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重生香江1981 > 第943章技校

重生香江1981 第943章技校

作者:小楊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20:26:4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到了晚上,杨辰也没有停下休息。

因为晚上时间,他要去看看新城的技校。

人才的重要性,这不用多说了。

为了培养足够的技术工人,支撑起未来新城的建设发展,新城最先开办的学校,是各类专业技校。

能够移民过来的人,大多都是青壮年,这些人别看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学习认真程度,绝对是外国人望尘莫及的。

晚上技校学习是不强制的,大家愿意去就去,不过大部分人都很自觉,老老实实的该学习学习。

前期的扫盲课,是强制执行的,尤其是家属移民,不管有没有在杨辰旗下公司工作都必须接受扫盲。

其实大多数移民都是识字的,要知道内陆可是在五十年代初就开始进行大规模扫盲了,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过去,很多人即使不会写,也能看的懂报纸。

当然了,很多人也仅限于看的懂报纸,文化基础依旧很薄弱,需要进一步提高。

后世内陆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主要归功于几次大规模扫盲,以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人要是有文化,哪怕仅仅只是会识字,学东西也比文盲学的快。

内陆在二十一世纪初,经济高速发展,进入快车道模式,各类分工不同的工厂,它们为什么能够轻松招收到大量合格的工人

这里面除了内陆人口基数大以外,再一个就是内陆用几十年时间彻底解决了文盲这个难题。

有文化基础,工厂只需要短时间培训一下,就能让普通人转化为一名合格的工人,普通工厂真的不需要你有多高的文华,只要你识字,识数就能胜任很多工作。

不过,新城未来的发展,大部分肯定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需要的工人,不仅仅只是会识字识数那么简单。

高新制造领域,技术专业水平很重要,对这些人的培养,自然是宜早不宜迟。

其实也由不得大家不认真学习,因为在杨辰这里,工资的高低,不是说你工龄高,拿的工资就一定高。

工资的高低,主要还是看技术水平,达不到标准,不能胜任复杂的工作,那么工龄再高,工资也是有数的,不可能一直往上涨。

技校这一块,杨辰一点都不担心,有旗下公司领头,工人们不可能不去学习。

不过工人好培训,真正的人才却难得。

新城现在小学和中学已经建起来了,华人移民的小孩享受免费入学,后世内陆的九年义务教育,被杨辰提前运用在了新城。

现在新城教育这块,不是小孩等学校,而是学校等小孩,新城很多学校已经建起来了,就差学生入学了。

中小学还好,家属移民中,可以招收到最后的生员,但大学生员就难了,新城大学刚刚建立起来,一点名声也没有,招收学生是一大难题。

好学生没处招,坏学生招来也没用,对于新大学,杨辰是抱着很高期望的,滥竽充数是绝不允许的,而且第一批学员优劣,对学校将来的发展很重要。

严进严出,是必须得。

在杨辰看来,有些东西,必须是令缺勿滥。

在杨辰走出技校,琢磨如何把大学招生问题解决时,霍建狞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老板,项老先生电话。”

听到霍建狞口中项老先生三个字,杨辰没敢怠慢,连忙接过电话,说了几句之后,杨辰把电话还给霍建狞,随即看向一旁的陈爱国。

“爱国叔,一会儿你带路,咱们去拜访一下项老先生。”

杨辰口中的项老,全名项倡权,那是一位鼎鼎有名的人物,早年曾先后担任内陆几所知名大学的的教授。

除此之外,对方还曾为老侍从室秘书,担任过高级官员,政治经验丰富。

杨辰请他过来,主要是因为新城大学初建,需要一个有能力主导新城大学发展,同时还能利用其丰富的政治经验,跟澳大利亚政府打交道。

新城的教育,绝对不可能照搬澳大利亚的教育,更不可能全面西化。

而一般的大学的教授或者院士,他们都不习惯跟官员打交道,玩政治不是大多数人教授们的强项。

车上

“老板,我们是不是准备点东西在过去”

对于哪位项老先生,霍建狞是真的发自内心尊敬,尤其项家三子儿女,也是个顶个的牛。

项家长子,湾湾研究院院士,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主任,世界顶级数学家。

项家次子,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博士,先后执教于布朗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芝加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教授。

项家幼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数学系的博士后面具体的没查到。

项家姐妹,也是耶鲁大学和伯克利大学博士。

除此以外,这一家子的妻子丈夫,最低学历也都是博士,这年头的博士跟后世可不一样。

这个时期,不管是内陆,还是国外,博士含金量都很高,能够成为教授的,就更厉害了。

为了把这一家子拉拢过来,杨辰是亲自跑到湾湾登门拜访项老爷子,费了老大的力气,才把这一家子给忽悠过来。

咳咳,也不能完全说是忽悠。

毕竟,别人一大家子高知识份子,而且大多学的还是数学,他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仅靠着一张嘴,就把这一大家子全部忽悠过来。

靠嘴忽悠不行,谈钱,俗气,而且人家也不缺那点钱,你工资开的越高,有时候人家反而越不乐意搭理你。

不过,这人活一世,名利二字,不管是谁,都决计不能避免的。

对于项老爷子那种权和利都已经享受过的人,能够打动他的,也就只剩下名了。

搞学术研究肯定不行,已经七老八十的人了,项老爷子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搞研究,而且官当久了,知识还记得多少,这真不好说。

既然搞研究不行,那就只能办教育了,把新城大学打造成一座亚洲的剑桥哈弗。

不管什么年代,这办教育,离不开一个钱字。

杨辰别的没有,就是有钱。

后世有一句话,好大学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大学最重要的两个硬件,一个是师资,一个是设备,而这两样恰恰都需要钱来支撑。

杨辰有钱,也支持教育,有他的支持,新城大学在师资和设备上都不会缺。

有了足够的经费,那么想要把新城大学名声打出去,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将来新城大学越有名,项家的名声就越响亮。

算完这笔账后,项老爷子一声令下,项家兄妹全部乖乖过来了,不仅项家兄妹本人过来了,他们来的时候还为新城大学拉了一批优秀的华裔大学教师。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