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四爷怎么可能不做皇帝(清穿) > 第117章 第 117 章

四爷怎么可能不做皇帝(清穿) 第117章 第 117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1 21:50: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静到极点。

四爷的话音一落, 所有的人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那真是震惊的无以复加。

清溪书屋的书房里,一时间静的落针可闻, 却又呼吸粗重。

几个兄弟都怀疑自己的耳朵。

正在喝茶的康熙,动作一顿, 眼里含笑看他一眼老四还真敢说出来

四爷因为老父亲悠哉看戏的模样,无奈,瞧着兄弟们都还愣愣的没有回神,自己也坐下来, 端起来茶香袅袅的如意云纹剔红茶盏, 安静地品着佛手、梅花、松实压出来的三清茶,搭配干果与小吃食,有滋有味的。

康熙瞪他一眼。

四爷不服气回视一眼老父亲汗阿玛您不说, 还不要儿子说放下茶盏, 用小金叉子叉一块龙须酥,吃的津津有味, 赞叹道“正山小种和龙须酥, 这下午茶好。”

康熙生气地抢一块龙须酥“那是朕喝的红茶。”

“儿子也喜欢。”四爷厚脸皮, 瞅着老父亲正在吃的,蒸出来的藕粉桂花糖糕, 玲珑剔透,表面刷一层糖桂花, 叉一个进嘴巴,嗯, 软糯香甜,越嚼越香

他们两个大吃大喝的,其他的皇子们回过神来, 心酸了,无奈了。

太子第一个问“四弟,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理天下。士绅们一旦反弹,我们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太子是真的担心国家不稳。

胤禔端起来茶盏一饮而尽,听了这话怒声道“太子殿下,虽然我也不认同四弟的话。但你的话一听就是没有志气。士绅们反弹什么你手里的大炮是假的”

“你难道要用大炮打自己人吗”太子质问他。

“嘿。”胤禔不乐意了。“合计着就他们是自己人,灶户们不是我们的自己人了朝廷研究出来纺织机器,他们不用,就是要用人力,为什么,人力便宜啊。惯的他们。”

胤祉皱眉“太子二哥,大哥,我们好好商量,先解决这次的罢工事件。”

胤祺一屁股坐下来,和四哥一起吃吃喝喝,憨厚的表情吐糟道“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那就算为了控制马儿不给吃饱,也不能见天儿饿肚子不是”

胤祚也坐下来,捏着一片桂花糕用了一口,笑眯眯的“汗阿玛,儿臣认为,太子二哥和四哥说的都有道理,要是按照四哥说的,我们要老百姓吃饱穿暖,要孩子们读书,再发明一个类似官办盐场一样的胡萝卜就成了。什么难事,也值得去担心再者说了,就我们大清现在这样,距离吃饱穿暖,嘿,五十年还是一百年到时候自有后人操心。”

咳咳。

兄弟们一起咳嗽。

胤祐气得连声“呸呸呸”“说什么那哪里就需要那么就久了现在我们的红薯玉米高产,南海运来的大米价格也好得很,人口连年增加,日子好着那。”

胤禟一屁股坐下来,用着茶,胖胖的大黑脸挤出来一个灿烂的笑儿“七哥,你不懂六哥的话。六哥的意思,人口增加算什么要出来人口质量。这就是汗阿玛说的,送孩子们都读书了。现在作坊里要求越来越高了,不读书,将来连匠人也不能做了,只能去做官了。”

“噗嗤”一声,下面的弟弟都喷笑出来。

那可不是除了他们的老父亲总是担心他们痴傻,玩命地教育他们这群皇子,其他皇家哪有做皇家子弟,做官儿,乃是天底下第一不需要识字的,最容易的事情之一。

“可以比拼那项最古老最原始的,凹凸合并运动了的容易了。”胤俄憨笑着,坐下来,抢过来还剩下半盘的桂花糕大口地用着。

兄弟们齐齐变脸,这老十的嘴巴越来越不着调了。偏他自己很是得意自己的精辟言语,眼见点心盘子光了,茶喝完了,最小的十二阿哥出去外间拎来茶壶,端来点心,乖乖地倒茶。他端着当哥哥的气派,悠哉哉地吃着。

康熙“”朕怎么教导出来这么一个混账。

四爷看着一乐,拍拍十二弟的肩膀,示意他坐下来用着。

十一阿哥挨个看一眼,清瘦的脸上一抹哂笑,小口秀气地吃着桂花糕,“严肃”道“汗阿玛,太子二哥,这个事情其实很简单。要盐商们和盐官们让出来一点利益,哦,对了,还有内务府。汗阿玛南巡,他们比汗阿玛还积极,汗阿玛一个劲地不要铺张浪费,他们给汗阿玛搞节约,私底下还是伸手朝盐商们要银子。”

顿了顿,补充道“内务府都打杀了两次了,还是狐假虎威狗仗人势。还有那皇庄的庄头,老百姓不知道的,都以为他们是皇亲国戚,在庄子上比皇亲国戚还威风那。”

十二阿哥感叹“这就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了。”

“噗嗤”“哈哈”,一阵阵笑声响起,兄弟们一起看向活阎王四哥。

四爷气得挨个瞪一眼,一回头看向老父亲“汗阿玛您听,皇庄上的庄头都是土皇帝了。”

康熙觉得烦了,这群讨债的

“你们既然知道了,怎么不去办了都这么大了,也不知道给朕分忧。”

胤祉看一眼,太子和大哥都坐下来大吃大喝了,无奈提醒“汗阿玛,儿子们给您分忧。庄头的事情我们另说。我们在讨论灶户们的问题。”

太子咽下一口茶,赌气道“这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如果要提高灶户们的工钱,盐商们和盐官们的积极性都没有以前高了,以后天灾的,他们也掏不出来大银子了,朝廷的盐税也低了,目前大清的盐税是整个国库的四分之一。”

胤禔就是要和太子对着干,一瞪眼“那活人还能给尿憋死了就六弟说的,什么难事,也值得去担心了”

“大哥,你以为,四分之一的税赋是小事”太子生气。

“不是小事。但是我知道,盐商们盐官们其他官员们一起,买卖盐赚了十两银子,只有三两进了国库,其余的都是他们分了。”胤禔也生气。

太子放下茶盏,怒道“你不给人分银子,人家为什么给你干活为什么讨好你帮你打压管理下面的乱民”

“那也不能老给银子,早晚有一天给的他们躺在金山银山上霍霍的国库都空了。还是那句话,你的大炮是假的”胤禔觉得他的脑袋真傻了。

“汗阿玛四弟”兄弟两个一起看向吃吃喝喝的父子两个,要求做裁判。

康熙牙疼胃疼,看向犯懒的老四“老四说,有没有既能要老百姓埋头干活儿,孩子们认真读书,又能增加国库税收,还能提高大清技艺水平,使得工匠们日子更好的方法”

四爷“”

咽下一口点心,放下茶杯,一抬眼“汗阿玛,儿子认为,六弟说得对,就大清目前这样,我们要大清人全吃饱,北到尼布楚,南到马六甲,一百年也不可能。我们在江南的这点动作,很不用太担心。”

看向大哥“大哥说的更有道理,十两银子,他们拿了七成,三成归国库,可是这三成,他们还要拿俸禄,要拿回去一大半儿。我们代表老百姓,问他们化缘一点点,也是普度众生了。”

顿了顿,看向太子,“太子二哥说,这是劫富济贫,胤禛也知道,凡人和事救急不救穷。可是胤禛想着,即使过几年,还是富裕的更富裕,穷的更穷,这穷的底线,可以提高一点点。我们大清所有人的质量提高一点点,这就是天大的好事。凡大清人,再穷也有一口饭吃,作坊里有条例匠人能送孩子读书。”

一眨眼,眉眼一起笑了开来,看向康熙“汗阿玛,胤禛也不一味地护着匠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增加的工钱,要他们送孩子去读书,九弟的担心很对,孩子们现在不读书,将来做匠人都做不成了。商人们要习惯,用起来机器,养工人,而不是一味地降低成本压榨人工。至于匠人收入高了以后会乱花钱儿臣认为,就暂时,用教育这方面,收紧老百姓的时间精力金钱,儿子听说,盛京几个地方,靠近书院周围的宅子大卖价格攀升,笔墨纸砚都在抢,作坊里为了供应学院,加班加点地干活。”

一摊手,一张俊脸笑得越发灿烂“汗阿玛,哥哥弟弟们,你们看,老百姓自己找到竞争方式和奋斗目标了,书院周围的房子,好的老师,上课之余和富家子弟一样去学一点琴棋书画,自己请不起一个老师,可以几家拼嘛。”

咳咳。

兄弟们一起无语地看着他。

合计着,在这里等着那,教育。

太子伸手按按眉心,还是担心“二哥知道你是好意,要孩子们都读书。可是,读书向来是士绅豪门在垄断。一本论语十两银子、笔墨纸砚都贵宣纸一张三两银子,为的什么提高读书的门槛。明年科举,若再有读书人闹事你想过你自己吗”你都被降为贝勒了,难道真要做光头阿哥

“太子二哥,”四爷神色自若,“明年他们要再闹事,弟弟拿火铳去突突突。”

太子咬牙看着他,恨铁不成钢。

康熙却是笑了。

胤禔也笑了,一拍胸脯“四弟莫怕。虽然大哥不认同你的观点,但你要打架,大哥一定帮你。”

“大哥你别拱火。”胤祉担心四弟真变成光头阿哥。看向康熙。

康熙摸着胡子看向四儿子“是不是想说,中下层的收入高了,大清可以收上来的税赋就高了”

四爷一竖大拇指“汗阿玛高明。”

“嗯。”康熙沉吟。

胤祚目光一闪,笑道“汗阿玛,太子二哥,胤祚琢磨着,四哥的这主意确实可以,大清的孩子们都去读书了,这水平又差不多了,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人才天才,也不耽误所有人的内斗精神,齐活儿。”

咳咳咳咳。

胤祺抬手给这个弟弟一个脑崩儿。

胤禟摸着下巴,帮腔道“汗阿玛,太子二哥,胤禟也觉得可行。我们研究出来机器了,一群人喊着不合乎天地论理,一定要用人工,用人工还不给人家吃饱的工钱,不能惯着他们。敢闹事,这点化缘银子也不拿出来,那就打。”

说到打,他眼里有一抹杀气。

康熙笑而不语,看向太子,每一个儿子,嫌弃道“打打杀杀的成何体统万事以和为贵,都是为了大清好,要包容不同的意见。孩子们读书乃是国家大事,盛京一圈的,有朝廷出银子试点。江南,匠人们想要他们的孩子们读书,是好事,朝廷一时银子不凑手,难为他们自己去化缘。”脸上有一抹真实的悲伤和慈爱,“要江南的三个混账好好干,不能寒了匠人们的心,也不能要他们形成罢工的习惯,朕信所有人都是大清的良民,都希望大清好,都有一份善心。”

说到这里,康熙的情绪有点低落,一挥手“都滚吧,胤礽领着,去准备着。”

“儿子们告退。”

太子领着一群兄弟们退出来,大体明白老父亲意思随时准备应对可能会有的文人闹事,抢先站在道德制高点,以和为贵。

兄弟们都看向太子,汗阿玛为什么要太子领着,刚太子为什么一力反对,除了他真的担心引发士绅闹事之外,还有一个原因,目前的盐商和盐官们,大半是太子的手下。

太子挨个看一眼,因为混账四弟打哈欠的懒怠模样,一声冷笑“汗阿玛支持江南匠人们化缘,孤自然也支持。这件事,兄弟们尽管操办,孤不阻拦。”

转身就走了。

几个兄弟一起对着他的背影龇牙你不阻拦,办好了你的功劳,办不好和你无关,是吧

四爷伸伸懒腰,抬头看看头顶的太阳“哥哥弟弟们,午时了,我们先去午休,起来后再商议,给八弟、十三弟和十四弟回信。”

兄弟们一起看向他,都很担忧。

“四弟,你好生休息,什么也不要多想。凡事我们一起担着。”胤禔拍拍他的肩膀,先走了。

“四弟,先睡一觉,我们一起商量,总会有办法。”胤祉拍拍他的肩膀,走了。

四爷“”还真有点感动的。

“四哥,”下面的弟弟们一起看着四哥,欲言又止。

“都别担心。”四爷笑得坦然“都去睡觉,好好用饭,起来一起来讨源书屋。”

“哎。”

弟弟们郑重地答应着,各自散开。

太子回来毓庆宫,和幕僚们商议。

四爷回来府里,睡觉用膳,正要出门,性音和尚求见,四爷一边走着,问“佛门现在什么意见”

性音和尚抬手打佛礼“阿弥陀佛。万事以和为贵。”

“爷知道了,关外佛门,有什么动作”

“四爷,关外有佛门学院,政教合一。如今因为朝廷要办学院,子民们热情报名,正在争抢学生们。三公主和六公主管辖下的地方,争斗激烈,民风彪悍,打闹起来,两位公主和额驸出面化解。”

“民间文人面对高薪还不想去关外教书,也不要勉强了,爷成全他们。要当地的喇嘛们,西洋传教士们当老师。”

“四爷,”性音和尚犹豫,这样教导出来的孩子,还是儒家子弟吗

“一辈子,能勉强做好一个人,做好一个大清子民就成了。做儒家的圣人,嘿,大清现在不缺理学大家。”

“阿弥陀佛。”性音和尚望着四爷修长的身影,良久沉默。

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他对于儒家有天然的认同感,他身在佛门,骨血里也有儒家的精神。他坚信,四爷是大清最好的继承人,他一定能完成张居正失败的改革大计。可是,如今四爷要在关外教导出来一批墨家子弟,这要他迷茫。

“性音大师”一个路过的小丫鬟奇怪地唤一声,性音和尚一个回神,胖胖的和尚脸上温和地笑“小施主好。”

四爷的吩咐总是要完成的。佛门先发出舆论的声音,支持关外学院聘用学有所成的喇嘛和西洋传教士。性音大师回来自己的寺庙,邀请几位佛门好友喝茶说话。

四爷一路畅春园的讨源书屋,兄弟们都陆续到了,根据老父亲的指示,各自展开讨论,四爷要十二弟将会遇到的问题,一条一条地仔细写下来,看着他们恍然大悟,言语思路越来越清晰了,笑道“是不是觉得,事情有眉目了”

“着”胤祉兴奋地一拍大腿。“这个方法好。遇到问题,先写下来,分析透了,也就解决一半了。”

胤禔嫌弃“三弟好好学,你看你的手下管理的,陈梦雷那几个,跟无头苍蝇一样。”

胤祉脸一红,用喝茶的动作掩饰。胤祺憨笑“大哥,三哥的特长是读书,习武也是好的。管理人他不擅长。”

弟弟们都捂嘴笑。胤祉生气,放下茶杯,手里的扇子一敲五弟的脑门,怒道“你们哪个读书好,习武好了,再和三哥比划。”

嘿嘿。弟弟们一起憨笑。

有胤祉润笔,几封信用八百里加急发往江南。

同时间,太子、索额图、佟国维、陈廷敬所有人,都有信件发往江南。

江南的匠人闹事,本是小事。即使闹成功了,对于大清的大环境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们都担心,这对于四爷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但他们再担心,摸不透四爷的路数,也不知道怎么防备,只能叮嘱再叮嘱。

胤禩、胤祥、胤禵收到北京的信件,江南的士绅豪门们、盐官们也都收到北京的信件。

胤禩、胤祥、胤禵对视一眼,各自开始行动。

胤禩带着一批侍卫们,去联系江南的世家大族,盐商、十三行等等豪门。

胤禵带着一批侍卫们,去拜访江南佛门和道门。

胤祥则是领着一批侍卫们,来到匠人们罢工闹事的郊外聚集地。

面对粗布短打、灰尘朴朴席地而坐,啃着干窝窝头的匠人们,他站着,十五岁的少年,宛若一座小山地稳重,给予所有人力量和安抚。

所有人因为他坦然的态度,安静下来,哭着给他磕头“十三爷,您可来了。”

胤祥鼻子一酸,缓缓走到一个小高坡上,用足了内力高喊“父老乡亲们,我知道你们在着急,你们有的等不下去了,我现在就告诉你们,朝廷来消息了。皇上他老人家说,你们想要自己的孩子读书,这是大好事,他大力支持。朝廷一时困难,没有办法供应你们的愿望,他很伤心。他听说,你们要化缘,他老人家先出一份银子。”

下面挤挤挨挨的人群仰头望着十三爷,精致好似天人的白玉面堂,疏阔明朗好似太阳,一身藏青家常服饰的十三爷,挺拔俊朗的身姿要人无比向往,头戴一层层的光圈,更要他们仰望和崇拜。

可是,要孩子读书是什么他们要涨工钱啊。

猛地一声大喊在人群中响起“皇上老人家仁慈,皇上老人家仁慈,乡亲们,我们的孩子能读书了。我们的孩子能读书了”

最后一声用足了力气,热泪滚滚的。

人群开始沸腾。

“十三爷,您说的是真的皇上他老人家带头出银子”

“十三爷,皇上要我们的孩子爷去读书”

“十三爷,”

胤祥挥胳膊,激动地大喊“读书都去读书大清的孩子都应该去读书,将来做匠人,也要读书识字了。”

“嗷”

人群蹦起来欢呼,面朝北京的方向,给皇上他老人家三跪九叩的磕大头,一时之间,哭嚎声震天的响。

“都先别哭,听十三爷说话。”有几个年长的匠人哭着喊着,胤祥捂着激荡的胸口,望着在绝境里徒然升起来大希望的混乱人群,再次运足了力气高喊“乡亲们皇上他老人家很关心你们”他从怀里掏出来一封信,举着,在秋日午后的风中飘着。“这是皇上他老人家的来信,皇上他老人家,关心大清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前程”

“皇上他老人家说,你们很好,你们做好自己的活计,供应全大清人吃盐,都是好样的。皇上他老人家信任你们,一定能做的更好,一定能保证白花花的盐巴运往大清各地方。我打小长大,四哥都教导我,要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干别人干不了的活计,这才是真汉子。爷今天也告诉你们,我们都是真汉子,爷相信,大清的盐巴生产能做的更好,孩子们都能读书,我们都能幸福地养老,喝着小酒摇着蒲扇,在大树底下唱着小曲儿,打一顿顽皮孩子的胖屁股”

“好十三爷说得好”人群挥舞胳膊高喊着,孩子们读书,自己安心养老,唱着小曲儿摇着蒲扇,打一顿顽皮孩子的胖屁股,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做梦都不敢去想的梦,却一朝听见了,还好似能看见了,这要他们激动的只能哭泣。

“十三爷,四爷说得好,我们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干别人不能干的活儿,我们都是真汉子。”

“请十三爷放心,我们化缘,得到大老爷们的恩惠,一定好好干活,生产供应足够大清人吃的盐巴。”

人群哭着,喊着,自己都没想到的事情,皇上他老人家都给想到了,子孙们有希望读书了,有希望摆脱他们世世代代的灶户生活,即使将来还是做灶户,也和他们不一样了。

一个驼背老汉抹着眼泪,哭道“活了大半辈子,这人生啊,看到希望了。”面堂黑黝黝的布满了沟壑般的皱纹,一看就是长年累月风吹日晒的辛劳。

他这么一说,他周围的人再次红了眼睛,泪水止不住地流。

他们身为灶户,祖祖辈辈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干别人干不了的活计,却是第一次,被人承认,是真汉子。

胤祥看着他们,他也激动。

这些人都是真汉子,值得他的佩服和尊重,值得过更好的生活。

他席地而坐,和老汉们亲近地说着话儿,听他们说煮盐时候的乐趣,看着白花花的盐巴煮出来的成就感,尝一口,又鲜又咸的滋味儿。

说皇上最近在沿海推广的,日晒风吹晒盐法的好处,说大清的盐越来越多了,老百姓买盐更方便了,不需要和以前一样偷偷摸摸的买私盐了日子越来越好了。

说他来到江南,一开始的不适应。

说他本来要跟着皇上去木兰打猎,说打猎的时候,很威风。

“兄弟们从早到晚都身背箭筒,一手持弓,纵马奔驰,各自向一个目标射箭。在马背上整日经受风吹日晒,约达一个月之久那,不论哪个兄弟,没有一天是空手而归的,这次最小的十七弟满五岁了,也能搭上小弓箭射死了两只小鹿了。”

他手脚比划,老汉们听着连声念佛。十七阿哥才五岁,就跟着去打猎了风吹日晒的一个月大清有这样健康强壮的皇子们,要他们兴奋的眼睛放光。皇子们这样辛苦,他们又心疼。

胤祥豪气地摆摆手“不辛苦,不辛苦。我们兄弟都习惯了。当年打仗,大队人马行军几个月,那才是真辛苦那。”

于是话题又变到当年打仗的那些事情,那个说当年打仗,两淮没日没夜地供应盐巴和粮食,他们也参与了。

这个说我一个亲戚当年去打仗,受了伤回来,朝廷给抚恤银子高,他娶了媳妇,天天指着他的老寒腿,喊着四爷给他治疗的伤腿,显摆那。说要不是四爷,他当时就要锯掉半条腿了。

胤祥哈哈哈地笑,他喜欢听人夸他四哥,当下就说“我四哥医术好着,打完仗将士们打扫战场,他跟着大夫们救人。四哥回来后,也说,吃着江南送过去的饼子盐巴,舒坦那。那人不吃青菜能熬着,不吃盐,那怎么能行”

老汉们纷纷大笑。

四爷是亲近人,跟着救人不嫌弃他们的脏污。

四爷说,盐巴很重要,他们作为灶户很重要。

皇上教导出来的皇子们都好。四爷教导出来的十三爷,坐着和他们说话,一点不嫌弃他们笨口笨舌的,一身的汗臭味、盐巴味。

太阳西落,人群还是不舍得散去,都想和十三爷多说说贴心的话儿。侍卫们看着时辰,担心十三爷饿着,胤祥摆摆手,示意他们都不要说话,继续和老汉们谈天说地,一直到太阳落山,夜幕降临,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我一定去看望诸位乡亲们的煮盐地方。现在都回去用饭,明儿我们再说话。”

“明儿十三爷还来吗”人群大着胆子追着问。

“来,爷喜欢你们。”胤祥爽朗地笑。

最后一缕太阳光落在他们黑黝黝的笑脸上,都是对未来的渴盼,人生有了希望奔头的明亮。

士绅豪门盐官们派来的人,将消息送回去,这些人愣了片刻,都是气的跳脚,又不甘心地唉声叹气。

皇上说,朝廷一时没有银子,他老人家很是伤心,先拿出来五万两银子,给匠人们建造学院,这是要他们掏银子那。

至于涨工钱,学院都建造了,孩子们的笔墨纸砚哪里来你还能不给涨

士绅们咬牙切齿的,纷纷联系起来,商量对策。

盐商们富商们可没有他们的底气。扬州大大有名的儒商安盐商,和明珠交好,和巡抚宋大人更交好,虽然有明珠掏银子的暗示,可他如何甘心拖延到现在,领着几个盐商好友,连夜跑来找宋大人。

“大人,您看这个事情”安盐商急红了眼。“大人,四爷到底要做什么”

“现在的情况,不是看四爷要做什么,是应对眼前的危机。”宋大人也愁得慌。摸着保养得宜的胡子,唉声叹气。“十三阿哥是一个能干的,他站出来,和匠人们打的火热,这是八贝勒、十四阿哥,都没有的魅力。扇动着匠人胆气十足,如果这个时候出面打压,迎来的”

绝对是当年奴仆造反冲进家门杀光全家的反扑。在座的人都不由打一个冷战。

其中一个肥胖的富贵脸白生生的,壮着胆子问“请教大人,化缘,是什么具体的说法儿”

“是啊,大人。匠人们罢工闹事,衙门不抓他们吗”

宋大人摇头“这几天,衙门抓了一些个打人的,趁机偷摸的,几个领头闹事的。但衙门也不能全抓了啊。都是乡亲们。皇上说,匠人们化缘,不说匠人们罢工闹事要涨工钱,本官的猜想,这是将法律事件变成道德事件,考验诸位的“良心”那。”

在座的人,齐齐愣住,吓得差点坐不住。

良心

乡亲们为了孩子读书和你化缘,你有银子不出,就是没有良心的人。对于没有良心的人,朝廷会有什么手段,民间会怎么骂,等着吧。

“四爷你狠”安盐商一跺脚。气急败坏的喊“这些都是我们手底下的灶户,是我们的同胞、父老乡亲,我们能不希望他们好吗”胳膊一挥,脸上肌肉抖动,好似被割下来十斤肉一般的心痛。

“我乐意,掏银子”

说完,脸上青紫人直挺挺地朝后一倒。

宋大人的小厮忙给扶住了,几个盐商都眼泪花花地看着宋大人。

宋大人感佩道“诸位大义,皇上和四爷都知道。诸位做生意不容易,本官也都知道,一定和朝廷奏明。”

“大人,您不光要和朝廷奏明,”其中一个盐商眼睛红的滴血,咬牙道“请大人,你和皇上、四爷说明白。我们掏银子,盐官们该怎么做,也要有一个章程。”

“是啊,大人,盐的价格不降低,但我们的利润都少了。这以后”

“诸位都放心。”宋大人伸手擦擦脑门上的汗,“本官一定奏明诸位的意思。你们要相信皇上和四爷,四爷嫉恶如仇,他针对的不是诸位那。”

这倒,也是几个盐商互看一眼,就是安盐商,都觉得呼吸顺畅了一些

“这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了。”索额图在家里,和儿子们、幕僚们商议事情,无奈地苦笑。“这群人,看别人受四爷的苦,他们倒不觉得自己多苦了。”

摇摇头,面对不甘不忿的两个儿子,叮嘱道“这件事,你们不要管。和我们有关系的盐商们和盐官们,要他们都忍一忍吧。”忍到太子登基就好了。

其他人都不说话,格尔芬嘲讽道“阿玛,这事,和我们哪有什么关系我们是哪个牌面上的人现在人都去烧太子妃娘家的热灶那。”

“浑说什么”索额图训斥一声,却是没有怒色。面对众人不服气的样子,叹息道“目前的大事,是保证太子爷登基,其他的,以后再说。”

没有人说话。

这要索额图心里一阵悲哀。

太子还没登基,几个小阿哥还小,嫡出的孩子吃奶,太子妃的娘家就变成热灶台了,变得可以和李佳侧妃的娘家有的一比了。

他们赫舍里家,衣不如新啊。

索额图一夜没有睡好,第二天秋雨缠绵,皇上改了早朝为午朝,他提前出门,先去了毓庆宫见太子爷,商议江南的事情。

太子苦笑“孤没想到,八弟、十三弟、十四弟,真办成了。”

然后那

索额图等了半天,没有等来吩咐。面对太子的犹豫,更是叹气。

既要顾着兄弟情意、国家大义,又要顾着自己手底下的人的利益,拉拢人心,甘蔗哪有两头甜的

“太子殿下,我们先忍一忍。告诉下面的也都忍一忍,如果,臣担心,四爷就等着看哪一个忍不住跳出来,抓住了把柄严办那。”

形势如此,皇上给四爷撑腰,您忍到您登基,就好了。

“臣的建议,如果有谁忍不住,坏了事,您第一个严办了,和皇上表明您的态度。私底下,再补偿银子就是了。”

讨好皇上要紧啊。

太子听着,背负双手,修长的身姿站在窗边,沉默地看着外头的秋雨绵绵,面容和这秋天一样的朦胧模糊。

索额图临走的时候,继续劝着“太子爷,小阿哥出生了,这是大喜事。只看能不能养住了。您对弘皙阿哥,暂时还是要好生教养着,对小阿哥也要护着疼着,皇上看着那。”

太子也没有回应。

家事、国事,太子摊开手,手心手背,第一次感受到老父亲偶尔露出来的,那份痛苦和艰难。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