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重生香江1981 > 第640章多圈点地皮

重生香江1981 第640章多圈点地皮

作者:小楊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20:26:4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在首都建厂,除了方便家乐福融入本地,带动经济发展之外,再一个就是杨辰想借此机会,多占点地皮。

不管哪一环,多圈点地皮,准没错。

随着经济发展,像首都这些国际大都市,早期的工厂,必然会一点点往外迁。

不管城市怎么规划,一开始最多也就能想到一二十年后,至于更长远的,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是经济已经发展到极限,很难再有大的改变。

后世首都的房价有多贵,说多了都是泪,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恐怕都没机会在未来的首都买套房。

好吧,讲真话,是连首付都付不起。

咳咳,好吧,我承认,是连付首付的资格,都没有,抬头望天

后世首都的房价有多坚挺,几十年一直涨,从来没有下跌过。

如果硬要说下跌,那都是假象,根本买不到下跌的房子。

像香江那小地方,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次大跌,一跌就跌到太平洋。

这种事情,永远不可能发生在大天朝的帝都,除非哪天大天朝实现了天下大同,所有人住上火星大别墅。

只是,首都这边的地皮从一开始,就是经过严格规划的,想要拿地,不是那么容易的。

内陆不同于香江,香江你想拿到一块地皮,靠的是实力,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靠的就是谁钱多谁赢。

但这边不一样,内陆最不缺的就是土地,想要拿到一块好点的地皮,不光是钱的问题,很多时候你的跟着政策走,上面允许你拿地盖什么,你才能盖什么。

像小超人那种拿着一张纸,把数码港变成房地产,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发生在大天朝的。

虽然首都的土地,最后都会经过统一规划,但是这里面依旧有便宜可占。

现如今首都才人口九百万,几十年后,总人口会在这基础上增长三倍。

人多了,城市开发面积,自然会随之增长,虽然杨辰没有想过将来在首都大搞房地产开发,但他也不想将来自己为店面花大成本。

零售行业,店面决定一切。

这个时候不多占点地皮,将来他旗下的家乐福超市,就得沦落成给房东打工。

后世很多实体店经营越来越困难,这里面不全是网商的原因,更多的,其实是高房价带动起来的高房租。

房东挤占了店家太多利润,致使很多店家承受不起越来越高的租金,从而造成大面积关店潮。

为什么香江一众大富豪能够控制香江各行各业难道是因为他们钱多

十大富豪,九个房地产,那些人几十年如一日稳坐富豪榜位置,其中的秘诀,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手上控制了香江的主体经济房地产。

只是,这个时期,内陆房地产不兴,占地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便是一块用不到的荒芜之地,一般人也很难拿到。

外商想要占地皮,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合资搞实业,兴建工厂,响应上面发展经济。

既然是合资,以最高占股比例,公司的一切都能分到一半,地皮同样也不例外。

这样一来,就间接达到了圈地的目的。

改革开放之前,几十年时间里,以及之后十几年时间,内陆住房一直采取福利分房制度。

大多数人的住房,全都是由事业单位负责,大家一起凑钱,统一修建,统一分房。

后世房地产,在这个时期的内陆,完全没有市场,不说拿不到地皮,即使拿到了开发出来,也没有人去买。

这跟房价贵不贵没有关系,主要是吃皇粮的有钱人,他们自己都有房子,即使没有房子,组织上面也会安排,个人完全没有买房的必要。

而没钱的,你再便宜,人家也买不起,除非你建好了,白送给人家。

一切有国家安排规划,你说说你一个私人,想要圈地,有可能吗

除了合资办厂,根本没有别的办法。

内陆没有房地产市场,这也是以李超人为首的香江富豪们,为什么对北上投资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一群靠着房地产商发家致富的大佬,在一个完全没有房地产市场的地方,你让人家怎么活

至于说办实业,这年头内陆都要求合资,而且股份最少占据百分之五十一。

这是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合资公司有你的一份,但是你不是大股东,不能完全决定这家公司的所有权。

一旦双方发生分歧,你股份没人家多,你说话不一定好使,腰杆也硬不起来。

而且,最要命的是合资的对象,它不的是国企,就是地方政府,你一个私人资本家,即使再有钱,你在这个官本位制的国家,鸡蛋能碰的过石头吗

人都是趋吉避凶的,利益不多,风险又大,大家自然不可能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其实,最后说白了,就是不信任。

这个时期,国内外人士,大多对内陆改革开放成功与否,都抱着不看好的态度。

毕竟,想要让一个超过十亿人口的大国,一下子从保守思想,向开放思想转变。

这难度,是难以想象的。

后世老人家为什么威严那么高,几十年后还有那么多人记得他,尊敬他,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干成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做不到的事情。

一个人,哪一方面最难改变

毫无疑问,是人们的思想方面。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思想,衍生一千种不同的做事方法。

十亿人,那就是十亿种思想,十亿种做事方法。

想要将这些人的固有思想打破并转变,这不是谁都能办到的,这需要有别人没有大魄力,大胆识,大智慧

这个时期,国内外看内陆的眼光,跟后世我们看印度人的眼光,其实差不多。

我们认为印度人毛病一大堆,国内问题矛盾重重,它们想要崛起,就算等一百年都不可能实现。

但是,一百年后会发生什么,谁又能知道

奇迹是人创造的,它并不分种族。

最起码,我们肯定做不到三哥一辆摩托车载几十人,而且还玩出了花样。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