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368. 雪球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的,永远不会…

郑侯这里的地图比祝缨手上的要更加精细一些, 上面有一些新增的标记,是大营斥侯这几天的成果。

自祝缨青君回到行辕,到今天也没有多少天, 斥侯的效率高、累利阿吐离得也确实是近。

祝缨道“补给不好弄。”

小冷将军道“您又何必自谦呢”

祝缨道“并不是自谦,若是在北地,我倒能说个大话, 一旦到了境外,不好说。”

小冷将军也皱起了眉头, 这是个大问题。

郑侯看了一眼祝青君, 又对祝缨说“总不会比在境内打损失更大。”

祝缨想了一下,道“种子刚种下,我只能勉强一试。”

郑侯笑道“那就行了”

大帐内的将校们也一片恭维之声, 他们对祝缨不能说满意, 祝缨对粮草把控得很严。但同样的,祝缨的供给从来都很实在。大战在即两下权衡,将校们还是决定与祝缨好好相处。

祝缨对郑侯道“那我得知道如何进兵,何时何地、什么路线、多少人,不然补不上去。”

郑侯道“这是自然。你也不必太过忧心, 粮草,我也会向朝廷上表的。”

祝缨道“如今比起冬天来要强不少, 冬衣不用准备了。”

两人一递一递地说话, 祝青君与胡师姐一左一右站在祝缨身后,安安静静的像两根柱子。将校们踊跃发言之余,也有几个掩饰不住地看向郑侯老爷子坐在一辆轮椅上, 膝上盖着薄薄的锦被,身后是唐善。

郑侯似无所觉,依旧靠近了地图执鞭指指点点地安排“小冷, 从左突入。小叶,从右突入。联络奚达部”

郑侯的办法也很简单,自己坐镇中军,再兵分两路去包抄,同时搅动反叛的部族、给他们撑腰。

郑侯道“不要与他们纠缠,只管杀伤敌军。胡人无城池天险可守,人,就是他们的金城汤池”

他的鞭梢在地图上划来划去,点着那一道山脉,山脉是天然的屏障,将内外隔绝。其中的隘口、平坦之地就是胡兵南下的天然通路了。想从别的地方过来,要么特别远,得绕。要么得爬山,而山上也修有防御的工事。

看着这个图,又或者到了实地就能明白,为什么千百年来,胡兵南下、南方抵御路线基本固定,都形成套路了。就算双方谁拳头更大。几乎没有什么技巧。

而这边朝廷官军北上,想要勒石记功,路线也是差不离。

祝缨起身,点了几个地方,说“我在这里设转运仓,如何”

她不懂军事,只能凭自己的直觉询问一下郑侯。郑侯倒看得高兴“不错,如此一来,倒更便捷了。”

祝缨道“转运仓一次不放太多,随用随补,纵有意外损失也不会太大。”

郑侯也表示了赞同。

接着是两路军的细节安排,说是细节,也没有特别的仔细。这时节行军交通与通讯不便,一旦分兵,想要精确的汇合是非常的难的。哪怕约好了时间,譬如“三日后午时”一同举事,保不齐哪一路路上掉沟里就耽误了。而遇到这种情况,必是来不及通知友军的。

郑侯的计划就比较模糊,而他自己坐镇中军,随时可以调整。当然,这个“随时”,也比较的随意,不那么及时。

就这么个计划,郑侯还是留祝缨讨论了足足三天。这一路从这里走,那一路从那里走,先期多少人、第二批多少人,先锋部队是随身带三天干粮还是五天、是骑兵还是步卒、辎重怎么续、替换的马匹怎么轮

冷、叶二人是两路军的头子,在郑侯面前争得面红耳赤,冷将军要求他的先锋部队要一人双马,叶将军就要求同样的待遇,而且因为他的右路军据说比左路军途经之地要荒凉一点,他要求更多的人马。

祝缨的心里不断调整着补给的数目,又寻思着回去得把和尚道士订一些了。打仗是一定会死人的,收尸得用棺材、用坛子。除此之外,就得做个法事。

三日之内,不断有斥侯回报,补充着讯息。

其中,又有奚达部来求援“累利阿吐挟太子之势,搜刮部落,征了两百匹战马。”

郑侯的脸色严肃了起来,对冷、叶二人道“不要争了,添兵”

他给这二人的兵马又加了一些,仍旧是祝缨要负责补给。

祝青君一直默默地听着,觉得非常的奇怪,一次一点儿,不够人打的。堆多少上去都是送菜不是如果是担心补给,也没见说补给困难不是

习惯使然,她还是安静地站着,没有问出声,只等议完了事再请教祝缨。但是很快,郑侯与小冷将军就为她解惑了。

小冷将军见对面胡兵征战马,己方也要增兵,便向郑侯提出请求来“那我也要与他一样数目的兵马”

郑侯提着马鞭在地图上指指点点,骂道“你看看这里,你这里,给你三万人,你铺得开吗三万人摆开了是个什么样子,你没个数吗就一万到时候首尾不能相顾,你送菜呢”

小冷将军是真没数,平素谁个没事儿指挥着万人以上耍着玩儿啊

“那人也不能少啊”小冷将军据理力争,“那不如给我三百人,去对胡兵三千,也打他们一个首尾不能相顾。”

郑侯指挥唐善推着他去追打小冷将军,场面难得活泼了一阵儿。祝缨也上前劝住了郑侯,问了些用兵的问题。郑侯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为什么他们倒能把控得住局面呢”

他指着帐内的将校,挨个儿数落。

祝缨与祝青君看着地图,对这运兵又多了一些了解。

待到方案定了,开始调集大军,郑侯才单留下祝缨说话。祝缨这才有机会问候一下郑侯的身体。

郑侯不以为意“死不了”

祝缨与他争了几句,劝他保重身体,郑侯道“说正事。”

祝缨要做的是保证补给、征发百姓。郑侯道“万一敌军势大,你要协助征发本地百姓为兵。”

祝缨心头微动“本地”

郑侯点一点头“看来你也想到了。这是不得已。”

“是。”

祝缨不得不担负起了一些责任。

她又把祝青君派了出去,这一次,她给了祝青君三百人,除了一队女兵,又配了些男兵。祝青君这次算是立功了,然而未得进封。

因为“军功”不够,她原本就不是兵士,也谈不上论功行赏。即便她是个男兵,有这份功劳,也是先给她多一些的人带着,攒够了功劳,再表奏朝廷请功。

论军功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先登、斩将、夺旗、首虏数等等,祝青君这个探听消息,只是知道胡相与“太子”在不远处准备进攻。

但是郑侯也留意到了这个小姑娘,赏赐了祝青君一些钱帛。郑侯虽然也认为祝青君算是有本事的,思之再三,还是没有向祝缨提及要任用祝青君。

国家还有人,不至于让个小姑娘冲到前线去探路。祝缨爱用女子,可以说是染了些獠人习气。郑侯却是个老派人,不想这么支使女人。

祝青君身上没有个官职,但祝缨却给了她一身男装的锦袍让她先穿着。郑侯听了,一笑置之。

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办,不值当耗费心力在一个黄毛丫头身上胡兵也在聚集了

累利阿吐离边境不算远了,在寻到“王子”之后,他们又往南前行了一段距离。因为“太子”也想顺路再看一看南蛮子的城池。

累利阿吐也不阻拦,派人沿着商路往南走先行哨探。探子给他带回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国相,南蛮子在调集大军”

“太子”“王子”年轻人,都很兴奋,累利阿吐却很惊讶“他们要北上了他们的兵马都整顿好了他们的春耕不是还没结束吗”

“太子”问道“跟春耕有什么关系”

累利阿吐道“咱们耕种的人少,太子才不觉得。南朝不一样,他们就靠耕种养活。北地的春耕还要几天才能结束,春耕的时候一般南朝人不会轻动。春耕与秋收一样,是需要大量的青壮、也需要大量的牲口。战争也是需要征发民伕的。一般而言,南朝会优先选春耕、秋收。”

“太子”道“是这样吗那他们现在是为什么”

累利阿吐皱眉道“也许是他们觉得咱们会以为春耕时他们不会动手,防卫松懈,想打我们个措的不及吧。”

“太子”道“那咱们也要准备起来了”

“王子”则不以为意,道“这群南蛮子,也不过如此。他们也就打一打奚达部。”

说着,两个年轻人对着挤眉弄眼起来,都笑了。奚达部本来就不得他们的喜欢,与南朝互相消耗正好只可恨南面那个老狐狸居然在暗中支持奚达部,没有能够一直打下去。

累利阿吐道“奚达部不足为患,只要大汗、太子强盛,他们也不过是撒个娇罢了。如果能够从南下中得到好处,他们是绝不会拒绝劫掠的。”

“太子”道“他们面目可憎,还撒娇看着就烦。”

累利阿吐道“不过是烦人,论危险还是南朝,那位郑侯有些本事。”

“王子”也说“可惜没能先并吞了奚达部等几部,还没有准备好。如果能在秋高马肥的时候再南下,岂不顺畅极了”

累利阿吐道“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的,永远不会让你准备好一切。请求大汗征兵吧。”

于是,一个“王子”一时兴起南下,一个小姑娘一时眼尖追踪,一个胡相寻人的时候多派了些人,误会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祝青君以为胡人人多势众是要南侵,她报了上去,郑侯派斥侯核实,确有一股人马驻扎在不远处。郑侯这里添兵,累利阿吐那儿发现了郑侯在添兵,以为郑侯要出其不意反攻,他也征兵、添兵。

双方都没有万全的准备,却都有一股不得不为之的豪情。

双方不断添兵,也没有丝毫的信任。

到得五月时,郑侯这里已聚集了整肃后的八万兵马,号称二十万。对面累利阿吐召了五万人,号称十五万。

这样大的集结、离得又这么的近,彼此都觉察出对方的存在,都磨刀霍霍地在等一个爆发的机会。

祝缨虽然将行辕北移,终究不能上战场,只能听取战报。

五月末,小冷将军率军突出,划了个弧形,把累利阿吐的中军闪了出来,只管攻他的右翼。累利阿吐遣人还击。

雪球越滚越大,到得六月,双方仍然胶着。从战报上来看,是郑侯这边稍略优势,但是消耗也是惊人的。祝缨这里,安排伤兵、收敛尸骨、发放抚恤金,也忙得不可开交。

士兵的抚恤有朝廷管,征发的民伕的死伤就是祝缨在管了。

这一日,她刚批了一笔一百三十七人的抚恤款子,郑侯大营那里派了人来“大人君侯有请”

祝缨看他的神色不对,问道“出什么事了”

“您去了就知道了”

祝缨心下心疑,叫来金良“咱们一同去看看。”又下令给荆纲,让他与项乐一同看守行辕,自己带上胡师姐、卓珏等人携二十名随从往大营去。

来人看她佩刀带弓,苦笑道“大人不必如此。”

祝缨突然问道“君侯怎么了”

来人脸色一变

金良脸也煞白了,哆嗦着嘴唇问道“难道”

那人忙说“不不不,只是病了”

祝缨与金良对望一眼,火速赶往大营

大营一片肃杀之气,祝缨直奔大帐。信使与守帐校尉交换眼色,旋即被放行。

郑侯住在内帐,里面白天也点着灯,照清了挂着的地图。郑侯斜倚在榻上,脸色蜡黄。

金良压抑着叫了一声“君侯”

郑侯睁开眼睛,祝缨上前问候“君侯可上报京城,求一御医”

郑侯道“先不要管那个了”

“怎能”

郑侯道“一把老骨头,怎么会没有病痛军中的事务你要留心。”

祝缨道“粮草补给,我自当尽力。”

郑侯摇了摇头,道“不止是粮草补给。还要让胡主看到铜墙铁壁,看到北地安宁,看到国力强盛,才能熄灭他的狼子野心这事,就不在我而在你了”

祝缨忙说“您何出此言呢没有您,北地再安宁,不过是肥羊而已。”

郑侯道“年轻人,在我面前只管说实话。”

祝缨诚恳地道“兵事,我是真的不懂,不明白您为什么这么说。”

郑侯道“如今官军是好了一些,我看他们比我年轻的时候还差得远了。则要退胡兵,就不能只靠打了。你看看这里”

他指着舆图对祝缨说“出了这道山,就算能够突出胡境,去了,也得再回来,不能长久占据,只有羁縻册封而已。”

祝缨看这个地图,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就,广阔草原,谁都来去如风。牧民的生活很苦,也养不了太多的兵马,就算想以战养战,也是一番横扫之后再后撤的。不能持久。

论起来,南方虽然是烟瘴之地,好歹能多长些东西,这一片这么说吧,如果能够像中原一样经营,累利阿吐早就干了

郑侯语重心长地说“所以要威慑。让人知道你的刀锋利、能杀人,你也有力气挥动这刀,别人就会对你客气。要是带着破铜烂铁,人也病歪歪的,嘿”

祝缨垂下眼睛,看到他的手指向自己腰间佩刀。

“是。”

郑侯又说“我看这些带兵的人,一时也还没有长成,坐镇中军的人不能鲁莽也不能胆怯,你虽不是行伍出身,反而比他们更合适些。”

祝缨连连摆手“怎么说到这个上头了”

郑侯笑笑“这么大的营盘,几处的驻兵,补给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条,是对大军了如指掌的。他们那些人,心里没这个数。”

他起初也是把祝缨当个后方的,但是人与人是比出来的。

祝缨只好硬着头皮听了他的夸奖,郑侯道“这一仗早就该打了,全因胡人内讧才拖到了现在。”

祝缨道“我也以为我最迟今秋就能回去了。”

郑侯意味深长地看着她,道“若将北地多交给你几年就好了。”

祝缨道“那怕是不可能的。”

她本来就是个使职,硬顶着拖到了秋天庄稼一收也就顶天了。无他,皇帝给她的权有点多。官员,说问罪就问罪了,赋税、徭役,说是她来决定就她来决定了。还兼管了大军的粮草转运分拨。

能给她一年的时间绝对是皇帝大度、从权,并非长久之策。

郑侯道“我会上表,让你多留一阵子。安抚嘛,大战之后我能走,你要多留些时日。好好把握。”

祝缨郑重地道“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