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二分之一剧透 > 第152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二分之一剧透 第152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作者:天泽时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1 18:17:1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对于萧西驰送粮的消息, 温晏然怀有着同样的震惊之情。

这份奏表刚送到景苑,专心炼丹的天子便立刻回了桂宫,并下了旨意, 要把朝廷核心重新挪回城内, 方便她办公。

大臣可以挪来挪去, 但资料挪动比较麻烦,户部的大部分文书都放在皇朝里面,温晏然一直到回城之后,才能让人调了庆邑冲长诸郡的耕田粮食记录来看。

南边的人口跟田地数量都是有限的, 就算粮食产量因为绿肥跟草木灰提高了几成, 但受气候制约太严重, 一旦遇见大旱之年,很容易颗粒无收。

再加上庆邑冲长都是边防重镇, 需要保证本地的粮食储备,以便应对战事,平常不用朝廷南边送粮便已经十分难得,怎会反过来给中原送粮

就在中枢深感困惑的时候,萧西驰的第二封奏折也到了,里面详细写明了粮食的来源。

萧西驰此前奉天子之命, 对洛南严加管束, 并重点关心了一下南滨一带的作物问题。

她记得之前温循等人便是通过询问当地土人,来寻找如何解决蛊病问题的方法,又想到南地天气比中原炎热,而藩属小国的水利工程肯定不如中原, 他们能够在此滋长繁衍, 并渐渐不奉中原命令, 自然是因为国内粮食逐渐丰足的缘故, 萧西驰便有些好奇,南滨本地人士到底是怎么解决的粮食问题。

洛南的这一位新君乃是萧西驰奉天子之命所册立,后者自然趁机攥住了此地国政大权,周边更是莫敢有违。

萧西驰仔细询问下来,发现南滨稻种跟大周不同。

洛南人不修水利设施,不懂移秧,更不会沤肥,基本只是随手而种,看天吃饭。

他们将国内流行的稻谷称为早稻,这个品种与萧西驰了解的寻常稻谷差异极大。

早稻耐旱,而且不择地而生,无论山坡平地都可以种植,此外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早稻的生长周期短,最短的只要六十天便能收获,长的也不过一百天左右,非要说缺点的话,口感不佳算是一个。

萧西驰在心中思忖,果然如陛下所言,一地有一地的风俗,当地人久居于此,自有一套办法适应环境。

洛南技术落后是缺陷,却也因此筛选出了一些耐旱耐涝的谷物品种,可以算是因祸得福。

萧西驰是可以称作名臣良将的人物,她当初虽是被扣在建平内当做质子,却并没浪费时光,读书习文,不止懂得打仗,也晓得如何安定地方,治理政事。

洛南内部新旧势力斗争严重,必然有人因此家破族灭,萧西驰见机便将那些斗争失败的大族所隐匿下来精壮迁徙到雍州修河渠,又取来这些人家里的稻种播种,确定了早稻不择地而生的评价确实是真的,耐旱也是真的,哪怕只是一亩薄地上,都能轻松收获半石的稻谷。

半石的量不多,但在播种过程中,基本不需要额外的管理,而且早稻生长快,种植收获的时间能与常规的农忙时节错开,不耽误人力。

自从在南滨那边获得谷种后,萧西驰先在冲长跟庆邑一带试种了一年,这片地方乃是边防之地,土地多,耕作不如中原细致,正常情况下,一亩地大约能收获一石半的粮食,等有了早稻之后,平均亩产则直接提升到了两石半。

粮食多了,人口却没有明显增加,萧西驰便将多出来的稻谷,全部派人送了出来,总数大约有两百万石。

其中一百五十万石被直接送到运河那边,当做劳工的口粮,另外五十万石则被当做种子,送往各地试种。

在温度合适的情况下,早稻一年能够收获多次,今年南边各地因为多种水稻的关系,受旱情影响,减产严重,各地官府先是组织百姓,在野地里种一些稗子来应对饥荒,此刻则趁着温度还凑合,赶紧补种了一波生长周期短的早稻,希望能有些收获。

西雍宫内。

温晏然合上奏折,陷入了沉默。

她思考了一下,觉得这件事不能算是自己的错,顶多有些阴差阳错机缘巧合在里头,非要挑个背锅的对象的话,主要问题应该在洛南那位前权臣陈故达身上。

这人好好的为什么非要在藩属国行废立之事非要废立的话,就不能耐着性子,等她把家业败完了再动手吗要不是陈故达此人一定要当乱臣贼子,她也想不起来对洛南下手,萧西驰也不会跑到南滨了解当地农作物,更不会因此得到能提高产量的良种稻谷。

此外还得怪今年气候不佳,一种作物从发现到推广,通常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有可能,而早稻之所以会被迅速接受,除了本身适应力强之外,也跟近来旱情严重有关,农民不愿颗粒无收,自然只能接受新的谷种,等尝试了种植后,发觉这种谷物产量高,对各类异常天气的抵御能力强,便会一直种植下去。

温晏然在心中想,要是昏君攻略的系统有能力影响大周气候就好了,倘若没有旱涝等自然灾害,她亡起国来,不就容易多了吗

如此看来,南边的情况已经有些严峻,好在这些事情多是以萧西驰为核心展开,之前御史台也总有人上折子弹劾,希望朝廷能对边地大将加以约束,免得这些人拥兵自重。

作为一个缺乏统治经验,习惯于摸着忠臣过河的昏君,温晏然想,那些御史说得对,有兵权的大将个人威望上升,中枢的威望就会下降,南边情况再好,主要优势还是在萧西驰身上,说不定这一周目的be结局就是“庆邑代周”。

基本调整好了情绪后,温晏然在殿内叹了一声“皆是旱情之故”

西雍宫中不止温晏然一人,还有随侍在此的中书舍人高长渐,他能感觉到,皇帝的语气中有着一丝真实的沉重。

发现良种稻谷分明是极大的好消息,皇帝却没有因此志得意满,反而依旧在为受灾的百姓担忧。

高长渐想,近来朝野上下对天子的批评其实不少,有人甚至断言,当今皇帝正在重蹈厉帝的覆辙,为了一己之私想要开运河,建新都,然而作为身边近臣,高长渐一直看得明白,皇帝根本是心怀天下,为了减少宫中耗费,甚至取消了生日的庆祝,之所以会在此时修建运河,一定有着旁的重要考量。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