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我去古代考科举 > 第180章 寇家村

我去古代考科举 第180章 寇家村

作者:吕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21 18:43:48 来源:就爱谈小说

早饭是何暖送到房间来的,一同过来的还有何生,“小姐,七爷,我刚去马厩检查了,马车没问题,可我们的马被调换了。”

拿起来筷子的湛非鱼诧异了一下,总算明白昨晚上闹的那一出是因为什么,“他们为了贪银子是无所不用其极。”

何生去马厩检查只要是防备他们为了报复在马车上动手脚,可哪想到这些人是冲着马去的。

“倒还有几分眼光,我们的三匹马是军中良驹。”重光咬了一口酱肉包子,那浓郁的酱香味让重光眼睛一亮,“胖丫头,别管马了,快吃,这包子正宗。”

“先吃饭。”殷无衍幽深的凤眸透着宠溺之色,见湛非鱼乖巧的吃早膳,这才向何生道“你去盯着,别让他们把马转手卖出去了。”

“是。”何生应下,三匹良驹自然不能让几个小人给祸害了,这可是军马,他们都敢伸手,简直是自寻死路。

等湛非鱼和殷无衍出发去寇家村后,在客栈门口盯梢的两个无赖对望一眼,“你留下来继续盯着,我去告诉三公子。”

“行,回来的时候给我带两个大肉包子。”留下的无赖叮嘱了一句,继续窝在角落里盯着客栈大门。

二楼房间里,闲着无聊的重光站在窗口无语的看着急匆匆离开的小混混,“阿暖,你说这些人脑子里装的是不是浆糊之前要不是七爷手下留情,赵三的小命都没了,他们竟然还敢弄两个地痞无赖来盯梢。”

何暖正在做衣裳,湛非鱼每日都要帖子练字,所以除了几套外出的衣裙外,其他的衣服做的都是窄袖款式,这样提笔写字的时候更方便。

“财帛动人心,他们在淮县作威作福惯了,都忘记大庆朝还有律法。”拿剪刀把线头给剪掉了,何暖看似温和的脸上也是嘲讽和冷意,比起小姐这般刻苦读书来寻求出路,赵三这些人仗着身份捞银子,自然轻松又方便。

赵三早上喝了药,喉咙总算没那么肿痛了,这会正和曹捕头商议如何处理三匹良驹,“三匹马现在养在我那宅子里,他们几个外乡人把淮县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

赵三定亲了,这宅子赵县令出了一半银子,再加上卖房的是个商户,几乎是半卖半送,只收了一百两银子,而房子里的家具一应俱全,就差被灶房里的油盐酱醋都配齐了。

平日里赵三都住在县衙后的宅子里,这代表着他的身份,但每一次要颠鸾倒凤的时候,赵三就回宅子,三匹马放在他那里的确安全。

“三公子,要不我们等他们离开淮县后再出手”曹捕头瓮声瓮气的开口,“到时候我去一趟府城,一定能卖上价。”

赵三点头,“侯县尉那里怎么说这马估价多少”

赵三和曹捕头一个是纨绔,一个是粗人,两人只知道三匹马是好马,但好在哪里也不清楚,更不清楚价格。

赵三不喜寡言孤僻的侯县尉,但他和曹捕头这些人都加起来都没侯县尉有本事,好在平日里侯县尉不怎么干涉他们的事,只要曹捕头孝敬一点银子,侯县尉就睁只眼闭只眼。

曹捕头提起侯县尉这个顶头上司还透着敬畏,“侯县尉说至少五百两,是百里挑一的良驹,若是遇到懂马的行家,价格还能更高。”

淮县也不差有银子的人,但花六七百两买一匹马,他们绝对舍不得,可府城就不一样了,府城的世家子弟那都是一掷千金的主,而且府城有码头,经常有大商贾来往,这马送过去,说不定就会被一抢而空。

“干一票抵上几年了。”赵三激动的声音都抖了抖,之前也知道三匹马值钱,可侯县尉没看到马也不确定具体的价格。

这会一合计,赵三、侯县尉、汪县丞拿大头,一个人至少能分五百两,曹捕头和其他捕快衙役最少也能分个二十两。

赵三吞了吞口水,都顾不得喉咙的痛了,抓着曹捕头的胳膊急切道“他们还带了一马车的行李”

熊一般高壮魁梧的曹捕头愣了一下,他分的银子比不上赵三、汪县丞他们,可比起普通捕快也多了好几倍,刚刚曹捕头也在心里估了一下,三匹马能卖个两千两,自己或许能分两百两。

再想到湛非鱼那一马车的行李,府城来的世家千金和淮县那些富家小姐果真不同,并没有把珠宝首饰插满头,可拉车的马就价值五六百两银子,想必随身携带的行礼中不乏价值不菲的物件。

身为捕头,曹捕头可清楚的很,别看这些金簪子亮的晃眼,可还真比不上一块玉佩,前年曾有一个中州府的贵人回淮县老家探亲,当时丢了一块玉佩,悬赏的银子就足足有一百两

后来曹捕头询问了珠宝铺子的东家才知道那是羊脂白玉的玉佩,一块就上千两白银,关键是你有银子也买不到品相上佳的羊脂白玉。

“那两个护卫都是练家子。”曹捕头摸了摸脖子上已经结疤的伤口,虽然只是被割破了表皮,可他却知道重光的身手,十个自己都打不过。

赵三这会已经被银子迷红了眼,狞笑道“他们一行六个人,也就两个护卫,还有一个小姑娘一个丫鬟,我们的人加起来可有一两百,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他们”

淮县和上泗县一样都是中等县,捕快有二十多人,衙役和民壮加起来则有一百多人,三班衙役衙役负责衙门的站堂、缉捕、拘提、催差、征粮、解押等。

所谓民壮其实也是从下面各个村抽调上来的青壮劳力,平日里都在家务农,县衙需要用人的时候则把他们召集起来充当衙役使唤。

“三公子,我去问一下侯县尉和汪县丞。”曹捕头也心动了,可他清楚自己和三公子都是没脑子的,偷换马匹是一回事,但拦路抢劫又是另一回事,这还得侯县尉和汪县丞做决定。

赵三刚刚说了一通话喉咙也痛了,直接摆摆手让曹捕头去找侯县尉和汪县丞。

寇家村是个大村,村里三分之一的人都姓寇,这段时间村里说的最多的便是惨死在府衙大牢里的寇元兴,只不过寇是大姓,村里的外姓人不敢明着说。

“原以为寇家要出个秀才老爷了,没想到元兴就这么走了,还是个孩子啊。”树荫下,纳鞋底的婶子忍不住的感慨。

坐一旁的妇人看了一眼四周,这才低声道“要我说啊元兴就是被他那个娘给逼死的,家里二十多亩良田,可元兴瘦的皮包骨头了,村尾操老二家穷的快揭不开锅了,可三孩子也比元兴身上的肉多。”

“逼着元兴没日没夜的读书,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我家小浩说元兴还经常通宵读书,十三岁的孩子,身子骨还没长结实,你说私塾那么多读书人,谁像元兴这么瘦”

想到寇元兴那熬的干瘦的身体,那阴森森的眼神,树荫下四五个妇人都是直摇头。

“小浩说去年元兴月考的时候因为生病没有拿到甲等,结果左手都被他娘给打肿了,大冷的天,那手肿的,还是我家小浩偷偷告诉了肖夫子,肖夫子带着元兴去了医馆,否则那手估计都被打残了。”

都说严父慈母,寇元兴幼年丧父,寇母即便严厉一点,尤其是在读书功课上她再严厉,村里人也不会多说什么,可寇母的严厉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恨不能一天十二时辰都让寇元兴读书。

别的孩子私塾放假的时候还能松懈一下,可寇元兴依旧要读书,即便是过年的时候,寇元兴也会走亲戚拜年,也不能去县城里逛庙会。

自从启蒙后,村里人就没看到寇元兴出来玩过,好好一个儿郎被寇母给拘的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村里的路不宽,马车进不来,湛非鱼下了马车走了一段路,几个妇人说的气愤填膺,嗓音也大了点,湛非鱼刚好都听到了。

“难怪他在意王琳琅。”湛非鱼有点明白了,王琳琅的出现估计是寇元兴枯燥读书生涯里唯一的快乐和光亮。

又因为王琳琅出身县城的王集,寇母禁止村里孩子包括寇家的小辈和寇元兴玩,不愿意让这些孩子打扰了寇元兴读书,但王家富裕,寇母自然不敢刁难王琳琅。

“走吧。”殷无衍拍了拍湛非鱼的肩。

在禁龙卫多年,殷无衍见过更狠毒更自私的母亲,湛家老宅那些人也不遑多让,只是小姑娘性子坚韧,没有像寇元兴这般对寇母唯命是从。说到底还是寇元兴自己的原因。

听到身后的脚步声,几个说话的妇人诧异的看了过来,殷无衍依旧是易了容之后的普通长相,但湛非鱼和村里的小姑娘明显不同,白皙的包子脸,乌黑水润的双眼,双髻用珍珠蝉纹簪固定住,素雅中蕴含着精致。

尤其是那一身书卷气,说不出的温雅静美,让几个妇人暗自心惊,这必定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

“几位婶子好,我是寇元兴的同年”湛非鱼问好后说明了来意。

一听是来祭拜寇元兴的,热心的婶子连忙给两人指路,寇氏的祖坟就在路尽头的东山上,“等你们上了山,当东边走,路口有两个青柏树,新起的坟茔便是。”

“多谢婶子。”湛非鱼道谢后,和拎着篮子的殷无衍继续沿通往东山的土路往前走。

目送两人身影远去后,指路的婶子低声道“真是个有心的,我看篮子里还有三牲呢。”

若是家族祭拜,三牲祭品用的是牛、羊、猪,而寻常人祭拜,讲究规矩的人家会用猪、鱼和鸡小三牲当祭品。

“你看那小姑娘头上的簪子,珍珠那么大那么圆。”回话的妇人想到自己的女儿,都到了及笄嫁人的年纪了,可连个像样的首饰都没有。

“那小姑娘怎么没去寇家”最年长的婶子不解的嘀咕了一句,按理说祭拜寇元兴也应该先去寇家,让寇家人带着去坟山。

想到寇氏族人的贪婪,再想到寇母那尖锐好强的刻薄性子,几个妇人对望一眼,心里却都有了数,估计是不想和寇家人打交道,所以才会独自去祭拜。

寇元兴的墓在寇氏坟山最右侧的角落,新隆起的坟茔很是简陋,连墓碑都只是山上撬下来的青石板代替的,墓前也没有祭品,不知道的还以为这简陋的小坟包埋葬的是个孤儿。

“这也算是人走茶凉。”湛非鱼嘲讽的笑了起来,把祭品一一摆放在墓前。

早死夭折的寇元兴再有读书天赋对寇氏而言也没有任何价值了,一口薄棺外加这个坟墓就是寇氏对寇元兴最大的恩赐。

“他活着也是受苦,死了却也清净。”殷无衍没见过寇元兴,但有那样一个自私自利又强势刻薄的母亲,寇元兴读书只是为了让寇母日后荣耀加身,他自己却如同行尸走肉般活着。

一张张纸钱被点燃,冒出了淡淡的青烟,湛非鱼看着冰冷的墓碑,只希望寇元兴来生可以无拘无束自由在在的活着。

另一边,寇家。

寇母阴沉着脸坐在堂屋里,手中的针有一下没一下的缝着衣裳,屋内光线昏暗,衬的她刻薄枯瘦的脸更加阴森刻薄。

寇父死后留下了二十三亩良田,可如今寇元兴也死了,为了让自己有个栖身之地,寇母不得不把十三亩良田交给了族里。

至于剩下的十亩,寇母全都租出去了,这租子也够她吃喝用度。

为了有人给自己养老送终,寇母从寇家过继了个孩子,比寇元兴小一岁,今年十二,五岁的时候他爹娘坐船遇到风浪葬身在河里,好在有爷爷奶奶拉扯着,又有叔伯照顾着长大了。

现在过继给了寇母,日后他娶妻的聘礼自然从寇母这里出,等寇母百年之后,这十亩田再交还五亩给族里,剩下五亩就给她继子。

虽然生活安定下来了,可寇母越想越是恨,面容狰狞而扭曲,“那个没用的东西竟然就这么死了浪费了那么多银子去读书”

读书耗银子,束脩一年就要二十两银子,更别提笔墨纸砚的开销,而且寇元兴身为读书人,衣裳自然不能太差,中午还要在私塾吃饭,这一年下来三四十两银子都不够。

二十多亩良田的租子都花在寇元兴读书上,寇母都没存下一点,如今人死了,寇母只感觉竹篮打水一场空,恨不能把这些年花的银子都找回来。

“婶子,我爹让我来告诉你,有个小姑娘去东山祭拜堂弟了。”从院门外进来的小姑娘十五六岁,站在堂屋门口把事说了一遍,“我爹让我问一下,是不是堂弟以前上学时认识的,既然人来了我们寇家村,我们也不能失礼,我爹让婶子去东山看一下。”

小姑娘寇母一愣,针扎到指头上,痛的她嘶了一声,不由怨恨寇元兴死了都不让自己安生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