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寒门崛起 > 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官的立场

寒门崛起 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官的立场

作者:甘蔗奶爸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0:17:03 来源:就爱谈小说

望着手中的奏折,京师来的李大人先是疑惑,接着悚然一惊

原本在他看来,什么勾结海盗,什么私通倭寇,确实是杀头的罪名,甚至那海口县令因此被抄家灭族,即便站在一个外地官员的立场上,那也是活该

真活该,这李大人虽然不曾见识过倭寇海盗的手段,但最少听说过。

甚至他刚到海口县衙,就被那已经砍掉脑袋的县令直接扣押在后堂之内,关在柴房里受了不少罪。

如今想来,那厮一旦成事,必然要杀掉自己和随从灭口的。

李大人之所以当着刘允之的面大骂赵亨义,无非还是文官的习性在作祟

说的冠冕堂皇一些,那海口县令即便犯下了天大的错,也要由朝廷处置。

他赵亨义仅仅只是个苍梧县男,甚至连勋贵都算不上,身上没有正经的官职,也没有朝廷的命令,压根没资格对海口县令进行审判。

可那赵亨义仗着手下有兵,竟然直接占据了海口港,滥用私刑,直接砍掉了一县县令的脑袋,这于理不合,于法不符

最为可怕的是,港口之中有那么多的人亲眼目睹此事,随后必然也会传扬甚广,朝廷的威严,朝廷的体面,荡然无存啊

民众之中,一旦产生了对官府的蔑视,今后乱民必然增多,小民闹事,恐怕也会习以为常

这是坏了根基的大事,上纲上线的说,形同谋反

这些道理,刚刚李大人都已经说尽了的,他相信,以刘允之琼州府尹的身份,必然也是明白的,甚至都不用自己提点。

当然,真正的心里话,两人是心照不宣的,没必要摆在台面上说。

这心里的真实想法,乃是身份、立场所决定的

文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大的集团,虽然内部分为许多派系,也会相互攻讦、斗争,但是,自大燕国立朝以来,文官对外是抱团的,这一点,从未改变过。

打压勋贵,限制武将,甚至不惜自毁长城,宁愿整个国家武备糜烂,也要将武将们的脊梁从根子上打断,文官们也从未放弃过最初的手段和想法。

在这位李大人看来,赵亨义只是个男爵,又是琼州团练团练使,不论从哪个方面看,这货都属于文官需要重点防范、拼命打压的对象

最最关键,也是最深层次的原因,李大人他,不是陈妃党

原本将他派到琼州来,就有暗地里护住海口县令一条命的打算,毕竟海口县令即便以类似发配的方式被赶到琼州府,还能做个最繁华港口的县令,足见在朝廷内部,是有人愿意照拂他的,也是这厮敢于胆大包天的根源

为了争夺前来琼州府处理那海口县令的机会,朝廷内部也是经过一些小小的争斗的,只不过李大人没想到,自己刚到海口,就被对方给扣押了,哪怕说明白了,自己是某某大人派来,想办法保全对方的。

可是眼下,海口县令没有通过任何审判,直接被赵亨义在码头上砍掉了脑袋,整个事情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首先自然是李大人被上官嘱托的任务泡汤了,不过这本没什么关隘,毕竟李大人离京之前,海口县令勾结倭寇的事情还没爆出来。

倒也不是这些大燕国的官儿们真的嫉恶如仇,而是那海口县令还没有重要到,连这等抄家灭族的罪名都需要大家帮忙遮掩的程度。

换成那在乱军之中失踪的陈永忠陈伯爷,怕是他给倭寇做狗,朝廷上下也会想尽办法为他脱罪谁让他是陈妃的亲弟弟,当今官家的小舅子呢

但是勾结倭寇这等事,放在海口县令身上,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李大人绝对不会保他,更不会为他脱罪,他相信,即便临行前对自己有所嘱托的那位上官必然也是一样的态度。

可是,那县令不该死在赵亨义的手里,更不该死的那么潦草

这已经是大燕国立朝三百年以来,文官集团最为担心的事情了,赵亨义他踩到红线了

此前有传闻,七品文官阵斩三品武将,那是瞎扯,没有的事,这一点,李大人十分清楚。

因为,他就是那个七品文官

当时,他只是在兵部外面,当着所有官吏的面,抽了一个三品武将的耳光而已。

随后,他非但没事,反而受到上官赏识,认为他为人刚直,这才速度飞快的得到提拔。

如今,竟然有武将都算不上是的团练使,当着他的面,动用私刑砍掉了一个县令的脑袋,这让刚直的李大人,如何能够做到坦然处之

这等跋扈的武人,定然要一棍子砸死才行啊

留着肯定是祸患,早晚要造反的

可是看到刘允之写的奏折,李大人悟了

这赵亨义,暂时动不得

此人行事颇有章法,虽然当众斩杀了一县县令,但是,按照朝廷当初下发的允许地方士绅筹备团练的公文来看,还真挑不出太大的错

毕竟他是真的在打倭寇,而且打赢了。

那海口县令也是真的勾连倭寇,被抓住了真凭实据

按照战时的规矩,赵亨义的确有资格阵前斩杀海口县令这条规矩,也是文官们自己捣鼓出来的,为的是,遇到大事时,可以毫无顾忌的斩杀不听话的武将

同时,按照刘允之奏折中写的来说,赵亨义击退的乃是肆虐东海许多年的巨寇,阵斩倭寇近五千人

此乃大胜

而朝廷,需要这场大胜

别说李大人不清楚这里面有多少水分,即便是赵亨义被倭寇杀了五千人,只要刘允之敢把这封奏折递上去为赵亨义请功,这位京师来的李大人,多半也得捏着鼻子具名

最为可怕的是,这一次和当初在永固城击退蛮族不同,这一次,赵亨义是陈妃娘娘的人

整个琼州府,没有一个人敢跟他争抢这份功劳

朝堂之中,即便有人想要压制,也会因为陈妃一系如今已经成了气候,从而陷入拉锯战,大家相互拉扯一番,或许奖赏会少,但这件事,压不住

几乎是转瞬之间,就想明白这其中关窍的李大人,朗声大笑起来

“不愧是能写出青玉案和水调歌头的赵爵爷,当真文武双全、国士无双啊”

“那李大人,可愿意一同在这份奏折上具名吗”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