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520.常规 正在路上。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520.常规 正在路上。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0:35:34 来源:就爱谈小说

路丹青没干过学校的事儿, 想找个人请教都不知道找谁才好。花姐原本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对象,但花姐擅长的内容跟军事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路丹青只得硬着头皮去拟条陈,她就照着学堂里的课程往下套, 学生读的书给改成兵书, 日常的练习改成操练。

写完了条陈, 忽然惊觉这样不行,应该加一些经史的内容。然而经史里的一些东西,讲的是妇人应守之道,路丹青又觉得这玩艺儿不对劲,不应该讲。想了一下, 将自己历年来记录的笔记给翻了出来。这里面有祝缨给他们选定的课文, 那肯定是没毛病的。

忙了几天,终于把一份武学堂的概要给写完了,拿到了祝缨的案头。

祝缨正在看祝青君交过来的功课, 这篇文章写得祝缨还算是比较满意的。开篇就提出了讯息不全,所以现在的应对都不太准确。接下来是分析“三方”的情况, 得出一个“静观其变”的结论。

因为朝廷虽然漏洞百出, 但是底子厚,一时半会儿坏不了事儿, 西番势头猛, 国力虽不如, 但是目标明确。唯安南新设,才经战乱, 是最弱的,所以应该“静观其变”。

但是这个“变”也不是混吃等死,面是要有所准备,所以祝青君请求, 各处关隘,无论是对西番的还是对中原朝廷的,都得严防。同时要作好战争的准备。

最后,她请求一旦有战事,还是派她上场。

问题、应对都说得比较清楚了,祝缨提笔在她的文章上批了几行字,预备次日一早发出去。祝青君既要上阵,祝缨也预估有可能要她在战场上独当一面,则普安州的政务就需要有人接手,因此批完之后,她又把蒋婉调到了普安州任别驾。

次日一早,数封公文由快马向四面八方送出,除此之外,整个安南再没有什么特别的动静了。苏晟是知道西番的事情的,一大早就向祝缨辞行去北关。

他又没有一个侄女要养,因此走得十分潇洒“姥,我这就去了”

祝缨微微颔首,花姐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苏晟只当没看见。整个幕府里,祝缨是最不爱管闲事的,有时候大家也会嘀咕,姥对婚姻确是不上心的。花姐却是个热心肠,小辈儿到了年纪,她总不由自主地问一问人生大事。然而花姐这样,除了已经双方看对了眼,就差一个有身份的媒人想请她撑场面的,年轻人也有点怵。

苏晟就是怵的,他闷声不吭,拱一拱手就跑路了。

北关还是那个北关,客商们也往来不断,因为是铁索桥,所以不大受江河汛期的影响。不过雨季会让道路难走一些、农时会让出行的人数有所变化,但对商人而言,这些也算可以克服。不同的季节、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物产,积年的老人都晓得各路的利弊,皆依经验办事。

今年却又有所不同,朝廷与西番用兵的事儿,普通人并不知晓,但对商人而言何处有乱兵、何处有流民,消息还算比较灵通的。天下安稳的地方,安南算一个,因此商人也比较愿意与安南做买卖。

苏晟一回到北关,顿觉双肩一轻,抖一抖肩膀,笑吟吟地看着客商往来不绝“不错不错,这样就对喽哎,对面儿有什么人说过什么话么”

一旁一个什长笑道“没有的。”

苏晟有点困惑,他觉得陈放应该会想传递些消息过来,沉吟片刻,他说“把对面给我盯死了。”

“是。”

苏晟一回北关,如鱼得水,没三天就活蹦乱跳了,让知道他丧父、想向他道恼的人怀疑自己的消息错了。苏晟却总是站在桥头,一副指点江册山的模样,直到这一天,祝青君亲自来了。

苏晟听到手下禀报“祝将军来了”的时候疑惑道“她来做甚不是应该”

不是应该盯着西番的吗朝廷再不是东西,现在也不应该会对安南下手吧那祝青君这样的人物到北关来干嘛

祝青君身后跟着十数骑,人人身上的衣服都是半新的,马也不是京城那种高头大马、仅仅衬南方人的身高体形而已,离“鲜衣怒马”一眼看上去就“快意恩仇”离了也得有五万四千里。

苏晟从桥头跑了下来,站到驿路中间门“姐,你怎么过来啦”

祝青君跳下马“顺路。我巡游普安州屯田,在前面的岔道路过,想离你不过二十里,就过来看看你。你气色看着还行。”

“那是姐,这边请”

祝青君对随从们点点头,苏晟这里出来几个人,引了大部分的随从去饮马、休息,只有三、四个人依旧跟着祝青君。

两人进了关卡内,苏晟自有一处办公的场所,祝青君的随从们也跟着进来,进了室内,苏晟才发现有那么一个年轻男子眼睛就一直安在了祝青君的身上,这让他有点不太舒服。他故意问“姐,这是”

年轻男人对他大方地笑笑,祝青君道“这是白翎。”

白翎这个名字是个意译,随着西征的推进,安南的姓氏也丰富了起来,祝缨也没有要所有人都跟着自己的姓。有些人愿意姓祝,祝缨也就随他们,譬如祝重华等人,也有人有对自己有意义的事,因而以之为姓,譬如金寿。

白翎的情况与他们都不一样,他是博州一个普通的寨子里的普通人家的子弟,出生的时候,有人送了他家一只有白色翎子的鸟,因而得名。后来要取名字,就用了意译,巧了白也是个姓氏,白翎的名字也挺好听。

苏晟有点挑剔地看着这个年轻的男子,心里嘀咕才把祝新乐那个讨厌鬼打发到了西关,怎么又冒出来一个白翎

他凑近祝青君小声地说“姐,我看这小子不怀好意。”

祝青君撇撇嘴“你又想到哪里去了与其关心我,不如关心你自己。”

“我还在孝里呢,”他大大咧咧地说,“姐,祝新乐”

祝青君白了他一,苏晟就知道祝新乐没戏了,前两年明明看着祝新乐爱往祝青君眼前凑的来着。祝青君加重了语气“有正事呢”

“您说,您说。”苏晟装成个狗腿子的样子。

祝青君道“你从幕府来,知道西边的消息吗”

“嗯,听说了一点,我才急着赶回来的,”苏晟往北指了一下,“陈大友善,别人可不好说哩。姐,你也是为了这个来的难道要你守北”

祝青君表情有些严肃“没有,我估摸着我还是要往西与他们对阵,兼顾安南全境也不一定。可是普安州我才接手,我这一走恐怕又是要闪下了。姥已调蒋婉来调协,我那个司马你也是知道的,人不坏,就是性子犟,让他做普安司马,他就只看普安。蒋婉比他看得多些、想得也多一点。两人不免有冲突。

如果我西行,你要兼顾一个普安州,不用你忙细务,二人有纠纷的时候,大事必报幕府,小事,你给开解。”

军屯这事儿,起初是祝青君在管,后来让苏晟接手,地方大半在普安州境内的。北关、军屯、苏晟,也算是普安州的另一股势力。身份上也与二人相仿,一旦有矛盾,做些调解是可以的。

苏晟道“这是幕府的意思吗您这安排”

祝青君道“从来将在外,大事要与中枢通气,若是事事请示,杀只鸡都要问个时刻,事情可也做不成了。便是我想自专,也要有那个本事不是”

苏晟认真地说“是。姐,一路小心,保重。”

祝青君道“这还用说有吃的吗”

“啊哦有,有的”苏晟扼守客商往来要道,好东西自是不少,一声令下便有人去准备了。

他又请祝青君多歇一天,祝青君道“不了,我须得趁着还没有旁的事,把普安州巡看一遍。”

苏晟有些遗憾“哎,对了你等等我这儿有一副好铠甲”守关,权利不小,他手上也有些好东西,这是一副皮质的轻铠,质量上乘。自从大家回了安南,好些东西不缺,但不如在京城时的好。

祝青君既然要上战声,苏晟便忍痛割爱了。

祝青君道“你自己留着。”

“我穿小了,以后你要有大的,再给我一副。有好兵器也给我留着,有”

“行了行了行了,我拿着还不成么”祝青君也不与他矫情,收了皮铠,见上面画着漂亮的图案,两只角抵的公牛肌肉坟起十分有力,也很喜欢。

苏晟高兴地把铠甲塞给祝青君,歪着鼻子对白翎说“要好好听祝将军的话”

白翎也不知道这位苏大人发的什么臆症,还是好脾气地说“是。”

苏晟更气闷了,送走祝青君,差点想写信给祝缨告状。笔才提起来,便有土兵来报“对面有信使来。”

苏晟就又把祝青君的私事扔到了一边“带过来。”

来人带来了陈放的信件,想向祝缨询问西番的情况。苏晟不敢怠慢,派人陪同信使去幕府。

祝缨正在斟酌给朝廷的奏报,她依旧不亲自处置事务,只是最后审核,具体细务放手让年轻人去做。亲自管的是与朝廷之间门的公文往来。

政事堂行文问西番,祝缨就得回文。打探得来的情况自是不能合盘托出,祝缨又添了一些“番人不时袭扰边境,左奔右突,难于追击”,因此只好结寨坚守。而西番地广人稀,想找个决战的部族都怕手下迷路之类。

同时也一下昆达赤的内部部族并非铁板一块这样的讯息,并且向朝廷申明,她已经停了边境榷场盐铁类的交易,再请示朝廷我的盐不卖给西番,你是不是让我把盐往你那儿卖一卖不能饿着我,对吧

她又写了一页的夹片,指责朝廷卖给百姓的盐价死贵且不好吃,给朝廷交的盐税也没见多涨,还不如让百姓得一点实惠呢。

奏本写完,陈放的信件也送到了,问的也是西番的情况。

祝缨便叫祝彤“过来,把这几页抄写一份。”拿抄本给陈放。

武学堂正在筹建,花姐已将十男十女的少年挑选好了。他们都住在幕府隔壁的宅子里,与祝彤、林戈一道半工半读,祝缨有时候会吩咐他们做一些事情,他们有时候也与幕府里的随从们一道跑腿做事。

他们的年纪都在十一、二岁,半大不大的,活泼且干劲十足,常令幕府的随从们头疼。

随从们到祝缨身边时都接近成年,识字也勉强、算数也勉强,吏职、护卫做得多些。内中有几个算学学得好的,现在都在巫仁、项安那里,另有一个爱好天文算术的,放到礼曹手下,每每在自己推演与被抓去学堂讲课之间门摇摆。见了这些猴子,头疼之余又有点羡慕自己要是能年轻些就好了,像猴子们这样的年纪就刚刚好。

祝彤很快抄完了公文,祝缨扫了一眼“不错。知道什么意思吗”

祝彤小声说“财不外露答应别人的事儿不能说得太满,以防有意外”

“有点意思了,拿出去发了吧。”

“是。”

自此至秋,朝廷那里又来了两份公文,命祝缨严防西番,而随着秋冬的临近,西番边将又不安份了,派出来袭扰的人数明显多了一些。祝缨便调祝青君往西关镇守,以防不测。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个时节,是对面比较喜欢的打劫的时候。

待边将闹得更凶的时候,祝缨便下令关闭了榷场。

西番边将也不焦虑,凡这种情况他们也有一套应对的经验,就是接着打。

这是一个循环,手头紧了,就打劫一下,抢到就算赚。如果朝廷恼了关了榷场,马上求饶是不行的,需要打一场大的,让朝廷疼了,然后再同朝廷说些软和话,称臣呗,不丢人。接着就请求开榷场。通常这个时候,榷场就又重新开了。

每次都这样。

朝廷通常也挺配合,它也是,能凭交易做成的事,就凭交易。国富民强的时候,就远征“教化”。打赢了,就收藩属、羁縻,打不动,就筑关据守,开榷场。

不过这一次好像有点儿不一样,头一年消停了,祝缨没有收到朝廷要重开榷场的消息,第二年他们又打起来了。

这一次也不算太意外,头一年两边箭拔弩张,到了春夏消停了一些。秋冬又来。

祝缨并不知道朝廷的具体损失,只知道朝廷在战事上并不顺利。这一日,林戈拿着一份文书疾步来到了书房“姥北关来报,有一个叫赵振的人到关上,苏将军派人送他过来,正在路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