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八零矿区重组家庭 > 第120章 120

八零矿区重组家庭 第120章 120

作者:老胡十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0:34:57 来源:就爱谈小说

他们的春天不仅来了, 还来得很快。

当报纸上对他们这一行为进行追踪报道,各种评论文章大讨论的时候,张家姐弟俩的电话就一个接一个的打来, 催卫孟喜和侯烨赶紧去厂子里。

因为他们接到的订单电话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专门安排两个女同志接电话都要忙不过来了。那一部小小的电话机是日也响, 夜也响,白天基本就没闲着的时候,话务员们俩人一起值守, 依然忙得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张春明虽然有多年工作经验, 但终究是搞生产的, 以前在东阳文具厂也只是负责按照领导指示生产,按吩咐办事, 没经历过什么大场面。

而张兆明则是一直在外头打转的倒爷, 单打独斗惯了, 第一次遇到这么多需要协调安排的事情,一时半会儿都慌了手脚。

当天晚上,得知妈妈又要去深市出差, 孩子们都很平静,反正没饭吃就去饭店找侯奶奶张奶奶或者高奶奶,哪怕这些人都同时不在,他们也能自己在家做点简单的下面条之类的, 绝对饿不着。

就是再不济,不也有个爸吗去找老陆也饿不死。

而卫孟喜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呦呦的安全问题,以前还有四个大的在, 陪着她,现在放她一个人在这么大的屋子里,尤其中午睡午觉的时候, 空空荡荡的屋里只有她一个小人儿,说话都有回音。

不是有个爸吗可老陆即使能回来陪着,她又不要爸爸陪着睡午觉,想想小人儿每天都要在空荡荡的屋里睡一个小时,卫孟喜就心疼。

这样睡过头上课迟到是一个可能,还有某些不确定因素,毕竟矿区的无业青年也多,院墙又不高,要翻进去很容易卫孟喜心里就莫名的不踏实,思来想去她先不过去,先让严彩霞坐飞机回来,亲眼看着她来家里陪着呦呦,除了上课时间都得寸步不离的跟着才行。

等看着她们相处愉快,又将呦呦每天的作息时间规律,石榴过敏的事和其他四个大的一些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卫孟喜才飞往深市。

先行回厂的侯烨,已经被订单电话催得焦头烂额了。

卫孟喜到厂里,就被拽住,“卫老板,卫大姐,你是我亲大姐,赶紧的,就靠你了。”

卫孟喜看着办公室乱糟糟的桌子,各种纸张文件胡乱摆放着,就连圆珠笔样品也横七竖八的堆成小山,这几天里,全厂上下一片混乱,因为从没在同一时间内遇到过这么多这么大的订单,无论是搞生产的,干销售的,还是侯烨这个坐镇指挥的,都被搞得一团乱麻,顾上左边顾不上右,刚按下葫芦又浮起瓢一个个忙得脚不沾地,但局面依然是混乱的。

卫孟喜先不说话,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看着话务员接起电话,电话里说要订多少支圆珠笔,要什么样的,她就唰唰唰记下来,等挂掉电话才发现,忘记问对方的情况了,连联系电话都没留一个。

而这台电话机是没有来电显示和记录的,她只能赶紧回拨过去,又问了一遍,少不得要被对方数落几句。

那电话声音很大,站在旁边的老板都听见了,话务员一张脸憋得青红,又怕老板生气,又不敢反驳,只能由着对方说教。

卫孟喜看了看挂钟,这通电话之前持续了十分钟。

可这里还没乱清楚,刚放下去的电话又响了,是打来催订单的,可能是催的次数多了,客户多有不耐烦,说话很不客气,话务员一紧张就结巴,这个那个的扯半天,什么也没说清楚,还自己急出一头汗。

这也才刚上任三天的话务员,卫孟喜不怪她们,毕竟不是谁都生来就会干的。卫孟喜拍了拍手,“大家先停一停手里的活,都别愣着,先把桌子收拾干净。”

此时电话“叮铃铃”的又响了,卫孟喜赶紧先业务员一步接起来,“你好,万里文具厂。”

那边果真是来催订单的,卫孟喜问清楚他的下单时间,付定情况,订单详情,说等自己查询以后四小时以内回复,这才挂断,然后顺手就是一拔。

众人就看见,老板居然将电话线给给拔了

“老板”话务员没反应过来,张口结舌,她记得刚上任的第一天,张主任就交代这电话机必须守好,就是天大的事也必须保持电话畅通的啊

卫孟喜抬手制止,“两个小时,把所有事情理顺,春明姐,麻烦再去找两个小姑娘过来。”

她只给大家两个小时的时间,张春明却知道,小卫来就好了。

很快,加上原本的话务员,一共是四个小姑娘,平时看着也是口齿伶俐上过高中的,加上张家姐弟俩和黎安华,卫孟喜和侯烨这俩当老板的,一共9个人。

卫孟喜拍拍手,开始安排,四个话务员先整理她们这三天接到的电话订单,按照客户姓名、地址厂址住址、联系电话、订单量、订单详情和付定这样的顺序,把所有信息统一誊抄一遍,放在信签纸上。

这个工作量很大,也很繁琐,接电话的时候为了提高效率,小姑娘们都是按照自己的书写习惯,几笔潦草带过,或者做个标记,别人都看不懂,所以只能各自誊抄自己的,而另外俩人就负责帮她们打配合。

“安华,你先把桌子收干净,废纸该扔的扔,别舍不得。”

“兆明哥和我,先给她们理出来的信息不全的客户打电话,问清楚详细信息,要做好被骂的准备。”

张兆明挠了挠后脑勺,“这有啥,以前干倒爷的时候啥客户没见过。”

也不知道她们这三天是怎么搞的,真的可用“一团乱麻”来形容,十个客户里有八个都信息不全,要么忘了问人家电话,要么忘了问地址,要么是连最基本的产品数量具体要求交付日期都没落实,当然9999都是没有付定金的。

之所以用9999来形容,那是因为只有一个付过,可也只付了三百块钱,连货款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卫孟喜知道,车间能不能生产出来另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接客户这一块,她就得从头搞起。以前美味卤肉厂也有话务员,但从没遇到这种爆炸式增长的订单,都是每天几个,她们能从容应对,即使有拿不准的,也有时间跟她请示之后再回电话。

现在的挑战,是她也没遇到过的。

那么,就从第一个被挨骂的电话打起吧。

她让侯烨又去抱了另一部座机过来,这是她前两天提前让侯烨安装的,照着第一个客户名单拨过去,“你好,请问是红星小卖部吗何先生你好,我们是万里文具厂,三天前您在我们厂下了一个订单,现在想找您核对一下”

幸好,估计人家听着她声音年轻,态度也好,她这边没被骂。

而张兆明那边就惨了,对方听说他是万里文具厂的,立马问自己要的圆珠笔什么时候能做好,听说还没开始,立马就开始国骂,但幸好张兆明以前跟三教九流都打过交道,什么气都受过,这点隔着电话线的闲气倒是不算什么。

他全程都是赔着小心的说话,尽量哄着对方一点,等对方气消了,才解释为什么这么迟,是因为业务量太大,前面排队的客户太多巴拉巴拉,最后又扯到因为业务量大,他们无力垫付这么多的本金,需要客户确定要货之后先付30的预付款,这个款项后期要是反悔是不退的。

卫孟喜就知道,只要这个预付定金的要求一出,很多人就会打退堂鼓,然后很多无效订单就会被清除干净了。

是啊,很多人看广告和报纸,会带着好奇和新鲜打个电话来说要多少多少圆珠笔的,可等冷静下来,他们真的需要这些圆珠笔吗有些一想到价格就打退堂鼓了,有的则是时间一久居忘记了素质高点的可能会打电话来解释一下,一般的人家就直接返回杳无音讯,厂里拿他们有什么办法

更何况,还有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一天闲得蛋疼的,故意整蛊他们,他们倒是动动嘴皮子就行,可朴实的话务员们,却是会当真的。

这就是电话订单的坏处,毁约率太高。

万里厂每生产一支圆珠笔都是要很大成本的,单说鼻尖那颗球珠,要保证书写流畅不漏油漏墨水,成本就很高,生产出来客户毁约不要了,可不就砸手里了吗他们连找人家要说法都没辙,因为没有签订任何合约,没有任何法律文书支持

可这时候除了电话订单,小客户会为了几百支圆珠笔千里迢迢跑深市来一趟,就为了签订一份纸质合同吗有这精力和时间,去临近文具厂进货不行吗

说实在的,现在万里厂的货还没达到无可替代的程度,大家蜂拥而上只不过是图新鲜而已。

这种时候,卫孟喜的决策就是不能在这些小客户上浪费时间和精力,要做就做真正能成交的大客户。

侯烨想起自己看的广告学和营销理论,“不是说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小客户吗”

卫孟喜白他一眼,“那你来打。”

侯烨缩了缩脖子,刚才那些电话,他光在旁边听着就要炸毛,换他上,这不是谈业务,是吵架。

打了两个小时电话,她和张兆明都各找到三家愿意亲自来深市签合同付定金的,他们都有个共同点订单量不小,且程序正规。

有了这个先例,四个小姑娘整理起名单就很快了,略过一些不重要的,着重留下大客户,然后由卫孟喜和张兆明亲自电话沟通确认,再重新整理出一份名单出来,这才叫有效客户

打到下午三点半,卫孟喜的喉咙都快冒烟了,实在是打不动了,只能换话务员上,幸好她在她们耳边打了半天电话,她们还是学到了,多的不说,模仿能力还是有的。

卫孟喜坐在一边看了会儿,见她们迅速上道,也待不住了,赶紧泡一杯金银花水润润喉咙,出去门外透透风。

门外,工人们正哼哧哼哧往下卸原料,干得最起劲的赫然是中间那个俊俏小伙,看见卫孟喜看他,他还嚣张的打了个响指,特意鼓了股自己手臂上的肌肉,凹造型不算,还想抛个媚眼。

卫孟喜都懒得搭理他,这种人就跟卫东一样,你越搭理他越来劲,直接无视,他就能很快偃旗息鼓了。

果然,一会儿的工夫,原料卸完,厂房打扫干净,他就走过来,也不嫌脏,直接一屁股坐她身边的石坎上,看着远处的夕阳。

周围还是一片荒地,没有任何建筑物遮挡,文具厂的视野十分开阔,远远的甚至能看见夕阳在海面上波光荡漾。

水是黑的,又或许是白的,夕阳是红的,远远看去“真像一颗咸鸭蛋蛋黄。”

卫孟喜“噗嗤”一声笑出来,这小子的想象力跟卫小陆有的一拼。

“我小时候最喜欢吃大姨做的咸鸭蛋,但一次只能吃一点点,舅妈说那东西小孩吃多了会上火。”可是,舅妈家的表哥表弟们,却能一次性吃两颗三颗。

小小的他有很多疑惑,但他不敢问。

卫孟喜没少听侯爱琴抱怨她那兄弟媳妇,那几年侯舅舅因为收养侯烨,被单位坐冷板凳,多年得不到升迁,她没少将怒火发泄在侯烨身上,再加上本就经济困难,侯爱琴比他们好过,是不缺吃喝,可他们一家五个孩子只靠侯舅舅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困难程度甚至远超大部分农村。

在村里,粮食吃不饱还能上山下河捞点,再不行摘几个野果也能混一顿,在城里吃不饱就是吃不饱,捡垃圾也捡不到一片烂菜叶子啊

“有些时候,大人也是迫不得已,你个小屁孩别想那些了,赶紧进去问问她们电话打得怎么样了。”

卫孟喜指了指屋里,听动静基本告一段落了。

今天的收获真不小,不仅把这三天以来的所有事情理顺,理出章法来,还整理出一份有效客户的资料来,其中有三个表示明天就可以过来签合同交定金,说是机票已经买好了,都是国营大单位的采购经理级别的。

这种人,只要能答应来,那就不会爽约有效。

卫孟喜十分高兴,晚饭大家又聚了一次餐,都是年轻人,又开心,卫孟喜就破例叫了酒,让大家都喝点,喝完她得瞅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呢。

中午呦呦一个人在家睡午觉,也不知道彩霞去陪她没。

“妈妈你放心吧,彩霞姐姐陪着我呢,我让她跟我一起睡,可她说要保护我,不能睡着。”

卫孟喜这才放心,彩霞这姑娘真的很让她意外,“那你可得好好听姐姐的话,不能去后山乱跑,知道吗”

“知道知道,你说那里有老虎和狮子,可我四哥去过,压根没有,野兔子倒是有很多哟。”

卫孟喜无奈,“得得得,打住,把电话给你哥哥姐姐。”

大的四个现在也是正好下自习回到家,早上是刘利民送去的,晚上则是老陆亲自接回来,现在四个正在厨房里找吃的,隔着电话卫孟喜都能听见他们翻箱倒柜的声音。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今年几个大崽的食量那叫一个暴涨,就是以前最不爱好好吃饭的根花根宝,现在也快赶上她了,听说在学校都要吃满满一饭盒呢。

这不,隔着电话,根花都不忘提醒卫东,“问问妈妈,高乐高还有吗,我看橱柜里没有了,要红枣味那种哦。”

“妈,高乐高在哪儿红枣味的。”

卫孟喜没好气,“在我脸上。”

“那上次的钙奶饼干呢,在哪儿”

卫孟喜刚想说在她脸上,想了想还是心疼孩子,“储物间里靠墙柜子左边从上往下数第三个抽屉看看。”

“哇哦找到啦妈妈妈你真牛,隔空找物”

卫孟喜苦笑,她和老陆明明都是自理能力很强,从不麻烦别人,也从不乱放东西的人,每次要找什么顺手就能找到,用完也顺理成章再放回去,可五个崽都属于经常找不着东西的主儿,找不着不会好好找,还只会抬着一张大嘴问问问。

“在我脸上”已经成为她的口头禅了。

第二天一早,依然电话不断,但话务员们已经知道怎么处理了,先用交定金签合同过滤掉一批无效客户,剩下的也不需要她们主动推销,因为大家都是冲着广告和报纸文章来的,能亲自来看一看工厂,岂不是更好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侯烨和张兆明就带着一批男工人去市区买点花花草草来种上,将门头和院墙装饰一番,就是车间也打扫干净,亮堂堂的,当天下午,说好的那三个客户就来了,这时候就是张兆明这个销售科主任大展拳脚的时刻了。

他先带着客户们参观了一圈,万里文具厂别的不敢说,但在厂容厂貌上,那是真的没话说厂子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风光好,空气清新,视野开阔;工厂占地面积大,还有大部分是圈出来的空地,经过一个夏天的生长,野草都长成了绿茵茵的足球场;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厂房先进,车间环境整洁卫生,就是工人形象也很好。

看了环境,基本都是无二话,立马就能签合同。

因为这些,就是一个厂子的底气。

签完合同,张兆明当然也要好好招待他们一下,毕竟都是大单子,又都正正规规交了定金,各种程序完备的。

吃饭喝酒唱歌一条龙,接待费花得不少,但利润也大嘛。

卫孟喜知道接待这些一定规模的个体户一定少不了喝酒唱歌,自己就全程没有露面,让张兆明折腾去。

从第三天开始,类似的单子就犹如雪花一般飞来,哪怕开足了马力三班倒,单子也排到了三个月之后,别说卫孟喜和侯烨,就是工人们也很高兴,直呼春天来了

是的,春天来了,卫孟喜都不敢相信,侯烨这条广告配上自己的报纸报道,居然把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文具厂炒起来,因为电话太多,需要咨询的客户很多,卫孟喜干脆就又招了几名高中生来帮忙,她们接到客户资料,张兆明负责签合同,生产任务就由张春明来分派和安排,成品一出,就联系客户付尾款。

有的是客户自己亲自来提货,有的则是需要张兆明派人送到火车站,上车跟车一直到亲自交到客户手里,一时间厂里一个闲人也没有,就连侯烨这老板也忙得脚不沾地。

幸好,当初老陆帮他们改造了设备,工作效率还是很高的,再加上工人们也是熟手,每天三班倒的干,一点岔子没出,订单也能陆续完成,几乎都是提前交付的。

订单一交付,钱自然就哗啦啦的来,卫孟喜觉着,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多久就能实现股东分红了。

这边局面打开,所有人都能各司其职,卫孟喜就暂时放心的回金水煤矿去了,因为她呀,想孩子啦

***

她老闺女可是一进门就抱住她拱的,“妈妈你怎么去那么久呀”

“妈妈你别去出差了,我少吃点,不花你的钱,我快点长大就能给你挣钱花啦妈妈。”

卫孟喜心花怒放,要不怎么说闺女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呢她家卫小陆可不就是个好例子

“行行行,妈妈等着你能养我那天。”

说着,她就掏出孩子数学作业本,一页一页的检查起来,终究是上四年级的大孩子了,虽然成绩还是只能七八十左右徘徊,但字迹工整漂亮,书本作业本整理得干干净净,还包着牛皮纸的书壳,上面是她自己画的各种小画儿,书里一个折痕都没有,可见平时有多爱惜。

卫孟喜现在想她爱她还来不及呢,也不忍心说教她,只点点她额头,“先去洗手,准备吃饭。”

当然,带回来的礼物嘛,肯定是要晚上大崽们下自习回来才一起分的,就是老闺女也不能先挑。

晚饭是几张金黄色的薄如蝉翼的鸡蛋葱花饼,配上一碗骨头汤,一点卤味,简单快手又营养,反正这顿就只有三个人吃,要丰盛等大崽们下自习再说。

为了迁就几个大的,现在的陆家一日三餐变四餐了,卫东老是叫在学校吃不饱,根花根宝也说饭菜不合口味,第四顿肯定要给他们补补。

正想着,忽然门口传来喧哗声,卫小陆比妈妈还八卦,端着小婉就立马跑出去看,“妈妈,有人哭啦。”

卫孟喜听着一声声肝肠寸断的声音,确实像女人的哭泣,也忙放下手里的碗筷。

门外的水泥路上,一个陌生妇女瘫坐在地上,“呜呜”的哭,她身旁的男人想要拉她起来,可那瘦瘦的身板此时却好似千斤之重,怎么拉都拉不起来,干脆也跟她一起蹲在地上,抱着头,不说话。

一时间,围观的群众就越来越多,卫孟喜刚凑上去,付红娟就拉了拉她,“老江家闺女丢了。”

卫孟喜一怔,随即想起什么,神色变了又变,看向那个男人。

老江就是这个男工人,是机运队的材料员,妇女叫什么名字卫孟喜还没听说,因为她是上两个月刚带着闺女从老家来投奔丈夫的,那段时间刚好卫孟喜在深市,这是她第一次跟老江家的见面。

“早上出门还好好的,怎么呜呜”妇女的口音不是石兰人,大家也听不懂几个字,就干脆问老江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他们家闺女,叫春苗的十三岁小女孩,今年刚从老家跟着妈妈来找爸爸,在农村老家那边八岁了还没上学,刚来的时候先是上二年级,听说学习非常好,聪明得不像话,短短几个月就自学完了小学教材,要求跳级上六年级呢。

“哎哟那丫头不仅学习好,聪明得不像话,还长得怪好看,你是没见过,这矿区你家小明星第一,春苗就是第二。”付红娟继续说着,顺便想在呦呦脸上轻轻摸一把,被呦呦迅速的躲开了。

在老江的讲述里,春苗今早还开开心心出门上学,中午因为老婆在后面金水村给人打短工,没时间做饭,她就回家自己热点冷饭冷菜吃,晚上放学回家也会帮忙先把米煮上,菜洗上,等妈妈下班就能直接炒菜了是个很懂事的小女孩。

可就是这么懂事的女孩,今天他们两口子下班回来却没看见煮好的米饭,就是菜也早上走的时候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

当时,两口子也没往别处想,只当孩子是放学贪玩,跟同学们在外面玩着呢,他们也没去找,只是等饭做好准备吃的时候,出去找孩子,找了一圈都没找着。

于是,两口子找到学校去,学校找到班主任,班主任不是别人,正是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马其珍马老师。马老师自从严明汉出事以后,没有了优待,就被从幼儿园调到小学部,担任语文授课老师,今天下午又不出意外的风雨无阻的回家炖汤去了,所以她自己也不知道春苗下午到底在不在班上,只能去问她的小同桌。

小同桌说下午江春苗没来,上午倒是来了。

于是,老江两口子又去看家里的冷饭冷菜,发现一口没动过,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春苗自从早上放学后,就一直没回过家。

十三岁的半大孩子,才来到新环境里三个多月,能去哪儿

老江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赌气闹离家出走了,因为昨晚孩子说要买几个小卡子她不让,觉着孩子大了,用不着小卡子,闺女为此跟她生气,早上出门的时候都嘟着嘴呢。

她为什么不给买呢,还不是因为没钱,老江这么多年既没分到房子又没钱盖新房,还住着窝棚呢,两口子也想先紧几年,等把房子盖起来就好了,谁知就这么几个小卡子孩子就跑了女人越想越难过,当即就在大路中间哭得起不了身。

卫孟喜看着她的背影出神片刻,正想使唤彩霞去找公安,龙公安已经带着人从远处走来。

“大家都让一让,让一让,各回各家去。”

可矿区老百姓都知道龙公安是个面冷心热的好人,压根不怕他。

不仅不怕他,还七嘴八舌的接话,有的在重复老江说过的话,有的说最近见过哪些生面孔,有的说谁谁谁是最后一个看见春苗的人叽叽喳喳,龙公安没办法,只能将老江两口子和说有线索的群众带回所里做笔录。

找不着小孩,在矿区并不罕见,这里男孩多女孩少,男孩们躲在后山防空洞和废旧矿洞里,或者钻进草垛里,躲到电影院里看爱情片,跑工人俱乐部玩躲猫猫的反正,都是家长着急几个小时,最后孩子睡眼惺忪回来还不知道发生了啥。

这样的情景见多了,不仅老百姓们觉得孩子一时半会儿找不着没关系,就是龙公安也觉着正常,主要以安慰为主,然后组织队员和自发帮忙的群众,去以上几个经常躲小孩的地方找。

大家都觉得,应该就是孩子闹脾气,故意躲起来了,等天黑肯定就自个儿回来了。

卫孟喜其实也这么觉得的,因为上辈子卫红也这么干过,没有得到自己喜欢的小裙子就跟她闹脾气,在后山躲了一天一夜,差点没把她急死,找到以后狠狠地揍一顿就好了。

别人家孩子,尤其是江春苗,她也不好说什么。

这个老江家的,两个月前刘桂花曾在电话里跟她说过,窝棚区新来了几个煤嫂,她去问她们要不要来卤肉厂上班,结果人家嫌卤肉厂工资低,要去后面金水村帮人种菜。

在卤肉厂一个月两百块,相当于一天七块不到,但人金水村的菜农种大棚蔬菜,这几天赶着收菜的时候最缺人,一天十块钱,日结呢

来不来是别人的自愿,卫孟喜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她因为要守着老闺女写作业,就暂时不去帮忙找孩子了。

毕竟,她是真的想呦呦了,哪怕啥也不干,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她掰手指头,也很有趣。

把小八卦爱好者提溜回家,卫孟喜将大门一关,“赶紧写,别磨蹭。”

呦呦嘟着嘴,慢条斯理将作业本拿出来,这儿写一下,那儿摸一下,给红烧肉扎个小揪揪,再数一数地上的蚂蚁,卫孟喜也不催,就在一边看着。

一会儿,张秋芳来找她了,听说好朋友的已经做完了,她立马诈尸迅速写几个,可写着写着,忽然问“你还记得上次那个大哥哥吗”

真不愧是好朋友,心有灵犀,张秋芳一下子就想到了,“记得,他要给咱们发卡,让咱们跟他上山玩游戏。”

“你说,春苗会不会是跟他上山玩了呀”

卫孟喜一直在微笑着听她们聊天,此时一听这话,立马也来了兴致,“什么大哥哥,你们给我讲讲好不好”

于是,卫孟喜知道了,在自己即将去深市之前,发生了这么一个小插曲,甭管好心坏心,反正这俩女孩还是比较机灵的,没跟陌生人去后山“玩游戏”。

当然,在她的教育里,不仅是陌生人,就是熟人也不能去,有什么游戏不能光明正大玩,非要跑后山。

不过,她也捕捉到一个重点,“你们说,你们在矿区没见过那个大哥哥”

“对,我记得他长什么样,我和秋芳都没见过他。”

卫孟喜心里就活泛开了,如果真有这么个小青年存在,那么这次春苗的“失踪”是不是也另有隐情“你们确定,没叫到你们,他又去叫另外的女孩吗”

“确定,我们看见了的。”

什么样的人会专门找那些**岁的小女孩玩呢还专门拿着任何一个小女孩都没抵抗力的漂亮发卡,这要说不是故意的,卫孟喜都不信。

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跟**岁的小姑娘能有什么共同话题要是没鬼她能把自己头拧下来

卫孟喜立马坐直了身子,不是她把人往坏处想,矿区也是个小社会,大部分是好人,也难免会有一些害群之马,有些疏于管教的男孩,就是未来潜在的坏分子。

她看着张秋芳和卫小陆,很严肃的说“你们俩做得很好,任何人说要带你们去别的地方玩儿,都不能去。”

转身,她就赶紧去派出所。

这种事,宁愿多管闲事,也不能发生万一,春苗要真只是躲在外面离家出走也就罢了,要是真被那小青年哄上山,那多耽搁一秒钟都是多一分危险。

派出所里,龙公安正被热心群众们的你一言我一语搞得焦头烂额,虽然大家很热心的线索,可那压根就是前后矛盾,不成立的看见卫孟喜冲他使眼色,他立马精神一振。

小卫老板,在孩子的事上总是那么热心,他还记得七年前狗蛋失踪那个事呢,张毅两口子不闻不问,她这个关系不好的邻居却全程热心肠。

她来,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说。

于是,把群众们交给手下接待,他跟小卫来到门外,几句话的工夫,立马就被她的猜想炸得汗毛直竖,“真的”

“果真有这么个人”

“这俩孩子您知道的,一般不会说谎,不过那是两个月前的事了,我不确定会不会跟这次的事有关,只是忽然想到,觉得您可以去找一下那个青年。”

走之前,她让卫小陆画了张图。

小姑娘记性好,哪怕是只见过一次的人,她依然记得长什么样,一刻钟就能还原出来,张秋芳看了都直说像,简直一模一样,跟照片一样。

龙公安拿着肖像画,皱眉,作为矿区派出所所长,他对这里的猫猫狗狗都有印象,唯独这个青年,他没见过。

卫孟喜冲大厅里叽叽喳喳的老太太们努努嘴,这群老太太整天在矿区走窜,侦查能力堪比未来的朝阳区群众。

龙公安明白,点点头,让她先回去看着孩子,家里不能没人,剩下的交给他。

卫孟喜也就不再掺和了,此时的她无比庆幸自己当时把彩霞叫回来,让她来贴身照顾闺女,不然那么矮的院墙,人家翻进去就能把你孩子偷走,红烧肉那种小狗狗,还不够一脚踹死的。

这一次的春苗,希望她平平安安吧,虽然,她并不喜欢这个女孩。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