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544.旧例 你怎么又来事了?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544.旧例 你怎么又来事了?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0:35:34 来源:就爱谈小说

“错”祝缨发出了疑问。

如果此时郑熹还在, 两人转寰的余地还大些,如今郑熹死了,两人就必须说明白。什么叫“错”呢

姚辰英道“哦, 是我说话欠妥, 敢问您接下来要如何安排禁军我带回来的这些人,有些可以发还,有些原就是禁军出身。九死一生、袍泽死伤之后回来,犒赏也欠着,原本的官职也没了, 这不大好吧

我在北地的时候接到邸报文书, 可都扣下了没对他们讲。要是在前线的时候他们知道后面的职位没了,仗都打不下去啦。”

祝缨这才对他说了几句实话“你带走的人, 也有回不来的吧”

“是。”姚辰英的声音低沉了下去。战争是残酷的, 死亡是常有的。

“那不得了二一添作五。”祝缨终于露出了直爽的本性。

姚辰英也只能点头, 把祝缨给请回来收拾烂摊子, 就得给她好处。王、施都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姚辰英自然也不便外。原本,禁军是他们手里的, 王、施、冼等人都插不进手。如今只好让祝缨分一杯羹了。

祝缨调禁军的时候,就已准备好了应对这种情况, 禁军的职位也一向不满员, 好歹将一部分人塞了进去, 另一部分人又升职往他处去。

这一部分的内容只要将结果知会一声就行,王、施乃至皇帝都不熟悉。

祝缨道“你回来了,户部,你有什么想法呢”

姚辰英下意识地推脱“您比我高明得多,能者多劳。”

把禁军的事情谈妥, 姚辰英就放松了下来,户部,是肥缺,但如果真想做些利国利民的事,此时的户部就是个泥潭,一般人进去爬都爬不出来。抑兼并的事儿,是他不想干么那不是干不下去才收手的么

祝缨道“那你做什么”

丞相也有分管的,原本姚辰英重点在户部,现在也不能闲着。姚辰英道“兵部吧。”

“太仆呢还要不要”

“兼也兼不了那么多。”

“你荐人吧。”

“多谢您体谅。”

接下来,两人三言两语,就达成了共识。祝缨又告知了他近来朝中的事情,姚辰英的亲友在京者众多,消息还算灵通,但比起祝缨就在政事堂,可以的信息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祝缨提到了江政落马受伤,上朝不得,日常的事务也受到了影响,会推荐一位少尹。这个少尹的来头也不算小,是当年祝缨的上司鲁刺史的孙子。

姚辰英也表示了理解。

两人说话,都觉得比与王、施议事要轻松。王、施二人,尤其是王叔亮,总有一些放不开,端着点儿君子理想,甚至不如其父王云鹤之变通机敏。姚辰英只字不提什么相府考试选取女官的事儿,祝缨爱干就干,干得成、干不成,都与他姚辰英没有关系。

只要两人之间达成了默契,其他的人他是不爱管的。

除此之外,两人比较关注的还有东宫。

姚辰英道“东宫的师傅,就算咱们四个都上,也还差着吧且国事繁忙,未必抽得开身。殿下日常还应该有侍讲的师傅。”

祝缨道“当然要有丞相领衔,日常的课业么王相公也在准备考试的事儿,到时候选出饱学之士日常教习就是。眼下,我已提请夫人先为东宫开蒙,岳家的学问,靠得住。”

姚辰英反应过来“夫人”是指岳妙君,再无反对的道理,又觉得祝缨对郑氏,还是念及旧情的。提防之心稍减了两分。

他比较关心的是皇后还没立,又询问为何不奏请立后东宫立得仓促,可以理解。东宫确定了,中宫再慢现在也该有眉目了。“太子生母如果没有皇后的名份,日后恐怕也会生变。”很简单的,如果皇帝以后有个宠妃,又或者正式聘娶一个出身不错的名门淑女,另立了皇后,太子的身份就容易尴尬。

祝缨道“这倒不用太担心,陛下是有意不立皇后了。怕儿子被母后辖制呢。”

姚辰英皱眉道“宫变的时候”

祝缨摆了摆手“都过去了,别猜,猜出来能怎么样”

姚辰英也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两人又完成了一次勾兑。

次日,朝会之后,姚辰英安安静静地回政事堂应卯,不再与祝缨争吵,祝缨却又拉着他做事各地刺史马上就要入京了,他们得赶紧把来年的预算给做出来

两人忙了一整天,这天施季行值宿,祝缨回家,被祝青雪迎在门口“大人,夫人来了。”

祝府里,夫人就是指的岳妙君。

祝缨大步走入府内,王允直等人都回家吃饭了,岳妙君正在灯下看书。祝缨进屋,岳妙君便将书扣在桌上,起身道“可算回来了。”

祝缨将帽子摘了递给祝青雪,走过去问道“有事宫里”

岳妙君道“宫里无论如何都是能够应付的,我来是为另一件事你开科录女官的事,已经召告天下了”

“是啊。”

岳妙君叹了口气“今天早上,他们问我”

岳妙君出身岳家,虽是郑府的太夫人,实与仕林关系还算密切。岳桓前两年过世,侄子们与她的走动虽少了一点,却仍未断。今天,侄子到郑府拜访,询问的就是这件事。仕林中是有非议的。

岳妙君本人是很支持祝缨的,当时说“相府的事,她一女子,这样方便。且也未见她们府里误事,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不拘一格也没什么。总好过把局面做坏,似以往那般朝上乱七八糟,难道就好了

你如今也是大臣了,该想的是国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朝廷先安宁下来,再瞎讲究吧”

当时把人给劝了回去,侄子虽然肚里说,姑母嫁到郑家之后,就有了点勋贵们不讲究的毛病。岳妙君所言也确实有理,半信半疑地回家了。

岳妙君便跑来给祝缨透信儿。

岳妙尹道“这件事,对他们,比你自己做丞相还要可怕。用得着你时,管你是不是女人,就是不男不女的,他们也用。开科录女官不一样,独个儿的女人,做再高的位子也可以。怕的是制度。一旦成了定制,绵延下去,想想数代之后的情状,有些人能吓死。铤而走险,要攻讦谋害你也说不定。”

“我知道,”祝缨说,“刘先生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可正因如此,我才要现在做。一个制度,只有足够长的时间里实行了,它才算有用。

一个孩子,你把他带到世间,也至少要长到七岁,才能自己活下去。太小了,他连讨饭的话都不会说,只能饿死。别人要打他,连跑都跑不掉。

我的时间不多了,能早些做就早些做。

至少要有两到三次科考,让京城的人熟悉这件事。哪怕我死后被废止,以后有事有人能想起来还有这条路。至于推行天下,能办就办,不能办就留给后来者。”

“不要说丧气话。”

祝缨道“并不是悲观。我做事您是知道的,一向是要谋划周全。否则不足以成事。所以,贵妃那里,还请你多多费心。选她的儿子,其实是选的她。陛下一天好一天歹的”

岳妙君道“知道。贵妃的名份,也是个麻烦,太后倒是名正言顺。每日总要生事。”

祝缨道“您家的公主”

岳妙君道“我又不曾辖制太后,她就是心疼嫂子,账也算不到婆婆头上。齐王回来了,她们母女怕是心里有鬼。”

“您心里明白,那我就不多问了,有什么要我做的,只管说。”

“我才要说这样的话,你眼下要做的事,有什么用到我的,只管说。”

“好,”祝缨一口答应,“正好,二十三娘也在准备试卷,您帮忙掌掌眼吧。王叔亮那里,我看他不很乐意,为防他不愿意帮我出卷子,我自己也准备一份的好。”

岳妙君笑了。

考取女官的事儿,京城也曾见过,因为大理寺、京兆、长安、万年等不时会选补些女监里的官吏。少见,但不是没有。

不过那都是“特例”,是以男女大防为理由招录的。像祝缨这样,正式的官员,以前是完全没有的。

没两天,祝缨就收到了弹劾,认为她做事有悖律法礼仪。哪怕你说是你开府的属官,那也不行。因为礼和法里都没提到这个是对的。

非但如此,御史还将王叔亮、施季行一并参了。姚辰英因为回来得晚,写奏本的时候他还没回京,因此逃过一劫。

三人被参,姚辰英还能为三人说句话,斥一句御史“大惊小怪,此事早有先例。”又目视祝缨,让她说句话。

祝缨道“这个事儿,我记得哦,现在说是五十几年前了吧,朝廷上议过。”

皇帝打起精神,问道“果有此事”

“有,”祝缨说,“当年参与的人都不在了,不过旧档还在。当时,臣在大理寺,议设女监。王云鹤、刘松年还帮忙了呢,郑熹是支持的。王云鹤是京兆尹,没几天,京兆尹也录了女丞。郑熹就是当时的大理寺卿,政事堂还是陈峦、施鲲做丞相,旧档上面有他们所有人的签名。”

亲爹牵涉其中,王、施二人被捆住了手脚。皇帝命人查档。户籍、田地的档案十年一换,但是官员、文书类保存的时候就很长,还能找到。纸已经泛黄发脆了,字迹还很清楚。

当时也是争辩过的,现在让祝缨辩经,她也懒得从头再来。此时倒有一个好处,“旧例”是可以拿来援引的。

然而御史又说,这是“从权”的“特例”,与相府不相干。祝缨要是为了做事,可以自己举荐,但不该这样公开的选拔。

御史说得十分小心,避开了“女人不能上朝站班”这样的话,毕竟祝缨还戳在那里呢。

祝缨从善如流“也罢,我自去选人。既然如此,要讲究大防,各地再增设司法、司法佐。陛下,臣当年在南方的时候,遇到过一件案子”将当时府衙内司法佐管理女丞、女吏,趁机行不法的事也给说了出来。

由此提出“让男人管女人,也是容易伤风化的。设女官专管她们吧。”

御史惊呆之余,气得头脸都通红了,又要争辩“岂有此理丞相当为国家计,为何事事都要先讲个男女”

祝缨无辜地道“那要不就一块儿考一遇到事就要分男女也确实烦人,索性就都不讲了”

王叔亮咳嗽一声“不是那个意思。”

祝缨双手一摊“那是哪个意思我什么时讲究过这不是先生们凡事必要我分个男女,倒不看事情做没做好,先把人打量个透这么死盯着女人,是有什么癖好么”

眼看这吵得仿佛之前的党争一样热闹,施季行脑袋嗡嗡的,马上站了出来,喝退了御史“无事生非,只知添乱”

姚辰英不反对,施季行又为了局面不得不出面,三位丞相同意,王叔亮也难反驳。更重要的是,皇帝已经倦了,御史想力挽狂澜的努力于焉失败。

祝缨又拿出一个奏本,这是刘昆的手笔了,就是请各地设立女性的司法、司法佐、法曹之类,以及,官学里的医学生应该正式收一部分女学生男女大防。你要讲,则郎中与病人,够亲密了吧

王叔亮目瞪口呆,如果说设女法官还是强词夺理的话,医学生这一条还真是有道理的。

施季行瞪向祝缨你怎么又来事了

姚辰英道“陛下”

不同的皇帝会有不同的处理办法,以前是让相关的大臣商议,如今这位皇帝却是说“散朝,丞相留下。”

他还有一件事如何处置齐王

以皇帝的心意,杀了吧,斩草除根。但他不能自己讲出来,这样有损他的“圣名”。皇帝情愿以比较简单的,还有反悔余地的“女官”换取丞相们一个处置齐王的主意。

四个丞相就凑到了皇帝的面前。

皇帝先说了“朝上这许多人争吵不休,人多嘴杂争不出什么来,反倒误事,齐王的事且不及提及。施相公,你看如何办”

施季行还分管着大理寺,齐王的案子就是他在查他是从大理寺出来的,且一直在朝为官,上手更容易,而祝缨久在安南且在管着西陲、户部所以这事不是祝缨在管。

施季行的效率颇高,自齐王出奔,他便在暗中准备了,近几个月更是在处理齐王党羽。此时也给了皇帝一个结论“废为庶人,流放。”

王叔亮也附议。

姚辰英却知道皇帝的心意,他在前线的时候就接到皇帝的手诏,让他弄齐王。他又不傻,把齐王杀了,他也怕物议,所以绞尽脑汁弄了个活的来。当着皇帝的面,他装死。

皇帝道“只恐他贼心不死,如之奈何”

祝缨一直不说话,直到皇帝点名。祝缨道“国法如此。”

皇帝道“诸位都这样看么唉。”

丞相多少看出了一点皇帝的心意,更加无人肯担这个离间骨肉的名头了。施季行又提及其他的政事,其中一条就是祝缨开府选官。皇帝瞅了祝缨一眼,道“这个,御史无论有理无理,都是有人这么想、这么反对的,容我再想一想。”

待其他的事都说完了,皇帝又留下了祝缨,问她“相公,必要女官”

祝缨道“他们都骂到我脸上了,男女大防,我就防给他们看身边没姑娘,我不自在。”

皇帝苦笑道“我若让您自在了,您能让我也自在么”

“陛下怎么不自在了齐王已然归案,陛下的危机已除。”

“庆父不死”

祝缨摆了摆手“国法,国法。陛下为什么要让丞相循私呢丞相、三法司依法而断,这是国法。您家里,没有家法吗太后在宫里颐养天年,没点儿事做,不会无聊无趣么”

皇帝恍然大悟“善”

祝缨道“那今天的奏本”

“准了。”皇帝笑着说。

“齐王的案子,还依国法不”

“依”

“齐王案有施季行,我就与王叔亮去管科考了”

“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