过失,万死伏请陛下改正”

众人看秦德威的目光,顿时像看死人。

朝臣都知道嘉靖皇帝最烦别人当众挑毛病劝改过了,觉得这样会让他很丢面子。

还以为秦德威“退隐”了几个月,知道点利害了,没想到变得更飘了,居然敢“犯龙颜批龙鳞”了。

难道说,这秦德威想玩个大的,骗一顿廷杖以秦德威的性格,非常不排除这种可能。

果然嘉靖皇帝脸色阴沉了下来,目光如电锁定住了秦德威。

秦德威浑然不觉,继续奏道“自古以来,人君大事就是两类,人事与政事

按我大明体制,陛下将政事授权给内阁,又将人事授权给吏部尚书

所以内阁大学士与天官都是重中之重,本该由陛下乾纲独断,才可统领万方

但近日听闻,陛下诏许外朝廷推吏部尚书人选,臣以为此举不妥”

众人听到这里,隐隐感到,秦德威所谓的“进谏”,可能与他们所想象的“进谏”不是一回事。

秦德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