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424. 出征 阮将军痛恨上学!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424. 出征 阮将军痛恨上学!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0:35:34 来源:就爱谈小说

苏喆与赵苏领了训, 各自心中转了许多的念头,当面却都恭恭敬敬地应一声“是。”

看祝缨没有别的吩咐了,一同告辞出去。

苏喆道“舅, 到我那儿坐坐”

赵苏问道“你方便么你住在内宅里, 我不宜过去。”

苏喆道“那咱们去那边的小学堂, 这会儿阿发他们必是回房收拾行李了, 一准儿不在, 那儿安静。”

两人于是去了郎睿等人集体温书学习用的小学堂那里, 里面果然一片漆黑,没人用功。他们找了一间门屋子,苏喆遣了侍女点了灯, 赵苏问道“你有什么心事, 必要现在就说”

苏喆道“一想到要与阿翁分开,心里有点儿没底。”

赵苏道“你胆子一向很大的。”

“这回不一样,舅, 我听阿翁话里的意思是不是要与郑相公”她做了一个手势,将合什的双掌拉开。

赵苏轻描淡写地道“不是一直在做这件事的么郑相公势大,待人傲慢, 原也不是什么值得掏心掏肺的人。哼这朝廷上也没几个值得坦诚以待的人。怎么怕了”

“才没有既然舅舅也这么说,那我猜得也就没错了。那这一次咱们留京就与之前不同了,之前郑相公也算能信任的人。现在就不能全然信赖了。

咱们俩合计合计要办好事情还需要做什么,趁阿翁还没走,将要向他请示的、向他索要的等等,都拢出来, 这几天当面说了。等阿翁离京就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了。”

赵苏道“不错。”

两人因此说开了,苏喆又很奇怪地问了一句“这个沈瑛,又有什么值得关切的呢”

赵苏道“闻说是以前有些渊源, 早前的事儿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他是陈相公的舅舅,陈相公那样一个人,竟与沈瑛如此疏离客套,想必是有原因的。”

“哦,那就盯一盯”

两人商量了好一阵,从小学堂里摸出纸笔,熬夜商议出了一个粗稿来。稿子写出来,之后,夜也深了,赵苏在祝府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与祝缨等人一同早朝。

郎睿几人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前半夜收拾行李,行李没收拾完被仆人催促着早睡早起。躺在床上又瞪大了眼睛瞪过了后半夜。早起吃早饭的时候才开始犯睏,一边吃一边打盹儿。

苏喆等人有经验,看着都发笑。

祝缨出门前说“你们今天都不要出门了,且在家里收拾行李吧。”

郎睿等人参差不齐地道“是。”

苏喆猜,他们在家恐怕会补眠。祝缨也明白,却不点破,而是检查了一遍自己的奏本之类都已带上,这才出门。苏喆也趁机把她与赵苏写的草稿拿给祝缨“阿翁,这个”

她想说,您今天有空的时候瞄一眼,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改。话还没说完,祝缨一边往外走,一边就手打开了,扫了一眼之后在原地站着几眼就看完了。

苏喆有点小紧张,祝缨将草稿合上还给了她“会发生的事与我所希望发生的事情是两回事,人在规划应对的时候容易将这二者混淆。你现在写的,只是你预期会发生的事。如果有你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你有后手吗有胆量、有决断、有城府吗知道必须忍耐什么样的事,遇到什么事又必须敢果断出手吗”

苏喆道“既然是意料不到会发生的事,又要怎么准备呢”

祝缨点了点她的脑门儿“是啊,怎么准备”她指了指赵苏,又点了点林风,“都好好想一想。眼光、智慧既要有天赋,也是靠磨炼,现在给你们磨炼的机会了。要是还想不出来,你们几个就互相出题目为难一下。再想一想,应付完这些难题,还有没有余力。走吧,时候不早了。”

早朝的时候,许多人都知道祝缨要出京的事了,竟无人站出来表示异议。

这本也没什么好反对的,皇帝、政事堂已经意见一致,祝缨又有经验,剩下的就是准备了。

祝缨昨天已经与陈、郑、岳等几人勾兑过了,奏本递上,皇帝看了一眼,道“好像都是年轻人”

祝缨道“是,西陲气候比胡地好不到哪里去,年轻人身体好些,经得住长途跋涉,更能熬得住水土不服。”

皇帝点头,将这份奏本交给政事堂去办,将祝缨留下来,要再听一听祝缨接下来要怎么做。这是他主政以来的第一场大仗,皇帝格外的重视,催着给祝缨上了茶果,然后才是询问“西陲战事,你果然有把握么”

祝缨道“没见着之前,不好细说。如果之前所有的军报都是事实的话,确实不难。所以臣才敢带些年轻人,这一路上也让他们见识见识风土人情,历练一番,以后陛下要用的时候,也不致于人才不凑手,现东拼西凑的不合用。”

皇帝道“怪不得你先前说要把郎睿等人留一留。”

祝缨道“也要看他们能练成什么样,无论如何,都是陛下之臣。不过,臣还有一个难题,只有陛下能解。”

“哦”

祝缨微笑道“臣无私兵、无亲军,上次到北地,前有郑侯、后有冷侯,都不用臣操心。如今,陛下是不是把您的禁军拨给臣一点儿臣能信任的只有陛下,其他的,不熟啊。”

皇帝也笑道“你节度北地的时候,难道就没有用得趁手的了”

“臣是文官,也不练兵,”祝缨说,“且禁军久疏战阵也不是好事,禁军守卫宫禁,职责重大,也不宜贸然都换成了募兵。既不能换,时不时地就要练练本领,以免懒散懈怠。您看呢”

“好。”

“不要膏梁纨绔,要听管教的。年轻点儿、没经验无所谓,臣从头开始调教,新朝新气象。经了这一阵回来,您再看,经过的与没经过的,精气神儿就是不一样。”

皇帝想起了温岳所领的北地子弟招募来的兵马,现在这个挑选人,等于是在禁军范围内的挑选招募,这让他很是心动“准了”

祝缨又说“兵不厌诈,臣到西陲,或许会有些迷惑之举,还请陛下用人不疑,毋听庸人挑拨之言。”

皇帝关切地问道“你要做什么”

祝缨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又或许要用诈力。要骗得过对方,有时候连自己人都要瞒着、骗着,以免人多口杂走漏风声。这样大的战事,泥沙俱下,说不得要斩几个以正军法。”

皇帝稍作犹豫,也同意了,道“我都可答允你,你一定要凯旋归来”

“是。”

祝缨的表情极平和,不见丝毫的紧张,一看就令人安心,皇帝的信心也坚定了起来。

祝缨出征,不似寻常将领那般尽力多讨粮草辎重,户部就在她手里,她自己拨、自己用。又把赵苏等人就在户部,随时联络。

接着是往禁军中挑人,她很坦然地向皇帝点菜,如今的禁军也比较像样子货,祝缨就要求皇帝从中选取皇帝想要保留、栽培的,她带走。

皇帝允许她从禁军中带走一万人,作为她的中军。其中最核心的是五百北地子弟,祝缨最可信任的就是这五百人。

温岳儿子被祝缨带在身边,拨人马的时候拨得十分痛快。

此外又有金彪,被金良亲自送到祝府,金良实在不放心,甚至想要也一同前往“总比这些毛头小子强些。”

祝缨道“我当然相信你的本事的,不过如今郑相公身边稳重的人少,你又懂兵法,留在京城以备相公咨询为好。”

金良道“只怕我也没什么能告诉七郎的。”

“有备无患嘛。”

金良见状,不再坚持。

禁军的将校倒都是祝缨的熟人,领头的不出意外,姓阮,是昔年阮大将军的儿子。下面的将校也足有一多半是将门之后,祝缨与他们家中的长辈也很熟。

大军甲粮草、辎重准备期间门,祝缨又见缝插针地去了施府,施家人还在守孝,因知道施鲲对儿孙有安排,祝缨便不向施季行兄弟要人,只是来辞行。继而又去了鲁尚书家,将顾同再次拜托。

三日后,一应的调令、任命就位,祝缨请示皇帝,先于营中设大帐,召集众将、幕府诸员在校场点兵。

这一天的天气不错,多云、微风。大帐内分左右两边,一边文、一边武。朗睿等新授官的品级都不高,站在靠后的位置。武将以阮将军为首,下面十余名校尉,路丹青站在末尾。领近她的是个姓张的校尉,三十来岁,抽抽鼻子,只觉得隐约能嗅到一点香粉的味道,时不时要瞥她两眼。

文官则以范生、张生为首,下面的是郎睿,然后是杨静的几个学生,再往下是金羽、苏晟几个。文官的品级普遍更低一些,年纪也更小。除了范、张二人,其他的都是二十岁上下。武将里阮将军四十来岁,比祝缨还大两岁,校尉中多是三、四十岁,只有两个是二十来岁。

祝缨先称赞“都是少年英材废话不多说了,此行大有可为。”

阮将军起头恭维了祝缨两句“跟着节帅,咱们再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郎睿等人惊奇地发现,禁军将校们的恭维竟然是发自真心的不由多看了祝缨一眼。

祝缨道“且慢高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先定军法,才好行事。否则,谁出了纰漏耽误了大事,我也不好向陛下交代。金彪。”

让金彪读她定下的军法除了惯例的七斩十三杀之类,还有“不许扰民,不许贪腐,不许虐待士卒,否则重罚”,又着重点出了她现在不是以户部尚书的身份领兵,而是节度使出征,是会用军法的。

谁第一个撞上来谁倒霉,就等拿你杀鸡儆猴了。

念完了,祝缨问道“都听清楚了吗”

阮将军首先响应“听清楚了。”

祝缨道“好,温勤。”

温岳的儿子温勤上前,这回读的是奖励的条款。本朝也有规定,斩将夺旗是什么功、先登是什么功、斩首多少级又是怎么样的功劳。祝缨此时又重申了一遍,阮将军也打起精神来听了。

温勤读完一轴纸,将这一轴放到一边,又从托盘里拿出另一轴来这回念的是待遇。每人每天口粮多少、每人能得到什么样的装备,死了怎么抚恤、重伤怎么抚恤,轻伤又怎么办,此外又有种种安排。

阮将军“咝”了一声,不用勉强就很精神了,心道还真是祝子璋会干的事儿。下狠手的时候是真的狠,心疼人的时候也是真的疼。

祝缨含笑问道“都听明白了”

这回不用阮将军领头,下面的人也都听明白了。

祝缨道“此番当同心协力,上报陛下、下安黎民,是为公义,朝廷不会辜负大家的。都想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可只有不图名、不为利,才能得到名利。眼光放长远一点,我也不会辜负大家的要听话,守我的规矩。犯了我的规矩,我会亲手砍掉他的脑袋”

“是”

祝缨离京当天,皇帝亲自出宫送行。

祝缨不喝酒,饯行的时候,郝大方捧着个酒壶,里面倒出来的也是清水。

皇帝殷切地嘱咐“早去早回,等你凯旋。”

祝缨也最后对皇帝说了一句“陛下,若朝中委实为难,不妨问问王鸿胪。”

皇帝道“我记下了。”一提王叔亮,他就懂“为难”的是什么事了。接着,皇帝又与阮将军说了几句话,最后放祝缨他们离开。

祝缨于钦天监择定的吉日里,率军开拔,一路向西。

第一天行了二十里就停下,大军扎营,营盘扎下,众将齐聚帅帐。祝缨道“咱们晚些吃,先出去瞧瞧。”

“是。”

她带着一干文武僚属,在营盘里蹓跶,一面巡视着帐篷是否破旧、衣甲是否损坏、是否有被子御寒、看锅里都煮的是什么,有没有被克扣伙食。一面对年轻人们说“不要小看这些,从明天起,你们,四十岁以下的,扎营之后都过来”

她要亲自教课了。

文的,得学着管后勤、人事等等,郎睿个倒霉蛋还要补算术,杨静的学生共有八人,算术勉强,祝缨又像当年用顾同、赵苏那般用他们。每到一地,必得四出访民间门疾苦。他们还得练些骑射,粗浅的武艺。

武将更惨,要补课。识字、读兵书之外竟也有人需要练武,禁军的校尉并不是所有人武艺都好的,不少人是世袭、荫官进来的。禁军里武艺高的是真高,低的也是令人发指。

这还没完,武将除了自己的武艺,还得要练兵、带兵

祝缨在福禄县的时候就有教下属的习惯,耳濡目染带出来的人也是最实干、最亲近她的。此时节度在外,什么都听她的,更是能放开手脚了。

教顺手了,几天之后,禁军中的低级军官也被她列入了这个名单之内,这些人中年轻人更多些。一路大军浩浩荡荡,士卒吃饱穿暖,军官累得哼哼唧唧。

终于,前面斥侯来报小冷将军派人迎接来了。

阮将军长出了一口气,脸上笑出了一朵花儿“可算到了”

他四十好几了,不用被祝缨训,但一天天地看着,也跟着紧张得不得了,竟分不清这是行军还是在上课阮将军痛恨上学

终于

可以解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