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齐仲领着赏赐回家, 丞相夫人出来迎接。
夫妻俩站在丞相府门前,看着流水般的赏赐被送赏宫人们抬进家门。
“相爷,陛下因何赏赐”丞相夫人问。
齐甄深深吸了一口气,心情复杂的回“赏赐咱家出了个好闺女。”
丞相夫人疑惑片刻后顿时喜笑颜开“是陛下知道咱们甄姐儿要与镇国公世子定亲吗”
齐相爷扫了一眼夫人, 啧声提醒
“定什么亲八字没一撇的事儿你少说。”
说完, 齐相爷就负手进府去了, 丞相夫人不明所以跟他去了书房。
书房伺候的小厮上前为相爷换衫奉茶, 一通忙活之后才退出去, 留下书房里齐相爷和夫人单独相处。
丞相夫人坐到齐相爷身边问他
“你怎的说八字没一撇皇后娘娘都把甄姐儿唤去宫中相看了,我看娘娘对甄姐儿喜欢的很, 过些时日镇国公府说不定就要派人来提亲了。”
齐相爷原是想坐下清净的看会儿书,听了丞相夫人的话说
“就因为娘娘喜欢, 咱们家就要把闺女嫁去镇国公府吗”
丞相夫人说
“镇国公世子薛畅恩, 人品出众, 相貌堂堂, 是多少人家梦寐以求的乘龙快婿, 你之前不也觉得挺好, 怎的现在又变了”
齐相爷叹了一声
“我没变, 还是那句话, 陛下之前要聘甄姐儿做桓王妃, 咱们没答应,反手把毓姐儿给嫁了出去, 如今薛家又来提亲, 咱们若一口答应,你让陛下怎么想”
丞相夫人说
“难道就因为这个, 咱们甄姐儿和彤姐儿就不嫁人了吗”
齐相爷耐心劝导“没说不嫁。只是什么时候嫁, 嫁什么人, 还得再斟酌斟酌。”
丞相夫人却略感不耐“斟酌什么是你之前说,桓王才学一般,小小年纪妾室一箩筐,咱们甄姐儿不能趟他的浑水,最终成全了毓姐儿和岭南王,这事不就过去了。”
“薛世子我看到过,真真是个不错的孩子,文武双全,光风霁月,最难得的是,从小到大身边连一个通房丫头都没有,这样的好儿郎打着灯笼也难找,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丞相夫人特地派人去打听过薛世子的为人,这才铁了心想和镇国公府结亲,想给女儿找个好归宿。
“薛世子是不错,我就是觉得有点对不起毓姐儿。”齐相爷想起远在岭南的小女儿。
丞相夫人不解“咱们哪里对不起毓姐儿。从陪嫁的人到给的嫁妆,哪样不是我精挑细选的,她临走前回来讹了我们一笔,我还没说她呢。”
幺女离京前回来卖惨,丞相夫人一时心软,给了她那么多银钱傍身,直到后来她才听说岭南王遍京搜刮皇亲国戚之事,丞相夫人才惊觉被骗。
齐相爷辩道
“什么叫讹自家闺女,你留点口德。”
丞相夫人越想越气
“让我留口德,她给我留面子了吗”
齐相爷走到书房门边,指着外面说“看到没有,外面那些就是她给你的面子。”
丞相夫人愣住,先前只顾着说大女儿的婚事,倒忘了问陛下赏赐的事了
“什么意思那是陛下赏赐给她的因为岭南王”
前阵子岭南王和机关扇的事情闹得火热,陛下很喜欢岭南王送的机关扇,可那后来不是听说已经给过赏了吗
齐相爷长叹“不是因为岭南王,就是赏给咱们毓姐儿的。”
说完齐相爷便将齐毓在岭南开垦梯田,把泉州的粮食产量提高了数十倍的事说与丞相夫人听,最后还问了句
“她何时学会农事的往昔平日里有与你说过吗”
丞相夫人有点糊涂,仔细回想从前,可惜她对幺女并不太关注,只给吃饱穿暖,保证她大姐二姐有的她也有份就成,至于她私下爱好什么的,丞相夫人还真不了解。
可话又不能直接说,不然会显得她这个当母亲不称职,于是模棱两可的点头道
“她素日倒是喜欢栽花弄草的。”
齐相爷闻言不禁感慨“咱们平日只当她是内向孤僻,谁知她默不作声做出这等利国利民之事,我为人父,惭愧啊。”
丞相夫人满心怀疑
“莫不是她把旁人的功劳占了吧”
齐相爷气得瞪她“自家孩子,你就不能盼着她点好”
丞相夫人自知说错话,赔了个笑,说“是是是,都是我肚子里出来的,我怎不盼她好”
忽而转念一想,丞相夫人欣喜道“既如此,那咱们甄姐儿和镇国公世子结亲,陛下也说不得什么了吧镇国公府那边咱们就更有底气了,还有彤姐儿的婚事,我也能再好好的挑选挑选。”
陛下得了个有利国利民之功的儿媳,定然不再觉得齐家当初允婚是蓄意敷衍。
毕竟齐家不显山露水的女儿都有这等能耐,配他家那个不起眼的纨绔皇子绰绰有余。
对外人而言,这更是一桩美事,齐家随便一个女儿都有这能耐,更别说才名远播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了。
这么一想,丞相夫人之前失去的面子找回来了,总之,她齐家的女儿就是好
齐相爷只觉自家夫人真是有点偏心,小女儿做出这么大的成绩,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小女儿远在他乡的不容易,而是大女儿和二女儿的能借此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看着自家夫人如数家珍般挑起了女婿,齐相爷心累,干脆不搭茬儿,推说自己要看公文,把她打发出去了。
将近年关时,朝廷的赏赐和赞扬文书一并发下。
周敬兴高采烈的拿着赞扬文书看了又看,比他那回自己收到赏赐还高兴,府里府外逢人就拉着炫耀一通,弄得齐毓十分无语,只能躲进田间管理冬小麦。
因为梯田增产的事情,泉州一夜暴富,其他五个州的知州和知县纷纷派人来泉州学习请教,孔大人近来被岭南的其他同僚们捧的是飘飘然,甚至连朝廷都颁布了嘉奖旨意。
而另一边,海上也传回好消息。
长青号在经过五六个月的海上航行后,平安回到泉州港。
他们此行有水师营护航,遇到海匪竟也全身而退,不仅把长青号上所载货物售尽,还从锡兰国带回了好些当地特产风物。
周敬前几天得知长青号要回来的消息,早早便派人去码头守着,看见船就回府通知他。
长青号比离港时看起来旧了一些,船身有不少痕迹,可想而知这一路海域并不太平。
周敬站在一堆货物上面遥遥张望,看见从船舱出来的戴传时都有些不敢认,这胡子拉碴,头戴番邦帽,皮肤黝黑干裂的粗犷汉子,还是那个当初为情所困的戴传吗
戴传也看见了站在高出的周敬,站在甲板上就对他挥手,周敬从货物堆上跳下,迎到岸边。
“王爷,戴传幸不辱命”
戴传对周敬拱手作礼,被周敬上前扶起,将他转了一圈,前后左右看了一遍后问他
“此行辛苦,可有受伤”
戴传抹了一把络腮胡,爽直回道“我没受伤,倒是师老弟伤得不轻。这一段海域奇险无比,我们能屡屡脱险,多亏了他的善兵善谋,骁勇无畏。”
周敬闻言,环顾一圈后问
“他人呢伤得如何可有救治”
戴传指了指下面的船舱,说
“王爷放心,我已叫人先把伤患抬出,师老弟身中数刀,已经包扎过了,船医说他大多是皮外伤,未伤及肺腑,只是失血过多,劳累过度,才精神不振,待回来后好生休养很快就能痊愈。”
正说着话,周敬就听见甲板上传来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
“哎呀,我用不着躺担架,我能走你们抬别人去吧。”
两人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头上、手上、身上都缠着绷带的师大佬正竭力拒绝船医们的要求,说什么也不想被人抬下船。
周敬和戴传对望一眼,不禁摇头笑了,周敬大声唤他
“师兄弟,你这伤痕累累的,还是稳妥些好。”
师泽光循声望来,看见周敬立刻把劝他躺担架的船医往旁边一推,他自己行动如风,从甲板上动作敏捷的翻下,几个跳跃就来到周敬面前,身上的绷带和吊起的一条胳膊似乎对他没有任何影响。
看他这么生龙活虎,周敬对戴传说的师老弟精神不振抱有怀疑态度,戴传摸了鼻子干笑解释
“前几天确实精神不太好”
师泽光闻言,一拳砸在戴传肩膀上,不满道
“戴大哥,你说谁精神不好信不信我现在就扯了绷带,给你打一套通背拳”
师泽光砸过去的拳头没用力,但戴传还是很配合的往后退了好几步,然后捂着被打处,连声说道
“哎哟不用不用,我信你力能打虎行了吧。”
周敬见他们已经称兄道弟,这一路定是建立起了深厚情谊,这就是两个挂逼大佬的互相吸引吗不错不错。
“对了王爷,临行前您不是给了我一把强弩嘛,真是把好弩,可惜最后一战时,战况激烈,弦被我给弄断了,不知您可知哪里可以修理。”
师泽光拍了拍背后的囊袋,他太喜欢这把弩了,就算断了弦也舍不得放到损坏的兵器箱里,一直随身带着。
周敬想了想,鲁娘子会机关,这强弩也算是机关的一种,她肯定会修,便对师大佬回道
“我知道谁能修,回头我带你去找她。”
师泽光满心欢喜的应下。
戴传等他们说完话后,才对周敬说
“王爷,您别只顾着问我们,您也问问这一回我们给您赚了多少回来”
周敬见他话里有话,压低了声音问
“多少”
戴传和师泽光对望一眼,给周敬比了个手势,用无声的口型说了个数字,周敬双目圆睁,按捺不住的想给他们多按几个六六六。 ,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