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抚宋 > 第六百五十八章:突然而至的幸福

抚宋 第六百五十八章:突然而至的幸福

作者:枪手1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21 20:03:03 来源:就爱谈小说

幸福有时候来得就是这么的突然。

萧诚想要红薯、马玲薯、玉米这些作物,发狂一般的想要。

比起其它的农作物,他们有着一样特别突出的优点,就是不挑地方。

只要给他一点点阳光他就灿烂,说得就是这些玩意儿。

地肥也好,地贫也罢,反正他都能生产,区别,只不过是产量的高低而已。

但他又知道,想要得到这些东西,实在是太难了。

这些农作物的原产地,距离大宋实在太远了。

即便大宋在航海方面达到了前无古人的成就,但至少萧诚还从来没有看到过有人能从那个遥远的地方抵达这里。

哪怕大宋能造上万料的大船了,但对于大海来说,他仍然是极其渺小的。

小官家因为听了自己的叙述,看了自己画出的图样子,便通过刘凤奎找到了郑家,派出去了一支船队去做这件事情,在萧诚看来,只不过是小孩子一时的好奇罢了。

以现在的航海技术和船只规模,不可能横渡大洋,抵达彼岸的。

不过让小官家能有一个寄托的事情并为之而不懈的努力,倒也不错。

所以,萧诚并没有制止这种行为。

相反,在小官家对于农作物近乎痴迷的研究,萧诚是给予极大的鼓励和赞赏的。

他希望大宋未来的官家,是一个学者型的极具钻研精神的农学家。

而小官家如今正在这条路上狂奔。

这些年下来,一直埋首与司农寺官员们钻研此道的小官家,在农作物的嫁接、培植等专业技术之上,早就已经让萧诚忘尘莫及了。

术业有专攻。

在萧诚一门心思琢磨着对付人的时候,小官家则在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如何让稻谷的穗子如何长得更大一点,籽粒结得更多一点,更饱满一点。

当然,两个人在各自的领域之内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可有时候,你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你所想要的,就那样不经意的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让你以为这是不是在做梦。

萧诚知道这不是一个梦。

因为在他的面前,红薯、马玲薯、玉米这些他朝思暮想的东西摆了一地。

红薯和马玲薯有些已经在腐烂了,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敢把这些坏掉的东西扔掉,只是把他们另外用容器装了起来而已。

萧诚用迷醉的眼光打量着这些好东西,那兴奋劲儿,比起听到前线获得了一场大胜还要开心很多很多。

“首辅,这些东西,当真这么重要吗”杨万富问道。

“当然。”萧诚开心地道“当这个东西被普及开来之后,我大宋将再无饥饿之虞了,我们能养活更多的人。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些农作物,不与麦子、稻田那样需要肥沃的土地,再贫瘠的土地,他们也能成活。”

“亩产能达数千斤”对于这样的数字,杨万富仍然有些不信。

“理论上是这样的。”萧诚道。

这支幸运的船队首领,叫郑之元,是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也算是郑之龙郑之虎的同辈兄弟。本来就是在郑之虎的舰队之中担任一个船长。

在郑家接到小官家的这个任务之后,郑之元便光荣地被选中去执行这个任务。

其实对于久在海上的人来说,谁都知道这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不过郑之元并没有第二个选择。

他是抱着一去不回的心态走的,走前将家里的一切都安置好了。

他也的确是九死一生。

但幸运的是,他居然莫名其妙的便找到了这些东西,虽然他没有找到首辅嘴里的那片大陆,但重要的是东西。

仔细询问之下,萧诚大概也猜到了这些东西的来历。

这些农作物原产地都在美州,正常情况之下,在这个时候,肯定是不可能抵达大宋的。

但因为有了自己,也有了小官家的热忱,所以便有了郑之元的这一次远航。

那个岛上的人,大概率便是从那片大陆漂泊而出的人,又或者是去过那里的人,不知因为什么缘故,在那个岛上定居了。

于是那些农作物便在岛上开始生产起来。

毕竟那玩意儿,还真是不挑挑捡捡的。

郑之元运气爆棚,在茫茫大海之中,遭遇了风暴居然都能漂到这个岛上去。

也许不是郑之元的运气好,是自己的运气好吧

总之,自己得到了做梦也想要弄到的东西。

让人吃饱四个字,说起来不过是上嘴唇和下嘴唇一碰的事情,但真要做起来却是难如登天。

历史上不管是那个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盛世,都没有做到过这一点。

而现在在自己的治下,即便是富庶如江南这一带,每天也都还能从各种奏报之中看到路有饿殍几许几许。

每当看到这些,萧诚都很有挫败感。

“朝廷会兑现承诺,但凡能够献上这些东西的,朝廷不吝封候。”萧诚对着那个九死一生回来的中年男人,说出了那句他盼望已久的话。

“谢首辅,谢官家”郑之元叉手,一揖到地,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郑之元带回来的当然不至这些东西。

说实话,现在萧诚感到自己的眼睛都快要花了。

金黄色的一个足有十来斤重的南瓜,这也是好东西啊。随便往那个沟沟坎坎上一栽,他便能生根发芽,然后在几个月之后,给你结出一个个瓜来,一根藤上能结上好几个。不但能饱腹,他还能为人难得的甜味。

外头有着硬壳,轻轻一捏便被打开,然后里头躺着一个红皮外衣的果仁,这不就是落花生吗

还有那十几个盆栽,其中一个上面结着不少婴儿拳头大小的果子,有的还是青色,有的却是红色,那不是西红柿吗

当然,还有角落里的那几盆红彤彤的细长的物事,不正是他想要的辣椒吗

郑之元的这一次出海,便带给了萧诚所有想要的东西,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给他一个候爵,萧诚觉得完全值得。

从一个皮口袋里抓了一把晒干的辣椒,萧诚笑道“官家,今日我却来下厨,再做几样你以前没有吃过的滋味出来。”

萧诚好口腹之欲,这一点是世人皆知的。

君子远庖厨对于他来说是不存在的。

他经常下厨做一些新鲜的菜肴。

要说当年炒菜的铁锅能够在东京城内迅速地普及开来,萧诚也是有功劳的。

天工铁艺出产的铁锅,当年可也是畅销品之一。

十几年前,铁锅炒菜可还不是主流呢

一听到萧诚说要亲自下厨,赵安不由得口舌生津,从两岁开始就跟在萧诚身边,口舌之刁,可是不亚于他师傅的。

只不过他不会弄罢了。

而萧诚亲自下厨的机会,是愈来愈少,这一年来,似乎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

也只有师娘生日,自己生日,小妹生日的时候,师傅才亲自下厨做过几回菜呢。

看着小官家一副期待的模样,萧诚却是一脸的坏笑。

这个晚上,皇宫内院,萧诚大块朵颐,而满面通红的赵安和刘凤奎则拿着快子,惊疑不定的看着萧诚将几碗菜席卷一空。

这玩意儿,真能吃

当然,第二天萧诚痛苦地蹲坑的事情,他是绝不会告诉小官家和刘凤奎的。

几十年都没尝过辣椒滋味的胃,想要适应这个新玩意儿,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呢

萧诚痛并快乐着。

虽然与其他几样农作物相比,辣椒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但他对于生活在湿气颇重的南方区域的人来说,未来必然会成为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

不怕辣的益州,辣不怕的贵州,还有怕不辣的湖南,辣椒很快就会出现在你们的餐桌上了,只是又要多久,这些东西才会成为你们的最爱呢

蹲在茅厕里痛苦地用擦着屁股的萧诚却又一肚子的坏水地想着这东西被推广开来之后,不知有多少人要跟自己现在一样吧

东西回来了,怎么去大量培植种子,那就是小官家这个专家要做的事情了,萧诚要做的,就是以行政的命令来大力推广这个东西。

不占好田的这个优势,大概会让农夫对新作物的不确定性的抵触降到最低吧

还是要防备着有些人想讨好自己和小官家便来硬的逼着农夫们毁掉原来的作物种这些东西,本来一件好好的事情,要是不盯着,很容易让歪嘴和尚把经唱跑调了。

募兵法、青苗法还有新的税法,明明都是很好的东西,但在执行的过程,还是出了一些让萧诚愤怒的事情。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好在现在胡屹这位监察院中丞不辞辛苦地四处巡察,但凡让他嗅到了一点味道的,都会被他一查到底。

在苏州为了保护他而尽数阵亡的黄大维等人,算是彻底地刺激到了这位古板的御史中丞,他的工作热情无比高涨。

张任是带着无比的震憾回去的。

因为他今天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首辅。

一个为了几样农作物而欢呼雀跃,完全失态的当朝首辅。

而原因,只是因为这些农作物的产量极高,可以让天下再无饥者,路边再无饿殍。

那一刻萧诚的欢喜,谁都能看出来是发自内心的。

萧诚的形象,在他的脑海之中,慢慢地清晰了起来。

说不上喜欢,但却让人佩服,也让人尊敬。

他明明在利用自己,可是却又那样坦承地当着自己的面说了出来,还让人无法生出厌烦的感觉。

至少,他给出了让人无法拒绝的回报。

回到燕子矶的张任,突然觉得自己也许能做些什么,也许能重新给自己立下一个目标,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边走边看了。

本来觉得无聊的武学生涯,却变得好像充实了起来。

这里头的缘由,张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只是偶尔回想起在首辅公厅里萧诚抱着小官家那又跳又笑的场景,心里便觉得颇为踏实。

这是一个真正愿意做事而且做得好事的首辅啊

也是一个真正地将百姓放在心里的官员

“诸位将军,现在我们将要去参观的,就是替军队制作甲胃的兵工作坊。”一名青袍七品官员笑容可掬地站在一帮杀气腾腾的将军校尉面前,却是一点儿也不憷,“请大家跟我来,相信大家一定会大饱眼福的。”

听着这名官员的话,人群之中却是传来了哄笑之声。

不过就是制作甲胃嘛,说得好像大家没有见过一样。

今天武校组织这些短期班的将领们来参观与军队相关的一些作坊,兵工作坊是第一站。用山长杨万福的话来说,就是要让这些一个个眼睛长在额头上鼻孔朝天的家伙们晓得,仗打赢了,可不仅仅是你们的功劳,如果不是你们身后这无数的默默无闻地为你们服务的人,你们也不可能打胜仗。

青袍官员们没有说假话,当所有人跟着他七弯八拐地走进了一道山谷,站在一道水坝之下,看着那巨大的水力冲压锤的时候,所有人都闭紧了嘴巴。

砰砰的声音,在山谷之中回荡。

一个硕大的方方正正的铁块,被吊起来放在冲压锤之下,随着冲压锤的重重落下,众人便眼睁睁地看着那铁块被迅速地捶打成了扁平的一块。

随着下头的工匠们不断地调整角度,那铁皮越来越薄,然后大家便看到,有人用一把巨大的剪刀,将这块铁皮剪成了四四方方一块一块的东西,装在小车之上推进了远处的棚子之下。

棚子里是一个个的大火炉,至少有数百人赤着胳膊,正挥舞着小锤在锻打着通红的铁片。

一道道的工序参观下去,最终大家在成品仓库之中看到一副副崭新的盔甲。

至少十余道工序,除了第一道工序之外,剩下的每一道工序,都有数百人。这家工坊,竟然有几千人在这里劳作。

而这,只是大宋分布在领土之内无数个兵工作坊中的一个。

这一天,大家还参观了制作军粮的作坊,制作军服的工坊,每一个工坊,都是成百上千的人在条件并不算好的工坊里拼命工作着。

正是有了这些人的默默地付出,再加上军队的奋勇作战,才成就了大宋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奇迹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