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526.调动 君子不器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526.调动 君子不器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0:35:34 来源:就爱谈小说

祝缨对手下人一向大方, 却也没有算到刘衍会把官服给姐姐先供一下,因此刘衍也只有自己的衣服穿,在姐姐的牌位前供了一供就得取下来穿到自己身上。

刘衍穿上了官服, 对着一面大镜子左照右照, 怎么也看不够,让丫鬟取了纸笔来, 调了颜料,对镜自照画了一幅自己的初着官服像。

穿着官服的样子自不如翠围珠绕姣美,刘衍却十分的喜欢。未及题词, 刘遨那里又便了丫鬟来叫她过去吃茶, 刘衍往画像上看了看,微微一笑“就来。”

刘遨的正房里, 茶点已经备下了,三人的待遇在幕府都算是不错的,活计也是很重的。得到告身是件大事, 姑姪才得到了难得的清闲时刻。

坐下以后,都是会心一笑。

三人都不算肥缺,但按照朝廷的标准也勉强都算“清贵”,也符合三人的出身。祝缨又额外对她们三人有所补贴,三人的生活颇为滋润。面上的奢侈比之以前自是不如,但那是整个家族的,落到个人头上不免受到种种限制,绝不如现在这般自在。

三人聚到一处,一是要筹划给祝缨送一桌酒席再宴请一下同僚, 这个是她们在家时就耳濡目染了的,算是手到擒来。

第二件则是日后的规划。

刘遨想得深远些,将两个侄女叫了来, 还是为了三人日后的“仕途”作打算。她们在家族之中,听的、见的,都是为丈夫、儿孙的仕途作规划,现在却要将这些学问都用在考虑自己的仕途上,遽变之下,三人都有点手忙脚乱,分析别人时说得头头是道,说自己时又有点迟疑了。

茶煮好、点心摆上。

刘遨先说“节度副使就要归来,咱们也在安南领职,该想一想接下来要如何自处了。

如现这般可谓稳妥,安南制度草创,也需要我等出力。但是等一切初具雏形,便不是非我等不可。仗着现在的一点功劳、先祖的情面富贵终老却也没有意思,不过是依着祖辈的余荫做个清流名士罢了。

这些日子我看着,安南领兵也与朝廷一般严谨,也要练兵,也要从头做起,咱们比别人强的也只有读得懂兵书而已,并不敢说千百条性命系在自己身上就能建功立功。依我所见,反而是亲民官更合适些。

只是如何行事,咱们还需要再参酌参酌。现安南已有节度副使,一个地方,既有主政,又有储贰,便是个难题。这也是咱们要细细思量的。”

刘昆道“听说副使比我们年长也不多,这样的年轻就有这样的年纪,想必是有真本领在的。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副使有什么想法,也不能都当作是节帅的命令。咱们因太翁遗命来投,还是要看节帅的意思。”

刘遨点一点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这位副帅一直不在幕府,战功卓著,庶务上不曾听闻有过人之处。即便长于征伐,立国之本还在农桑。哪怕是强敌环伺,也须有兵有粮才能支持得住。不过,既然节帅看重她,必有缘故。”

刘衍道“何必现在就猜测她是何等样人等人来了,见了,自有定论。”

三人在家时也曾指点江山,但都知道是不可能实践的,怎么胡说八道都不以为意。现在真的有可能影响到安南,说话又都小心了起来,既不肯轻易对祝青君作评价,也不敢轻易大言“劝说节帅”。

在此之下,刘遨又问“你们接下来有何打算”

刘昆道“恐怕不由我们作主吧”

刘衍也赞同堂姐的意见“我们比幕府诸人强在家学渊源,效用在此。安南草创,是要扬长避短的,咱们长于什么,就让看咱们做什么才是正理。便是我等想要治世安民,也比别人更长于著书讲课,治世安民也是要托于旁人的,奈何奈何便是问我,我也觉得让我们修订典籍比让我们去治理地方要方便。”

可是她们都知道,能够主持修订典籍虽是意外之喜,但是真正的能够践行君子、济世安民也是她们的愿望。

只是又不太甘心。

刘昆喃喃地道“皓首穷经,单说学问,一辈子也做不完的。”

刘遨低头想了一下,道“正因如此,我才要问你们,若有机会呢据我所见,许多事情未必是不行的。节帅御下虽严,然于军国大事之外,待晚辈颇为照看,仿佛是在养弟子一般。现在虽然是因职称为节帅,别忘了,她还是丞相朝廷丞相,从来知道调配百官,中枢任职者也会外任地方。

安南的形势咱们也看在眼里,也不算稳固,更不能说让她放心。只要咱们自己不是不思进取,节帅断不至于荣养闲人。

若有机会,你们愿不愿意试一试,看看自己成不成,设若有了政绩,也能为节帅分忧如若不成,也好死心塌地回来扬长避短。”

两个侄女都说好。

刘遨道“我在节帅身边,发现安南还是缺人才,地方上尤其缺。幕府修订制度,咱们三个未必都能成行,哪怕有一个能到地方上去也是好的。无论是谁,其他两个都得帮她。留下的人,也要做好自己的职务,不能敷衍。咱们家的人,做一样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好”

刘遨又说“安南地方,较幕府必然辛苦,阿翁说过,不经地方难堪大任既有济世之心,就要踏实做事。岂能以在幕府养尊处优为满足,只要做个泥菩萨”

刘昆道“副使那里呢”

刘衍道“即便是分到副使属下,也要明白依然是以节帅为本。”

三人都是刘氏家学,很快达成了共识这与皇帝给东宫分官员是一样的,甭管太子好不好,你的上司是皇帝。

至于接下来的站队,那是后话了,对比藩王,你肯定是向着太子。两宫之争,再议。不过姑姪三人是奔着祝缨来的,更偏向谁也是不用说的。

三人议定,刘昆往后一仰“这做官,也是够劳心劳力、耗神耗时的。”

刘衍懒洋洋地看了她一眼,刘遨问道“要不就不做了”

刘昆跳了起来“我才不不吃个苦,就要吃更苦的苦了嗷”她发现姑姑和堂妹都在笑她,生气了,要挠她们俩。

三人笑闹作一团。

姑姪三人的主意定下了,结伴去找祝缨,请求以新的任务。依旧是刘遨先说,申请手上的事务已完,但是“羡慕”别人能有实务,希望能有机会接一点其他的任务。

这样的姑娘祝缨见过太多,祝缨便问“想做什么”

刘遨道“我等年轻没经过事,不敢擅自决定自己的职司,不必是清要之职,于民有利的就行。”

刘衍道“我们三人,也不必都在一处。”

刘昆道“三人不行,哪怕有一人个能够见识一下真正治国安民的事,也是好的。”

祝缨道“你们的长项也很明显呀。”

刘昆道“不过是手熟而已您要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接替,我可以留下来,让她们去。”

刘衍补充道“万事以大局为重,现在我们承担的职司也不会耽误的。如果现在时机未到,我们就静心等待,只请有其他差使的时候不要将我等排斥在外。我们来安南,不是为了换个地方想清闲的。”

“亲民官不好当,你们没有经验,要有人带一带才行。”

刘遨压抑着激动说“只要有人愿意要,就可以。”

祝缨道“那我可要想一想了。”

三人不由惴惴,都紧张地等着结果,西州城内也有了些微的变化,祝青君回来了。

西番已经与朝廷议和了,边将便没有大打出手的理由了,双方又回归到了你打我一拳、我踹你一脚的普通摩擦里。昆达赤只当不知道边将与祝缨打了一架,祝缨也只当这一架与昆达赤无关,双方把边将打了一顿,重开榷场,一切又恢复如常。

变化的,是各自的内部。

祝缨已确定了祝青君作为自己的继任者,虽然她在民政方面没有显露多少才华,虽然赵苏是义子、祝炼是祝家养大的学生,虽然苏喆打小养在祝缨身边。仅以军功一项,祝青君就有了资格。

安南的现状,西番总不消停,选择她,谁也不能说祝缨是“乱命”。

祝青君率军回师,离西州城越近,表情却越是凝重。她当时正在前线与西番铁骑死磕,对方并非完全不产甲胄兵器,安南的甲兵也并非占据绝对的优势,对方打不进安南,她在敌国行军也苦得要死。

就在这个时候,后方传来消息,让她节度副使。祝青君直接懵了,第一道命令就是“不许宣扬”以及“这是谁要坑我”

待维持住战线之后,再细细打探,才知道竟是真的。祝青君更谨慎了,她向祝缨申请率亲卫回到西州,大部队请祝缨派员换防。

祝缨同意了。

祝青君很快安排好了交割,更是打算回来之后好好与老师谈一谈,再向祝缨表一表忠心。她小的时候就股子狠劲儿,年岁见长,锋芒隐了,世情也见得多了,知道“副帅”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然而自入西州大家都对她笑脸相迎,祝青君也只好还之以微笑。见花姐,花姐不等她表白便说“她既选了你,可见你就是成的。她从来没错过。”

祝青君见花姐精神已不如前,也不敢再让她劳神,只得去见祝缨。

与祝缨的对话,让她捏了两把汗。祝缨的脾性她是经过的,她所虑者乃是其他。祝缨不是一个人,她也不是一个人,她对祝缨从无二心,但是双方的“心腹随从”恐怕未必同心。

祝青君正待向祝缨表明一切听从幕府指令,祝缨却问道“你对普安州,有什么想法”

“啊”

祝缨道“虽让你做副使,安南政务你管的少,地方上的庶务你的经验还差着些,想怎么练”

祝青君定了定神,道“既然朝廷已与西番议和,我就依旧还回普安州,从丈量土地、修路、挖渠开始做。可是我缺人,军中粗人多,我需要一些斯文人。”

祝缨道“可以。”

祝缨手上,最好的文人就仨刘遨、刘昆、刘衍。祝缨让祝青君挑选,祝青君犹豫地道“刘相公的女孙,是不是太大材小用的”

祝缨道“什么材君子不器。我也不会将她们都给你,你能带走一个人,与她处一处试一试,看她能不能务实。如果可以,是意外之喜,如果不行,那就送回来。她们也就别再有什么别的念想了,老实回来给我抄书吧。”

祝青君道“是。那我要刘昆。”

“为什么”

祝青君道“您近来的公文都出自刘遨的手笔,可见她做得好,我不该要走她。刘衍在法曹,律法科条还在完善,她有事做。刘昆虽然在礼曹,但是礼曹还有赵振帮忙。且我回普安州,不宜再用军法,律令不宜过于严格,刘衍也不合适。休养生息、安置老兵、教化、囤田、梳理政令,刘昆更适合。”

祝缨道“可以。”

祝青君放下心来,向祝缨告辞,再去见花姐辞行。花姐此时年近七旬,放在哪里都算是个老人了,祝青君十分挂怀。祝缨则召来苏喆、巫仁、项安,令她们协助安置老兵、抚恤善后。同时要下调令,将刘昆调给普安州。

公文还是刘遨拟的,她有些惊喜,故作镇定地问“她走了,缺谁来填呢”

祝缨道“调项渔过来吧。”

苏喆忙说“那梧州又有缺了,只怕梧州刺史手下可用的人更少了。”

外五县就在梧州,梧州刺史手上才两个县,拢共那么点人。项渔算是老手了,又抽到了西州,赵苏的任务就更重了。苏喆且要担心外五县出事哩。

祝缨道“把江珍调过去帮忙。”

“那江珍的缺”巫仁问。

祝缨道“先空着。”

巫仁气鼓了两腮。

祝青君抿一笑,去领刘昆随她去普安州。现在是春天,过去还能赶上春耕。刘昆也没想到自己竟是最早出行的一个,她自认既不如刘遨之沉稳有成算,又不如刘衍之静默有威严,特长也不起眼,侧坐在马背上的时候,还笑得有点点的傻气。

旁人也不打扰她的快乐时光,颇有乐见其成之意。此时的刘昆也不知道,她接下来会遇到些什么事,她是有一个念头让我教书我也认了,安南缺先生,但是教书之外,总得有点儿实务让我做吧

经国治事,只读书有什么用

“天下文宗”曾经教过她们只会照本宣科,拿着书本上写的照搬到现实里的,都是傻子即便做学问,也不能闭门造车。

刘昆信心满满,摇摇晃晃地跟着队伍一路往普安州进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