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三国新马超 > 第一千三百四九章 江东动乱

三国新马超 第一千三百四九章 江东动乱

作者:隐于深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3 21:07:16 来源:就爱谈小说

次日,马超大笔一挥,再一次签订与曹氏结盟的盟约。不过,奇怪的是,按道理说,曹昂任务完成,当回许昌复命。可马超却在盟约上加了一条,留曹昂在襄阳。理由自然是马曹之前两次盟约均以毁约而告终,这次他不得不防。

毫不客气的说,马超这就是讨要质子的作法了。这种事情,在三国后期是常见的,毕竟三国初期,军阀间混战频繁,可能两家结盟刚达成不足半月,另一方诸侯就可能一下灰飞烟灭。所以,这样做是相当无理且没有必要的。不过,到了此刻,马超如此所为,便显得十分合理且又必要了。

虽然从实力上看,马家完全优过曹氏。可从身份关系上来讲,马超为雍王,可曹操也是魏王,两人之间根本没有半分统属关系。且天下大局已经趋于明朗,两家看起来也根本不会在十天半月之内就被刘备、孙策两家做掉。所以,留曹昂为质此事,取得了马家文武一致的通过,高呼马超英明。

消息传到许昌,曹操那里的反应似乎也很认可。曹操连半分指责马超作法无礼的回应都没有,反而当日便整顿好十万青州军,从许昌出兵,直逼庐江而去。

同一天,马超也下达了令甘宁、郭嘉、文聘暂缓进攻庐江的命令,将主要工作都放在了谣言舆论上来。当日,马曹再度联盟,血洗江东的恐慌流言如插了翅膀一般飞向江东六郡。庐江的孙策显然对于这等谣言攻势没有很大的应对方案,在周瑜的几番劝导无效之下,他做出了一个武人对待谣言最错误的抉择。

马超流言的具体做法,是将马曹两家的盟约大批量印制,并声情并茂、添油加醋说成此番马曹两家大举进攻江东,是马家为了报复孙策胆敢挑衅马家威严,和曹操看自己女儿在孙家受到虐待而要大举兴兵的故事。

虽然从政治上来讲,这个兴兵的理由简直狗屁不通。但只懂家长里短的平民百姓却偏偏信这等经不住推敲的故事,并且经过几番传播,更衍生出了好几个版本。甚至连孙母吴氏逼迫曹女洗马桶的细节都出来了,而有关‘北马南孙’的说法,更是被吵得甚嚣尘上。

庐江这里本就是孙策当年残杀陆康一家的仇恨之地,孙策闻流言越传越凶,立即大惊,他下令,把前线拾到的所有檄文全部集中起来烧毁。

可是马家暗影再一次次加工改良故事版本之后,又发明了新的传播途径,他们把竹刻的檄文放在河水上游,让它流到江东大营这边;通过商队,把檄文悄悄带过来;通过细作,把檄文在暗中传达……

孙策无奈,又下令曰,有敢检拾檄文者,立斩;有敢传递檄文者,立斩;有敢议论檄文者,立斩!他为此还派出了无数密探遍布民间,偷听老百姓的谈话,在道上设立盘查站、张榜恐吓,在城市里挂起一颗颗人头,达到杀鸡骇猴的目的。但这些措施就像用一个小调羹浇水来扑灭森林大火一般,这种高压政策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完全无济于事。从柴桑到庐江,从吴县到会稽,从建业到豫章,大大小小的郡、县、乡、亭,几乎到处都出现了这样的檄文。

高压之下的老百姓自发的播着,传递着。孙策越是下令不许任何人看这个东西,越是引发了百姓的好奇心,这个东西就以更快的速度在民间流传。到后来,这檄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其传播犹如烈火焚野,遍地燎原,无处不在,口口相传,人人皆知。

如此短短不足半月时间,正值曹操大军兵临庐江城下之时,江东整个基业里,终于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吴县的孙权率先否则了孙策的高压政策,并积极派出了使者出使曹营。结果半途上却被孙策拦截,明令解除孙权坐镇后方的大权。可也就这个时候,孙策才发现太低估他那个二弟了,孙权当即下令断了孙策的军粮,江东大地上支持孙权者竟如风起云涌,迫使孙策不得不考虑退兵还江东。

可就在两兄弟的矛盾已势成水火之际,马家又来了一次火上浇油:雍王马超和魏王曹操两家联合宣告天下,只承认孙权对江东的合法地位。这样的作法自然召来了西川陛下的急切反对,一张圣旨痛斥雍王和魏王两人无视皇权、肆意相攻的叛国之举。可惜,这样的圣旨在马家和曹氏几乎三十万大军的压迫下,显得那么有心无力……

江东大地果断兴起一阵‘拥权废策’的政治活动,不少江东望族富户,都旗帜鲜明的站在了孙权的麾下,孤立在庐江的孙策简直束手无策、焦头烂额。而就在这个时候,停驻在襄阳已有一月的马家十万精锐,终于在等不到刘备大军出手的情况下,开始了东征的旅途。

这样轰动的消息传来,更另本就岌岌可危的孙策集团雪上加霜。在内有外困的情况下,似乎只需马家大军和曹氏大军合兵轻轻一推,庐江的孙策政权就会彻底土崩瓦解。更不要提,庐江城里,已经出现过无数次的暴乱和民变了。

可惜,事情的峰回路转,就出现在了马超大军东征的前一刻。

就在马超从郡守府耀武扬威出来统军出征时,襄阳城的一座毫不起眼的酒楼之上,一行人围坐在窗前一张桌上。这行人看似有些悠闲又隐隐有几分忧虑,坐在桌边小声商谈着,好像在商讨着什么。

这家酒楼是典型的木构楼阁式建筑,高达四层,呈方形,每层用斗拱承托腰檐,从这酒楼中望出去,可以清楚的看到郡守府和襄阳大街上的一举一动。由于今天是马家军出兵的大日子,襄阳不少人都跑上街向马超送别致礼,整个三层只有这几个人。令一旁还得在门外伺候的小儿,因不能遥望威武的马家大军而很是郁闷。

“你猜,”一人向旁边三人问道,“他们会在哪里设伏一切都准备好了,若是想刺杀,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他们动手的地方。”

“我猜是吊桥。”一人回道,年纪看起来很是年轻,带着一种初次上场的兴奋和激动,“吊桥是出城入大营最窄的一段行程,若是用来当做刺杀的地点,再合适不过了。”

这话说完,立时遭来桌上众人的白眼。当中一人显然是这行人的首领,他极度英俊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拍着刚才那人的脑袋说道:“刺杀是极有技术含量的一件事儿,你光想着杀死对方,却不想脱身之策,那如何能行难道杀了敌人之后,就只等着束手待毙那种没技术含量的死士,你觉得戏志才会跟你一样白痴”

年轻人一阵羞恼,但又低下头来又无可辩驳。而此刻一直未开口的一人却突然说道:“我猜,戏志才估计还会是老一套,他会隐藏在襄阳大街的一间早被买通的商铺当中。襄阳最近商业发展不错,这两年外地客户较多,管理却没有长安那般严密,他们从那里下手之后,可以轻易摆脱。”

“有点意思。”那领头人又笑了笑,不过最后还是否决了这个猜测:“今日街上观礼人这么多,在商铺隐蔽下手,只能用弓弩,而且机会也可能一闪而逝。戏志才那么谨慎的人,不可能会在那么混乱的环境下选择下手。”

“那大兄,你说戏志才到底会在哪里向你下手”年轻人急了,干脆直接向领头人问道。

“我猜,戏志才哪里都不会乱动。我这金蝉脱壳之计,瞒得了别人,可瞒不了他在襄阳的那位内应啊。”马超悠悠摘下头上的斗笠,将自己的仪容完全暴露在了阳光之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