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三国第一狠人 > 第886章 贾诩的教导

三国第一狠人 第886章 贾诩的教导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21 21:13:1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天才本站地址

rg

它乾城,军营中。

陆裕的营帐。

陆裕今年虚岁十岁,搁在穷苦家庭,这是能撑起家业的年纪,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搁在陆裕的身上,他也很是成熟,虽然才十岁,可是陆裕身材壮实,发育得很快,已经不输给十四五岁的孩子。

在同龄人中,陆裕是很高的,而且显得很成熟。

陆裕现在烤着火,正在读书。

在陆裕读书时,营帐门帘撩起,却是贾诩进入。

陆裕看到了贾诩,连忙搁下手中的书本,行礼道“先生”

现在的陆裕,以先生称呼贾诩。

以示对贾诩的尊敬。

贾诩拱手回礼,等陆裕坐下后,贾诩才坐下来,正色道“太子在读什么书呢”

陆裕说道“读史书”

26ks

贾诩眼中掠过赞许神色,神情却很柔和,不疾不徐的问道“太子现在,读到了哪里呢”

陆裕说道“戾太子刘据。”

贾诩眉头微微上扬。

陆裕是否读到了这里,他暂时看不到,可是,陆裕在他询问的时候,直接回答说读到了戾太子刘据,这本身就有些耐人寻味。

贾诩神色不变,问道“太子了解完刘据的一生,有什么感触呢”

陆裕却没有回答,他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样,问道“先生,刘据为人敦厚儒雅,所作所为也是为国为民。为什么,最终却演变到父子相残的地步呢”

“恳请先生解惑”

陆裕一副苛求模样。

贾诩心中一动,他不觉得陆裕询问这些不妥,他反而很惊喜。

太子的年纪不大,却能读史书举一反三,通过这些史书明鉴自身的处境,这是一个明君的潜质。

这才是大明未来的君主。

如果陆裕憨憨的,没有半点的心计、城府,没有半点的眼光,贾诩就会考虑自己的退路了。

贾诩沉声道“太子读书时,可曾注意到一句话,那就是汉武帝早年的时候,曾说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使朕忧。”

陆裕点了点头道“的确说过这件事。”

贾诩说道“从始至终,刘据和汉武帝都是两种思路,武帝是彻头彻尾的法家治国,儒皮法骨。刘据一直以来,崇尚的是儒家,还掺杂了黄老的修生养息之道。”

“换言之,刘据在治国的思路上,和汉武帝是完全不同的。”

“这也就是子不类父。”

贾诩看着陆裕,问道“太子明白子不类父吗”

陆裕沉默了许久,仔细思考着。

贾诩也不催促。

为什么皇帝让他成为太子太傅,就是为了让陆裕不走偏。

这也是他要引导太子的原因。

许久后,陆裕开口道“先生提及的子不类父,并不是父子二人的性格,或许是,可是,这只能是一小部分,最重要的一点,是两种治国的思路,是执政的理念,对吗”

贾诩听得眼前一亮,他心中很惊讶,没想到陆裕竟然看得如此的透彻。

子不类父,不是性格,不是相貌。

关键是执政思路。

对君王来说,对皇帝来说,这就是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

贾诩心中畅快,捋着胡须笑道“太子英明,子不类父的确是执政理念,的确是治国的思路。”

陆裕坐直了身体,开口道“先生,我的问题就来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武帝开疆拓土,打下了大大的疆土,横扫漠北,征讨大宛,大汉朝疆域前所未有的辽阔。”

“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

“可是,当时的大汉朝,没有足够的粮食产量,打仗所消耗无比巨大。持续的作战下,大汉朝内部已经凋敝不堪,已经是无法承受了。”

“很显然一点,武帝秉持的策略是错误的。”

陆裕继续说道“反观戾太子坚持的观点,他希望休养生息,希望减少征伐,让百姓安居乐业,明显是正确的,这又怎么评断呢”

陆裕眼中露出了渴求神色。

这是他读史书的疑惑。

曾经,他拿了这样的问题去询问老师郑玄,老师说他对政务参与少,不能给陆裕最正确的答案,也不能过让陆裕知道其他的观念,让陆裕自己去想。

如今,陆裕再一次询问。

在陆裕询问的时候,在营帐外面,却站着了一个人。

赫然是陆玄。

他今天闲来无事,想着陆裕在,就打算带着陆裕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到了陆裕的营帐外,陆玄制止了要通报的士兵,准备直接进去。

没想到,却听到了陆裕和贾诩的对话。

陆玄眼中有好奇。

贾诩会怎么说

陆裕又有什么自己的观点

汉武帝和刘据之间的问题,是多重原因叠加的,很是复杂,不过他也想要听一听。

贾诩微笑道“太子,不可否认,戾太子刘据的做法是正确的,然而,难道就他是聪明人,汉武帝就是傻子,看不到征伐天下的后果吗”

陆裕愣了下。

这个问题,他一直没有去考虑。

陆裕说道“先生的意思是,武帝其实也看到了,更清楚天下局势。”

贾诩回答道“一个治国几十年的皇帝,对帝国的掌控在方方面面,不可能不清楚的。如果武帝昏聩,那就不会轮台罪己,就不会改弦更张了。”

陆裕更是皱起眉头,说道“先生,我就更是不明白了。既然是武帝知道,为什么不直接改变呢以他的身份,以他的地位,调整策略很正常啊。”

贾诩沉声道“太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陆裕说道“我还是不理解。”

贾诩沉声说道“人随着地位的变化,随着权势的变化,尤其身处一国之君,很多时候是不能错,更不能认错的。武帝一生都在征战,临到头他改弦更张,自己否定自己的政策。”

“一方面,跟着武帝建功立业的这些军功集团,他们有意见。武帝虽然是皇帝,不能忽视下面的意见。”

“另一方面,太子的身边,云集了太多反对皇帝政策的人。皇帝主动认错,这些人必然会打蛇随棍上,跟着一起去否定皇帝。”

“不要小看了这些太子身边的人。”

“这群人,会穷尽所能,不顾一切的抹黑皇帝,最终皇帝会很难堪。”

“未来,等武帝驾崩后,一旦天下有问题,武帝就会背锅。”

“这是武帝的污点。”

“这可能出现的情况,更是武帝不能忍受的。”

贾诩眼神明亮,沉声道“实际上,武帝和戾太子的矛盾,在当时戾太子摆明车马的树立起要休养生息的旗帜,就决定了戾太子必然要被打掉。”

“武帝还在世,你都已经反对他的执政思路。”

“等武帝去世了,作为千古一帝,作为好大喜功的皇帝,你觉得武帝能忍受这样的一群人,在他去世后,不断的对他抹黑吗”

“更何况,当时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刘据的靠山卫青、霍去病都没了。”

“要解决刘据就更容易了。”

贾诩面色严肃,沉声道“打掉戾太子刘据,彻底端掉刘据身边的文官集团,使得这些要反对他的人,全部清除掉,只剩下支持皇帝的人。”

陆裕听完了后,沉默下来。

事实就是如此的残酷。

贾诩面色严肃,继续说道“戾太子的所有一切,在臣看来,都是武帝一步步逼迫的。当然,武帝也会有难受,也会有痛苦,所以脏手套全部处理掉,一个不留。”

“连当初军队中,保持中立的北军主将也杀了。”

“武帝杀了一个通透,选择轮台罪己,彻底改弦更张,开始休养生息。”

“有了思子宫,有了老年丧子的悲情,武帝有了台阶下,而且扶持幼子的时候,又是他的心腹霍光、金日磾这些人辅政,不会否定汉武帝的功绩。”

“事实证明,霍光这些人做得很好,保全了武帝的一世英名。从汉武帝后,下一届皇帝也开始休养生息,不再连年征伐。”

陆裕长长的舒了口气。

他彻底明白了。

陆裕看向了贾诩,说道“先生,一世英名就真的这么重要吗值得,用自己的儿子去铺垫吗”

贾诩微笑道“太子殿下,您要记住一点,人这一辈子,都有自己的诉求。有的人,求名;有的人,求利;有的人,是名利都要。”

“汉武帝一辈子,开疆拓土,建立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王朝。”

“这样的人,能不执着名声吗”

“在老臣看来,实际上,这不是武帝的过错,而是刘据终究不够老辣,不够稳健,没有足够的政治手腕。”

贾诩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陆裕心中疑惑,问道“先生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刻的陆裕,反倒是很疑惑。

陆玄站在营帐外面,也倍加的好奇,他赞同贾诩的剖析。

贾诩这个人,很通人性,很有见地,而且一出手,往往能抓住关键。恰是如此,陆玄才把贾诩留在陆裕的身边,希望陆裕能稳健的成长。

贾诩解释道“太子殿下,老臣活了这么多年,见过无数的大风浪。”

“有一条准则,基本上放之四海而皆准。”

“小到一个家族,中到一个郡县,大到治国上,永远只能是一条思路,只能有一个治国的理念,不能出现两条治国理念并行的。”

“一旦并行,不会并驾齐驱,只会发生冲突。”

“进一步,还可能演变成党争。或者,相互攻讦,相互算计,相互抹黑对方。在这样的党争面前,其它的任何事情都别想做了。”

贾诩郑重道“太子要谨记此事。”

陆裕若有所思,他想到戾太子刘据亮出来的思路,刘据身边出现了一大批人,全是反对武帝的人。

这本身是取死之道。

贾诩问道“太子,听完了老臣的分析,你认为戾太子,该怎么办呢”

陆玄站在营帐外,也有些紧张。

儿子很聪明,这一点不假。

可是,聪明不等于能治国,不等于政治上有手段。

陆裕思索良久,说道;“先生的一番分析,我已经明白了。如果是戾太子,他能做的必然是打出旗帜支持武帝,维持武帝的英明神武,赞同武帝的思路。同时,又小范围的实施休养生息的思路,对吗”

“哈哈哈”

陆玄听到后,忍不住大笑起来。

笑声传出,他撩起了营帐门帘大踏步的进入,看着自己的儿子陆裕,毫不掩饰的露出赞许神情。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