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抚宋 > 第七百五十五章:我们都将青史留名

抚宋 第七百五十五章:我们都将青史留名

作者:枪手1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21 20:03:03 来源:就爱谈小说

营建新都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其本质上又是一件利益巨大的事情。南方派系委实是不愿意再由萧诚来主持这件事,这些年来,他们在与萧诚的利益博弈之中屡战屡败,使得萧诚一系已经在江南稳稳地站住了脚跟,与他们分庭抗礼。再加上萧诚在两广、云贵等地的扎实底盘,使得江南派系不得不低头顺目。

只是一番争斗之后,南方派系再一次臊眉耷眼地败下阵来。

没办法,便是在江南系内部,他们也无法完全统一意见,像罗士诚、郑则仕这些人,便一直是支持萧诚的。

唯一能让司军超等人安慰的是,萧诚这个人一向还是不吃独食的,他们吃了肉,也总会留一些汤水给别人喝。

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之上,萧诚很少对人赶尽杀绝,除非这个人与他出现了原则上的矛盾,或者是踏破了底线。

所以这些年来,司军超一向是非常注意这几点的。

斗而不破。

特别是在萧诚承诺了十年之约之后,那就更没有必要作殊死搏斗了。

萧诚北来,营建新都只是任务之一,统合整个北方的政治、军事以及经济,才是重中之重,在大名府营建新都,与这些事情相符相称,一好俱好。

以陪都江宁为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南方区域,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稳定的时期,政治稳中有序,内部即便有矛盾,那也可以算得上是内部问题,能商量着解决,而在经济之上,不管是内部发展还是外部贸易,都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态势。

特别是随着大宋对辽国的压倒性胜利之后,南境本来有些骚动的局面,顿时便安静了下来,如今大宋的开拓团,已经愈走愈远了。甚至已经有的开拓团在外面竖起了旗子,与当地本土势力开始分庭抗力,大有自立之势。

境外乱一些,对于大宋来说,是一件好事。

有许多事情,甚至是大宋的皇城司以及知秋院亲自策划的。

外头那些小国家内部乱子一起,本身又无力镇压或者平息,便只能求告上国,这便极好拿捏他们了。

别看大宋现在取得了对辽的决定性胜利,但在大宋内部,大家还是很清醒地认识到,瘦死的驼骆比马大,辽国是伤了元气,但远远还没有到伤筋动骨的阶段,而且受伤时候的勐兽,往往能爆发出最大的能力。

谁在这个时候小觑了辽国,遭到的反噬,肯定是让你痛彻心扉的。

这也是张城明明在最后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攻下真定府,关上大名府等地辽军撤退的门户,将他们锁在国内的时候,却偏生慢慢地等着直到大名府等地辽军主力尽数撤退之后,这才攻下了真定府。

陷阱里关了一头狼,是可以轻易拿下,但关上一头勐虎,猎人就算能获胜,也很有可能受伤。

有时候,纵敌不见得便是胆怯,往往需要往更深一层考虑。

放耶律隆绪耶律乙辛这些人率部离去,曾在朝堂之上让司军超等人对萧诚好一顿攻击,但随后传来的消息,却又让司军超好生没有面子。

辽国内讧。

皇帝与承天皇太后闹瓣了。

结果就是,承天皇太后不得不宣布西行捺钵,而皇帝也下了罪己诏,算是给了皇太后一个面子。

宋国这边有理由相信,承天皇太后不得不退让承认失败,与耶律隆绪耶律己辛带回去的十几万大军非常有关系。

如果没有这十几万大军,只怕辽国的皇帝,压根儿就不敢在承天皇太后面前叫嚣。

对于大宋君臣来说,他们更加忌惮的是承天皇太后,而不是那个刚满十八岁的辽国小皇帝。

承天皇太后西行还代表着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隶属于皇太后的精锐的属珊军,将随太后离去,接下来大宋北伐,没有了这块拦路石,将会顺利很多。

至于太后会不会回来

走时容易,想要回来,那却是难了。

岑重这位次辅留守江宁辅左小皇帝,而萧诚则带着兵部尚书吕文焕、工部尚书李格、吏部尚书成绍、刑部尚书张振、监察院胡杞等重臣北行大名府,在江宁,只余下了户部尚书徐向奇和礼部尚书韩端等人。

兵部尚书需要统后整个北方军队,眼下大宋的主力,可都压在了北方,张城所部驻真定府,王柱魏武所部驻河南地区,高迎祥所部驻河北地区,刘益国所部驻山东地区,便连江宁守备军,也分出了一半跟着萧诚到了大名府,放眼整个南方,精锐军队已经不剩下什么了。

这个时候的大宋,除了防备辽国困兽犹斗,突然来个逆袭之外,自然就要开始为未来的北伐开始布局了。

虽然这还需要时日,但完成整个布署,做好一切准备,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当务之急,自然还是恢复对北方的有效统治事宜。

恢复民生,恢复治安,重振经济,那一件都不是容易事。

留下户部尚书徐向奇,是因为接下来北方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徐向奇需要统筹银钱。

按着萧诚的大致路子,接下来肯定便是要国家大兴土木的,无数的大型工程会陆续上马,道路也好,水利也好,甚至于修建一个奢华的皇宫,都会在萧诚的考虑范围之内。

大投入的大型工程,会极大地拉动地方上的经济,以工代赈等方法,也比单纯地赈济要好得太多。

当然,恢复治安,惩治叛贼也是当务之急。

多年战乱,北方可以说是已经乱成了一团,匪贼遍地,再加上辽人败退之后,当初跟随辽人的很多人来不及跑,知道投降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便也划地为王,占山为寇,这些人,自然也要收拾。

所以刑部张振也跟着来了。

看起来一团乱麻的事情,但对于萧诚来说,这却正是他最拿手的事情,在纷乱之中整治出秩序,这些年来他已经做得极其顺手了。

随着萧诚抵达大名府,这里一下子便热闹了起来。

说起来跟着萧诚来的只有兵部、吏部、工部等,其实每个有头有脸的衙门,都派了有身份的人一起跑了过来。

首辅来营建的可是未来的都城呢

以萧诚做事的速度,只怕要不了年,新都城就会拔地而起,难不成等到新都建起了再搬过来吗

自然不行

真到了那时候,只怕篮子里早就没有了鱼,好地方都被人抢光了,只剩下一些边边角角让你窝憋了。

不仅仅是各衙各部门都来了,江南那边的那些豪绅大户,也都屁颠屁颠地跟着来了。过去南方派系在朝堂之中势力不强,但现在可不一样了,收复中原,驱除鞑虏,他们可是绝对的主力,所以这一次,自然也要在新都城的营建之中分得最大的一杯羹。

萧诚踏进李格的公廨的时候,他正俯着身子与幕僚们在认真地审视着一份图纸。

在这间公廨里,一箱箱的图纸几乎将所有的空间都占得满满当当,留给人活动的空间,着实有限得很。

看到萧诚进来,李格挥挥手,示意幕僚们出去。

“你这里现在可是最热门的地方,好多人可都是揣着联合钱庄的大额交子想收获点儿消息呢”萧诚笑道。

“相公放心”李格笑着道:“这一次跟着臣下来的,都是绝对信得过的人,不会为了一点银钱而坏了自己的钱途。”

“大名府的地价、房价一日数涨啊”萧诚道:“好多人已经开始大规模收购了”

“那些家伙们不差钱儿”李格大笑:“他们以为新都一定会在大名府城的基础之上营建,必竟这样是最省钱的嘛,等到新都地址正式公布,那些人得吐血首辅,我可听说吴可提前都弄到了大量的大名府的地契,这一进一出之间,他得赚多少哦”

“知秋院还有皇城司都需要钱,而他们用的很多钱,有时候又不能正大光明的出现,所以有时候,也只能通过某些手段来获取一些利益。”萧诚笑道:“这你边如何了”

“我这边除了公田,就是荒地,再就是那些没收的卖国贼的庄园、土地,平民百姓的地产,少得可怜”

“不过还是要注意保密,要尽可能多地拿到地,到时候咱们可以卖地挣钱,咱们南方那些大商人,最不差的就是钱儿了”萧诚笑道:“不能老指望徐向奇拨款,那个老小子与司军超一个鼻孔出气,能为难我们的时候,他绝对是要为难的,所以嘛,咱们还得想更多的路子自己多挣钱。”

“挣钱的事情,自然是首辅去干,我这个工部尚书,只管用钱”李格拍着手边上一摞摞的图纸,笑道:“新都建成,未来的发展前景,必然会远超昔日东京城,首辅,一想到这样的一座城市将由我来督建完成,我就觉得这一辈子,真是没有白活”

“我们都将名垂史册”萧诚指了指他,又指了指自己,昂然道:“当初你跟着我的时候,我便跟你承诺过的,怎么样,我没有骗你吧”

“那时候还认为首辅你骗人来着”两人对视,哈哈大笑。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