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422. 再行 “臣要用一些人,以建幕府。”…

祝缨拿过了公文, 打开先看上面的数目,每次最麻烦的都是这个。

这一次也不例外。

祝缨道“这个数目是怎么定下来的”

叶登道“内廷里拿出来的,还行。”

祝缨道“我怎么看着不太行”

叶登道“皇子在宫中夭折, 内廷也会出一些, 因是夭折, 花费也少, 咱们当然就出得少。这是比着前朝的旧例来的, 有旧档可循。他们的用项列得也挺明白。”

先帝在位时间短, 没来得及死年幼的孩子,这个前朝旧例是指皇帝的祖父时候的事,最近的一个例子也是将近二十年前了。

祝缨道“二十年来, 米价都涨了成, 这费用,够不够”

叶登奇道“难道您要多拨一些”他惊讶极了,祝缨的风格, 一向是正事的时候大方,但是后宫花费之类就给得极不情愿。

祝缨道“我是要你准备准备,如果谁有不满想再多要, 想好理由。”

还是那个尚书大人叶登放心地道“是这个好办的那这个”

祝缨提笔批了“不要一次都拨给了,扣一天,就说在准备了。”

“是。”

叶登拿着公文去准备了,他已经知道了顶头上司的想法,决定按照祝缨的意见来执行。这年头,谁家不死个把孩子呢皇家也不能幸免的。孩子与叶登没有很近的姻亲关系, 也没长大,与叶家也没什么利益纠葛,他也没有特别地给个孩子大操大办的意愿。

夭折的孩子, 丧礼简朴点就简朴点吧。办得太盛大,才有谄媚之嫌呢。先帝的陵寝都没有大兴土木,何况一个孩童。

叶登拿着公文出去的时候,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如果皇帝非要大办,那他就请皇帝自掏腰包补全,以示关爱之意。

赵苏等叶登走后,也要拿着公文去办事。他的心情颇为愉悦,认为户部到现在才显出重要性来。之前他义父公心太重,过于贤良,各处要求都尽力满足,没怎么卡什么人的脖子。弄得户部像个谁都能进来揩油的大仓库。

现在好了,义父生气了,手上略紧一紧,就能让这些人难受。

祝缨道“你站一下。”

赵苏乖乖站住了等她吩咐,祝缨问道“咱们那一项储备可还好”

赵苏道“很好。之前将旧粮替出来,轮换成了新粮,这一项可支京城半年之用。”

“还是不够,至少要一年,继续办来。”

“是。”

这是祝缨秘密安排的事情,之前是项乐在办,项乐丁忧回家,许多事都交到了赵苏的手上。祝缨于户部明账之外,又安排了一处仓储,再贮存了一些钱粮,备突发事件。凡在土地、人口、财赋上动手的,就容易引起税赋的波动,并且大多数时候是负面的,需要有一定量的金钱、粮食做稳定。

这件事她对谁都没说。一旦有事,这一笔就能顶大用。

她再次叮嘱赵苏一定要保密,赵苏也认真地答应了。

祝缨再检查一下公务,今年赈济预的款项预留下来、应付突发民变以及边境冲突的军费也有预算了,觉得眼下就是等着政事堂的信儿了且得等一阵儿。

她现在比较悠闲。祝缨决定亲自抽空带郎睿、路丹青等人逛逛街、下下乡。理由都想好了,春耕已经开始了,她要亲自到京郊看看,预测一下收成。今天先将明天的公务安排一下,明天早朝后就出城去。

第二天,祝缨按时早朝,却发现窦朋告了病。

祝缨先让祝彪回府,让府里准备探病的礼物。再点了几名户部的官员跟着出宫。

一行人出宫,行至京城门口,巧遇了郎睿等人。祝缨道“正好,你们与我同来吧也见识见识”

几个人一身利落的打扮,各带随从,高高兴兴地混入了队伍。有了少年的加入,户部的官员们被春风一吹,也觉得自己年轻了几岁,不多时就与郎睿等人攀谈起来。他们看路丹青是个姑娘,都不主动去搭讪,以免被评为轻薄。

路丹青就被剩给了祝缨,祝缨一路给她讲解“平地广阔,与山地不同,不但你们打猎要因地制宜,就是种地,也是一样的。”

路丹青指着田间道“这犁好像比咱们家的大一些。”

郎睿听他们说话,也凑了过来“就是要大一些我前天看过的。这儿还有些农具与咱们家的样式也不大一样。”

祝缨道“我年轻的时候南下,搜罗了不少北方农具,到了一看,好些都不合适,最后都堆在库房里吃灰,白占了一间屋子。”

大家都不知道还有这个故事,颇觉新奇您也有失算的时候吗

心情也更轻松了些。

在外面晃了一天,随行的人都觉得获益匪浅。祝缨从来不吝啬于教授身边的人知识,无论是断案判事还是庶务,随口就说,有问必答。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祝缨道“今天就到这儿吧,你们几个直接回家吧。”

官吏们都笑道“大人疼我们。”

祝缨则带着郎睿等也回府,换一身衣服,等苏喆等人回来,带着有官职的几个人去窦府探病。

往窦府的路上十分热闹,官员们匆匆往窦府去,有不知情而求见的、有知情而特意探病的。马蹄声起,不免回头一望,他们一眼就认出了祝缨,随即无论是什么人,都客客气气地给她让出路来,十分乖巧。

窦朋是“操劳过度”“气血不足”又“偶感风寒”,故而卧病在床。大部分来的人都见不到他,只有皇帝派的内侍与他碰了个面,再就是少数几个人,比如亲自过来的冼敬能进卧房见他。

被陈萌派过来的陈枚都没能与他打着照面,转回家的时候,迎头撞上了祝缨。叫一声“叔父。”如此这般一说。

祝缨道“我去试试,能不能见着,你都带个信回去给你父亲。”

陈枚道“我在外面等叔父。叔父,冼相公在里面。”

“知道了。”

祝缨迈步上前,窦府的门房没有拦她,反而说“大人这边请。”想是窦朋有安排。

祝缨被引到一处花厅,窦朋的儿子窦鑫从里面出来接待了她。祝缨问道“相公可还好么”

“御医看过了,操劳过度。”

祝缨心道这节骨眼儿上,可不太妙呢。

又问了一下脉案,也没听出别的毛病来。接着又问一下窦朋的起居、让窦家人也不要忘了照顾好窦夫人“相公病了,照顾他的事儿夫人肯定更上心,她年纪也不小了,别再累着了。”

“是。”

两人扯着闲篇儿,一个管事模样的人匆匆过来,与窦鑫交换了一下眼色。窦鑫抢先开口“阿爹醒了么”

“是。”

窦鑫道“请。”

祝缨与他往窦朋的卧房走去,路上与另一队人擦肩而过。祝缨道“相公。”

冼敬点点头“子璋也来了”

“是,我才在城外公干,回来听说窦相公病了,因而来得晚了。”祝缨说话的时候注意到,冼敬身后还跟着一个瞪着她的年轻人,面色颇为不善。

冼敬显然不想给她介绍这个人,带着年轻人走了。窦鑫见她往年轻人身上看了一眼,便说“那个仿佛是冼相公的侄子。”

“哦,冼鸿。”祝缨说。

窦鑫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引祝缨入内。

那一边伯侄二人也不再说话,但是冼鸿憋不住,一出窦府的门就对冼敬说“他如此作恶,怎么还是户部尚书呢我就不信,没了他,户部尚书别人就做不了了”

陈枚撇撇嘴,冷冷地看着这个咋咋呼呼呼的家伙,呸跟他爹冼玉京一个模样

陈枚往一边阴影里挪了挪,他不想跟冼敬打招呼了。

冼敬也没留意到他,而是斥责侄子“休得胡言”

伯侄二人上马,走出一段,冼敬才说“户部尚书,你让条狗去做都可以,但是狗不能做好户部尚书。

得有一个人,坐得稳这个位子,不倒要收钱,同时还要稳定,不让天下更乱,不杀鸡取卵。

这个人不能贪,不会轻易被人拿捏,能够摆平麻烦之余再好好做点本职该做的事。朝廷不是只靠礼法就行了的,想要治理,就得有钱。

现在还真就只有他。

眼下还找不到旁人,你少同那群嫉世愤俗的酸丁一处高谈阔论清谈误国我将你带到京城来,是让你学着些实务,不是让你做纨绔的。”

冼鸿还是不服气,但看伯父表情严肃,也不敢多言。冼敬看他的样子,自己刚才说的话恐怕没听进去多少,不由叹了口气。

冼敬心里酸酸的,他想到了自己,细数一个合格的户部尚书的条件,自己当年也算是代理户部勉强算个尚书了,当年能在户部坐得稳,也是老师王云鹤做后盾。

如今老师已经不在了啊

孤独寂寞排山倒海地压了过来,冼敬突然之间难过得说不出话。

陈枚从阴影里闪了出来,眼神阴恻恻的。

又略等了一会儿,见窦鑫将祝缨从里面送了出来,他也不避讳,上前迎了“叔父。”

窦鑫微微吃惊“你”

陈枚笑道“上回听说叔父家有一本刘相公先前写的杂记,想借来抄录,我现在陪叔父回府取了,今晚就能看到了。”

窦鑫道“刘相公要是在京城就好了”

陈枚道“您慢慢想他,我今晚却是就能看到书了的。告辞。叔父。”

祝缨同窦鑫道别,与陈枚两人并辔而行,转过街角道“走,见你父亲去。”

“诶叔父,我爹今天值宿。”

“哦”祝缨缓了下来,道,“那你同我取书去。明天一早我亲自寻你父亲说话去。”

“窦相公出什么事了吗”

祝缨道“他没出事,我看朝廷要有事。”

陈枚吓了一跳,不敢再打趣,紧跟着祝缨去取书。

次日一早,祝缨在宫门外先看到郑熹老郡主又病了,他昨天回家侍疾,所以也没有亲自去探病,此时正在同窦鑫讲话。

祝缨找到了陈萌,截住他说话“找个辟静地方吧。”

“那边有禁军值房。”

“走。”

两人进了房内,随从守在门外,祝缨才说“我觉得,窦相公想跑。”

“啊跑跑什么”

祝缨道“我见过的丞相也不少了,从伯父,到刘相公、施相公等等,凡要自己想休致的,神色都差不多。”

“他要休致政事堂还一堆的事儿呢他一走,郑七与冼敬打起来,就剩我劝架了呀我”陈萌开始酝酿脏话。

“人生病的时候就会多想,悲春伤秋,哀哀切切。也许等他病愈了就能想通了继续留下来也说不定,你瞧,他儿孙还没安排好呢。就算要走,也得过几个月,你有的是时间安排。”

陈萌稳了稳神,道“我这就找他去怎么能这个时候跑呢”

祝缨道“好好同他讲,多留一阵也是好的。他经验足。”

“好。”

两人分开,陈萌去找窦朋,陈萌慰问病情,窦朋却只是说自己年迈,让陈萌等人多担待,以后就看他们的了。陈萌心里已有了成见,怎么看怎么觉得他要跑路,单刀直入“您这话里似有退意。”

窦朋笑笑“岁月不饶人,老啦该给年轻人机会。”

“你走了,还能有谁”

窦朋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嘛”

陈萌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这是病得心里不痛快了,好生养病,不要胡思乱想。”

窦朋也不与他争辩,两眼一闭,往后一躺,闭目养神。

陈萌道“我会算卦,你且走不了呢,好好养病,等你回来了,就不这么想啦。再说了,你走了,这朝廷怎么办我一个人,拉不住郑七与冼敬两头牛抵角。窦公,为国”

窦朋叹了口气,不言不动,陈萌对他拱拱手,叮嘱窦鑫好好照顾窦朋,给窦朋掖了掖被角才离去。

祝缨看得挺准,窦朋确实要跑路了,陈萌很是犯愁。他算的卦,说的其实是“你儿孙没安排好之前,走不了”,可一个丞相要安排儿孙,还是不太难的。窦朋养好病,一安排,那就要走了呀

祝缨今年四十二,当丞相还差一些。真要到动手推人上位的时候,陈萌才发现祝缨的缺陷她控制一地、一部,掌控力是足够的,说党羽也好、说门生也罢,人手足够使。做为丞相、管理一国,她所掌握的力量仍然显弱,乔木长成需要时间,她还差点火候。

现在强推她上去,会不会是揠苗助长

陈萌犹豫不决。

次日,陈萌愁苦着去上朝,与郑熹打了个照面。

郑熹头天晚上值宿,见了他的表情,问道“你已经听说了”

陈萌以为他说的是窦朋休致的事,他还怀疑郑熹是怎么知道的呢难道是祝缨私下告诉他的还是他回了一个含糊的“什么”

郑熹与他头碰头“西番,大举进犯昨夜急报”

“啊怎么会北地胡兵叩关的时候他们趁火打劫没讨到好,一触即退,很识时务,如何现在又犯了失心疯了朝廷虽然多事,他们怎么觉得能够占得到便宜的消息确切么”

郑熹点了点头“两处消息,都是说的召集大军。”

他有两个消息源,一个是小冷将军,另一个就是他的表弟,两处验证,应该不会差太多。

陈萌道“这下好了,窦相公走不了了。”

“嗯”

“他有退意了。”

“啧”

朝上,这个消息并没有被扩散出去。退朝后,皇帝召了丞相与几位将军议事,祝缨因为有经验,也被召了过去。

到了这个时候,陈萌才知道了全部情况

郑熹说“番主暴毙,昆达赤与其兄争位胜出,为了压服众将大臣各部酋长,亲率大军犯边。号称二十万大军,兵分路,不过据冷、姚二人所述,实际不过七、八万。”

冷是小冷将军,姚,就是郑熹的表弟姚辰英。昆达赤手上的兵马一共七、八万人,还未必全都听他的,可冷、姚手中的兵马更少因此小冷将军是吃了点亏的,见势不妙,火速报急

皇帝怒道“乱臣贼子本性若此,怪不得会擅动兵戈”他平复了一下才问“诸卿有何话说”

老将已经没了,几个将军各抒已见,都想请命“七、八万,分路,应该也是各个击破。”

“命姚辰英坚守,拖住一部,聚力围歼项他两路”

说得都在理。

皇帝又问祝缨。

祝缨道“七、八万人,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弄得起来的”

郑熹道“哦,先是派了小股游骑,吃了亏,其后结集的大军。这些年,边境上不时有些小冲突,边城也习惯了。”

添油么

祝缨有些疑惑。

但无论如何,兵得调这是兵部的事,粮草需要调度这就是户部的事了。当下决定,先期调集五万兵马备边。

祝缨对于战争是有预算的,以一场北地战争的额度准备的,上一年没用完的就滚到下一年,钱粮倒是有。

然而前线的战事不等人,集结兵马、开拨,尤其是粮草转运,都需要时间。这边增援还在路上,那边就已经快要顶不住了。

姚辰英有经验,但情况与上次不同,上次的胡兵不是倾巢而出与他拼杀,这一次是昆达赤亲率大军督战。姚辰英拼尽了全力,以一介文官硬是守住了城池,但是百姓也无法自由出城了。

小冷将军则是苦于兵马不足,只能与敌军一触即回,不敢深入。

朝中着急,连窦朋的病也好了,回来了政事堂,写好的请求休致的奏本也不拿出来了。

皇帝见着军报没有好消息,颇为气愤“我的江山、我的百姓,就为了给他立威用的吗诸卿,拿出办法来”

祝缨想了一下,出列道“臣愿往。”

皇帝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说“户部也须得你主持。”

祝缨道“昆达赤不会在前线僵持太久,他本来就是因为地位不稳才要急着立威的,应该没有准备得太周全,不能持久。孰轻孰重,他应该有数。现在只要不让他占到什么便宜,消耗他,他自然会退。但如果让他尝到甜头,不吃饱了他就不会轻易撤离。那时就麻烦了。

前线吃紧,需要有人协调,臣在这上头有些心得。户部如今没有大事,臣去去就回,不会耽误事的。”

郑熹不想让她去“要是这样,下令前线坚守即可,何须你亲自去”

郑熹不想的,冼敬虽然不懂军事,那就一定要反对郑熹,他说“尚书曾节度北地,有经验。蓄力一击更合适,不要像当年北地一样拖拖拉拉才好。”

陈萌眼看战事又起,想要做的革新得暂停,又想祝缨的爵位被削了,上前线再捞一笔军功换个爵位合情合理。领兵又能培植势力,祝缨正好缺这个。他也需要一个能填补窦朋缺口的人,因此极力赞同。

窦朋无可不可,只觉得祝缨确实有经验,那她说行就去呗。

比一,郑熹败下阵来。他仍不死心,问道“你要怎么做”

祝缨道“先礼后兵,请发一道国书,责问昆达赤,为何不遣使向朝廷报丧。”

按照道理,他应该先报丧,国书使节来往,这边承认他的地位。现在他把这一步省了,就可以拿来做一点小文章了。

至于其他的,得等她到了西陲看具体情况再说。还是以防守为主,朝廷反攻的准备并不足。

皇帝拍板“卿便节度西陲,早去早回”

祝缨领命,又向皇帝提了条件“臣要用一些人,以建幕府。”

皇帝道“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