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514.安葬 让她干。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514.安葬 让她干。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0:35:34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临近秋收时, 祝缨暂停了墓地的营建,将大部分的劳力遣散回家准备秋收,只留一些工匠做些装饰之类的手艺活。

今年安南的收成尚可, 各地的官吏较往年更有经验了一些,从秋收之前就预估了当年的产量, 较之山外风调雨顺时为少,于山区而言则完全可以接受。苏喆、巫仁、项安等人在西州, 赵苏、祝炼等人在各地,紧张地忙碌着。

祝缨与花姐却闲了下来,连同二江, 都在幕府里看着池塘里的锦鲤。她们的话也不多,许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坐着, 有时在亭子摆下桌子, 各干各的事。祝缨不时写些东西,花姐与小江则是写写画画。

宁静也有被打破的时候,譬如前面事务涉及几方, 需要祝缨决断。

这天, 巫双拿着一些公文过来“姥, 这些须与祝将军协调。”

安南五州,刚好剩下一州, 这一州里有祝青君的屯垦。虽然“剿匪”是祝重华提出来的,实则匪患最严重的是这里, 这里便被祝缨取名为“普安州”。因而祝青君的军屯大部分也落在这里。

这一州又是没有刺史的,幕府有时会直接下令管一管这一州,它的司马职务级别较低,与军屯不相对等,出了事不免要央求幕府调节。司马也是个妙人, 他官职略低些,却要管普安州的事务,遇事必要抢个先,吃没吃亏先叫两声痛。

小江与花姐相帮祝缨把桌上的稿纸收了起来,巫双将手上的公文放了下来,她性格活泼,看祝缨的表情没那么沉郁了,小声说“姥,这都第三封公文了,上一次是黛州,上上次也是普安州,总这么弄也太麻烦了。”

祝缨批了公文,道“是吗”

“嗯。”巫双乖巧地发了一个音节。

祝缨道“好了。”

“诶”

祝缨把公文推一推“拿去吧。”

“哦”巫双吐吐舌头,接过公文,溜了。

小江道“她也没说错。”

祝缨点了点头,对祝青雪道“到前面儿说一声,晚上一起吃饭。”

“是。”

小江与花姐对望一眼,都猜到了一点。

晚饭时,苏喆等人都到了饭厅,人还没到齐,祝缨便到了,路丹青抬眼看去,见祝缨依旧清瘦,步子轻灵了一点,之前手里拿一手杖已经不见了,不由放心。

项安有事,来得最晚,到了告一声罪,祝缨道“都坐吧。”

这么忙的时候突然请吃饭,一定有事,几个小辈坐下的时候心中都有些不安,将自己近来所作所为想了一遍,连在心中闪过的一些念头都掏出来反省了一下,十分惴惴。

祝缨道“普安州与军屯那里又争道”

苏喆道“是。两下争起来,又报损,说对方弄翻了自己的车,坏了两车秋赋。”

“不但这两处,还有梧州、博州、黛州等处,他们或是资历老、或是功劳大、或是年纪大有成算,你们难以驱使,又难以兼顾协调,所以心浮气躁。”祝缨说。

路丹青虽在幕府,但这个事不是她的责任,出声为苏喆说话“青君姐姐倒是多有容让,普安司马唯恐被人排挤了,遇事总先叫嚷,他就是声音大,事情并不大的。”

苏喆脸上一红“也是我本事不够,没能先安排好。”

“人力有穷时,哪能事事都安排了找个人管这一摊子吧,这事儿你们行文不灵,镇不住。还须我来。”

“您的意思是”

“明天一早,青叶去把普安刺史的印章取来,让青君暂兼刺史之职。之前普安州不归她管,还要争路,现在手心手背,我看她怎么办。”

小江听了有点想笑,忙低下了头。

苏喆微愕,点了点头“这也是个办法。不过,正在忙碌的时候让她现在就接手,会不会忙不过来只怕误事。”

祝缨道“哪里就这么娇贵了让她干。”

“是。”

次日,幕府便发出了任命,至此,安南五州都有了刺史,至于祝青君会面临什么样的难题,祝缨就不管了。不经些难事,怎么能磨炼出本领

很快,其余三州也都知道了这件事,事情只在心里转了几转,三人就又忙着秋收去了。一眨眼,便到了几州刺史到幕府述职的日子。按照安南与朝廷的约定,今年安南还是不交钱粮的,幕府今年依旧是个肥年。

赵苏离得最远,赶得最急,他已隐隐感觉到祝缨似乎在培养祝青君。倒也不是不行,祝缨没有亲生儿女,孤儿出身的祝炼、祝青君从小被祝家抚着长大,又姓了祝,是十分合适的。祝青君还有一个别人都不具备的长处她长于征战,但又不是只会想着军功的莽夫。如今西番亮刀在明面上,朝廷的小算盘在暗地里,安南需要祝青君这样的人。

这个他也不眼红他自己的年纪在那里了,儿子又还小,眼下还是在安南把根扎牢更划算。

至于以后,安知他的子孙不能做节度使呢反正祝缨说话是算数的,并不要将这个职衔固定在哪一家。赵苏以为,这个职位可与“丞相”相仿,丞相也没有父传子的,不是么但是可以表现、可以争竞。

以后会不会有人有私心,想窃取安南家天下,那就是以后的事了。可能性不算小,但也不必介怀,几家可以互相制衡。

真正让他急着赶路的原因是,祝缨下令时的状态,她是在什么情况下下的令梧州经过两大丧,一场是祝大,一场是张仙姑,父丧母丧,祝缨表现得完全不同。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出来,且近来祝缨疏于政务,突然下令,很有点不祥的味道。

中途,他追上了祝炼,看得出祝炼也有点着急,两人寒暄几句,并辔而行,口里说的却是“也不知墓修好了没有,这次能多留几天,送二老入土就好了。”

赵苏道“吉远士绅也打听呢。”

“他们。”祝炼说。

赵苏道“我省得。”

二人赶到西州城,在城外与祝青君相遇祝重华已经到了三人碰了个头,接着就要与巫仁打交道了。

提到巫仁,赵苏有点头疼“她以前没这么难缠的。”

祝青君笑道“现在她与您熟了,当然就难缠了,不熟的人,她话很少的。”巫仁的话一多,就会冲,赵苏也拿她没办法。

祝炼道“先见老师”

三人赶到幕府,祝重华也在,正与苏喆说话,看两人的表情,仿佛交情不错。苏喆面带微笑,正说着什么,看到赵苏叫了一声“舅舅。”与祝重华止住了话头。

几人碰面,第一要问祝缨。苏喆道“一大早出城去工地了,西州秋收完了,工地开始复工了。”

赵苏道“那我们去看看。”

苏喆道“我陪你们去。”

天色还早,工地不算很远,几人纵马很快赶到。祝炼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老远看到祝缨提着支短杖指指点点,不像衰颓的样子,他把马驱得更快了。

几骑到了跟前,祝缨将短杖支地,问道“都来了”

几人滚鞍下马,祝缨对祝青雪道“扶着点儿重华。”祝重华年纪不小,以前没怎么骑马过,不如其他人娴熟。

祝炼先说“老师”

叫完一声,又没了词儿,祝缨一笑“哎”

她一笑,大家都笑了,赵苏环顾四周,道“进展还算顺利。”

祝缨道“唔,再有几天就得,你们若是无事,还能吃一杯酒。”

祝炼道“我是一定要留下来送殡的。”

赵苏道“吉远士绅也想来吊唁。先前阿婆走的时候,他们并不知情,这些日子消息才传到吉远府,都说要来尽一份心。”

“行,回家再聊吧。”祝缨说着,对着监工低声吩咐几句,让他留意工匠的饮食。

祝炼与祝青君上前要搀扶,祝缨道“不用你们,走了。”说着,将短杖扔给祝青雪,自己扳鞍上马,看着比祝重华利索多了。

回到幕府时已是天黑,祝缨索性招呼大家一起吃饭,祝缨花姐、幕府心腹、几个刺史、赵霁等人,满满坐了一屋。

祝缨平素颇为随和,屋里很快就呼朋唤友,热闹了起来,到上完菜,赵苏等人一齐向祝缨问好,屋里才暂时安静下来。

赵苏祝酒,祝的是祝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看到祝缨恢复了平静,所有人心情都不错。

祝缨道“好。”

赵苏等人祝酒毕,各自重新坐下,冷不丁听到祝缨轻描淡写了一句“今天有旨意到,你们来得正是时候,省得我再派人发抄了皇帝立了太子。”

口气平淡得与刚才说“这是新酿的米酒”一模一样。

赵苏手抖了一下,米酒从杯沿流到他的手指上,他将酒杯放下,问道“不知是哪一位”

“长子。”

“啊”除了祝重华,赵、祝、苏、陆等人都失声惊叫。

祝缨道“是啊,不是好事。”

皇长子他是个傻子然而他又占着个“长”,在没有“嫡”的情况下,也不能说这样的选择有毛病。但是众所周知的是,一个傻子是当不好皇帝的,傻子的兄弟们也不会服气。选了个傻子做太子,还能说明一件事傻子他爹如果不是只有这一个儿子,那就是遇到了难题、被人掣肘了。

皇帝的处境或者心境也非常的不妙。再联系一下郑、冼没有分出胜负的党争,这个朝廷

苏喆感慨道“陈相公又要犯难了。”

祝缨道“他犯难的事儿将来还多着呢。三件,东宫,党争,边患。哪一样都不能掉以轻心。不止是陈萌,这三件事还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你们都是安南的菁华,要心里有数,天下大势,必会影响到安南。”

“是。”众人一时失了谈笑的兴致。别的可以不管,这个边患怕不包括西番安南如今可不想对上西番啊

祝缨道“怎么这么个表情天塌不下来,还没到眼前呢,准备着就是。没有这几件事,以后也会有别的事把安南牵扯进去。要沉住气。”

“是。”

“好了,来,今天只管吃饭。”

接下来她便不再说朝廷大事了,祝缨又说起安葬父母的事情,这个事大家都能说上两句。苏喆说她母亲在信里也问起了,也说一定要到场的。郎睿也说他父母也要来。路丹青、林风就不提各自的家人。

祝缨对赵苏道“吉远的人要来,路途太远,不必都到,有几个年轻力壮身体好的能赶过来就好。我给他们发帖子,来了你管待他们,多半还要提路的事儿。”

“是。”西、北两处关卡要紧,梧州同样重要。吉远士绅磨了赵苏有一阵子了,希望进出安南能够更方便一些,如果可以,希望可以在西州设个会馆。

聊了一会儿,氛围又渐渐好了起来,颇有几个人微醺。

过不数日,新墓建好,苏鸣鸾等人也陆续赶到,吉远士绅到得最晚,奠仪却最丰厚。荆纲这次没有来,他又被起复,已不在吉远府,打头的依旧是赵苏的父母与顾翁。

祝缨先不与顾翁深谈,只让赵苏先把他招待到客馆去,留赵氏夫妇在幕府说话。

她对赵娘子十分直接“阿姐,你有事。”

赵娘子咧咧嘴“瞒不过你。这可真是这事也只有我来说了,飞虎,死了。”

苏飞虎死了,但是苏晟还在北关看大门,他连西州都很少回来,也不知道愿不愿意回家奔丧。按说应该是愿意的,不过这几天的犟劲儿,回去还要面对兄弟、嫂子,难讲。

祝缨看向苏鸣鸾,苏鸣鸾也是苦笑“还请姥同他说一说,他或许会听。”

祝缨道“让新乐去替他回来。”

苏鸣鸾姑姪俩齐声道谢。

祝缨对苏喆道“你也回去一趟吧,一旦发生口角,也好劝解劝解。”

苏鸣鸾会意,道“我也老了,与这群猴子闹不动了,好在她还年轻,有的是力气。”

苏喆道“我要等阿婆下葬再回去。”

祝缨亲自主持仪式,将父母的棺椁葬入墓中,封闭了墓道。墓朝向北方,祝缨自己对“故乡”没有执念,不过想父母应该是想回去看看的,便这么安排了。

从墓地回来,苏家人便匆忙返回。顾翁并不与他们同行,独自登门求见。顾翁所求不出意外,也是设会馆、请求通过安南的驿路北上时方便一些。对此,祝缨早有预料。她修这驿路为的也就是与山外的联系,此时当然不会拒绝。

顾翁大喜,拜倒在地“咱们福禄县,永念恩德。”

祝缨道“且慢高兴,我修这路可不容易,压坏了要付钱的。”

顾翁一怔,马上说“这是应该的”

祝缨道“好。”她抽商税很轻,拢共抽三个二十分之一,分别从两个关卡收取。即货物进来,抽二十分之一的过关税、二十分之一的路费,出去,再抽二十分之一。除了这些,在安南全境,不再另收任何税。

这是直接收进府库的,然后由府库做出预算,酌情使用。

顾翁心事已了,这才随着赵苏一同东归。祝缨亲自送赵苏出城,顺便把顾翁一同送走。祝青君又来辞行,祝缨道“军屯不要让别人插手,这些人、地、粮都给我留着,你要从中选出精壮,继续训练他们。”

“诶”

“万一有用呢”祝缨说,“一旦有变,现有的兵马是不够使的。匆忙之间召集的壮丁,打打西卡、吉玛这样乌合之众还能应付,如果对方是官军,那就是刀俎鱼肉。练着吧,山外有事,我们是不能独善其身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