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483.改变 还要以梧州人为主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483.改变 还要以梧州人为主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0:35:34 来源:就爱谈小说

赵苏安静了下来, 祝缨开始缓声安排顾同等人“你们要各择一地,沉下心去,与人打交道。凡事用心, 无论物产、人文, 都要心中有数。从来没有白费的功夫。否则,就算有机会给你,你也抓不住。”

顾同等人唯唯而已。

祝缨看着他们,也有一些感慨,一直以来,身边的人多是照着自己安排的路来走的。虽然自己也给他们选择的权利,但是只要选择了跟着自己,路就已经定了, 也不用怎么操心, 埋头做事就行了。女孩子们如此, 顾同等人亦如此。

最好的榜样就是祁泰,跟着自己一路晋升, 安心到死。

这本也没有大错,且格外契合自己当时的需要, 也是怪不得他们。因为根本不需要他们动什么脑子。

如今, 对“人”也需要有所调整了,尤其是梧州, 她需要肯动脑子的人。赵苏算一个,苏鸣鸾算一个, 苏喆只能算半个,祝青君才有了点模样。其他人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想从中选择一个“继承人”并非易事。

祝缨开始考虑,要多多放手, 让她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独当一面。

她叹息一声,对顾同道“离家这许多年,先好好陪陪你们的父母,再去好好练一练本领。敛翼待时,敛翼待时,说了多少遍不听。他们安静的倒还没伤着,你们也该好好收收性子了。”

“是。”

“起来吧,坐下说话。”

几人爬了起来,小心地坐在椅子上,听祝缨问他们有没有拜见过江政,顾同道“拜见过了,说了些不轻不重的场面话。家里说,这位使君很是厉害。”

祝缨道“你们想他怎么轻重他当然是厉害的,他这个刺史是凭本事做上来的,不要想在他面前使心机,他能看得出来。你们恐怕是应付不了他的,少与他见面,叫他拿捏住了,你们脱不了身。”

“是。”

祝缨道“你们且回去吧,捎个信回家,我要见一见你们的父兄。就在这里坐等。”

顾同等人不敢耽搁,忙告辞回家去捎信。赵娘子又来,道“天也不早了,今天何必着急走正好为阿妹接风,吃了席,明天一早再走也不迟。”

祝缨看看天色道“也好。”

祝青叶请祝缨更衣,顾同等人辞出,祝青叶嘀咕道“您受了伤,他们也一声不问,什么东西”

祝缨道“是怕尴尬。”

“那就是还不够亲。”

赵苏在宴前又找到了祝缨,在卧房门外听到祝青叶的话,隔着门赞同道“青叶明白。”

祝缨道“他们心里有疙瘩,读的圣贤书,对老师是亲的,对女人就要疏远一点,显得他持正。”

“我就不这样。”

“你与他们不同,”祝缨说,换好了衣服拉开了门,“你今天可有些外露了。”

赵苏道“我与他们不同,这些日子,再看到他们,忽然觉得以前的功夫白费了,您的心思也浪费了许多。现在竟还要管他们”

“这里是福禄县,又不能扔了。江政又在逼迫我,怎么能把士绅们往他怀里推至于顾同,如果我好好的,顾同等人真是太省心了。但让他们自己拿主意他们从来没干过这样的事,干不好竟不意外。

你与他们不同,你从小备受考验,有自己的心。所以我西进的时候,才能放心让你看家。

不说梧州,放眼朝廷,你也是能干的。可惜,能干的人还是太少了。年轻一辈还没长成,可用之人太少,向外求贤也有些麻烦。”

如果都是顾同那样的人,朝廷一个“招安”,就完了。这也是祝缨没有着急发第二次“求贤令”的原因。

赵苏道“我正想说这个,梧州缺人,可是凡读书明理,少有不读经史、心向朝廷的。若都是这样的人,怕是给自己找麻烦。竟是两难。”

难的是不用这些已经读书识字有经验的人,再从哪里找人用

梧州的“獠人”中也有聪明人,还不少,赵苏本人倒不太歧视他们,但是客观的事实是,这些人不识字。一个人,再聪明,不识字到能够有逻辑地从事管理工作,至少得经过十年的文字训练。其中还要包括算术、统筹等等。

但是,他们现在就要拿来能用的。

祝缨道“还要以梧州人为主。我进京的时候,十二、三岁,你第一次见我的时候,也不过弱冠。年轻一辈虽然年纪小,永远不让她们禁风雨,就永远长不大。梧州的现状,咱们没资格溺爱孩子,孩子也没资格现在享受。摔打摔打吧,总不能让孩子们到了顾同的年纪再跌跟头。

至于求贤,也不取消,选人的时候心里有数就得。眼下看来,竟是永远融不进朝廷礼法的人更可靠。”

赵苏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可惜阿霁还小,不然,也该出来走一走。”

赵苏微笑道“也不算太小了,能做些小事了。我只担心您西进太快,他赶不上这一次的好事儿。”

祝缨道“这有什么赶得上赶不上的与西番接壤,又是什么轻松的事了么你想让他吃苦头,有的是机会。”

赵苏大喜,又提起了接下来的布局安排,秋冬是否要休兵停战“可是,如此一来,战事就会延长,消耗也会变大。江政,咱们暂时可以不理会,时日长了,又恐为他所察觉。如此说来,确实要稳住福禄士绅。”

祝缨道“不停轮防。照这么下去,到明年春天,又可设一州,你、阿炼你们各领一州刺史。到明年末,就要直面普生了,我料西番恐怕会有说法,出手相助也未可知。到时候就要调动朝廷牵制西番了,那会儿我再见江政、邵书新也来得及。你们获得新身份,就在那时了。”

赵苏笑道“到那时,就可为您请册节度了”

祝缨道“回去之后,咱们都要辛苦些,要快把人口迁徙做好。正好秋冬,掏几个老鼠洞,也好安置他们。”她说的老鼠洞,就是两族头人的积蓄,秋收之后,头人们的储仓也丰盈了一些,总不能等到明年春天再打,让头人们挥霍一个秋冬。

赵苏道“是。今年不缴赋税,手头也能宽裕一些。姥,那小妹她们”

祝缨道“还照原先的安排来。她们母女,一个西进,另一个就不能离开了,有她在,你在外五县也有个照应。”

“是。”

祝缨在赵苏家住了三日,顾同等人带回了顾翁等人,赵家庄园再次热闹了起来

顾翁等人一打照面先问候祝缨的身体,接着小心地探问祝缨脸上的伤。

祝缨道“进山之后迷上打猎了,山中野兽也多,路上刮伤了。”

顾翁等人一面劝她要爱惜身体“大伙儿都靠着您。”一面又说自己的子侄都是靠着祝缨,再次道谢。

祝缨道“做长辈的都是这样,又不想他吃苦,恨不能什么都给他们安排好了。又怕他现在不吃些苦头,日后要吃别人的苦。这不,吃上了。”

顾翁等人都表示了赞同,顾同等人也脸红不已。

祝缨又对顾翁等人一番安抚,对他们说了自己的想法,希望顾同等人“行万里路”,到外面会馆做点事、再理解些人情世故“等我的消息。”

顾翁等人忙问“大人的意思是”

祝缨道“他们先把本事练好,我自有安排。但是他们,得先沉一沉。”

顾翁等人忙拜谢“都听大人的。”

祝缨在山外转了一圈儿,安抚了山外的士绅,又将在五县走了一圈。阿苏县一切如旧,塔朗县郎锟铻却带一点愁色他舅舅也病了,岳父家里也有些小矛盾,母亲、妻子都为娘家发愁。

郎锟铻又托祝缨路过两家的时候帮忙“看一看”,他隐约知道祝缨西进的事儿,不过儿子阿扑又送到了祝缨面前,倒不担心自己被彻底隔绝在外。

郎睿则十分不舍,拉着祝缨的衣角“姥我在家里也无聊,您看看,没什么大事嘛让我跟您去吧。”

祝缨道“谁告诉你家里没大事的眼里要有活。留在家里,听你阿爸的。”

郎睿嘟嘟囔囔的,道“要是到明年还没别的事儿,您可得答应我了。小妹她们都在您那儿了,不能独我一个撇在这里。”

祝缨想了一下,道“也好。”

郎睿才重新高兴起来。

祝缨一路前行,山雀岳父家兄弟之间门果然不甚和睦。头人家“分家”与山下的不太一样,不流行“平分”,但是会给一些财产。清官难断家务事,祝缨也不打算断利益之争,没得断。

在这里,她还是维持着旧传统,并且再次保证已经向朝廷申请敕封了,只不过“道路断绝”连邸报都断了,所以还没有回信。一有回信就亲自来见证。

将山雀家的兄弟暂时压了下去。

路果、喜金两家的情况又有些不同,这二人也都有年纪了,近来生病,寨子里人心有些浮动。祝缨露面,少不得为他们稍作震慑。

一番连轴转下来,重新回到山城时,天气颇凉,人们都换上了夹衣。张仙姑看祝缨回来,嗔道“这下可算能在家好好准备过年了吧”

祝缨一面说“离过年还几个月呢,在家发霉。”一面命从学校里叫出十个学生,跟她去当童工,并且点名了江珍、江宝等人。

张仙姑眼巴巴地道“她们才多大你又要去打仗啊带她们”

祝缨从她的眼神中看出了担忧与不舍,忙说“在县里转转。跟西边儿打仗虽然赢了,也死了些人,得给人家个说法儿。我回来了,不能不去看看。”

“不走啊那行”张仙姑很快改了口。

祝缨道“我明儿就在城里转转,咱们一块儿”

张仙姑道“行”

次日,一群年轻的学生被召到了府内,一个个挺着胸脯,很骄傲地红着脸,等着吩咐。二江看着女儿,眼睛里都是笑。两人悄悄商议,一会儿偷偷跟在后面,看看女儿做得如何。

祝缨手上有名单,与张仙姑两个也不坐轿,张仙姑骑一头驴,祝缨牵着驴,一行人挨家挨户地走访。到了第一家阵亡土兵的家里,里面一个戴孝的寡妇就说“老夫人,您怎么又来啦家里还过得下去哩。”

原来,这山城里的寡妇、孤儿家,张仙姑早转过好几回了。

祝缨将张仙姑从驴上抱下来“我阿妈带我来看你来了呢。”

寡妇一抹泪,将她让进屋里“您可算回来了我们日子还过得下去呢。”

祝缨坐在门槛上与她聊天,除了“日子过得下去”之外,又问她家接下来的生计之类,最后说“你们受苦了,我不能让你们光过苦日子。你家人口既多,田又少,我与你再分些田地,怎么样只是地方有些远,你家可能要分家。如果不想分开,就要往西迁,连同现在的田产,我都折数给你。”

寡妇道“那”

“不急,你们自己选。过些日子,我让她们把名单记下来,我亲自护送大家往西边去。”说着,指了指江珍等人。

寡妇道“哎”

江珍手忙脚乱,从腰间门的文具袋里摸出纸笔,草草书写。不远处的墙角,小江扒着墙角偷看,她的头上冒出了江舟的脑袋“两个丫头都不错哩。”

小江道“小声点儿跟着大人当差,当然是不错啦。”

“那是,让人放心。”

二江“放心”没一个月,便接到了一个“不放心”的消息祝缨要把这一群学生带走

祝缨她又要西行了

彼时刺史府里已经知道西边胜仗,多了一个州的领土,也都知道西行是有“仕途”的。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祝炼明显是继赵苏之后另一个“刺史”,祝青君领这许多兵一直在前线,怕不也是个“将军”了

包括府中,也有些人私下商议,要不要给赵苏送礼物又或者向花姐讨情,想通过他们的关系,能够往西面去。

但是江珍、江宝年纪并不大,小江内心十分犹豫。

她看女儿们兴奋异常,又不忍心阻拦,但委实担心。忍不住去找花姐,询问孩子远行要注意什么事儿。

花姐也在为祝缨准备出行的行李,看着小江的表情,忍不住笑道“犹犹豫豫的,这可不像你。你是多么有主意的一个人。”

“当年青君十几岁就远赴京城,我没有太多的感慨,果然是自己养大的孩子才更挂心。人的心呐,就是偏。你当时,怎么忍心的”

花姐道“旁的我也不好说,当年我只是想,一个女孩子,十二、三岁就能说婆家了。到十四、五岁就能过门儿了。我总要比她早死,也不能留她一辈子不是她以后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得靠她自己。哪怕终要成婚,她自己个儿也得能立起来,以后日子才能好。

她是多走些路、多做些事,以后说话顶用、当家做主更辛苦呢还是到一个生人家里,操持家务、侍奉公婆丈夫,事事听人吩咐更难受我更舍不得她哪样如今看青君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开心,还是看她只能刷锅抹桌开心”

小江站了起来“我再去给她们多买两双鞋带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