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四爷怎么可能不做皇帝(清穿) > 第74章 第 74 章

四爷怎么可能不做皇帝(清穿) 第74章 第 74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1 21:50: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胤祥的变化挺大的。

人稳重了。

学习上, 算法还是不灵,却可以专心学习功课,真不是死学,学的很有体会。弓马骑射他本身就喜欢的, 又一心要打老虎, 从来都是优秀,这一认真, 那可了不得了。

康熙将他的态度行为变化都看在眼里, 几次故意检查功课, 十三阿哥除了算法, 都是优秀。

文课老师们夸着“皇上, 十三阿哥的功课大有长进, 琴棋书画都好。”

演武场老师们夸着“皇上, 十三阿哥将来必定我们大清国的大勇士。”

康熙听了,微微一笑。

四阿哥重情重义, 却最是灵透的人。心胸宽大能容,也有自己的骄傲。他的心里,只有胤祥是他最好的兄弟, 肝胆相照。

胤祥年纪小一点儿,但已经可以看出来其侠义心肠。他最是机灵敏锐的一个, 最崇拜最喜欢四哥,一心跟着四哥的步子走。又知道满宫里头, 四哥最疼他, 他也最疼四哥。四哥受委屈了,比他自己受委屈还难受,这是打定了主意,要帮他四哥出气那。

康熙无奈地摇头, 帝王铁石心肠里,却有一股酸酸涩涩的暖流流淌。

皇太后几次和苏茉儿嬷嬷说起来都纳闷,在一次见到康熙来请安,忍不住问“十三阿哥最近忙的什么怎么来慈宁宫玩耍的时候越来越少了”

“孩子长大了。”康熙笑着给皇太后剥瓜子,眉眼舒展。“要建功立业那。”

皇太后乐呵呵地笑“这是遇到什么事情了他一个孩子,突然稳重下来了”

康熙不好说他罚了老四跪奉先殿,十三阿哥大哭的事儿,手上推着放瓜子仁的小碗给皇太后,笑道“被他四哥管教了一通。”

“这我就放心了。”皇太后对四阿哥的妥当很是信任,言道“十三跟一头小老虎似得,也就他四哥能管得住。”

听得康熙一个愣怔。

好一会儿,一抬头,笑道“皇额涅说的对。这孩子打小儿听他四哥的故事长大,最是崇拜他四哥。”

皇太后正用着瓜子,立即夸道“我们四阿哥好。难得的是他这份坚持。前几天七公主读汉家书本儿,说有些人小时聪明,大时了了。我们四阿哥不是。”

“儿臣也这样想,可不能夸他。免得他顺杆儿爬飘上了天。”

皇太后不满意,瓜子仁也不吃了,看康熙一眼“他有时候是直脾气一点儿,可这不是因为当事人是他太子二哥他在外头对着外人,我信他一定是最冷静的。”

康熙“儿臣都明白。可是”儿臣有自己的考虑。

气得皇太后一摆手“早先儿我听太皇太后说压着四阿哥,皇帝还帮忙四阿哥说话。现在皇帝带头打击他。”

随口抱怨的话,听得康熙心头一震。

他面容悲伤,顺手接过来苏茉儿嬷嬷托盘里的茶水,双手递给皇太后,轻轻解释“皇额涅,我们都是为了他好。”

皇太后用着茶,眉眼不抬我不听你们说的,我只看你们做的。

老小孩一样闹腾的态度,要康熙脸上笑了出来,眼里那抹伤心更浓。

康熙好言好语哄着皇太后开心了,出来慈宁宫,抬头看着秋日里蔚蓝的天空,一颗心沉到谷底。

皇太后看出来了,太子管不住四阿哥,也管不住十三阿哥。这两个孩子,都是有刚骨定性一心为国为民的,和太子的处事很多时候必然是冲突的。

这两个孩子也最是孝顺对人真诚无伪装的,皇太后疼着念着,担心十三阿哥受委屈,又为四阿哥叫屈,埋怨他一直压着四阿哥。

可他能怎么办那

伸手手掌,上下翻看,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他轻轻地闭了闭眼。

太皇太后走了,家国天下,他一个人拿主意,他不谨慎一点儿,能行吗他不能再任性地宠着哪一个儿子了,他都有孙子了。

想到这里,他的一颗心因为孙子的降生欢喜起来,却也更是难受。

现在的太子,和二伯五叔有什么感情好比将来,他的儿子们,和太子的儿子们,也都没有感情,变成偏远宗室了。

四阿哥

十三阿哥

其他儿子还好,都会适应且顺从,只有这两个,路见不平一声吼,是宁可被打死也不能憋屈死的。

康熙不由地头疼。

十指连心,十指分家。

皇太子的大婚,在工部礼部所有人的齐心操办下,很是隆重。长长的迎娶队伍从正阳门到皇宫蜿蜒着,好似一条红色的巨龙。队伍两边抛洒铜钱的侍卫们,还抛洒鲜花,因为四阿哥说了,今天皇太子迎娶太子妃,所有人都是沐浴鲜花的小宝宝。

老百姓笑着闹着抢着喜钱,一把把鲜花瓣儿抛洒下来,一蹦三尺高地去抢,或者张开双臂应景,果真是老的少的都孩子一样。

康熙站在乾清宫的台阶上,瞧着所有人一头一身的花瓣儿疯闹疯笑着,自己也笑得红光满面,口中嫌弃道“老四这小子,就是会闹腾。”

身边的纳兰容若跳起来抢了一把花瓣儿,放在鼻子端闻闻嗅嗅,开心地笑道“皇上,四阿哥是孩子心性,要我们今儿也做一回孩子乐呵乐呵。”

“还孩子多大的人都了。”康熙脸上笑得孩子一般,口中还是矜持着。

身边的大臣们都摸着胡子笑哈哈的。

难得的大喜日子,皇太后也出来慈宁宫到前朝,领着一群妃嫔们一身喜气洋洋,一眼见到众人疯抢的劲头,漫天的花瓣儿,顿时乐不可支。

“瞧瞧,都说我们四阿哥不开窍,这不是开窍了”

皇贵妃笑道“太后娘娘,他这哪里是开窍了他这是照葫芦画瓢那。”

“噗嗤”妃嫔们一个个的,脸上笑容更大。

见到康熙一群人,互相行礼后,谈笑起来。康熙气恼道“朕说他一团孩子气不懂,他最近下衙回府里,天天拉着一马车的鲜花,一捆一捆地送给府里的女子。这不,又闹上来了。”

皇太后笑得一脸天真烂漫“鲜花我也收到了,皇贵妃和德妃也收到了,女子都喜欢花,送花送的好。”

康熙“”

大臣们那真是能笑我们四阿哥那就是一个妙人啊。脑袋里浮现他们的四阿哥给四福晋簪花的画面,两个孩子办家家,猛地一摇头,更是笑。

索额图挤眉弄眼的笑道“皇上,太后娘娘,四阿哥送花,孝顺、喜庆。”

康熙一眯眼,皇太后大声笑道“那可不是他呀,读了书,越发地会顽皮了。”

众人“”

赶紧地转移话题,越急越想不出来话头,有锣鼓声越来越近,打头的仪仗队高喊着“请太子殿下下马,弯弓射箭”

“新娘子来了快去看看。”

众人一窝蜂地上前,都在心里狠狠地松一口气索额图你能啊,你在皇太后面前说四阿哥孩子气,那是你能说的吗

前头两个宗室福晋站在凤轿身边,太子接过来弓箭,一连三下射在轿子边,人人叫好。

欢呼声震天,两个福晋掀起轿帘子,扶着太子妃下来轿子,又是一阵满天的花雨下来,都是笑逐颜开合不拢嘴。

跨火盆、过马鞍,长长的红毯铺着,一路延伸到乾清门。

一根红绸绑着两个人,太子和太子妃慢慢地走着,面对这般风光的婚礼,都是心静如水。

孤需要大婚,需要一个有母仪天下风范的太子妃。

我嫁了人,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清太子妃,我很高兴。

听着亲朋好友们,乡亲们的欢呼声,他们的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一丝丝标准的微笑。

四爷最近努力补课,已经懂了一点点了,自觉不再是后世女子指着鼻子笑话的“直男”了,面带喜气看着太子和太子妃拜堂、进洞房帮助太子喝酒挡酒,午夜时分和三阿哥一起搀扶着烂醉如泥的太子去新房,全程都是非常“理解”。

扶着太子躺在婚床上,和太子妃嫂嫂道歉。太子妃贤惠地笑“两个兄弟也跟着忙了一天,快回去休息吧。”

那体贴大度的模样,一点没有新娘子的娇羞。吓得三阿哥的醉酒醒了一半儿。

四爷恭敬地道谢“有劳太子妃嫂嫂照顾二哥,弟弟们就退下了。”

拉着傻站着的三阿哥大步出来新房。

“四弟,四弟,你拉我做什么我还没和太子妃嫂嫂说几句话那。”三阿哥很是不解。

“以后机会多得很。”四爷伸个懒腰,一身的酒味儿。

三阿哥一眯眼,低头拉着他靠近自己,揪住他的耳朵问“快说,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四爷嬉笑“三哥多想了。太子妃嫂嫂是太子妃,和一般女子自然是不同。”

“这倒也是”三阿哥有点明白了。“毕竟”是按照一国之母的标准去选的,哪里能有一般女儿家的儿女情长那。“可这毕竟是大婚啊。”三阿哥到底是文人浪漫。

四爷抬头望着夜空,亮如白昼的皇宫,随口嘟囔“要不说太子妃嫂嫂涵养好那。”

三阿哥傻眼了太子这般醉酒,和四弟大婚时候的醉酒完全两回事。他是皇太子,有几个敢灌他酒的他这是酒不醉人人自醉那。

“嘿,我们也回去休息吧。”

兄弟两个回来东三所的院子,各自面对这住了十多年很有感情的地方,如今空荡荡的只有一些桌椅柜子大家具,长势良好的花木,都颇多感慨。

康熙的儿子们多,但在十四阿哥往后,出现了几年的空白,一直到康熙三十二年十五阿哥才出生,现在还跟着母妃住,所以他们三兄弟的院子都还留着。再过两年,就要给年幼的弟弟们住了。

三阿哥一个人住着觉得没意思,洗澡沐浴,晃过来找四弟挤着。

兄弟两个头碰头,都没有睡意。

良久,三阿哥叹息“你和太子妃嫂嫂接触”

“太子妃嫂嫂好。”

“我知道好皇母妃交接宫务的事情,我听说了,内务府这些日子都跟着盘账目,清算库房。”

“这是应该的。”

“”

什么应该的幸亏他们搬走了,否则这要是生活在毓庆宫的手底下,那和生活在皇贵妃的手底下,哪能一样吗民间三岁孩子都知道那,父母和兄嫂完全不同。

三阿哥憋着话在心里难受,可也知道不能说出来,更难受。

“你就不担心你的弟弟们老十三老十四”

“三哥你想什么那太子妃嫂嫂会疼他们的。你是担心荣妃娘娘”

三阿哥急眼了,一翻身冲着弟弟低吼“我能不担心吗”

“不用担心。荣妃娘娘是母妃。所有的母妃们,太子妃嫂嫂都会敬着的。而且汗阿玛和皇太后也商量了,有些事情,太子妃作为儿媳妇不好出面,皇额涅身体要休养,有惠母妃、宜母妃、荣母妃、额涅,一起打理。”

三阿哥眼皮子一跳,借着微弱的月光,紧紧地盯着四弟的眼睛,发现他说的认真,“呼”,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又叹了口气。

“我长在宫外头额涅宠着三姐姐,可眼看三姐姐要嫁了,后宫换了主人了,我也不求别的,只求她晚年安生养老。”

那语气,听得四爷心酸。

三阿哥却是对着月亮露出一个自嘲的笑儿“你能理解的是吗”

“弟弟理解。”四爷望着窗外圆圆白白的月亮,听到自己声音低低但清晰地回答。

三阿哥释然地笑了笑,眼里和心里的苦涩淡了去,慢慢地在兄弟情意中消散开来。

养在宫外,再回来,终究和父母是陌生的。

好比四阿哥养在承乾宫,和德妃永远没有十四阿哥、七公主的母子亲近。

当然,他们都是孝顺体贴的儿子,在尽全力做一个儿子该做能做的事情。

太子大婚三天后,皇贵妃开始和太子妃交代事情,教导她处理宫务,虽然她们立场不同,却不到两天,就很快地多了一份女子之间的惺惺相惜。

皇贵妃有一次和四阿哥说“可惜了。”

听得四爷迷糊。气得她一挥手“和你这小木头说不清。要你福晋最近多进宫,我和她分说。”

四爷乖乖的答应“儿子回家后就去告诉福晋。”

四爷出来承乾宫,到永和宫请安。听德妃对太子妃赞不绝口,连连吩咐“记得要你媳妇最近多进宫,趁着这个机会,多和太子妃接触接触。”

“”

德妃很是高兴地教导儿子“你是男子,不知道这女子们之间交往的重要性。你福晋是稳重的,之前和李佳侧妃保持礼仪交往,现在不用顾忌了。太子妃进门了,大大方方地处着。”

“哎。

四爷出来永和宫,看看天色,掏出来怀表看看时间,一路慢吞吞地踱步,来到慈宁宫蹭饭。

皇太后拉着他的手,吩咐道“最近要你媳妇多进宫。”

“胤禛记得。”

“你们都是孩子不懂,会听话就是好孩子。”皇太后很满意,恰好五阿哥也来蹭饭,皇太后嫌弃道“老五,我听说你院子里的侍女,比你四哥府上的还多”

五阿哥大呼冤枉“皇祖母,怎么可能”

“是不可能。你四哥府上的都是长辈赐的,你院子里的,都不知道打哪里要来的。”

“皇祖母”五阿哥抱着皇太后的胳膊闹着“那福晋孙儿不能自己选,这侍女总可以的。”

皇太后生气地指着他脑门“你福晋进门之前,不许有孩子。”

“哎。”

五阿哥委屈巴巴地答应着,一转头,发现四哥专心用着奶汤看他笑话,立马和皇太后告状“皇祖母,明年选秀,您再给四哥选几个好的。”

“嗯,你这话儿有道理。你四哥人太笨,需要多照顾着。”

四爷“”

四爷用了晚食,到乾清宫请安,康熙正看三公主大婚的流程单子,看见他来了,随手递给他看。

听康熙吩咐他“慈宁宫这么多年了,木头腐朽了,需要修缮。你来操办。”

“儿子遵旨。”

三公主比太子年长。早在康熙三十年受封为和硕荣宪公主,因为种种原因婚礼延迟,一直到今年才下嫁漠南蒙古乌or衮。

乌or衮,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巴林部人,札萨克多罗郡王鄂齐尔次子,太皇太后的亲女儿固伦淑慧长公主的孙子,可谓是亲上加亲。

因为血缘关系,乌or滚打小儿和大清亲近,又通汉家话,配贤惠的三公主正好。

四爷翻着章程,微微皱眉“汗阿玛,这规格”

“都知道朕宠着三公主那。”康熙无奈,却也没有拒绝的意思。

“汗阿玛,儿子明白汗阿玛舍不得三姐姐。儿子提议,规格略降,嫁妆上升。”四爷望着康熙眼里的不忍,还是劝说“要三哥去送嫁,您要出嫁的姐姐们多回来北京看看,更好。”

康熙一愣,抬头拍拍他的肩膀,深深地舒出一口气皇贵妃有两个养成的女儿,他就是不封皇贵妃为皇后,两个公主必然是固伦公主的。这般一看,三公主的规格确实是失礼了。

“你说的有道理。之前你操办你太子二哥的大婚好,你三姐姐的婚礼,你五弟、六弟、七弟、八弟的婚礼,都你操办吧。”

四爷“”

四爷出来乾清宫还在迷糊十二弟将来混成丧礼专业户,难道爷这辈子要混成婚礼专业户

喜庆,彩头多。

这一对比,舒坦了。

四爷刚要出宫,一个小太监猛地冲上来,四爷一打眼,这不是三姐姐跟前的小太监吗

小太监弯腰行礼,急得一头汗张嘴变结巴“四,四爷”

“急得什么有事慢慢说。”

“哎。四爷,公主要见您。”

小太监眼巴巴地看着四爷,那祈求的眼神,看得四爷心里一突。

四爷脚步一拐,来到西三所,三公主的院子,三公主已经在前书房等他了。

“都退下。”

三公主一声吩咐,宫人们都腿下去了。

四爷因为三公主的阵仗,心里越发警惕,懒怠的俊脸上也带出来。

“噗嗤”,三公主笑了出来。

“四弟别怕。我今儿找你来,不要你传信。是要你帮我了断一桩公案。”

“三姐姐”

三公主在他惊讶的目光下,万分珍惜地捧出来一个小红木盒子。

四爷接过来,打开一看,一个女子的玉镯子,看水头,是大户人家家传的,顿时皱了眉。

“你帮我还给他,就是了断了。”三公主淡淡地说着,眉眼平静。只四爷从她躲避的目光看得出来,她到底是伤心的。

“三姐姐,弟弟一定送到。”

“谢谢四弟。”三公主终究没忍住,伸手举着手帕擦擦眼泪,哭道“记得,多和我写信。”

四爷收好盒子在怀里,嬉皮笑脸地打趣“当然要写信。三姐姐嫁人了,就不认弟弟了不成”

“认你”三姐姐哭哭笑笑的,“皇母妃交接宫务的事情我听说了,你呀,以后可不能这样一片好心直来直去的。”

“我知道那。三姐姐别担心。”

“说是知道,还是一团孩子气。你这几天要你媳妇儿多进宫。”

“哎。”

姐弟两个说说话儿,不知不觉时间过去,等他四爷出宫,打马回府,天色都要黑了。

四福晋心疼地迎上来,亲自照顾他洗漱了,已经临近熄灯时分。四爷躺到床上看书,四福晋坐在梳妆台前卸妆,四爷等着等着,有点困了,放下书本,和四福晋嘱咐“皇额涅、额涅都要你多进宫。皇祖母和三姐姐也要你多进宫。”

“都要我进宫”四福晋手里举着钗子一顿。

“嗯。先进宫挨个见见,有事她们会和你说。”

“好。”要丫鬟继续给自己解头发,四福晋一转头,看他“爷,今天太子妃嫂嫂也来下帖子,说要请大嫂、三嫂、我,一起去毓庆宫赏花。”

四爷抬手按按眉心“太子妃嫂嫂来请,自然要去。小心点儿就是。”

“哎。爷放心那。我都知道。”

四福晋这辈子还是一样的周全和气人,因为四爷宠着多了一抹快乐,更是要一大家子所有人都喜欢,四爷很是放心。

第二天中午,四爷找来张廷玉。两个人在街上的一家茶楼包厢了坐了,四爷直接拿出来怀里的红木盒子,在桌子上推给他。

张廷玉的眼睛瞬间红了,哭着望着四爷。

“没有人逼三姐姐。是她主动要我拿给你的。”

张廷玉心神大震,抖着手,打开盒子,果然是那母亲给自己的玉镯子,不由地肝肠寸断。

自己亲手送给三公主代表一番情意的礼物,三公主给送了回来,她果然不再念着自己了吗连一个念想也不留吗

“四爷,公主有话说吗”

“没有。”

张廷玉蓦然抱着盒子,放声大哭。

四爷“”

出来茶楼,四爷抬头望天,心里也不好受。

因为自己,张廷玉提前进入皇家的视线,康熙喜欢,带着公主们出宫玩耍的时候,也没避开他,哪知道,他会和三公主生了情意。

在皇家子嗣单薄的时候,三公主出生且茁壮成长,并且自幼聪明伶俐,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模样长得也是娇美可人,自然很得康熙的欢心。

张廷玉是一个好的,康熙也有犹豫过,就要三公主嫁给张廷玉好了,满汉联姻,满蒙联姻,都需要。可战事在眼前,三公主嫁去巴林部,变成了势在必行。

作为“黄金家族”的后裔,乌or衮的出身非常显贵,不仅身材魁梧、仪表堂堂,而且勇敢刚强、擅长骑射,是万千蒙古少女心仪的对象,三公主下嫁给他,可以说非常般配。

四爷在大街上听着人群喧嚣,慢吞吞地踱步当年那个逃学出来遇到第一次出宫的四爷,顽皮孩子张廷玉也长大了,长成了翩翩书生,治国良才。今年刚中了进士入了翰林院。

而自己一不注意,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有了这段情意。上辈子三姐姐的印象都模糊了,可张廷玉是大清的肱骨之臣他记得,跟着汗阿玛半生,跟着自己十三年,自己临终托付尚且年轻的弘历的大臣中,就有张廷玉。

思及三公主的伤心,张廷玉的痛苦,四爷眯了眯眼。

爱情,到底是什么那四福晋对他,和太子妃嫂嫂对太子不一样,即使上辈子他登基后实在忙得顾不上后宫,忽视了所有女子,她也抱怨,可总是有情意的,热乎乎的。这就是爱情还是皇额涅和汗阿玛那样的争吵

难道是太子二哥和他的李佳侧妃

四爷打个寒战,猛地摇头,想不通就不想了。

街口一家花店开业,四爷脚步一拐,去买了一车鲜花,吩咐苏培盛送回府里。又琢磨,不如在庄子上种一些花儿,带着福晋和后院的女子去休息休息

鲜花插在瓶子里,到底没有长在土地上的生机勃勃。四爷决定了,谁喜欢什么种什么,要插花就去庄子上采,省的自己买每次都被说偏心这个偏心那个的。

苏培盛眼巴巴地看着四爷“爷,奴才送回府里,您那”

“爷是成功男子,要去加班。”

四爷一甩袖子,打马去工部的方向。

苏培盛傻眼了。

成功男子的标志,是加班

苏培盛回来府里,面对所有女子们手捧鲜花的欢喜,再面对所有女子等不来四爷的奇怪,怀疑地打量自己的目光,苦着脸“福晋,爷也想亲自送来的,可是爷临时有事,去工部了。”

四福晋看看天色,立即变成体贴模式“爷用了晚食了没有”

“没那。爷还说早些回来陪福晋用晚食那。”

四福晋顿时更心疼了。

“我这做好了饭菜,你给爷送去。再带一些点心果子,给工部的其他人吃着。”

“好嘞。”

苏培盛欢喜地拉着一马车吃的回去工部,觉得自己可真是一个机灵鬼儿。

四爷用着膳食,听着工部同僚们夸福晋的话,面对福晋的体贴大方,也觉得自己是一个机灵鬼儿。

三公主大婚。紧跟着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八阿哥大婚。康熙三十四年也就过去了。

四爷变成四九城人人皆知的,婚礼小能手。

四爷很开心。

这两年,噶尔丹继第一次失败后,仍不死心,在积蓄了五年的力量之后,他率领3万骑兵进驻巴颜乌兰以东地区,大肆掠夺,并扬言借来了沙俄鸟枪兵6万,要再次大举进攻漠南。

面对拖延战略,噶尔丹隐隐有意识到,特别是三公主的队伍进入漠南后,他觉得自己上当了,强烈要求大清朝廷将喀尔喀的多尔济和哲布尊交给自己,被拒绝后,在边境挑起事端。

康熙派遣使者到阿拉布坦那里通好,噶尔丹的部署半道截击他们,幸亏容若带着的队伍机灵,变装和商人队伍一起,逃过一劫,全部行李却都被劫走了。此外,噶尔丹还挑唆其他人背叛大清,阻止西藏ban禅入京,甚至在私底下大喊着要向康熙宣战。

康熙也觉得,时机差不多了。

康熙三十五年早春,康熙准备充足的粮草朝西部运送,沿途各个蒙古部落准备好驿站马匹换乘,保证运送粮草的速度。

三月初二,他命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近万名清军组成东路大军,由抚远大将军董鄂费扬古、振武将军孙思克率陕甘宁地区近的5万清军组成西路大军,康熙自己亲率3万多清军组成中路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大漠进发。

这一次,排行到八的皇子,除了太子监国,其余都跟着。

对比上一次的三军出发大典礼,康熙很低调。

但将士们的士气更猛烈了。

“天戈万里下风霆”,送行的大清文人写诗作赋,描写的就是康熙这支大军横扫叛匪的雷霆万钧之势。

五月初,当大军到达科图时,有传言说噶尔丹已经逃走了,远远地不知躲在什么地方。扈从大臣佟国维、索额图、伊桑阿等人反复启奏,希望康熙能够班师回北京,留下西路兵对付噶尔丹就行了。

康熙有一个特点,一旦做出了决定,一定会坚持到底。对于大臣们的意见,康熙很愤怒,严厉地斥责了他们。康熙一般很少这么当众愤怒的,可这时必须愤怒,佟国维、索额图这些人的想法并不是少数人的想法,很可能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理,一旦这种心理蔓延开了,一定会影响士气动摇军心。

西路军久久没有到来,大臣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中路军应该暂缓前进,等待西路军的到来。有的说不用等西路军了,为了防止噶尔丹窜逃,应该火速出击。

六阿哥出主意“汗阿玛,稳妥起见,儿臣有一个想法。”六阿哥和康熙嘀咕,康熙命人带着礼品前往噶尔丹的驻地巴彦乌兰,在敕书中,康熙告诉噶尔丹“朕的大军已经向你逼近,希望你好自为之,朕不忍生灵涂炭,还想给你一次机会,你自己过来与朕会盟吧”

噶尔丹还不相信康熙会亲自率军到此,他放声大笑的说“哪能来得那么容易”可是,等他跑到孟纳尔山上眺望,瞥见军营中果然挂着龙旗,还放着皇帝乘坐的銮车。在御营之外有帷幕围起来的皇城,皇城之外又有网城,旗帜飘扬,军容整齐。噶尔丹大声惊呼“简直是天兵从天而降。”

克鲁伦河边的北孟纳山,看到河南岸清营黄旗龙标,十分鲜明,大军屯集,漫无边际。

噶尔丹吓得六神无主,不由得自言自语起来“哪能来得那么容易哪能来得那么容易”

随后,噶尔丹逃回军营,当天晚上,他就丢下帐篷辎重等,率领部众向西逃去了。

正如康熙和六阿哥所料,噶尔丹带着部队拔营逃跑。噶尔丹中计了,康熙和六阿哥之所以设这么个计,其实是没有完胜的把握,需要噶尔丹逃窜,自乱阵脚。

次日清晨,清军前来决战,只见噶尔丹的大营已空无一人。康熙得知噶尔丹逃走,立即派人通知西路军费扬古火速设伏阻击噶尔丹。康熙自己又率前锋追击了三日,至拖诺山才返回。当噶尔丹军退至特勒尔济时,仅剩万余人。

可能老天爷注定了,要噶尔丹必须英勇地打完他人生的最后一仗。

5月13日,西路清军在昭莫多山下设伏,噶尔丹仅剩的万余骑兵全部出动,被居高临下的清军一番攻击,董鄂费扬古又令清军一部迂回冲锋,一部突袭其后阵,山顶的清军亦乘势冲下,上下夹攻,噶尔丹主力大军大部被歼。

战争中,噶尔丹军心大乱,仓皇溃逃,清军四面追击,杀得敌人丢盔弃甲。这次战役中,噶尔丹损失两千士兵、三千妇人,清军俘获的牛羊和财物更是数不胜数。噶尔丹的妻子阿努也在这次战争中阵亡,噶尔丹逃跑时身边只剩下几十个骑兵。

这一次,恰好又是四爷带着人追。

四爷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叫你脑袋瓜反应这么快噶尔丹发现是四阿哥带着的人,和上次一样调转马头,一副要打杀他的气势。

四爷恨不得大喊你快跑啊。你是不是知道爷的弘历将来收复你的领土,打定主意要杀爷

格斯泰等人护着他,四爷举着望远镜瞅着噶尔丹剩下的人马拼命的架势,真想大喊一声你快跑吧。爷不敢杀你还不行吗。

可是噶尔丹他就是不跑。

四爷着急啊。

现在的局势下,他真不敢有抓住噶尔丹的大功劳。可他又不能表现出来,眼见护卫自己的人英勇无比地反杀,情急之下,一拍马屁股,好像记得这里也有沼泽地,马儿马儿,我们一起掉一掉。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越是着急越是找不到沼泽地。

眼看他带来的人要将噶尔丹杀得一个不留了,四爷顾不得了,大喊一声“格斯泰”

格斯泰一愣,遥遥地望见四爷急切的俊脸,蓦然一个激灵,虚晃一枪,要噶尔丹的一个忠心护卫抓住机会,带着噶尔丹打马就跑。

茫茫大漠,他们到底不是大草原长大的人,哪里去追

格斯泰抓住机会,领着人无头苍蝇一样地追着,四爷可算找到一片沼泽地,掉了进去。

众人赶紧来救他。

这一耽误,终于等到大阿哥带着人马赶来,听说他们追上噶尔丹,还打赢了,两只杀疯了的眼珠子瞬间都红了。再听说噶尔丹一主一仆两个人还能跑了,弟弟掉进沼泽里,直接追丢了,瞠目结舌。

面对刚从沼泽地里爬上来的泥猴弟弟,无辜地打着鼻响甩着身上泥巴的马儿,大阿哥呆呆地问“你就这样追丢了”

四爷有气无力地趴在草地上,生无可恋。

迫不得已用这样的计策放走噶尔丹,要四爷很是唾弃自己,情绪低落是真的。

看在大阿哥的眼里,四弟这是懊恼的要自杀啊,到手的功劳居然丢了,这是多么背的运气就剩一主一仆了啊,瞧瞧,四阿哥带来的人,就两个受伤的,火器齐全干粮齐全人精神抖擞,居然没追上。

大阿哥瞅着这般沮丧的弟弟,真不知道该嫉妒多一点,还是同情多一点。

随后康熙亲自带着人马追来,瞧着只有一张脸能勉强认出来人,要哭出来的四儿子,木呆呆的大儿子,听人说完经过,气得抬脚给四儿子一脚。

大阿哥这些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这小子的能力这是故意放走噶尔丹那

四爷被踹了一脚,人跟那风筝一样在天上飞着,好巧不巧的,又是掉进刚才的沼泽地,狼狈地在众人的帮助下爬上来,面对老父亲黑掉的脸,知道这次不好过关了,赶紧讨饶“汗阿玛,儿子有两手准备那。儿子派人在几个方向拦截噶尔丹,汗阿玛定能手刃噶尔丹。”

“哦说来听听。”康熙真气到了,他哪里对儿子不好了要他吓得能放跑噶尔丹

四爷喘口气,赶紧一一说来“汗阿玛,噶尔丹必然朝喀尔喀跑,去沙俄搬救兵。儿子认为,目前噶尔丹主力已经被歼灭,已经不再是大患,更要防着策妄阿拉布坦。汗阿玛您带人亲自去喀尔喀,正好巡视大清边境。”

康熙点点头,他都没反应过来,现在噶尔丹已经不是他的大敌人了,他可以玩玩猫抓老鼠,亲自走一趟,震慑喀尔喀蒙古和沙俄。

再一看,儿子小脸白生生的,没有一点血色,又有点心疼了。

“格斯泰,抬着你们四阿哥去休息。”

康熙看向格斯泰的那一眼,吓得格斯泰的腿肚子打颤,强撑着上前,扶起来四爷,一眼看见他的状态,眼泪出来。

“儿子谢汗阿玛。”四爷咳嗽一声,靠着他耷拉着脑袋,真熬不住了。这一路追上来,那噶尔丹长在马背上,生在草原上,他武功再好也跑不过啊,硬是坚持着追了一天一夜,累得简直要吐血了,掉进沼泽里刚爬上来,又被老父亲带怒的一脚踹进去,铁人也要受不住了。

随后赶来的将军兄弟们,眼见四阿哥这般模样,再听大阿哥讲完经过,一起围在帐篷里看着他睡得香甜的小俊脸,捂着胸口,承受不来。

四哥四阿哥啊,您这是什么运气啊。

您说您要是没有能力也就罢了。

就连索额图此刻看着四阿哥,那都格外顺眼和同情您看看您,噶尔丹一撅屁股要跑,您就猜到了跟着追,追了一天一夜,马上天大的功劳要到手了,您能给噶尔丹跑了还自己掉进沼泽里了,直接追丢了

加上战时,已经耗了两天两夜的四爷可算能睡觉了,哪里管的上他们怎么想

即使康熙审问格斯泰,格斯泰被逼着说了实话,他也有把握,康熙只会欣然接受现实。

一个理智清醒的帝王,从来不会感情用事地对一个人喊打喊杀。康熙再恨噶尔丹,也是此一时彼一时。噶尔丹已经不是对手,借着噶尔丹逃跑的方向追上去,一路用武力震慑喀尔喀和沙俄,收复边境人心,收获更多,更为重要。

康熙确实是如此。一时的震怒过后,明白过来三味了,面对磕头认错的格斯泰,只有一句“这件事,你做梦也不能说出去。除了朕,面对其他任何人,包括太子,都要坚持之前的说辞。”

“末将明白。”格斯泰浑身一放松,身体瘫软在帐篷里的地毯上,眼泪花花地哭着“皇上,四爷是真孝顺您的。”

“朕还能不知道那小子”康熙轻轻叹一口气。“打小儿就是鬼主意多。”

格斯泰跪着直哭“阿哥爷追了一天一夜。领着我们打冲锋打了一天一夜”

康熙心头一震,人朝椅背上一靠。

就觉得,浑身疲惫不堪,比他打仗还累,比他面对三个噶尔丹,还累好几倍。

他呆呆地望着虚空中的一点,好似看到儿子举着龙旗领人冲杀的勇猛,这要他满脸的泪。

他有一个好儿子,敢迎着炮火和将士们一起冲在最前面。

可他却必须抹杀儿子的功劳。

“打仗是打仗,回去北京后,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这才是对他好。记住了。”

格斯泰满腔的不甘不忿,却也只能憋着气回答“主子爷放心,末将都记住了。”

大仗打完了,噶尔丹也不着急追了,康熙表现的十分高兴,犒赏三军。

噶尔丹这次大败,将再无兴兵的能力。康熙命人在昭莫多山上树立石碑,记述了此次亲征噶尔丹的事情。

雁门关下的金戈铁马,影响华夏历史进程的大事知多少

大草原的风呼呼地吹着,记录了多少人间酸甜苦辣

康熙直接带着大队人马和俘虏无数,回来北京。

太子领着满朝文武赶到郊外迎接,所有人都笑逐颜开。

九月十九,康熙再次带着五万大军出去塞外,第一站是呼和浩特。这一次康熙很有帝王风范,给噶尔丹送去招降书,诚真意切。

今朕躬复统军而出,各处亦调兵为备。尔等既失马畜、什物,无衣无食,穷困已极更无所之,天时渐寒,死在旦夕。朕不忍视尔属众、妻子仳离寒冻而死,特降敕招抚。尔等果悔前愆,能来归命,朕不分异同,无不豢养,俾得其所,各安其生。各当来降,朕必使尔等富贵,咸得其所,毋疑毋惧

为了显示诚意,他还命人抄写招降书,发给边境所有百姓噶尔丹你看,朕告诉天下人朕对你的承诺,朕若失信于你,就是失信于天下。

还要京城的太子和皇太后,将俘虏中的一些特别人,噶尔丹一个亲信大臣的老母亲,送来呼和浩特,他再送给牛羊牲畜,珠宝佛尊,真的送还给噶尔丹。

噶尔丹自然不信康熙的诚意。

康熙也不指望他信。

他的目的是准格尔的民心,因为这些俘虏回去,必然大声赞美大清的好,反对再有战争。

也是做给边境上的其他王公们看的帝王胸襟。

噶尔丹迟迟不投降,他的下属们都人心惶惶,真怕康熙不再仁义杀了过来。而大清的将军们、边境王公们纷纷主动请命抓拿噶尔丹,康熙都拒绝笑话,噶尔丹抓住了,朕岂不是要打道回北京了

康熙一副仁慈的模样“噶尔丹已经是穷困之地,朕不忍心啊。”

康熙在呼和浩特打猎拜佛各种活动展示大清的好儿,各种派兵运粮草地部署,写信给太子也有提及“呼和浩特的位置至关重要,这里的土地长庄稼很有潜力,我们需要多做亲近。更有你六妹妹选额驸在即,朕要多看看,哪个儿郎合适。”

大清的六公主长大了,大清和噶尔丹的战争也要接近尾声了,康熙要嫁女儿过来当亲王了。

他要一步一步地,要喀尔喀和关内变成一家,喀尔喀真正地成为大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大清的长城

太子收到康熙的信件,高兴的同时,无端端的,胸口郁闷的很。

康熙这番布局的大气磅礴、远见卓识,要他为止骄傲也心生气馁。思及这一年发生一桩桩的事情,双手抓住帝王的来信,攥成了团,眼里露出来的怒火,那是他强烈的不甘心尤其六公主和他一贯不大亲近

四爷躺在呼和浩特的秋日草地上,咬着一根草棒。隆科多跑上来蹲在他身边,嘀咕一番。

四爷眼睛一睁,赶紧爬起来去见老父亲。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