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第191章 迂直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第191章 迂直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0:35:34 来源:就爱谈小说

秋收是个紧箍咒, 散漫如冷云也不得不重视。他又不长于庶务,但是这又直接干系到他的考核。

冷云不敢再耽搁了,他以前对播种、收获之类的农时半懂不懂的, 外放之后气候又与京城完全不同,一切都是现学。他急急地催促着薛先生:“得赶紧回去啦”

薛先生已经在收拾行李了,他也知道自己的东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秋收必是一关, 在冷云被催促再次赶往思城县之前, 他就在准备这个事了, 冷云不找他, 他也要催着冷云回去的。

二人礼也送了,使者也糊弄完了,不等再歇就要赶回去。

动身前,冷云再次叮嘱祝缨:“你别再弄那些好心啦在大理寺的时候,你抄家就要放奴婢,到了这儿性子又不改的。就算想干事儿, 别跟陛下拧着来,记住了没有”

他说这话的时候就带上了刺史的威严。

祝缨道:“奏本都递上去了。我也是头一回与宦官打这样的交道,真是开了眼了, 我记住了。”

“还是京城好啊”冷云感慨,“离京城越远,事情就越麻烦。秋收的事儿上点心”

他嘀嘀咕咕地走了。

这样的上司来过一回是不能让他空手回去的, 祝缨又给他备了一份礼, 薛先生也是一份, 再给冷云的随从们发红包, 最后将这些人送走。

冷云的人马在天边变成一道斜线的时候, 祝缨转过头来, 说:“咱们也回去吧。”

她的口气与平时无异,项安悄悄看了一眼哥哥,项乐对她摇摇头,两人无声地跟在后面。顾同、小吴这些日子一直忙前忙后的,都上前来关切地说:“大人老师。”

祝缨道:“没事儿。”

蓝德这个反应有点出乎意料,送走他们之后,祝缨就回过味儿来了。宦官可不就只能听皇帝的吗

她说:“咱们也该干正事了。”

一行人回到县衙,不必看皇历,只要回来的路上左右瞥一瞥田地,就能知道秋收迫在眉睫了。有性子急的人八成已经在开干了,无论春耕、秋收,都不必官员说:“开始。”才会开始的。官员要做的安排是一个整体的协调,譬如祝缨在福禄县准备的粮仓之类。又或者是调协耕牛、用水等等。以及秋收期间的其他保障,还有朝廷极重视的租税。

福禄县那里已成制度,大家都习惯了,祝缨暂且不过去也能转得起来。思城县这儿才大乱了一通,虽然提气,气势却不能代替细务。

祝缨打算先把思城县安排好了,盯两天看着没问题了,再回福禄县去看看。

她到县衙,第一件却是将县衙内的官吏召集过来。如今思城县衙仍然在职的前官吏只有一个主簿、两个仓督、一个市令。主簿是个与祁泰性格差不多的人,品级既低,性子又绵烂,混日子竟让他安全混过了大案。两个仓督是祝缨硬留下来的,考虑到了秋收,仓督这个活计须得有点经验的人来干,属戴罪干活。市令则是因为新近上任,还没来得及犯什么事儿。

其余包括衙役,大部分都是新近收招,手比较生,人品也未经检验,祝缨只能靠“相面”最后定下一些人。

她将这些人召了来,道:“抬上来。”

童立童波带着人将几只沉重的箱子抬了出来,祝缨道:“都知道你们为什么能进这大门、领这份饷吗”

底下也有说:“是大人恩典。”的,也有说“是大人慧眼。”的。诸如此类。

祝缨道:“因为你们的前任犯事完蛋了,才轮到的你们。你们要是也犯事,就轮到别人领饷了。衙役以前的俸禄我是知道的,不少,也不算太宽裕。关切你们的衣食,本该是衙门的事儿,这件事儿从今往后这事由衙门来接管了

丑话说在前头,拿了我的钱,接下来再动歪脑筋,或暗中加租,或收取贿赂,或暗中盘剥,或买卖官司,贪赃枉法者。左手伸出来,剁左手,右手伸出来,剁右手,两只手捧的,两只手一块儿剁有渎职懈怠的,二十板子,撵出去”

说完,将箱子打开。

箱子满是铜钱,在金秋的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

祝缨道:“发吧。”

她先给诸人按照等级发了钱,衙役们笑着捧了自己的钱。几十号人发完了钱,祝缨道:“秋收了,好好干”

众人齐声响应。

祝缨发完了这些人,再将召来之前办案的人,办案的补贴她已发放了一次。现在再发,就是接下来要干活的钱了。两县秋收,可得盯好了,否则辛苦了一年,最后“丰产不丰收”,可就要闹大笑话了。

童立童波等人也领了钱,都笑逐颜开。

祝缨道:“这几个月也都辛苦了,不过还得再辛苦一阵儿,秋收完了给大家轮值放假。”

“好”

祝缨分派了几个人携公文至福禄县,使关丞坐镇,监督福禄县秋收事宜。将莫主簿及部分县学生、部分衙役留下来,与思城县的官吏搭配使用,以免新手衙役才干活就遇着这个大件儿的不会干乱来。

然后下令思城县当差之人,就在秋收期间,再宣谕全县重申征收的租税标准。将以往那些加派统统给蠲了。

分派完毕,各人都领命忙了去。此时的思城县,分到地的人可谓是天上掉了个大馅饼,即便这个馅饼本身是他们自己做的。其余大部分人也是觉得头上压着的一块大石头被搬开了,开始一门心思扑到秋收上。

祝缨终于可以偏偏抽空干点别的了,她将思城县的舆图取出来研究。秋收完了之后能够休息的时间有限,按照习惯,秋冬是修水利的时候。南方的春天雨水比北方要多得多,得赶在那个之前将水渠再给重新安排一下。

以黄十二郎在福禄县的经验看,他能为了自己的田有水,夺别的地正常的水源,在思城县只有更恶劣。如今这些地虽然已收回重新分配了,旧账还在,得到地的占便宜不可能自愿吐出来。以往受黄十二郎欺负的人,也不会愿意继续受新田主的欺负。如果不趁着现在还在自己手上的时候给重新理一下。明年春耕开始,立时又是争水源械斗的大戏开锣。这样的械斗甚至会延续下去,年年种地年年打,打个几十上百年的也不稀奇。

思城县的宿麦,被祝缨排到了重整水渠网络之后。

祁泰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四下没有生人,项安去给小江和花姐她们帮忙了,项乐沉默地站在一边。祁泰活动着胳膊道:“可算轻省些了,大人,思城县的粮仓也得修吧”

“思城县的粮仓暂时不成问题,查出许多隐田来不过请旨减免租税,今年不至于多出一倍爆仓。过一、两个月再往州城一缴,粮仓就更能盛得下了。到那时再修也来得及。你这么说,就一定是有数了,那你也跟水渠一并拢个数出来吧”祝缨说。

祁泰一噎:“啥”还得他算

他把眼睛看到了项乐的身上,项乐沉默地看着他,祁泰清清嗓子:“小项啊”

项乐道:“要不您再带两个徒弟吧。”

祁泰道:“”

祝缨看得直乐。

祁泰对祝缨抱怨道:“本来还有几个县学生能用,您又给派下去了。”

“谁带的像谁,”祝缨说,“思城县原本的风气不太好,福禄县比他们要强一些。跟着好人学好事,跟着坏人学不良,学点好的,等咱们走了,这里还能撑些时日,撑到能迎来个实干的县令就能过些好日子啦。”

祁泰道:“您要走”

祝缨道:“政事堂让我暂管着这里,可没让我任职这里呀,只还是得回福禄县。”

“宿麦呢”

祝缨道:“福禄县也没能全县种好麦子呀思城县就算要种,由我统筹,我也只管这一项事务,别的事儿也不归我管。不得趁现在还由我做主安排了么”

“现在这样就挺好的。”祁泰真心实意地说。

祝缨说:“那是因为有冷刺史,他盯不到的地方,还有得扯皮呢。”

祁泰是最怕扯皮的事的,一听脸都白了,说:“我去拢算去。”

祝缨与项乐都笑了两声,祝缨接着写其他的计划,项乐抱着胳膊在一边擦刀。他也用刀,是普通的刀具,比祝缨比郑侯那里得到的差不少,他仍然很珍惜地将刀保养得很好。

擦好了刀,又去取水来给祝缨续上,等祝缨停了笔、收好稿子说:“咱们出去看看。”他提着刀,沉默地跟在祝缨身后。

祝缨说“出去看看”一般就是附近随便逛,如果说“去某处看看”项乐就估计着远近给她备马。有了项乐之后,曹昌就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马匹,这孩子过于老实,也不与人争执,马是越养越顺手了。

祝缨道:“曹昌还在看马呢同侯五一道过来,咱们出去散散心。”

才到衙门口,就见林翁和林八郎避在一边苦哈哈地候着。见她出来了,林翁抢上前去跪下:“大人小人无颜见大人呀”

祝缨道:“令爱呢你不看好了她,自己就过来了你家里庄稼不收了不要再生事。没人救得了你。”

林翁慌忙道:“是是。这就带她回去。”

祝缨又看了林八郎一眼,这孩子这运气也是不好,她说:“回家去吧。有事儿以后再谈。”

项乐上前一步,拦在了林翁面前,道:“请回吧。”林翁犹不死心,又呼喊了两声。项乐道:“你自家的事,叫大人做甚快些回家吧,才闹了那么一场,留在这里叫人知道你是谁,恐怕不容易脱身。”

林翁没奈何,只得与儿子林八郎,带上了林氏一同回福禄县。

侯五等项乐追上来问:“回去了”

“嗯。”

“他娘的,好人做不得”侯五低骂一声。

祝缨道:“他都走了,别跟他怄气了。”

几人走在街上,秋收时人流少了不少,来往的人脸上多半是带着轻松的,一看到她,变成感激中带着紧张。他们还没太习惯一个县令会在大街上闲逛,见了她轻是叉手、长揖,重是要跪。祝缨道:“你们这么着,我可逛不到什么了。”让大家不要多礼。

走过长街,隐隐听到哭声,祝缨拐了个弯儿循着哭声来到了黄十二郎的旧宅前。

黄十二郎的旧宅,蓝德坚持要拆,祝缨给保住了其中一部分分给了宅基地被霸占的苦主。他们也是倒霉,只因邻居黄十二郎要扩建宅院,他们的宅子就被占了。黄十二郎拆了不少小户邻居的房,重新规划了他的“豪宅”。

如今地基各归原主,他建的屋子也成了附赠,他自己的主宅却被蓝德下令给拆了。

拆下来的砖石木料,蓝德也学着祝缨的样子要去砌粪池。因他走得匆忙,没能亲眼看到。空出来的地,祝缨就让临时搭了些简易的木棚屋子,安置黄家未成年的孤儿奴婢。

此时天气尚暖,也还能住人。项乐上前拍门:“谁在里面三娘”

项安从里面拉开了门:“哥大人大娘和江娘子她们都在。”

祝缨走了进去,问道:“怎么了”

小江从里面出来,一面除下罩衫一面说:“死了一个,现有两个病着的,她在看。没爹没娘的,稍没点眼色就是受欺负的货,吃也吃不好,挨打倒能先轮上。唉”

这还没赶上“时疫”的时候,秋高气爽的,只是伤病。小江是来验尸的。思城县这地方,仵作收钱瞎填尸格写“意外身故”来给劣绅脱罪,已被判了个徒刑。小江就带着翠香暂时接手了他的活儿。

花姐到了这里,病人就更多了,也是走不开。祝缨只好把江舟调回福禄县,兼看顾一下张仙姑和祝大。这二人念叨着花姐,总也盼不来,张仙姑逼着祝大写了张白字条子,让祝缨不要累着花姐,早点把人带回来。

花姐现在正在把脉,通铺上躺着一个干瘦的小姑娘,周围围着几个、一边贴着墙根站着几个大小不等的孩子,都眼巴巴地看着。

祝缨道:“你忙,我去隔壁看看。”

隔壁铺上挺着个少年已经死了。还没来得及叫人搬出去。

小江低声道:“他是时常挨打的,春天的时候,打的那一顿尤其的重,骨头都断了。也没人管,自己硬挺着,看着像是好了,哪知道”少年身边又有个小童在哭。那是少年的弟弟。

祝缨道:“父母怎么没的”

“病死了。”

祝缨道:“现在腾不开手,先让活着的将养,死了的去支钱买口棺材先葬了吧。我缓缓手再来弄他们。”

翠香小声说:“妾、妾可以来照顾他们的只要不嫌弃。”

祝缨点点头,回头对项安道:“你甭忙那些了,来丈量一下这片宅子,不会就学,给我拢个数来,这里能盖多少屋子。”

项安跑过来道:“大人要什么样的屋子”

“见过县学的宿舍么就那差不多。拢一个数,盖起来要多少钱,能住多少人。嗯不用一人一间,人一间也行、七八人一间也行,要有灶房和饭堂,再有个厅能坐着说话。哦,男女分开。再有个班头。”

她顺口唠叨了一堆:“别处有收留些孤儿弃婴的地方,这儿也得有啊。”一般这种地方,要么是官府管事儿用心经营,要么就得当地士绅有善心来维持,总的来说,得是有钱有闲还要点脸。否则有不如没有,极易沦为人口买卖的一个窝点,里面的孩子下场一般不会太好。

祝缨不特别费心在两县先弄这个,主要是因为手头紧。思城县这是一下子抄到了这么多孤儿,不得不为之。

从黄家抄出来的少年奴婢里,年纪从五、六岁到十四、五岁不等,大部分都懂点事儿了。有听懂的脸上也带上希冀的光,也有听不懂的问着相熟的人。祝缨耳朵动了一动,扫了一眼孩子堆。

准确找到了一个相貌平凡的小男孩儿,他正在对一个更大一些的方脸男孩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话。

巧了,她听得懂。这是她学了之后有阵子没用的语言利基族的语言。

祝缨暗暗记下,上前几步,又不与他们走太近,问:“在这里能吃得饱饭么”她在这个年纪的时候,每天都花不少的心思在琢磨着怎么填饱肚子,坑蒙拐骗的事儿干了不少。有爹娘养都不行,特别容易饿。

孩子七嘴八舌地说:“比以前好。”

“那饱没饱呢”

“是饱的。”有孩子说。

祝缨看他们穿得虽然破旧,倒也干净,铺上是干净的草席子和几幅被单。问道:“衣服、被子”

翠香忙说:“都带他们浆洗过、换过了。”

“是我疏忽了,只说弄个住的地方,忘了给衣服了。等会儿开了库,再取些布来,一人做一身吧。”

祝缨嘱咐完,又去灶间看一看,很简单的两眼灶、两口大锅,都是用来烧水的。他们的饭是从外面做好了拿过来的。小江跟了进来,低声道:“虽是穷苦孩子,也有几个毛病不小,大户人家的奴婢,性子也是千差万别。有老是挨打的,也有帮凶胚子。有半夜进来偷吃的,也有想偷米出去的。”

“为什么偷米出去”

“攒私房的攒惯了,”小江说,“唉,又能攒多少呢”

祝缨道:“这样啊”

孤儿的去向一直是个问题,许多地方的办法就是,长大了学点儿手艺。完事儿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养到十六岁就不让住。也有的地方十四岁就把男孩女孩儿挑几个人家去当仆人或者学徒,名义上都是有雇佣的契书。实则大部分人一辈子也就如此了。运气好的像杜大姐那样,碰到祝缨。本领强、天资高的,或许可以有其他的机缘。

小江没有催促她,只说:“都不急,还都小呢。”

祝缨道:“嗯。”

然后就让项安把那个方脸的男孩给叫了过来。

方脸男孩儿的长相上稍有点不同于本地人的样子,他有些局促双肩收着,见了祝缨也先跪。

祝缨道:“别怕,你阿爸阿妈是不在了,还是在山上”

方脸男孩儿一脸的惊恐:“你你你”

一旁项安等人也很惊诧,奇霞话项安兄妹都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利基话就是“我知道你说的好像是利基话,但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獠奴”小江说。

祝缨道:“倒也不算意外。”

福禄县都能搜出“獠奴”来跟阿苏家换人了,思城县当也不至于例外。黄十二郎家大业大,底下多少阴影异族语言不通的奴隶又比“同类”更方便当成奴隶管理。祝缨给所有的奴婢都有了安排,有家人而被强抢的还家,全家都在的就分地。也没有特别的区别。在孤儿这里,就显出来了。

祝缨又耐心地跟方脸男孩儿说:“你还有家人吗想回去吗我可以放你走。”

方脸男孩儿有点茫然,道:“没、没,我、我问问锤子。”

“锤子刚才跟你说话的那个小个儿”

“嗯,他聪明的。”

方脸男孩儿渐渐卸下心防,从在黄家干活挨打,到这里有吃有住还能好好睡觉,总是能让孩子少些戒备的。他懂一些山下的方言,只是说得不好。经过交谈得知,他和那个小个儿的孩子,连同他的父母,都是被山上的利基人贩卖下山的。

瑛族那儿,阿苏家和索宁家都是同族,也是互相抓着青壮年放血祭天。利基族这里当然也不例外,他们不同家族寨子之间就互相杀老人,拿老头脑袋祭天。与异族的区别只在于,同族砍头,异族放血。

阿苏家有苏鸣鸾下重手狠治了贩卖同族人下山为奴,利基族这里就没有这样的一个人物,他们也猎取敌对的家族的人贩卖。

祝缨与方脸男孩儿聊了一阵儿,发现这个十一岁的男孩儿虽然快要长大了,但是不太聪明的样子。他是三年前全家被卖到这里的,方言说不了多少。但是他又夸“锤子”小朋友很聪明,也是两年前被卖过来的,已经学会了“山下的话”。

锤子小朋友的大名就是“锤子”,因为锤子的父亲好像据说是个用锤子的石匠,生他的前两天他阿爸新得了一把好锤子,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但是锤子爸在锤子刚出生的时候就死了。锤子妈跟锤子被贩卖下山,锤子妈很快死了,留下锤子跟方脸男孩儿家凑一块儿。

方脸男孩儿叫“石头”,下山之后黄家也会给奴婢顺口取个合用的名字,他们自己交谈还是用自己的本名。石头阿爸阿妈也是陆续死掉,阿爸是牵马的时候马惊了,被踩死的。阿妈则也是“生病死了”。

祝缨听他说了一些,从袋子里摸了点糖给他:“慢慢讲。”

石头在山上住了好些年,记得一些细节,祝缨听他的说法,石头家在利基族也不是什么有身份的人。住寨子边儿上,也跟族长没什么亲近的关系。听他的描述,利基族与奇霞族之前的水平差不多,当然现在阿苏家又强了不少。

再多,石头一个孩子也不知道了。

十一岁这个年纪,有许多事情应该都知道了,祝缨看他的反应,他是真的不明白。

祝缨又让把“锤子”带过来。

锤子小朋友据说六岁,外表不太显,穿着补丁旧衣踩着草鞋。祝缨道:“你就是锤子”

锤子也没掩饰得住吃惊:“大、大人您懂”

石头笑道:“嗯,锤子,你说得没错,大人是比以前的那些人都好”

祝缨从锤子的脸上看出了一种熟悉的情绪,锤子低低地:“嗯。”

他努力地克制住自己不要到处看,但是他的眼睛却有着与在平凡面孔不相称的灵醒,他的目光很清亮而不是眼珠子乱晃。看起来比同龄人要机灵得多了,他能够用思城县方言与人说话,如同一直生活在山下的六岁孩子。

祝缨觉得同锤子说话比同石头说话还要轻松一些,也是问了锤子一些父母的话,问他:“你家在山上还有人吗想不想回去”

锤子警惕地看了她一眼,摇摇头:“没有人了。”

祝缨吐出一口气,她本来是想,借着几个利基族的人,好与利基族也有些比较正向的联系。哪知

她也没有失望,也给了锤子糖,对锤子说:“你们两个是好朋友吗”

锤子笑笑:“挺好的。”

祝缨道:“你们先住下。”

石头拉了拉锤子衣服的后面,祝缨问道:“你有什么事吗”

石头憨态可掬地摇头,祝缨又给了他们几块糖,道:“你们回去慢慢说,想回去了就告诉我。不想回去,就在这里住下。”

将他们打发走,她又有了想法,对项安道:“你去找一找,黄家的庄客、奴婢里,有没有利基族的人。要能说得清话的。”

项安道:“是。”

祝缨再去看花姐,花姐那儿已经诊治完毕,正在洗手,说:“煎几剂药先吃一吃看吧。就怕烧不退,活下来也烧傻了。”

祝缨道:“要用什么特别的药吗我那儿抄了点儿,都给你们留着呢。”

花姐道:“不用贵重的,对症就是好药”

两人住了口,一同往隔壁去,那里吵得厉害。到了却见他们在打架,刚才祝缨给了两个孩子一点糖,他们带了过去之后,石头没忍住又吃了一颗被发现之后有人要抢他的糖。石头个头不小,力气也大,推开了几个人之后双拳难敌四掌。锤子机灵,却是年纪太小,只能满屋乱蹿,跳到铺上居高邻下扑到一个大孩子的背上,将人一通乱打,然后跳下来要拉着石头往院子里跑:“快,跑到院子里。”

对方人多,将二人堵在了墙角打,边打边说:“好獠儿”

侯五一瘸一拐地上前:“好小子以多欺少都给我起开有种单挑嘛”他像刨土豆一样,一个一个把外面围殴的孩子提起来扔开,将锤子提起来立好,又把石头从地上拉起来。石头可怜巴巴地看着掉到地上沾了土的糖,眼泪掉了下来。

锤子站着不吭气。

花姐难得生气:“不是对你们讲过不可以欺负他们么也不许说獠儿,人家好好的呢。”

祝缨将二人打量了一下,道:“你们两个,跟我来吧。”

将二人先领回县衙住两天,孩子之间打架,就看谁拳头大,现在这个时候,硬要让孩子们接受“獠儿”,他们恐怕是难以理解的,当面听话背后欺负是可以想象的。福禄县里,这两类人至今也只是从一个“公开鄙视”变成“比较客气”而已。离相亲相爱差得远了呢

祝缨可太明白小孩子残忍的一面了。天真可爱的是他们,欺负同龄傻子的也是他们。

两个孩子带到县衙,交给花姐带去收拾了一下,寻摸了两套没有补丁的旧衣给他们换上,再把他们放到侯五的屋里,跟侯五他们一处睡。祝缨就等着项安去调查的结果了。

项安弄了半天,抄了一张单子过来,道:“有根儿的都在这儿了。”

如果黄十二郎那儿登记的时候有注明“何时从何人手里买獠奴,男几口、女几口”,就是有根儿的。如果没有注明,胡乱起个名字就死无对证了。

祝缨道:“不对呀,领田的时候不是能说话的吗”

项安道:“他们记的时候,有户也按户。”

青壮年的男女都是受欢迎的,因为可以般配成家繁衍人口。如果是贩卖的女子,就配给庄客,也是聚拢人心的手段。这样的女人,分田的时候按她一个人头分,却无法与她的“家庭”拆开,由丈夫出面也就领了田了。

一些利基族的男子,能以自己为“户主”有个记录。他们在山下日久,又有了土地,多半不愿意回到山上,自然不会找祝缨诉苦。如果祝缨当初在福禄县手里也有田可分,也能留住更多的山上奴隶。

祝缨慢慢看着单子,这上面笼统一个“獠奴”,分不清哪家是哪家。祝缨道:“你再去,问一问他们是哪族哪家的。”

项乐道:“是。”

侯五管不住嘴,问道:“大人又要开始了,朝廷一定会再记大人一功的”

祝缨看了他一眼,心道:那倒还早,只要黄十二的案子陛下别挑剔就好了,报上去的奏本能准了我就谢天谢地了。

她所料不差,她在两县忙秋收的时候,蓝德、姜植二人也加快速度回京。

蓝德还拖着好些个囚徒,包括裘县令等人,以及他硬拖走的三个孩子。一路上孩子再没了奶妈丫环婆子伺候,吃饭穿衣都要自己来。黄家在思城县的生活是一流的,没有京城的各地珍奇汇聚也是尽当地的最好,至少是软热新鲜。以前有人追着喂热饭,现在是扔一碗过来爱吃不吃,不吃饿着,饿哭了打一顿。

与他们同行的,要么是蓝德这样的,要么是裘县令这样的,心思都不在带孩子上。偶尔有看他们可怜的,给口热饭,弄点热水给洗洗脸。

蓝德又嫌他们拖累,看那小男孩儿,马桶也蹲不利索,还要喊人擦屁股,好险没把孩子再打一顿。

姜植道:“莫与孩子置气。”

蓝德道:“早知如此,就在当地发卖了。”

姜植让狱丞找个妇人把三个孩子给收拾照顾一下,对蓝德道:“既如此,不如再加快脚程,早些回京,早些将他们交出去。”他有点后悔当时没有再争一争,蓝德这么对小孩儿,让人是有些不忍心的。

两人再加快行程,裘县令还撑得住,第三天孩子就病了。姜植命人把他们放到裘县令的囚车上,催令赶路。路上生病是很要命的,京城郎中更靠谱一些。

蓝德骂了许多回:“小囚徒,丧门星,拖累我回京。”姜植算了一下日期,道:“你既着急,不如先写奏本,递到京中。”

蓝德笑道:“妙啊”

这一耽误,祝缨和冷云的奏本由驿马快马递入京中就比他们早了几日。政事堂先看到那厚厚的一叠奏疏,王云鹤和施鲲都连连点头。他们是很烦那些写了几千字没个重点的奏本,筛选起来也麻烦。祝缨写得长,但都写得明白,没什么废话。

连她请功的名单,也清楚地写“县学生若干人,某某某某,若干天内清查某地多少田亩、多少户口”。

而不是像某些人写“某某,有功,要重赏。”啥功,不写。

身为丞相,两位也时常为收到后一类奏本气急败坏国家还有这样的官员,真是让丞相想打人

祝缨给手下请功,也不求实职,最末一等散官,求得十分卑微。两位心里已经许了。

她的案情也写得清楚明白,断得滴水不漏。再看冷云的奏本,一看就不是他自己写的,只能说是他自己抄的。但也比较清楚,也没有出手去抢属下的功劳,只稍稍提一提自己是“从权”命祝缨办案。

王云鹤写了个条子夹进去,好让皇帝如果不耐烦了可以读到重点。

皇帝看完条子,仍是很细致地将奏本读了一遍,又将自己关心的部分读了一回。读到祝缨说:“天使降临,百姓无不感念圣恩。”微笑点头。看到祝缨写处置黄十二郎的部分,拍案而大笑不止:“哈哈哈哈,这个促狭鬼,怎么想得到的怪不得把段”当年把段琳气得派了刺客

再看祝缨讲林氏义绝,写的是“黄某素来跋扈”,想也是这样,如此逆贼对岳父不恭敬也在情理之中。

写黄十二郎的三个孩子,都不满七岁,按律也没有严惩一说。“天使”认为形同悖逆,也该有所惩戒。不过祝缨认为此事在两可之间,讨论之后依据“天使”的意见,因黄十二郎行为特别恶劣,所以没官。

皇帝心道:蓝德忠于我。

再看祝缨写的请功的内容,又笑了:“从九品这也算是请功”

后面是祝缨写的善后事宜,皇帝就没读二遍,只把检出了隐田隐户一句拿指甲在一旁划了道长痕,点了点头。

看冷云的奏本,与祝缨说的大同小异,也笑:“他也长进了,他外祖母说得没错,孩子是该出一趟远门,这样才能懂事。”

这里奏本都看完两遍了,那边蓝德和姜植的奏本才到。姜植的奏本写得中规中矩,只写所见所闻,又略提了一笔祝缨对百姓的了解,写祝缨之踏实肯干,自己也有所收获。

蓝德的文字就差了很多,他识字也会写,就是错字稍多,写得内容描述也杂乱。描述起来偏向写他自己很好,也着力描述了黄十二郎的三个子女之可恶养尊处优,途中还要指使人服侍,可见是为祸一方的孽障,得严惩。再提一笔,三个人开始都还反对处罚呢,尤其是祝缨,说孩子小,但是自己仍然坚持住了“做官的都不通人情”蓝德在奏折里说,就知道照着书本子给人添堵。

他的奏本是不经政事堂的,所以王云鹤不知道。

皇帝看了,眉头皱了皱。他没有急着批复祝缨和冷云的奏本,直等到蓝、姜二人回京复命,他召见了二人,要听二人当面讲述。

有姜植在身边,蓝德也不好夺祝缨所行之事为己有,含恨提了自己心心念念的“他就把那屋给拆了”,把黄十二郎的人头给献上。然后又述一遍自己与其余三人争执之事:“姜大人也可怜他们呢,是吧祝大人讲的道理一套一套的,什么七岁的,奴婢想,悖逆遗凶若是能与奉公守法的人一个样儿过活,谁还会老实呢”

姜植心道:你这阉狗,为了折磨人显摆自己竟开始讲道理了

皇帝问道:“姜植,是这样吗”

姜植也引律来申辩:“确不满七岁。”

皇帝一摆手:“迂直啦。”

蓝德道:“就是。”

蓝兴突然将眼睛睁大了一点,看了蓝德一眼,蓝德顿时住口。蓝兴轻步上前,将皇帝手的茶换了热的,皇帝道:“他们就是讲究太多,才这么不贴心。”

蓝兴道:“贴心的时候也还是很可意的。”

皇帝道:“可惜这样的时候不太多。”摆了摆手,让蓝、姜二人退下。

皇帝提笔批复了祝缨和冷云的奏本。他只准了少数几个人的官身,赏钱方面倒是答应了,批了些钱帛。

秋收结束,租赋收到一半的时候,皇帝的批复与赏格也到了。

此时祝缨已回了福禄县,被张仙姑抓着了每天灌补汤。

旨意的到来救了她,她跑去接了相应的旨意,顺便接了经吏部之手发来的几个人的告身。皇帝准的赏格里,有钱有布。新铸造的青钱,都用大红的绳子穿着,整整齐齐地码着。

祝缨一面招待使者,一面命人去将名单上的人聚齐,好来宣布此事。

心里盘算着:从九品的行头也得准备呢,也罢,我给他们一块儿做了吧。

接到消息的人到了县衙,心中若有所觉,努力克制着自己的兴奋。等听准了自己受赏了,都兴奋得欢呼了起来。祝缨说了三声:“肃静”才让他们安静下来。

他们强忍着笑向京城的方向叩谢,站起来。祝缨开始分发他们的告身或者赏金。

项乐和项安对望一眼:他们干的事儿都够当官儿了,大人呢大人最辛苦,功劳最大,怎么不见赏呢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