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长风有归处 > 第47章 第47章

长风有归处 第47章 第47章

作者:语笑阑珊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0:21:46 来源:就爱谈小说

明晃晃的火把围住了两个人。阿宁看着眼前这群手持长刀的叛军, 结结巴巴地解释“我我和哥哥今日刚进城,不认识路,所以才会来这里, 并不是想偷东西。”

“刚进城,不好好在住处待着,出来乱晃什么”为首那人将火把凑近两人, 想看清他们的长相, 柳弦安被热浪熏得后退了两步, 把阿宁护在自己身后,解释道“我与弟弟都是大夫,土地庙里有不少人已经病倒,我们听闻在粮仓里能领药,就想着出来找找。”

他一边说, 一边将手在身后轻轻摆了摆, 示意暗处的三名护卫不必上前。阿宁依旧紧紧扯着自家公子的衣袖,一副被刀枪吓傻了的模样。他两人一个瘦小,一个单薄,看着也折腾不出什么大风浪, 一名叛军便说“袁将军, 要真是大夫,不然让他给老苗瞧瞧, 省得再去请张太医。”

被他称为“袁将军”的人,名叫袁纵, 身形魁梧,确实像戏台子上的将军。袁纵上下打量了一番柳弦安, 问他“医术怎么样”

“尚可。”

“走吧。”袁纵转身, “去帮我的大哥看看伤。”

三名护卫不远不近地跟着柳弦安, 直到看他进了那座灯火通明的“金銮殿”。房屋四周都是巡逻的叛军,不过对这身影如鹞鹰般轻巧的三人而言,显然算不得障碍,依旧轻而易举就潜了进去。

柳弦安被带到了一处大院里,进门刚好撞上有人在宣旨,将卧床的老苗从副官升到了将军,袁纵赶忙上前给他道贺,院子外的人此时也进来恭喜,左边一个李将军,右边一个赵将军,阿宁这辈子都没见过如此多的将军,一时眼花缭乱,半天没记住谁是谁。

不过柳弦安记住了,不仅记住了,还凭借他们的言谈,大致将这满院将军排了个序,袁纵依旧当属第一,地位不低,新晋的苗老将军因为有功,所以也颇具权威。

苗将军大名苗常青,禾苗常青翠,他也确实勤恳种了大半辈子的庄稼,腿脚因常年劳作,一到这个季节就犯病,柳弦安坐在床边替他扎了几针,随口问“先前找大夫看过吗”

“没有,肚子都吃不饱,哪里还有余钱看大夫。”苗常青道,“找了也不一定能看好。”

柳弦安抽出针“还疼吗”

苗常青试着活动了两下,惊异道“还真不怎么疼了。”

这阵满屋子的将军都还没走,听到这一嗓子,纷纷涌上前来看。柳弦安又道“仅用这几针是治不好的,只能暂时止疼,还是得多休息,我再写个药方,苗将军先吃十天试试。”

苗常青显然没怎么听进去这句医嘱,他已经迫不及待地下床,来回走动了好几圈,竖起拇指喜道“神医,小兄弟,你是个神医啊”

“就是,这看着可比张太医强多了。”其余人也道。

“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我这手腕疼的毛病能治不”

“我快生了,不是,我娘子快生了,大夫也给瞧瞧”

柳弦安与阿宁被团团围在中间,两只耳朵一片嗡嗡“能,都能,大家慢慢来。”

第二天,那座破庙就被改成了临时的医馆,门前排起长队,都是等着看病的百姓。

而城中的戒备也越发严密起来,因为琰军已经跨过了绵山。

这一日,梁戍接过密报,高林也在旁凑热闹一起看,看完之后竖起拇指,有本事,不愧是王爷喜欢的人,我看这喜事不如下个月就办,省得将来如果再打仗,我们还得一趟趟跑到白鹤山庄接人。

“你的眼皮子也就这么两寸深了。”梁戍点燃火折,将密报焚毁,“开口闭口就是打仗,就不能想些太平盛世的安稳光景”

“想啊,我怎么不想。”高林道,“太平日子谁不愿意过,等不用打仗了,我也在王府对面置办一处小院,游手好闲上几个月,好好逛逛梦都王城。”

“不准。”梁戍翻身上马,“看到你这张脸,容易想起在西北有今天没明天的苦日子,影响心情。”

高林也打马追上前,乐道“行,那我住远一点,王爷多给我拨些银子就行,有了银子,我保证有多远离多远,绝不打扰王爷看柳二公子。”

他所说的“看”,是比较诗情画意的那种,就好像戏台子上的有情人执手对望,很纯洁,干看,但梁戍因他这句话所想到的画面,却要鲜活生动许多。骁王府里有一个很大的后院,现在荒废着,将来正好可以拿来建一座与白鹤山庄里差不多的水榭凉亭,夏天放冰块,冬天生暖炉,四周种满花花草草,再放一张大而舒服的软塌,那样无论自己何时回家,八成都能从毯子里摸出一个迷迷糊糊的、又暖又软的、四万八千岁的懒蛋睡仙。

“咳”高林在旁边,“咳咳”

梁戍“”

“王爷,王爷。”高林苦口婆心地提醒“收着点表情。”大战在前,稍微想一下得了,实在不必如此脉脉含情,我看了只是起鸡皮疙瘩,但旁人看了八成会往主帅中邪的层面考虑,不利于稳定军心。

梁戍道“滚。”

高林很配合地滚了,滚到最前方去点兵。

春天的鸟雀求偶都知道炸开一尾巴艳丽的毛,自家王爷求偶,那还不得出战大捷,将本事抖个淋漓尽致

“列队”他大声下令。

“战无不胜”满山岗整齐划一的呼喊声。

看起来千军万马都在为了骁王殿下的终身大事努力着。

而城里的柳弦安,也已经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名人。他医术精湛,说话声音好听,温声细语,遇到再粗野的病患,好像也没什么脾气,反倒是旁人看不过眼,总会出面帮他维持秩序。一来二去混熟了,话也就多了,大家最常讨论的话题,还是即将到来的战争,因为据说琰军已经攻到了城外。

一个小姑娘突然“哇”一声哭了出来,妇人赶紧把她楼进怀里,安抚了两把,又歉意地解释“这几天总有调皮的男娃,用琰军杀人来吓唬她,所以一听就哭。”

“那可不是笑话。”有一人道,“青阳城的事,难道你们都没听说”

扯到“青阳城”三个字,现场的人都沉默了,耳边只传来小姑娘隐隐约约的啜泣,以及另一声长叹“咱们怎么就遇到了这世道。”

“我听说在别的地方,不靠近白河的那些城池,”阿宁一边研磨药,一边头也不抬地说,“那里的百姓是过得很好的,要不是我们正好要去青阳城探亲,现在早就被官府转移到了万和城,万和城的光景也不错。”

“别的地方不错,那我们靠近白河的人,就活该倒霉吗”

“没有谁活该倒霉。”柳弦安道,“就是因为不想倒霉,所以大家才聚集到了这里,希望能过上好日子。听说我们的新皇上是极有本事的,也不知道他明年能不能治好水患。”

“明年,哪有这么快。”人群中有个念过书的,大声反驳,“那可是白河,少说也长几万丈,不,几十万丈,听说最宽的地方,比海还要望不到头。”

“原来白河有这么长啊。”柳弦安放下笔,疑惑道,“那想治理这么一条河,需要多久”

所有百姓就都被问住了,他们中的许多人,此生所走过最长的路,也就是从村子里到三水城。几万丈、几十万丈奔涌的河流,那实在是无法想象的长度,柳弦安又道“五年总够了吧。”

五年也是不够的,很不够。大家就这么一问一答,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最后得出结论,或许还需要一百年,经过上万河工日夜不歇的努力,才能成功让白河改道。

这个答案已经很沉重了,因为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能等上一百年,而白河一日不被治理好,两岸的百姓就要多受一日威胁,哪怕皇帝能换,可皇帝又不是河神,白河最终不还是那样

这时外头恰好走过一群巡逻的官兵,柳弦安见着之后,便叫住他们问“李将军,你知不知道皇上准备什么时候开始治理白河”

李将军被他问得莫名其妙“谁跟你说皇上要治理白河了”

“不是现在,现在肯定不行。”阿宁补充,“我哥哥是说将来,等皇上一路打到王城之后。”

“打到王城也和白河没关系。”李将军道,“那么长一条河,神仙难治,等一路打到王城,追随者就都是功臣,你们只管吃香的喝辣的,还管什么白河。”

他这么说,也的确这么想,但等他走后,柳弦安却道“从三水城到王城,至少还隔着十几座城池,一路打过去,队伍只会越来越大,王城真的能装下这么多人吗更别说那里本来就住着几百万百姓,咱们进去了,他们呢”

一句话问得庙里越发鸦雀无声,许多人来这里,都只是因为在家乡活不下去了,没饭吃,不得不另谋生路。他们其实是不愿意打仗的,更何况中间还有许多老弱病患,也打不了仗。三水城眼下虽能吃上饭,但新登基的皇上不会一直留在这里,他会继续北上,而大军拔营,肯定会带走粮食。

那摆在众人面前的就只剩下了两条路,要么加入黄望乡的队伍,跟着他打仗,要么流浪去下一座城。

阿宁说“那我们就去当军医,哥哥,反正咱家五个人都能为皇上干活。”

柳弦安答应“好。”

他是好了,但也有许多人不好,有着好几个孩子的妇人先哭了起来,不懂这漫长的黑夜到底何时才是头,紧接着是老人,庙里呜咽一片,阿宁安慰道“大家先别着急哭,我们问问皇上,倘若家中男丁去打仗,能不能将他的家人留在三水城里,再分一些粮食和田地。”

“这城里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一名青年道,“原先每天都能领三个窝头,现在只能领两个,娃娃连半个都难讨,我前几天去帮大夫取药,特意看了眼粮仓,已经快见底了。”

没有了粮食,就意味着下一轮饥饿即将来临,再加上城外逼近的琰军,所有人的心都是悬的。

也有不少人发现,这场仗不管是打赢还是打输,对自己来说,似乎都失去了意义。

梁戍率军前行,地平线上,已经隐隐约约冒出了三水城的城墙,和一面明黄色的叛军旗帜。

大琰铁骑玄甲光寒,长刀折射出刺目的光线。黄望乡站在高处,看着远处那道黑色的潮水,穿着一身并不合身的龙袍,手里握着剑。

他听说过梁戍的故事,大琰一等一的将军,年轻,残暴,战无不胜。

在那阵,自己还只是田间地头的庄稼汉,端着碗听着千里之外的传奇。

而现在,黄望乡咳嗽了两声,他最近真的已经太累了,整座三水城都是那么的乌烟瘴气,脏臭难闻,距离自己理想中的天国实在差了太多,每日好像都有无穷无尽的琐事,在将局面推往更糟糕的方向。

城楼下传来一阵声响,而后柳弦安便被带了上来,他是自告奋勇来给新帝看诊的。诸位大臣虽说也觉得在太医的挑选方面,应该更知根知底一些,但城里条件有限,确实也容不得挑三拣四。

这是柳弦安第一次见到黄望乡,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并没有什么杀戮气,哪怕手里握着剑,看起来也像握着锄头。他同样能看到远处大琰的军队,于是在这种时刻,心弦依旧忍不住轻轻一跳。

“大胆”有人训斥,“见到皇上,还不跪拜”

“不必了。”黄望乡道,“听说你是医术高明的神医,会不会治失眠”

“会,我最会治的就是失眠。”柳弦安问,“皇上睡不好”

黄望乡深深叹了口气“是。”

柳弦安道“因要看诊,所以我得将所有事情都问清楚。”

黄望乡点头“好,你问。”

“皇上失眠,是因为远处的琰军吗”

“不全是。”黄望乡道,“我已与琰军交过许多次手,一直睡得很好。”

“那就是因为琰军的统帅。”

“也不是。”

柳弦安“真的假的。”

黄望乡不解地看向他。

柳弦安解释“我听说他百战百胜。”

黄望乡摇摇头“我失眠,是从登基当天开始的,那时还并没有梁戍的消息。”

“所以皇上是高兴得睡不着”

“放肆”

黄望乡还没说话,旁边的一众将军先怒斥出声,其中以袁将军嗓门最大。登个基就激动得睡不着,这是何等丢人现眼的小家子形象,更有人指着柳弦安的鼻子骂“早就听说你在破庙里胡言乱语,动摇军心,现在一看,竟还敢对着皇上阴阳怪气,怕不是琰军派来的奸细”

“奸细”这两个字放在战争里,是能令所有人绷紧神经的,立刻就有“哗啦啦”一片长刀出鞘,平常人可能会腿软,但柳二公子是一个生死都可以的人,所以就显得尤为淡定,淡定得连黄望乡也问“你不怕吗”

柳弦安道“我不是奸细,自然不怕。”

黄望乡又问方才嚷嚷的那个人“他是怎么动摇军心的”

对方答道“在庙里借着看病,一直在怂恿百姓打仗无用。”

“我没有说打仗无用,我的原话是鼓励青壮年加入大军,一路北上,这样将来也能有口饭吃。”柳弦安道,“可青壮年大都有父母妻儿,他们没法随军,只能留在三水城,或者去别的什么城,那天我问了两位路过的将军,可有什么安置的措施,结果他们说什么都没有,往后谁想吃饭,就得立功,否则就要饿肚子,但我们在进城的时候,分明是听守官说,只要投靠皇上,就能人人都吃上饭。”

黄望乡看向那群将军。

有一人硬着头皮道“皇上,现在城里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每天又还在放新的流民进来,我们已经尽量放慢了速度,但还是等着吃饭的人实在太多了。”

其实不用他说,黄望乡也知道这一点,让人人都吃得饱饭,这是自己提出来的,先前打仗时只是一句口号,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但自从在三水城登基,成为皇帝之后,这句口号就成为了一道圣旨,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他几乎是穷极一生的智慧,在统治着这座新的都城,在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皇帝,先前觉得这件事并不会太难,只要心怀天下,仁慈公正,就一定能获得拥戴,打造出清平盛世,但现实却摆在眼前,三水城正在自己的种种新政下,变得越来越乱,越来越糟。

而三水城原本的百姓,对于自己的憎恶,似乎已经远远超过了对琰军的憎恶。

没有谁会希望用满腔热血去换取满腔憎恶,这与他先前所想的确实太不相同了。

柳弦安偏偏还要在这个时候问“皇上为何要尽量减缓放流民进城的速度,他们都是抱着希望而来,并没有别的奢求,只是想吃一口饱饭,这很难吗

这很难吗

倘若换在以前,黄望乡觉得一点都不难,他认为自己之所以会挨饿,是因为家乡贪官横行,不给百姓发粮食,所以只要清廉,就能解决问题。但现在,他发现想要让每一个人都吃饱肚子,这件事实在是太难了。

至于白河,更是如一条张大嘴的猛兽,自己哪怕是像传闻中那样,能吹毛化形,变出千百个、千万个黄望乡投入河流,也难以产生任何影响。

自己这辈子也不可能治理好白河。

就如同自己这辈子也不可能当好皇帝。

柳弦安看着城下“琰军已经快到了。”

他问黄望乡“城门外此时聚集的数千百姓,皇上打算怎么处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