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524.又来 天下文宗,怎会有错?

赵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了祝缨的房门外, 路上遇到什么人、说过什么话全都忘了,飘着进了签押房。其形状之异常,令守在门外的护卫们不自觉地将手伸到了腰间。护卫中有两人是胡师姐的亲传弟子, 脸皱成了一团, 十分犹豫是不是要拿赵振这个脾气不错的人当自己的头一份功劳。

赵振被护卫一拦, 清醒了一点, 勉强笑笑,展示了手里的公文“有事。”

小护卫也松了一口气“稍等。”

一个进去通报, 另一个好奇地看着赵振, 赵振又扯出一个笑来,小护卫回了一个笑。里面传来两句对话, 进去的小护卫出来“先生,请。”

赵振吐出一口浊气, 拿着公文入内。祝缨正在看巫仁早些时间送过来的账目, 今年的收成不好不坏的, 没有惊喜也不令人犯愁, 然而与西番的对峙消耗不少, 因此预算账目等与去年一样不好看。

祝缨知道,在这以后将会是经常发生的, 扯过一张白纸,在上面记了个“囤田”。放下笔,赵振刚好进来。

一看赵振那张死人脸,祝缨就知道他要说的事可能不太好, 看赵振勉强行礼,她也不点破“坐下慢慢说。”

赵振不肯坐,揖了一揖“老师,我坐立难安。您看这个, 太子,薨了。”

祝缨也小小吸了一口气,太子死了,本该是一件坏事,然而考虑到死的那个人,好像又没有那么坏。也难怪赵振是这个表情了。

她说“你怎么看”

赵振苦涩地笑笑“朝廷怕又要一阵动荡了,只盼不要害了前线将士才好。”祝缨一向是可靠而令人安心的,与祝缨共处一室说一件为难的事情,赵振开了口之后渐渐没有起初的那么慌了,他的思路也回来了,又补了几句话“东宫固然不尽如人意,可既然选了他,无论陛下还是大臣,必有补救之策。如今东宫薨逝,补救的事做了一半又要改弦更张,只怕越发混乱了。”

祝缨有些赞许地点头,赵振能说出这些,她是比较满意的。看赵振太过难过,她倒有心劝慰了两句“你说的补救之策,纵然开始了,也没多长时间,乱子不至于太大。拟文吧,总要寄一寄哀思。”

这倒霉孩子的命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年纪轻轻就死了。安南对京城一向不太礼貌,祝缨也就下令三天不许唱歌跳舞,齐活。

赵振低声道“不知接下来东宫之主会是谁了。”

祝缨道“总要过些时日才能知道的。”

得这个太子的丧事办完了,让皇帝缓一缓,然后才会有人提议。眼下谈论这件事还是为时尚早。赵振也知道这个道理,发一声感慨无非想从祝缨这里听到只言片语的预测,他也好心安。然而祝缨就是祝缨,一句话没漏。赵振只得去拟文,让安南境内收敛一点。

这份公文的效果如何,赵振是不抱希望的。一则祝缨并没有对东宫有多少尊敬,她不在意的事,安南人就不会很用心去办。二则正赶上秋收结束,各族都在过丰收节,按照习俗,这几乎可以算是各簇的新年了,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千里之外没有任何印象的人就不庆祝丰收

赵振此时心中一丝愤怒也没有,按部就班地拟文、发文,然后写了张记事的条子,第二天一早晨会的时候好一总讲一下这一天的工作。条子上的字迹未干,又来了一个客人何月明。

何月明梳成个妇人发式,衣服都还是从家乡带过来的,其样式令赵振看着倍感亲切。非但安南,便是福禄县,其服色都受了各族的影响,很有些不同的情调。何月明的衣服、纹饰都还是原来的样式。赵振看了,心生感慨。

何月明却不管赵振是个什么样子,自打头一次见了赵振,就知道这位仁兄是个“不高兴”劝解是劝解不开的,她只管说自己的事,赵振做事还是有板有眼的。

她笑盈盈地道“打扰啦,我来是有一件事想请您帮忙。”

赵振道将纸条吹了吹,收好,道“什么事请坐下说。”

何月明道“我们博州学校,缺书籍。您是知道的,如今安南各处都缺这些,印坊、纸坊等处尽力了,也还是不够使。要说文具缺了些,我自己拿私房就给补了,可这书籍”

书籍在哪儿都是个紧俏的东西,还贵,至今还有许多人是靠抄书来读的。祝缨虽设了纸坊、印坊等,产的跟不上用的。

赵振道“我看各州都有印坊,如何不够用”

何月明道“要让差不多的孩子都有书读呀又不是在北边儿,读不起就不读了,当牛做马的。”

安南这儿,好歹给小孩子一本读字课本,这个量一算,就非常的可怕了。

赵振恍惚了一下,道“照你这么说,各处都缺。”

何月明道“我也不要你扣了别人的给我,只要多印一点给我,可不可以我出工钱”

别人不说,要是敢抢别人的,祝重华能打上门来,赵苏也不好惹。祝青君虽然不在普安州主事,但是她的司马是个很会哭闹的人。

赵振只好说“印坊已经在用功了。”

两人讨价还价了好一阵,何月明才得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离开。赵振掐住自己太阳穴,疲惫地往后一倚。何月明是如此的乐观,整个幕府里,女人仿佛永远有活力,哪怕是最斯文如花姐,只是说话轻声细语,做事却从来不含糊国。他不明白,这些女人为什么能够这么的无忧无虑、无所顾忌。

他快愁死了,总觉得还会有大事要发生

大事很快就来了。

自皇太子的讣闻传来之后,幕府确实安静了三天,三天一过,祝缨突然召集了所有人到议事厅来开会。

幕府的议事厅并不常用,祝缨最常与大家见面的地方是签押房、书房。议事厅是比较重大的时刻才会用的。

所有人都带着疑惑往议事厅赶,中途遇到熟人,也都忍不住打听。赵苏与苏喆互相讯问之后才发现,对方是不知道的。花姐本是最适合的询问对象,但她的嘴一向很严,又说“不知道”。

站到议事厅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直到祝缨到来。

祝缨坐在主座下往下看,此时的议事厅人头攒动,都是安南的杰人物。祝缨道“人都齐了,咱们说点正事。东宫薨逝,都知道了吧”

“是。”回答的声音有点儿不解,大家都三天没凑热闹了,还有什么新太子

祝缨道“皇帝没有选个合适的人,必有后患。安南不比朝廷,更经不起动荡。有件事情我想了很久了,应该给大家一个说法。”

聪明人的心已经提了起来,祝缨接着说“安南以后交到什么人手里,如何延续,应该有个章程。安南与中原风俗迥异,也不能全照着朝廷的律条来,应该有所变动。如今,是时候开诚布公,让大家心里有数了。”

呼吸声变大了

许多人不免想到了还没回来的祝青君难道不是她那能是谁呢

祝缨道“律条繁琐,一时说不完,礼曹调几个抄写人,抄出几份,趁大家都在,看看有无需要删减的地方。至于安南选官之策,我已有定论了。”

安南选官,首先是“家得在安南”,其次是必须任过地方官,并且需要有政绩。不限出身,但是对年龄有限制,如果超过七十岁,就还是请退吧。这样的条件,同样适用于节度使。节度使不但要有功,还需要一半以上的官员认可。

安南的节度使,必须是先由安南内部决定了再报给朝廷,朝廷直接任命的,不算的。

同时祝缨也做了规定,对于休致的人,要“给体面”,这个体面不仅指俸禄,还指的是“善终”。唯有如此,才能尽可能的让交接比较的和平。

众人听了,隐约觉得这不是一个“主君”,反而像是“执政”,细思一下,一时无人反对。

祝缨道“那便如此了。”

赵振身无官职,有些话反而能够讲了“老师,您属意何人呢陛下立储,东宫也要配僚属,令其熟谙政务。您既然有这样的想法了,应该告诉我们您属意何人,让他得到锻炼。”

祝缨道“大家都想知道,也都有所猜测,我也不瞒你们,就是青君。”

众人心头一块石头落地,同时又有些怅然。这其中,不乏苏喆这样觉得自己或许也有可能的,还有赵苏这样,知道自己可能性不大,但是确定不是自己之后觉得失落的。还有祝重华这样,觉得祝炼不错的。

祝缨将各人的反应看在了眼里,慢慢地说“安南并不安全,需要有一个一旦有难能够镇慑各方的人。”

众人不由点头,祝青君的本领是其一,除了祝缨没人能调得到她是其二。换个人,无论谁除了花姐做了节度使,想要调动祝青君都是不可能的。虽然民政同样重要,但对于有西番当邻居的安南来说,节度使一定要会用兵。

理由充份,除了祝青君人不在,没别的毛病。

祝缨道“我会向朝廷为她请封,以后,有她在,大家也可安心做事了。”

众人答应得参差不齐,终是都应了。再抬头时,脸上也都挂了些笑,路丹青倒为祝青君高兴“她戎马辛劳,也是实至名归。”

赵振心道这是因为东宫的事惊了心,才准备的吗祝青君是会用兵,只是不知庶务上面如何

其他人想得与他更有不同,除了祝青君,他们更想的是既非世袭,则我的儿女日后是否有人互相使眼色,有人想攒局,想私下将这个事给敲定下来。

祝缨知道他们事后必有串连,却也不禁,只管继续核定律条。祝缨的房外,从幕府开始,向外蔓延的是一股欢乐的气息接下来几十年的主政事也确定了,房内,仍然是一片寂静。

赵苏、苏喆等人聚到一处,到的都是安南有实权的人。他们没有邀请花姐等人,也没有邀请赵振。二江与周娓也没有与会,这让这件事隐隐有一点别样的味道。

大家神色间都有些淡然,祝炼有些焦虑地道“那是不是要让她回来前线危险。”

苏喆犹豫地说“危险是一定的,可是除了她,现在前线谁能说准了一定能稳得住呢听说,姥近来教导的孩子里有几个不错的,可惜都还小,人还没有马高,不行啊,没有能去替她的。”

赵苏道“还是请姥多派些人去保护她吧。”

几人达成了共识,接着,又说起了庶务、下一任之类的话。祝炼道“庶务,有我们,她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如老师现在这般,只管大事不错,也就可以了。”

至于下一任,几人都不说话了。

赵苏清了清嗓子“安南并不安全,需要有能为的执政”

“爹”

赵苏住了口“谁”

赵霁郁闷地说“你说我是谁啊你们怎么都不在幕府啊”

赵苏起身拉开了门“你什么事”

“那个刘相公您知道吧他老人家殁了,那个表苏将军派人送信来,说,还有几个他家的后人已经到了北关,正在派人护送的路上。”

苏喆与林风都蹿了出来,两人一左一右,把赵苏一夹,又嫌他碍事,一人一只手,把他拨到了后面,两张脸对着赵霁“你说什么哪个刘相公什么后人”

苏喆脑子比林风快,连珠炮似的发问“消息准么怎么没有邸报,倒是苏晟先知道了所谓后人,又是哪几个”

二人都是被祝缨放到刘松年相府过的,刘松年这丞相做得很潇洒,政事不大过问,因此有大把的时间来修理属官。祝缨天天忙,养在自己府里的孩子,她一天也抽出不出太多时间去相处。二人在刘府的时候,一天之中,白天有大半天能见着刘松年。

彼时林风最怕被他修理,此时急得眼泪也掉了下来。

赵霁道“天下文宗,怎会有错邸报是真没收到,可苏将军的公文印信是没错的。”

两人又是一人一只手,将赵霁拨开,奋力跑回幕府

他们要确认一下消息。

苏喆边跑边想来的是谁可要安排一下

刘松年的儿孙也出仕了,官职也不算低,怎么就来到了安南,可是遇到了什么事情是不是需要善后呢不管有什么事,总要讲一下情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