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废柴夫妻穿越发达了 > 第5章 第 5 章

废柴夫妻穿越发达了 第5章 第 5 章

作者:花日绯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1 22:46:33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五章

第二天一早,周敬便把齐毓从床上拉起来,说吃过早饭就去一趟惠安县。

既然系统让他们找童喜耕,那就去呗。

齐毓以前就有低血糖,穿过来这一点也没变,早起没什么精神,整个人都蔫儿蔫儿的。

旁边的周敬喝了一口粥,艰难咽下后问还在摆放早点的张顺

“这是什么米,怎的这样糙”

张顺回道“王爷,咱们从京城带出来的米一路上都吃得差不多了,这是泉州当地产的米,奴才已经挑最好的买了。”

周敬用勺子搅弄几下,对粥碗里几处焦黄表示疑惑,再尝一小口,依旧有些难以下咽。

“壳脱不干净,米就是这样的,凑合吃吧。”齐毓兴致缺缺的说完,舀了勺粥送入口中,神态自若的吃完。

周敬也知道古代没有机器脱谷壳,全靠人手工去捣,京城的米花的人工多些,捣的还算精细,到了泉州这偏远些的地方就没那么多讲究。

见齐老师吃的轻松,周敬也不好多挑剔,勉强吃了起来。

齐毓吃着粗糙的粥,没怎么嫌弃米的口感,倒是对米的品种很有兴趣,感慨道

“古稻种原来吃起来是这味道。”

周敬问她“什么古稻种啥意思”

“我们以前吃的都是籼米和粳米,杂交出来的水稻,口感好产量高,这种古稻种,不仅没有口感,产量估计也挺低的。”齐毓给周敬做起了科普。

周敬听得一知半解,叹息说

“要是以后都要吃这种米,我非得戒碳水不可。”

齐毓见他悲观,安慰道

“不至于。花点人工把米捣精细了再吃就好。”

在京城,因为精细米粮的需求量大,所以从捣米到售卖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泉州这里想细的米,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定然要比京城更多更贵,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总不能真戒饭吧。

周敬心里好受了些,负责外事的李寿进来回禀

“王爷王妃,本地车夫已经安排好了,姓刘,四十来岁,祖上三代都住这儿,对地形十分熟悉。”

初来乍到,找个熟悉当地的车夫很重要。

“很好。”周敬说“你告诉他,我要去童家村了吗”

一旁张顺回道“今早王爷提起童家村,奴才觉得耳熟就去翻了翻封地册子,发现那童家村竟是公田。”

周敬问“公田怎么了”

张顺说“公田就是公家的田地,童家村只能耕种,不能买卖,每年上交的赋税比一般私田稍微高一些。从前王爷没来岭南,公田都是官府打理的,如今王爷来了,这些公田自然也就自动划到岭南王府名下了。”

这大概就是皇室的特权了。

哪怕是个不受宠的皇子,被皇帝打发到偏远之地,皇家也会保他衣食无忧。

一顿差强人意的早饭让周敬很是唏嘘,整张桌子上也就两条鱼很新鲜,他恨不得连汤都喝掉。

吃完早饭,周敬和齐毓就出府去了。

李寿等在马车旁,他和张顺一样,都是宫里出来的藩王侍监,其实就是来给周敬来当管事的,张顺识字会看账,主内管家;李寿会些拳脚,主外出行。

两人愿意跟周敬来岭南,可见在宫里时都是不会溜须拍马的实在人。

周敬扶着齐毓进马车,李寿和车夫坐在车前板上,鞭子一甩,马车便往惠安县的方向赶去。

一路上齐毓都把车窗帘子掀着,看着沿路景象从泉州城变到山村,此时此刻她才深刻的明白,京城那些人口中所谓的偏远贫瘠是什么意思。

“在想什么”周敬见她看着车窗外出神,不禁问道。

齐毓沉默片刻后才开口

“我在想,我们既然来了,总得干点什么吧。”

周敬不解“你想干什么”

齐毓摇头“还没想好,但肯定得干点什么”

惠安县离泉州城不远,半个时辰的路程也就到了。

周敬和齐毓要去的童家村位于惠安县与泉州的交界地,村子里只有不足百户,但却种着在岭南地界十分少见的平坦肥沃的地。

这种广袤公田的产量肯定比小块私田要多一些,但要交的粮和税也更多,所以尽管产量高,但童家村的整体生活水平却很一般。

齐毓下车就看到一望无际的田地,觉得这片地是真不错,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离水源又近,是种稻的好地方。

“走,去村长家。”周敬说。

齐毓悄声问他“不是找童喜耕吗”

周敬拉着她进村,边走边跟她诉说童大佬的具体情况。

原来以后的超级学霸,科举王者,小时候命运却很悲惨,爹妈死的早,留下他和幼弟在叔婶家寄人篱下,叔婶对他和弟弟百般苛待,后来得遇名师,才开启了他开挂般的传奇一生。

“当然了,这些龙傲天们的身世大抵都不会太好,父母双亡几乎是标配。”周敬说。

齐毓无语,不过她现在全副心神都在刚才看见的那片田地上。

她对农业天生就兴趣浓厚,当初家里让她读金融,她不愿意,执意进了农大,看见好山好水,好田好地就想研究研究。

李寿带着岭南王府的印鉴去找村长,村长哪里敢耽搁,战战兢兢的前来迎接,把周敬和齐毓迎入村里最气派的祠堂接待。

“王爷,不知您突然前来,是有何吩咐”村长叫童有堂,五十来岁,面容沧桑,卷着裤腿,腰间别着个烟袋。

周敬环顾一圈后,笑道

“村长别紧张,本王今天就是来看看人和地的。”

“是是。”村长连连点头。

童家村种的是公田,往年他们的粮都是交给官府的,以后估计要变,村长自己在心里估量着是为了田地的事情。

“村里光是种田,乡亲们都吃得饱饭吗”周敬问村长。

村长堆笑,满脸褶子,回道“丰收年还好,要是老天不长眼,收成少就唉,庄稼人都这样的。”

周敬话锋一转,对村长问

“你们村男女老少总共有多少人”

村长回道“老的小的有七八十人,能干活儿的有不到两百人吧。”

对村里情况了如指掌的村长应该是个好村长。

周敬又问“那七岁以上,十六以下的孩子有多少”

村长不知王爷为何问这个,不敢隐瞒,稍稍想了想后回道

“不论男娃女娃,得有二十几个。”

周敬点头,再问“都在哪上学堂啊”

村长一愣,赔笑道“王爷说笑,都是乡下娃,哪能正经上学堂去。就村口有个老秀才,闲时教一教孩子们认字数数。”

周敬哦了一声,说“这个年纪怎么能不上学堂你去把他们都叫过来我看看。”

村长不懂周敬的意思,犹豫好一会儿后才战战兢兢问

“都,都叫来吗男娃和女娃一起”

周敬说“对,一起。男女都一样。”

村长领了命令,疑惑万分的走出祠堂办事去了。

齐毓知道周敬用这法子找童喜耕,她没什么兴趣,眼角余光瞥见祠堂墙角堆着些装稻种的麻袋,齐毓走过去抓起一把稻谷观察起来。

觉得祠堂里光线不佳,齐毓对周敬指了指外面,表示自己出去一下,周敬抬手回应。

一刻钟后,孩子们就都陆续被喊进童家祠堂。

齐毓在祠堂外看谷子,听见一阵训斥声

“谁让你背这么重的东西,不要命啦。”

“婶子让我背的。”

“她让你背你就背你才几岁这么重的东西能把你压死”

齐毓顺着声音望去,只见田埂上有一对兄弟,大的看着十二三岁,小的估计才五六岁。

小的蓬头垢面,手里抓着跟木棍,背后的篓子里装满了碎石头,小孩脆弱的肩膀被篓子肩带拖拽得不住向后,使他不得不弓着身子埋头行走。

大的把碎石篓子从小的肩上卸下来放到地上,然后就开始检查他后背有没有受伤,顺便帮他拍拍身上的土。

“哎,喜耕,快过来到祠堂来,快着点儿”

村长的话让齐毓意识到,田埂上的大孩子就是他们要找的人,不禁多看几眼。

只听那孩子应了村长一声后,对弟弟吩咐说

“这篓子就放这儿,待会儿我背回去。听见没”

满脸尘土的弟弟点了点头“听见了。”

童喜耕长手长脚,身上的衣服裤子都有点短,倒是一双眼睛黑白分明,从田埂跨过来,经过齐毓身边时看了她一眼,便赶忙收回目光,非礼勿视。

齐毓看着他跑过去,被村长一把拽进了祠堂,因为最晚到,所以他站在最后。

村长来到周敬身旁,小心回道

“王爷,咱们村儿七到十六岁的孩子都在这儿了。”

“好。”周敬应声后,对为首的孩子说

“从你开始,依次报你们自己的名字。”

“童二宝童牵牛童朵儿童”

祠堂里此起彼伏的稚嫩声音依次响起,周敬耐心等到最后,才听到了希望听到的名字。

周敬问一旁记录的李寿“都记下了吗”

“是。”

刚才村长去集合孩子们的时候,周敬让李寿回马车拿了纸笔过来记录。

李寿把记录名字的纸递给周敬,周敬扫了一眼,目光在最后一行童喜耕三个字上转了转,然后把纸放在一边,把来这里之前准备好的一袋小银锭取出来,对祠堂里的孩子们说

“给你们两个选择,第一,随本王去泉州上学堂,食宿全包,将来学有所成,报效本王;第二,从这里拿十两银子回去,吃点好的,穿点好的。”

此言出,祠堂中一片哗然。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