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530.变好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530.变好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0:35:34 来源:就爱谈小说

祝缨只带了个人就出城了, 地点便是郊外的墓园。张仙姑与祝大卜葬于此,花姐随后也葬在附近。祝青雪在马上放一个巨大的包袱,另两个则是胡师姐的两个男徒, 今天轮到他们俩当值, 两人都还年轻, 样子看起来既兴奋又紧张, 不时检查一下自己的武器。

富贵人家的墓园会安排些人看守, 到了皇室则专设了守陵官,祝家这片墓地当然没有那么多讲究,但因下葬也修了一条简便的路, 于路口处又设一处小驿,途经此处的人不多, 驿丞便有闲裕兼一兼除草、添土的任务。

祝缨往坟前都烧了纸, 给大家都添了酒,对张仙姑说“死都死了, 索性享受些,爱喝就喝, 别总想着照顾酒鬼。”

对祝大则说“喝差不多了,自己到卧房里喝剩下的,醉了倒头就睡,免得受罪。”

对花姐却只有一句“我得离开一阵子。”

她跑了几十里, 就为了说句话,也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絮絮叨叨哭诉情怀,这让祝青雪等人既觉得是她能干出来的事儿,又有些不解。侍从里高个的男孩上前半步,被祝青雪拦了下来,又瞪了他一眼。

他姓祝, 祝县人,与祝青君是旧相识,俩人家还是邻居,每被这位“阿姐”管,至今一看她瞪眼就发怵。

祝缨在墓前站了一阵儿,不见悲歌不见泪,就对人说“回吧。”

四人又策马回府,准备着明天的动身事宜。以祝缨今日的身份,即便有苏喆的掩护,她出行也须得有交待。除了准备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随从也不能太少,想简单都很难。除了青雪,侍从护卫是必须的。

祝缨觉得胡师姐年纪也不小了,不太适合奔波,让她徒弟跟着就行。胡师姐却以为,现在祝缨身边并不苦,留在幕府里她也觉得无趣。祝缨却说“你留下来,帮着杜大姐看家,她”

祝缨故意不把话说完,胡师姐已经脑补出了一出有关“忠仆”的大戏,一口答应了。祝缨索性把杜大姐也叫过来,把内宅的事务托给她照料,让她与胡师姐互相照应。杜大姐正在伤心,有了事做,反好了一点,只是向祝缨请示“还有蒋娘子,我们几个年纪都不小了,府里不能没有年轻人干活。大人看看,信得过哪个,我们带一带她,给她说说府里上下。”

祝缨道“行。”

幕府的后宅只是人口简单,事情仍然不简单,又涉及账目,又涉及一些寄居在府中的客人。譬如郎睿兄弟,他们好不好,还关系到塔朗县。这样的人物,如果没有“心腹老人”的身份,就必须有个官职品级,否则无以震慑、调解许多事。

祝缨在心里划拉了一回,决定让巫双暂领此职。巫双倒乐得多干一桩事,拍着胸脯答应了。

除此之外,祝晴天也要先随行护送一程。苏喆还要再派护卫,祝缨道“这倒不必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到了普安州我再挑选新人,我从营里选人。”

苏喆道“突然不用旧人用新人,容易引人生疑,府里旧人嘴严的。”

祝缨这才同意选出二十人,随她出行。

临行前,她又探望了二江,让江珍江宝留意小江。再与刘遨、刘衍一番深谈,刘遨之前没做过官,反而比苏喆更容易理解朝廷的种种用意,二人先前手上的事又还没有完成,故而要留在幕府。

祝缨叫来祝晴天“把小五叫来同她们见一面,以后她们有事不便明言,让小五传讯于我。”

小五是祝晴天的手下,也是个打探消息、传递消息的小能人。长得其貌不扬,学习语言极快,记性也不错。他在西州城里经营一间小铺子,卖些针头线脑之类家用的东西,出现在哪里都不奇怪。

刘遨与刘衍对这件事都觉得新鲜又刺激,刘遨道“大人出行,一明一暗两条线,谨慎没有过头的。”刘衍也说“我们会为大人留意幕府的。”

祝缨看她二人的表情,道“这是留给你们做正事的安排,不要淘气。”

“是。”二人微笑着点了好几下头。

祝缨对小五道“她们两个没冷静下来之前不用理她们。”

惹来了刘遨的抗议。

祝缨道“好啦,都忙去吧。”她自己又去见侯五,侯五跟着祝缨家许多年,自张仙姑过世之后他的身体愈发差,此时正在卧床,祝缨特意来看他,是为防别人轻视他。

侯五说话总带着痰音,吐字也很不清楚了,祝缨道“我已经同杜大姐讲了,你有什么事都同她讲。她每天都会来看你的。”

侯五吃力地道“不成啦,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去陪老封翁、太夫人他们啦。”他说得很慢,心里什么道理都明白,只恨不能一下说完。他比花姐年纪大不少,自知寿数将尽,虽庆幸这说了几十年的“养老”的承诺,祝缨都兑现了,又忍不住向祝缨提了要求现在就给他准备个棺材,他也不要埋回老家,就在祝家墓园旁边点个穴,顺手给他烧点纸就行。

祝缨也答应了。

侯五这些年也没收养个一儿半女,晚年确实有些孤独。他原本是有一个“弟子”的,是在祝县为祝缨训练“护院”的时候,看重一个年轻人,年轻人诚实有礼,也做到了个小队长,手下几十号人,但不幸死在了西征中。

此后,侯五也无力再去调教一个徒弟了。

侯五道“那我死了也能闭眼了。”

祝缨道“别说丧气话,我巡查回来再来看你。”

“哎。”侯五说,他的嘴又跟不上心里的念头了,他想说,当年的熟人、袍泽早死得骨头都烂了,他现在不强求了。最后这些年他也过得不差的,节帅好好的,居然婆婆妈妈地安慰起人来了。

祝缨见他言行皆不便,就不再让他多说话,起身离开,让杜大姐再找两个细心的帮佣照顾一下侯五。

安排完幕府里的事务,祝缨最后对已经有了共同秘密的苏喆说一句“家里你多用心。”

便带人往普安州而去。

她有“巡查”这个借口,走得就不太快,耐着性子顺路把沿途又考察了一番。一些地方已经着手再次清查户口、丈量田地了,驿路也有人维护着。祝缨又看了水渠之类,一边看,一边指指点点,给祝青雪讲一讲,此处灌溉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它是平原,与山地自然有区别。

不同地方的亩产量她也大概知道,自迁至西州起,周围就开始屯垦,现在的产量与最初不可同日而语。西州田地的总数也多了二分之一,现在比较缺人,如果有足够的青壮,开垦出的田地当远不止于此。

祝缨还带着祝晴天,一路上祝晴天也看到了之前忽略的事情,不时掏出本子来记上,提醒自己不能总呆在西州城里,也需要不时出来亲眼看看。写完了一页,祝缨道“晴天,我有事要交给你。”

祝晴天把本子翻了一面,提笔等她说。

祝缨道“派出人去,将驿路至京城沿途好好探查一番哪里能容下、五千人驻扎,哪里有足够的粮食补给,沿途官吏风评、城镇人口”

祝晴天记得脑门冒汗,最终只有一句“是。”

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到了普安州。祝青君已经进行了补步的准备,按照计划,她们真的进行了屯田。原本一个担忧就是,青壮都是有家室的,很难保密,现在把他们的家室一同迁过来屯田,都聚在一处,不就一起保密了么

此时的人,一辈子或许也走不了离家五十里的路,大多是自给自足。一些不能自己产的东西靠行商货郎就差不多了。即使是安南,祝缨比较鼓励贸易,本地依然是一个大部分人终生不离故土的样子。

而安南近年来有“迁移人口”到人口稀疏的地方的习惯,被调集的人家也没有异议。

祝缨对这种情况也比较满意,她便在此地驻扎了下来。祝青君已将人丁编户,从中选取识字之人,襄助民政相关事宜。练兵的事,也开了个头,不过单凭她一个人,又要保密,又要练兵,还要管着普安州,显然是不行的。

祝缨也不能够长期驻扎在这里,隔阵子她还得往别处去晃一晃。

祝青君便请示“是不是调几个可信的人,让他们就驻扎在此处。哪怕不能主持,也能帮一帮我。”

“你想要谁”

林风、苏晟、金羽、路丹青当然是比较好的,但路丹青在幕府,林、苏、金还要轮替看守关卡,因此祝青君便从西征的校尉里要了两个人,此外又想要祝彤。

祝缨道“你还记得她”

祝青君道“我觉得,她有点儿天份,也肯用功,心也在这个上头。她的家仇也报了,弟妹也好好的,可以做这个事。哪怕来了之后做不下去,她识文解字的,襄助做书吏或者治理本处屯田事务,也是好的。”

祝缨道“行。”

眼看一处兵营有了雏形,祝缨却又不得不启程,再往他处看看,下一站就是北关。她打算从北关再往西,把西关也看一看,能探一探西番更好。再往南折,那里有铁矿、金矿等。

然后就要回西州等秋收了,因秋收之后刺史们要到西州对账、叙职,祝缨必须到场,所以巡查便以这个时间为界。

她计划对完账之后再去普安州,看一看冬训。北方比南方冷得多,这方面是要用心琢磨的。

然后折往东,看看被祝重华薅回家的倒霉孩子祝明有没有被亲妈打死。接着去梧州,看一看林风他大哥有没有作夭祝青君要祝彤,祝缨就想起来祝彤的小伙伴林戈了。

行程排得满满的,几乎没耽误任何事,又将安南各地这几年的变化重新评估了一番。

祝缨计划得不错,执行得也不错,秋收前后,她回到了西州幕府。

苏喆见她精神健旺,只肤色微微深了一点,道“可算回来了姥,有件事我总觉得不太对,还怕抄邸报给您说不清楚呢。十七娘也说,恐怕朝廷有异动。”

“哦什么事”

到了签押房,刘遨也等在了里面,默默地将一张邸报递给了祝缨。

祝缨扫了一眼,只见上面写得含糊,是要奖励“守土有功”的士绅,会依功授官,使领部众为国效力。

苏喆觉得这事儿问题不太大,就是朝廷糊着呗。刘遨总觉得背后有猫腻“别人还罢了,王相公不像是会一言不发就妥协的人呀。就算是别人,堂堂丞相,怎么会愿意呢”

然而离京城又远,与昔日的关系还断绝了大半,信息不全,无法推断。两人都盼着祝缨早些回来。

祝缨将邸报其中的两行字又看了一遍,道“这是要动手了啊。对,哪个丞相也不想自己这个丞相做得被下面的土财主给架空了,皇帝就更不愿意了。王叔亮有公心,施季行、姚辰英也都有些本领,冼敬更是个方脑袋,这回倒是君臣一心了呢。这是要把士绅自保的话给吃回去了。”

刘遨忙请教。

祝缨道“你,道理是很懂的,只是心地不够阴险。

朝廷里的坏人呀,是这样干的你不是有功么把你招进来,把你的部众也纳进来,说白了,招安。

别看是士绅自保,朝廷之前许的,一旦拥兵自重与土匪也没太大差别了,都是朝廷看不下眼的。给你官做,你的兵也是有功的,都编作官军,不归你管。这就是削兵权。

虽然这些士绅的部众数目通常不多,几十几百的,不配称为兵权,也就是那个意思了。

他们乖乖听从还罢了,毕竟不是反贼,那还能得个官职,哪怕是闲职也不错了。朝廷这样做,就算厚道啦。如果别有心思,又或者舍不得这般威风劲儿,就离死不远了。”

刘遨道“逼反他们再这”

祝缨摇了摇头“怎么会想保留兵马也行,带着你的兵,打仗去拣最难的骨头让你啃,乱民被你杀了,是死眼下的贼,你被乱民杀了,是死未来的贼。你和乱民,谁死了朝廷都赚。当然,最好是两败俱伤。”

刘遨和苏喆都听住了,苏喆是因这种办法称得上阴险高明,刘遨则是大开眼界

她说“王相公是君子,施相公也算平和,他们不至于”

祝缨道“为什么不至于他们是丞相,越是君子,越想天下太平,就越要这样做这是对天下好,不是么

对,填进去的人有点儿冤枉,但一个朝廷想要厚道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不止是改朝换代,也可能央及百姓。

有智力让各方都获益的人太少了,腾挪弥补而已,再聪明的人也有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政事堂真能达成目的,皇帝的运气未免也太好了,史官能吹他一个中兴了。”

刘遨道“总比割据好,割据之后便是互相攻伐,民不聊生,无论贵贱,都是朝不保夕,概莫能外。但愿王、施诸公能够力挽狂澜,也望天下士绅能有公心,得到善终。”

苏喆已经听懂了,道“我看这邸报上没有写咱们,也没有收到朝廷对咱们的令。应该依旧将咱们当作羁縻。姥,今年是不是得给朝廷运点粮和布了”

祝缨道“他们现在腾不出手来对付咱们,不止咱们,哪怕是那些人,也不可能一纸政令就统统解决的,琐碎的事情可不少,这里头学问大着呢。不过还是准备吧,意思要到。好让他们安心做点正事,天下太平比天下混乱要好。”

“是。那派谁去呢”

祝缨看了刘遨一眼,有些惋惜,现在不宜刺激王叔亮。祝缨道“让祝炼带着赵霁、郎睿去吧。”

“是。”

祝缨索性写了几封信,是给顾同等人的。他们如今还在外地做官,正好询问他们不同地方士绅的下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