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538.再临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538.再临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0:35:34 来源:就爱谈小说

赵苏是最先反对的人, 现在倒戈如此之快,令苏喆等人措手不及。

苏喆说了一个“你”又抿紧了嘴唇,显出有点生气的样子来。

祝青君等人也用沉默表示了抗议。

包括林风等人瞧瞧祝缨的头发, 再算算她的年龄, 心中都充满了担忧。她说不在乎是不是死在外面,但他们在乎

祝缨道“我并不是一时冲动又或者是怄气,或是遗憾锦衣夜行必要回去耀武扬威。我告诉过你们, 那样是危险的,小人得志的心, 要不得。我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不是朝廷骤然之间情势急转直下,我一定会在安南安安静静地过我自己的日子。

安南的规划你们想必也是清楚的。开驿路是为了什么, 不断了与外面的交易又是为了什么安南虽然太平,却也贫瘠,多少东西咱们自己不产、做出来的东西也不如外面的好, 连印刷做书,也不如外面。

外面的人那么多, 蠢人多,能人更多,物产又丰富。闭门造车、画地为牢, 等外面缓过气来, 一定会设法教化, 山里会有灭顶之灾的。

如何安全地、真正成为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是我最挂心的。

一头闯出去, 又要被鄙视。不能坐井观天,不理世事。趁我对朝廷还算了解,能开这个头。否则, 日后你们要做,就要重新开始,难上加难。

我已经不能一下跳上房顶了,这次如果不去,我就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什么玩意儿您还想跳房顶祝青君等人都瞪她。

祝缨双手往下压了压,道“如何”

这些道理都是祝缨之前说过的,众人也多少接受了,他们中的许多人见识过山外、京城、朝廷,也承认祝缨说的是这个道理。

祝青君道“可是,我们实在担心。请多带人马,补给也要与朝廷讲妥。再者,请与安南保持联系。”

祝缨道“我知道,走之前我会安排好的与朝廷的条件还没有讲妥呢。”

她最后一句说得轻松,众人短促一笑,心情却一点儿也不轻松。

祝炼道“我陪您去”

“不用,”祝缨说,“你们几个都要留在安南,把安南经营好。”

“可是。”

“我去,”林风站了出来,“既然是带兵去,还是我更合适些。当年在京城,我与他们禁军、京城子弟一处玩耍,虽不算知交好友,也是熟人。他们如今的岁数,有的能当家作主了,有的也成了家中长辈。”

祝缨道“你算一个,祝彤也随我去,她之前熟悉了路径,到了京城与宫里打交道也需要女孩子。”

祝青君道“北关”

“让金羽去吧,”祝缨说,然后看向刘遨与刘昆,“你俩,谁敢与我同去”

两人面色渐渐泛红,都有点激动,又有一丝丝的紧张,对望一眼,是都有些想去,又有些“近乡情怯”,再有一点舍不得安南手上的事。刘遨道“听凭大人安排。”

祝缨道“你手上还有科考和铨选。”

刘昆道“我我去”

祝缨又点点头“那就这样,青君坐镇幕府,普安州交给蒋婉、刘衍,祝彤、林风、刘昆、祝青叶随我北上,其余人各司其职。一定要留意西番。”

“是”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安排,更细致的还在后面。除了会上点名的几个人,她还打算带走赵霁等年轻官员,抽调一部分在幕府及各官署打杂的学生得有自己的人手。

祝缨打算带千兵马北上,起初一段的补给要自己带,还要与朝廷谈妥接下来的补给情况,她带的人的安排等等。

整个安南都动了起来

给祝缨收拾行装的是杜大姐,她一面收拾一面想以前有太夫人,有大娘子,现在只有我与蒋娘子两个了。

越想越难过,也想跟着北上。

祝缨问道“想家了想回去”

杜大姐道“我是生在那儿罢了。有人才有家,我认得的人,现在只有您了。我不是要回家,是我的家跑了。”

祝缨安慰道“我会回来的。”

杜大姐突然不好意思了起来“哎,上了年纪了,净瞎说了起来。我收拾包袱去,京城的人,眼睛毒,不能叫人说您寒酸。可惜了,先前带回来的那些个,你们都分了好些出去。”

祝缨抱着胳膊靠着门框说“就算有,如今式样也过时了。凑合着就行。京城的人,眼睛毒,知道谁不好惹、谁不能瞎说。”

杜大姐破涕为笑。

小江又带着江珍江宝来,请祝缨带她们俩在身边。祝缨拒绝了“她们留在安南吧,你们身边也缺不了人。”

小江道“我想让她们代我再看一眼京城。”

祝缨没说话,江珍忙说“我们俩不只会写写算算,小时候也跟着娘学了些手艺。”

江宝接着说“大娘子在的时候,也教我们一些。”

“我们有用的。”

“女孩儿家,更体贴。”

祝缨对小江道“是你的主意吧”

小江苦笑“瞒不过您。当我自作多情吧,她走了,我总想,能代她多看您一阵儿也是好的。”

江珍道“我自己也想见识一下嘛”

江宝续道“就是您既然说过,是要长久与朝廷打交道的,那多些人了解朝廷,有什么不好”

祝缨道“抽签。”

“啊”

“两个只能去一个,不能同行。”

小江也上年纪了,常多病痛。花姐过世后,她的身体就变得更差。安南与朝廷不一样,不论是不是高官,过了七十都可以休致。小江的情况,前两年就卸了职务。只是安南不养闲人,她隔日还要带几个徒弟。年纪放在那里,身边不能没有人。

江珍江宝只得抽签,江珍中签,一家人回去给她收拾行李。

祝缨对一旁的胡师姐说“你就不要去了。”

胡师姐苦涩地笑笑“我也跳不上房顶了。”

“我另有事给你。”

胡师姐精神一振“什么事”

“你随我来。”

两人出了卧房,叫上了胡师姐的两个徒弟,让他们带去找来刘遨,一同出了幕府,往城外兵营去。此处兵营有从西关轮替下来的老兵,祝缨先从中抽取了五百人,命与普安州的“屯田兵”们一同整装北上。

接着,在胡师姐疑惑的目光中,又抽调了一百人,说“以后,你们就要长相处了。你们没有别的事,只有一件听十七娘的。保护好她。十七娘,他们是你的了。”

刘遨十分惊讶,她因为经常为祝缨拟文、记录的关系,不时参与、旁观一些事情,让她过来她就过来,没有其他的准备。骤听此言,思绪纷乱这些人要怎么养平时怎么安排幕府是副使作主,我带这些甲士是否不妥等等。

祝缨一看就知道她又想多了,便说“他们自会轮班,我都会安排好的。来,认一认人。”

她拉着刘遨,让她站在众人面前“都认一认,这是礼曹刘遨。以后你们就要保护好她。我离开西州,你们就开始轮番。”

“是”

“好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祝缨说。

众土兵应声而散。

刘遨道“这,我如何使得”

祝缨道“你们姑姪到了安南,我很感激。但你们孤身在此也太孤独了。我在安南还好,我一旦离开,安南恐怕会有一些小骚动。你们对安南非常重要,我要给你防身的安排。你要过意不去,就多指点指点朱妍。”

刘遨冷静了下来,说“朱妍不争不抢,冷静自持,我也很喜欢。

至于骚动,不外两种,一是有歹人,这个自有有司维持秩序,我在幕府很安全。

二是内部不合。您在的时候,种种分歧又或想法不同都有您裁决。副使年轻,与副使同辈的人也有,确实容易争吵。但大家彼此相处得久,互知脾性。且据我所见所闻,他们虽然在一些事情上看法不一,却都不是敌人,不至于”

祝缨道“那是当然,是防着有人浑水摸鱼。我又要从府里带走好些人,人少了,办事必有疏漏,或许会有懈怠动荡。你留意。青君那里,你也帮我看着。”

“副使比我年长,阅历丰富。”

“你们各有所长。且你身份超然,他们要是拌了嘴,你从中调解说和一些。”

“是。您北上也是为了,给他们拌嘴的机会吧”

祝缨笑笑“回去吧,我还有给朝廷的回复没写呢。”

祝缨回幕府之后,写了一封很长的答复。

主要是提条件一、必须给我正式的丞相的任命,所有丞相该有的我都得有。另外,我得开府,我不是去当摆设、受气的。

二、我要带兵去,补给你们。

我的建议,那你们得听。如果接受了,你们不能阳奉阴违,指手划脚。如果有异议,说出道理来,咱们商量。如果我的建议被否了,然后出了事,我不背锅。

四、我去了,就一定会尽力,但谁要给我拖后腿,要么他死,要么我走,你们的死活我是不会再管的。

五、快点给我回复。

接着好心地花了不短的篇幅劝说。

叫我过去必不是为了好使你们苟延残喘,真到了那个地步,就不是我过去,而是你们过来投奔了。既然如此,就是为了把国家整理出点样子,维持朝廷该有的尊严。但是你们也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一旦错过,接下来朝廷应该还能维持,威信就难说了,我的本事就这么大,没办法再造山河。

扁鹊见蔡桓公总读过的,我等你们的回答,别让我等太久。真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你们开什么样的条件,我都不会北上冒险,因为我得好好经营、安排安南,先保证安南的太平。找死的事儿,我不会干的。你们应该知道,我是个实在人,从不说假话,说到就会做到。

当然,用词也十分的委婉。譬如开篇,就说自己“只是”个节度使,还是安南的,名不正、言不顺,不好办事,所以,为了大家考虑,还是正一正名的好。

接着,她又给陈萌写了一封信我估计这主意是你出的,看你的面子上,我同意了。但是朝廷是个什么德行咱们都清楚了,别摆谱了,咱们快点儿干活。晚了,朝廷这坑太大,跳下去会摔死,那我就不跳了。真到那一步,你过来,我欢迎你。

一封奏疏,把题目给到了朝廷。

王叔亮看了就先皱眉“这是她自己写的吧”跟刘遨的口气完全不同。

施季行道“是她。唉,果然不好应付啊。陈相公这主意”

王叔亮道“也在情理之中。陛下同意陈相公所请的时候,咱们不是已经预料到她会有所要求么”

想也知道,召人来顶缸,得给条件。他们当时已经设想过了祝缨会提的条件,以她以往的风格,要权、要人、要政策,这是肯定的。让人干活,也肯定得给条件。

施季行道“可是这个领兵入京”

谁也不想让外藩带兵进京。

两人就卡在了这里,祝缨写得很明白,不让带兵,她还怕人要害她呢。带兵过来,一是对付西、北两地也需要兵马。二是她很含蓄地说,朝廷兵是有的,精兵不太够,她这些兵,好使。

如果不答应她,拖下去,朝廷元气大伤,想再恢复就难了。她估计真能头也不回地走了,不收拾这烂摊子。

施季行颇觉倒霉,大好的形势,明明他与王叔亮已经开始把局面扳回来了,皇家自己出事了,拖累了天下,这找谁说理去

两人最终决定去见皇帝,做最后的努力。

二人带了祝缨的奏本面圣,新君有些急切地问“如何”

王叔亮把奏本奉上,新君越看脸色越差,道“这岂有此理”

施季行道“陛下息怒,祝子璋向来耿直,也守诺。”

“那是以前,多少年过去了,还如当初么”新君很是疑虑。

王叔亮道“请陛下圣裁。”他也觉得,让外藩带兵入京,有点儿戏了。又着急,因为几人中更懂军事的姚辰英北上不在眼前,对兵马的评估,他心里没底。

以本心论,施、王是不同意外藩带兵进京的。给祝缨的那份文书里,他们压根就没提让她带“援军”的事儿,也是一种有意回避。

不同意呢,就卡死在这儿,祝缨不进京,他们还跟西、北两处耗着。召祝缨,就是不想耗。祝缨看得也准,陈萌提议的时候就说,耗着,朝廷这次肯定能耗得过,问题是接下来就不好收场了,所以得要个果断的人来,把眼前事给了结了。接下来才有余地。

君臣人进退两难之时,陈萌求见。

陈萌几乎是同时收到了祝缨的信,不得不拖着病体来面圣。主意是他出的,了解还得看他。

新君与两相的疑虑是真实存在的,几千陌生兵马放到京城谁能不心惊呢

陈萌道“一切全听陛下裁断。臣不过是个胡说八道的老头子罢了,陛下不降罪,臣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新君道“老相公何出此言眼下是如何应对”

“要问臣,还是答应她,”陈萌慢吞吞地说,“前些年,连向胡人借兵对付西番的主意都使得出来。安南比北胡,还是可靠些的。”

“向胡人借兵本来就是馊主意。”王叔亮说。

陈萌道“是馊,但也是个主意不是强过没主意的。如今是两面受敌,姚辰英北上了,又无人能当西面,这是试过了的。”

他们也对祝缨隐瞒了一些情况,譬如,官军吃了败仗。又十年过去了,普通的官军比之前还要差些。但凡能顶住,他们连“问策”都不会明着问祝缨,陈萌也不会出主意把祝缨再给请回来。

那是个从京城逃走的女人,朝廷不要面子的啊

这不是被逼急了么

估计祝缨也猜到了一点,不然不能提这样的条件,也不会答应北上。她南下十年,皇帝死了、新君登基都不进京朝见,她可谨慎得很。

君臣面面相觑,新君道“拟诏吧。”

祝缨接到诏令时,上下都已准备停当,次日便动身。祝青君恨不得一路把她送到京城,眼看她平安才好。

送不十里,祝缨便说“你可回去吧,家里不能没有人。难道信不过我吗”

祝青雪也说“您放心,我陪着。我会与晴天姐姐联络的,凡讯息,日一发。”

“两日。”

“好。”

祝缨道“走吧。”

这一路起初走得稍慢,为的是让兵士逐渐适应在陌生的地方长途跋涉。他们之前都是在安南,自己的地方,安全。出了安南就必须提高警惕,起初的几天,祝缨要求祝彤留意训练警戒。

形成习惯之后才加速行军。临近京城,行军的速度又放慢了下来,为的是路上多休息一些,到京城的时候不至于太累,能够有精力应付有可能的意外。

一路上令行禁止,祝缨又亲自教祝彤、江珍、赵霁等人如何转运、调拨配给、安营扎寨、与所到地方的官府交际、与所到地方的百姓相处之类。这些事,赵霁听父亲赵苏教过一些,却是不曾亲自参与的。江珍、祝彤之前有过补习,但都不是在“别人的地盘”上。

都从头开始记笔记。

沿途的官员、官军都很戒备,常以“送行”为名,自入境到出境都陪着,直到下一个州府,由新的官员、官军接替。

江珍嘴快,用方言骂“请来的客人当贼防哩。”

祝彤也腹诽就这个懈怠的样子,还要防备我们真打起来,你们也不顶事儿啊。

官军的日子看起来也不太好过,乍一看整齐,细看看大部分都很瘦,没有精神,装成个抬头挺胸的样子。

直到离京十里,又是姚景夏来接,远远看到祝缨的仪仗,奔到前面跳下马来“拜见相公”

祝缨在马上说“辛苦你来相迎,我们住哪儿呀”

声音入耳,又勾起了一点回忆,姚景夏抬起头来,发现祝缨还坐在马上,腰背挺直。姚景夏心中滋味难辨,又是放心又是担心“相府已然准备好了。”

丞相该有的都得有么,所以还是以前的府邸,连仆人都准备好了。

祝缨用马鞭指了指身后,道“我这些人呢”

“哦禁军已划出一处营地。”

祝缨道“去看看吧。”

姚景夏道“这”

祝缨道“我既然已经来了,就会去面圣,不过,得安排好。”几千号人,也不可能住到京城里,她得先看营盘,把队伍安顿下来,然后再带些甲兵护卫入城。

姚景夏这回倒不用去请示了,只说“末将引路,请。”

营盘地方不错,但不是在城北那儿离皇宫近,而是在城南。地方也不错,水、路都比较近,且附有仓库、马场等。

祝缨道“开始吧。”

林风与祝彤等就开始行动起来,指挥着兵士们依次进入。他们入营前先警戒、搜查,再搬入。又有江珍等人清点物资,条理分明。

姚景夏看了,心道就是我的兵,进了新营,也不一定记得先搜营

林风与他是旧相识,抽空与他打了个招呼。两人初识时是青春年少,此时俱已两鬓斑白。忍不住又是笑,又是唏嘘。

安顿好,天色已晚,祝缨当晚就住在营中。

次日一早,祝缨才吃了饭,辕门来报,王叔亮带着侄子王允直,又有陈放、出了孝的郑川、长公主的驸马郑绅等到营中来见祝缨,接她入京。

祝缨道“来,咱们迎一迎王相公。”

王叔亮并不直接闯入营中,而是使人通报,自己站在营门外观察,对王允直说“这才是森严气象。”

王允直道“是有些不同,这就是杀气吗”

陈放低声说“安南也是边陲,与西番战事也没断过。”

很快,祝缨便大步走了出来。

王叔亮与她几十年未见,眯起眼睛看她,她还是以往那样的打扮,干净利落,刀不离身。走近了,也能看到她的白发,皮肤也不像年轻人了,只有眉宇间的神情还是原来的样子。

王叔亮道“子璋。”

祝缨笑道“是我。”

王允直等跟着行礼,他去过安南,只是没有想到祝缨还能以丞相的身份回京,他一叉手为礼“拜见君侯。”

祝彤有点傻眼,心道这是说什么呢

刘昆心里却乐了哎哟,大家都快忘了,咱们相公还真是一位君侯呢

祝缨一笑请王叔亮入内说话。

宾主坐定,祝缨对王允直等笑道“又见面啦,大伙儿都还好吗”

陈放大大方方叫“相公”,郑家兄弟原本犹豫是叫一声“哥”还是别的,陈放先开口了,他们也就随了。

王允直笑道“君侯,我们几个都没见过南方的兵,想开开眼界。长辈们操心国家大事,我们在这里多留一阵,成不”

“不需要,”祝缨对王叔亮道,“京城离安南,近也有千余里,我已经到京城外面了,营里就不需要人质。”

王叔亮难得尴尬,道“他小孩子胡说八道你的府邸已经准备好了,陛下命我来接你入宫,宫中会设宴,陛下亦有召问”

祝缨对这些都是很了解的,等他说完,才说“好。”

祝缨要先换衣服,再与王叔亮一同进城,王允直摸摸鼻子,与陈放等一同跟在后面。京城还是那么的大,从城门入,走朱雀大街,直入禁宫。

沿途许多百姓围观,他们指指点点,认得丞相的衣服,却不认得祝缨是谁了。到了皇城门前,守卫的禁军也不认识祝缨,但他们认识姚景夏,与百姓一样暗中思忖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那一位

王叔亮验明了身份,与祝缨一同入内,祝彤等人却被拦在了外面。皇城还是那个样子,布局也没有改,祝缨闭着眼睛都不会迷路。无数的视线落在她的身上,祝缨毫不在意,还问王叔亮“今年还没开始修葺吗”

王叔亮道“陛下说,家国不幸,共体时艰,不图享受。”

祝缨道“那也该干干净净的。”

王叔亮道“这些都是小节,稍后面圣,你可准备好了”

“当然。”

说话间到了殿外,王叔亮道“陛下、政事堂都在里面了,请。”

祝缨振一振衣袖,与王叔亮步入熟悉的地方。一个年轻人坐在正中,陈萌、施季行伴在左右。

王叔亮拜过皇帝,祝缨上前拜见,年轻的皇帝反应很快“不必多礼。”

祝缨依旧将一套礼仪做完,皇帝有点满意,亲自将她扶起“日思夜想,终于盼来了相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