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434. 交替 “我就知道,你是不会让我失望的…

时值寒冬, 离过年已经很近了,眼看各衙司就要封印,祝缨本以为皇帝召见只是通个气, 无论下诏还是别的什么事, 应该都是在年后了。照她的估计, 窦朋是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休致, 政事堂必有一番变动, 这些都要花时间。

不太适合在眼下这个时节里办,顶好是过完了年, 可以从容地完成。在此期间,姚辰英也能进京了, 她也有时间把户部交到姚辰英的手上这个也需要交割许多事。

岂料皇帝却不是这么想的, 皇帝希望新年有个新气象,正旦的时候丞相堆里再添一个年轻的、有朝气的面孔,才能有个“耳目一新”的感觉。

为此, 他催促着下诏, 政事堂很快就知道了。

冼敬惊讶道“怎么这么突然”

陈萌乐见其成,但也觉得有些仓促了,也嘀咕了一句“是啊, 时间也太紧了, 要办的事还挺多,一时交割不凑手反而不美, 不如到了正月再说。”

冼敬还想说,拖到正月也很着急。窦朋脸上却笑开了花“哎你们怎么这么讲要办的事多,不更得添个人吗子璋一向不让人失望,就这点子事,有什么好抱怨时间紧急的他资历、人望、功劳也都够了, 又年轻,早该来了。”

二比一,冼敬也知阻拦无益,祝缨总比郑熹强些。

政事堂加紧办理相关的文书,得拟诏、交皇帝批准,经中书门下,最后发出去。

紧赶慢赶当天也没弄完,熬到了第二天。第二天办好了的时候又到了后半晌,皇帝嫌弃已经过午了,说“明天一早再宣诏。”

窦朋着急,道“那我亲自去。”

这天早朝起,窦朋就开始心不在焉了。散朝后,急忙去取圣旨,再赶到户部去。

祝缨正在户部带上叶登、李援、赵苏等人清点今年的旧档。三人原本战战兢兢,今年祝缨出征,核算与预算都是他们在做,三人自觉不如去年祝缨在的时候做得好,都等着挨批。

祝缨却看得开,有时候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她是尚书,叶、李是侍郎,赵苏的职位更低,身份就不一样,“诸侯”们是惯会看人下菜碟的。她粗粗看了一下,他们做得还行,就没有再追究。

接下来就是姚辰英与他们共事了,她要抓紧时间把户部事务再拢一遍,方便开年交给姚辰英。一边清点,祝缨一边指着一些要注意的内容“这个记一下,连着两年大旱了”之类的。

叶登等人渐渐放下心来,宣旨的人就到了居然是窦朋。

祝缨得到通报,忙出去迎接他,丞相亲至,礼数得周到了。远远地就看到一个笑容可掬的老头儿,手里托着个东西,越瞧越觉得不对劲儿。

窦朋含笑道“哈哈,子璋,还不准备接旨哈哈哈哈,是好事。”

这笑得

户部正堂,摆起了排场,窦朋上面站着宣读,读完整个诏书,祝缨微怔了一下。

窦朋道“明天你就要到政事堂去处理公务啦来,我先领你去看看。快把这个接了。”

户部上下先是怔,继而狂喜,待祝缨接了旨意,转身交给赵苏捧着,户部官吏们又开始担忧尚书大人升了,是兼管着户部,还是会派个新尚书来

一想到新上司,大家又是一阵抑郁闷。新上司哪有丞相兼管着好呢

窦朋一把攥向祝缨的腕子,祝缨手一抖缩了一缩,窦朋一下没抓着,微讶地看了祝缨一下。祝缨道“您怎么比我还着急呢”

“哎,国家大事,不能马虎,有旨意下,我当然要尽快领你入道啦。走”

祝缨道“我这儿得安排一下”

叶登马上说“这里有我们相公且去”

“我还要上表给陛下。”祝缨说。

“哦哦”窦朋的高兴劲儿这才减了一些,“那好,明天你就直接过来吧今天就算啦,虽然你先前也常到政事堂,但有些事儿不经手还是清楚的,今天我与你讲一讲,你就不用今天值宿了。过了明天,咱们四个再排班”

叶登心道怎么窦相公看着比咱们尚书大人还高兴呐

仿佛是怕祝缨反悔一般,政事堂做事雷厉风行,当天,小道消息就满天飞了,第二天邸报上也刊了。

看到消息的人都不觉得意外。

许多人却都不约而同地忙碌了起来,第一个是祝缨,她得给皇帝写奏本。暂时代管户部事务,同时向上推荐一下姚辰英接替自己。看窦朋一副要跑路的样子,她进政事堂就得干活儿,怎么干,也得有个章程。

同时,还要应付不断上门的客人,再重新安排新年计划以往那样主要与同乡、朋友、故旧的聚会之外,还要添加一些会见陌生官员的事项。又添加了一些宴请的名单、还要拜会一些人。

她又特意与陈萌碰了个头,托了他一件事祝炼在北地做县令也有些时候了,看情况做得不错,祝缨希望能给他升上一升,往南调一调,做一府司马也行,做一州司马亦可。腿快点儿还能赶上到京城过完新年再南下赴任。

陈萌两个儿子都经过祝缨的手,祝缨拿学生托他,他也拍胸脯保证了。

祝府上下自不必说,准备给祝缨庆祝的礼物,准备过年,准备接待客人等等。苏喆承担了大部分的事务。

第二个忙的居然是陈夫人。陈萌许诺的就要兑现,祝缨家里没个女主人主持,就由陈夫人操办烧尾宴等事。苏喆再能干,奈何祝府底子不行,陈府的厨房承担了大部分的任务。

然后是窦朋,整天逮着机会就是把手上的事务交到祝缨手里。

祝缨私下问陈萌“你刚进政事堂的时候也这样”

陈萌双手一摊“你运气好,遇到他想休致。”

合着她成替身了

终于,在各处封印前,祝缨正式进入了政事堂,四人粗略分工。即使是政事堂,名义上是管着全天下的事儿,不同的人也有其侧重点。

窦朋属意将原本手上的那一摊交给祝缨,他虽然资历最老,论理手上的事本该更多,但之前生过一场大病,此后就将手上的事分出去一些,现在手上管的事儿不多,倒也符合祝缨一个新来者的身份。

窦朋打的好算盘,他手上的事务一移,祝缨还有一个户部。以后政事堂再打起来,祝缨也能稳一稳局势。诚如窦朋所言,他观察祝缨二十年了,反而觉得祝缨与郑熹没有那么的亲近。

其他三人都明白他的心思,祝缨仍然要问一句“那您干什么呢”

窦朋微笑“老了,不顶用了,该休致了,以后就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了。我年后就上表,这些时日子璋可先试行,有什么事只管问我。”

他有点怕像施鲲当年那样,总也走不了,因此先声夺人。

三人又是一阵惋惜。

窦朋倒有些高兴的样子,回家过年去了,这一年除夕是陈萌值宿,初一才是祝缨。原本祝缨要抢除夕的,陈萌道“明年你,明年你,今年你太仓促了,家里须得你镇一镇。”

祝缨也不知道就一个除夕有什么好镇的,不过既然是陈萌的心意,她也就心领了。

正旦朝贺,皇帝看到祝缨一身簇新立在前排,再往下又是“众正盈朝”,胸中也升起一股豪气来。心道阿翁阿爹没有做、没做成的人,不能在我的手里再滑过去了

他发誓,要经营好这座江山,再传之子孙,千秋万代。

祭祀的时候,他又默默许愿愿国家遇到困厄之时,能有忠贞之士、能臣干将。

这个新年,皇帝过得很舒心。西番的使者条件还没谈妥,省去了昆达赤再派使者来的麻烦,此外又有胡使等,端得是“四夷宾服”,飘飘然间,他仿佛置身于祖父年间,有了一种可与祖父比肩的自信。

过年总要有许多场宴会,宫里的、宫外的、熟的、不熟的。

皇帝大宴群臣是其一,自家的“家宴”是其二。

家宴的时候,皇帝飘飘然的情绪还没有下去,看到呆呆木木的长子也夸一句“大郎倒是沉稳。”骆皇后与长子生母一同称谢。

皇帝的笑容在看到长子没有反应之后淡了一些,接着,他又看到了第三子,相较之下,这个孩子就机灵太多了。皇帝重又高兴起来,招招手,保姆要抱孩子过去,不想这孩子挣扎着下了地,自己摇摇晃晃地跑到了皇帝跟前。

皇帝更高兴了,伸手将他抱到了膝上,耐心地逗弄了一会儿。

这一幕落到了许多人的眼里,各自起了心思。安仁公主犹豫着发作,被永平公主眼疾手快地按了下去,提醒道“切莫弄巧成拙。”

严归的身上承受了许多的目光,她努力保持着平静,尽量让自己少说些话,只含笑看着自己的儿子,眼角却忍不住往新婕妤的身上瞟,她与李才人等算“老人”,皇帝登基后新纳的几位算“新人”。新婕妤出生又好,如今又有了身孕,由不得人不关注。

一旁的李才人扼腕,她生的女儿还太小,这个场合并不适合出现。

穆太后将众人的心思看到眼里,她不想让儿子在这个时候不开心,而是在宴散之后,命宦官给皇帝捎了个话。皇帝本欲就寝,闻讯急忙往太后宫中赶去。

穆太后卸了大妆,一个宫女正在给她揉肩,另一个跪在地上捶腿。穆太后道“来了坐。”

皇帝问道“阿娘这是不舒服么”

“有年纪的人了,不经累。”

“那”

穆太后道“你一直抱着三郎,不管大郎,这样不太好。”

皇帝皱眉道“他有保姆,难道要我给他擦鼻涕”

“儿子,随你喜欢哪一个,大郎是长子,又是中宫抚养,你不喜欢,也别让他们没脸。要不,就先都别抱。以后你孩子多了,还能个个都这么带着男人家,也不兴带孩子。”穆太后语重心长地说,如果大郎不合适,又何必三郎她更愿意让后来新人开枝散叶。

皇帝的高兴劲儿去了一半,悻悻地道“以后有好孩子,我也抱。”

穆太后道“大郎,也到了该有师傅的年纪了,教一教,会好的。等他长大了,你想像现在这样抱他也不能够了。”

皇帝只听进去了前半句,胡乱答应了“我与丞相们商议一下师傅的事,就不打扰了阿娘了,您歇着吧。”

穆太后说“到了该有师傅的年纪”只是约指,实际上大郎再等个两三年也不算很晚,三郎现在更是才开始识字。但是皇帝上心了,无奈正在假期,他只好把值宿的祝缨召到面前来,先问一问她的意见。

祝缨对孩子上学的年龄也没个概念,早的晚的都有,反正皇子一个人配十个八个老师盯着学都配得起,她也没理由反对“能读书是好事呀,选合适的师傅就成。天子富有四海,不缺鸿儒,但是品性要好。可惜了杨静。”

皇帝也惋惜地道“他就是气性太大。”

“没这点气性也成就不是了他。”祝缨说。

皇帝又说“大郎与三郎资质有所不同,总是三郎更强些。”

祝缨认真地看着皇帝,问道“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呢坊间有传闻,您更喜欢幼子,有废长立幼之嫌。”

“这是哪里的话”皇帝惊讶地说,“他们都还小,哪有这么着急的都想干什么我只是觉得三郎可爱。再说了,便是要立嗣,也要看一看贤愚”

说起这个,他就一肚子苦水了。“我是天子怎么能让痴儿坏了我的江山他是怎么、怎么成这个样子的我更看重三郎,有错吗”

皇帝,什么都应该是最好的,包括孩子。

“下一个会更好。”祝缨终结了这个对话。

事到如今,祝缨才明白为什么要“立嫡以长”以及“立贤”就是在扯淡,尤其在皇子都还小的时候。不谈孩童可能的夭折在皇帝也不能幸免,只说这个“贤”,现在会背几句前人诗赋就算贤了,那下一个不到一岁就会说话了,算不算天才你再换

你又不是七老八十了,比什么以后不生了吗

皇帝似乎也感觉到了自己有些失态,嘀咕着解释道“太后也说我,让我不要偏心,哪一个也没亏待他们。大郎不堪大任,扶不起来,逼他有什么用难道你们想要一个晋惠帝做天子”

祝缨耐心地听着他的牢骚,并没有拿“天子无私事”“不能以爱害公”之类来说教他。等他一通说完了,才说“先读书吧,慢慢看。人有百种,也有早慧,也有晚成。陛下身系天下,总会有人揣度圣意,外头传出什么话来,还请陛下一笑置之。”

皇帝道“为君难呀”

“是。”

“朝上的事,你有什么看法么”

祝缨道“臣才摸着政事堂的边儿,现在不敢妄言。”

“怎么就是妄言了先前不是看得很准的么户部的籍簿又报上了,你打算怎么做呢我什么时候能够看到条陈”

祝缨道“臣尽力为陛下筹划妥当。容臣再斟酌一下,陛下还没准姚辰英入主户部,接下来的事儿不太好办。”

“必得是他”

“他很能干,不偏激,不至于来了之后与人斗鸡。”

其他的原因,祝缨在奏本里已经写过了,皇帝一直不置可否。此时听到这一句,才点头道“也好。”

祝缨也放下心来,见皇帝心情好了些,趁机告退“夜深了,陛下请安歇,这几日虽是放假,比早朝也不轻松。”

皇帝苦笑道“谁说不是呢”

次日,祝缨与冼敬交接了班。她与冼敬渐渐无法深谈,两人安静地交接完,祝缨对冼敬道“昨日陛下问起皇子读书的事,您留意着些。”

“陛下可有属意之人”

祝缨摇了摇头“没说。”

“我知道了。”

祝缨离了宫城,回家稍事休息,便带上祝炼、苏喆去了郑府。彼时郑府虽然在丁忧,往来亲友并不少,郑霖也与丈夫一同来了。

初二,京城风俗是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时候。像岳妙君这样自己也有女婿的,就回不了娘家了,转而成主持自己家的主母。

看到她来,仆人飞奔去报信,郑熹亲自跑出笑着说“可算来了我就说,你是会来的。”

祝缨笑道“岂有不来的道理”

郑熹邀她入内,与自己一同上座,祝缨要推辞,郑霖夫妇都说“你坐,你坐。”

郑熹又笑问“在政事堂当值,感觉如何”

祝缨道“屋子比在户部宽敞些。”

一屋子的人都发出善意的笑来。

都是熟人了,各人说些恭喜的话,祝缨也道了谢。待到起身入席的时候,才似不经意地对郑熹小声说了两件事皇子要上学了,皇帝点头让姚辰英做户部尚书了。

郑熹道“我就知道,你是不会让我失望的。”

“可也难说。”

郑熹不以为意。

接下来,他们就没再聊什么特别的事情了,接着,祝缨照着计划过完了假期,然后正式到政事堂办公来了。

陈萌、冼敬各有事忙,窦朋就领着祝缨,继续给她讲一些事项。正如祝缨从梧州转任户部时一样,从户部进入政事堂,所要理会的事务陡然增加几个丞相虽然各有侧重,一般事务还要是知会一下其他人的。每日各种信息雪片一般地飞过来,能干到丞相的,无不起早贪黑。

祝缨虽不觉得苦,却仍然很好奇,她问窦朋“您为何急着休致”如果说陈峦是因为干得太久,顶着的皇帝又不好相与要休致。施鲲是因为干得也很久,年纪大了,当时的皇帝想让老丞相回家而休致。窦朋其实没有他们当时那么老。

为什么要退

窦朋道“谁人不知道权势好皇帝求长生,丞相恨不得干到老。可是我太累了。郑七虽然丁忧,他的势力还在,这个你是知道的。我本是中人之姿,郑、冼之争,我一把老骨头是压不住了,倒是你,要遇到这样的事喽好自为之,心中要有公义啊陛下对你寄予厚望,你也要勉力前行才好。”

祝缨道“这是自然。”

祝缨信誉极佳,窦朋见她应允,十分放心,在他休致之前,只需要做最后一件事讨论一下皇子的老师是谁。

拢共俩孩子,还那么的小,字也没认全,但却要从全国读书人里选最好的。冼敬这里有推荐的人选,陈萌也有,他提到了杨静。窦朋只能庆幸,这会儿郑熹不在,否则又是一场争执。

窦朋做了最后一次调停人,他提出了另一个方案岳桓。

岳桓资历比杨静老,出身书香门第,算来杨静是岳桓祖父的徒孙,而岳桓从血缘上来说更“正统”一些。

除了岳桓,皇帝倒也同意了冼敬提议的几个人选,俩孩子配了一正四副五个老师。同时从勋贵、高官子弟中选取合适者入宫就学。

丞相们默契地没有提“东宫”之类的话,岳桓等人是“兼任”授课,一如当年陈峦兼职给皇子们上课、顺带捎上郑熹。

但师傅还是要拜一拜的,也因此,苏喆又有了新的差使。皇子虽然是男的,却是孩子,年纪又小、不易教导,岳桓又把这事推给了苏喆。

从管女人到管孩子,苏喆反而没有那么焦躁了,祝缨已进了政事堂,无论是给她换个差使还是让她南下回家,能安排的余地都更大了。

她坦然地接受了岳桓分配的任务,又往后宫教两个孩子孩子还小,礼仪,要在皇后宫中学。

这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祝缨也没有放在心上,她对苏喆确实另有安排,见苏喆沉得住气,她也有些欣慰。

岂料数日之后的一个晚上,蓝德竟然登门,却是为苏喆而来

彼时已是正月末,祝缨这天空出了晚上,大家要为祝炼饯行。卜算的出行吉日是第二天,但祝缨显然抽不出白天的空来送他,就晚上大家一聚。

祝炼与项渔一对好友再次碰面,相聚没有几日就要分别,都颇不舍。宴席正在摆着,路丹青问“小妹呢”

门上就来报“宫里蓝大监与咱们家大苏官人一道回来了脸色瞧着不太好。”苏晟来了之后,为与苏喆区别,府中就以大苏官人、小苏官人以作区分。

回来的正是苏喆。

祝缨道“带去小花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