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三国新马超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定计刺杀

三国新马超 第二百七十九章 定计刺杀

作者:隐于深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3 21:07:1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心意已决,荀攸其实已经没有同这些士人论事的心思了。但也不能抽身而退,只能装着苦思的样子,听这些人继续高谈阔论。

众人不知荀攸此时心思,但却听进了荀攸对马超的评价。谈论的话题,更渐渐向马超身上靠拢。

“先不论此子品德,便说马超文才,却也算入得眼。一首《报国》,似是说尽了他平生之愿。”谈论许久之后,众人仍是不敢贸然定论马超是忠是奸,士孙瑞由此才从才学方面谈论马超。

东汉末期,是自曹操开启了“建安文学”之后,绝句才开始大盛其风。但在此时却还不被认可,更何况马超还是七言绝句。此时是经学流行,马超身为一届武人,能写手一笔好字加能作出诗句,那在天下算是很了不起,但在这些饱读经书的士人面前,只是算是及格水平,因此士孙瑞并没有将马超的才学抬得很高。

这个时候,士人们推崇的是象孔融那样的才思敏捷,是象李膺那样的清流超群,是象蔡邕那样的淫词华章,是象卢植那样的博学多才;而这些马超都没有,在这些人眼中,马超仍是一介粗鄙的武人,唯一比董卓强一些的,是他可能有些才学罢了。

当然,他的机警权变和胆大妄为的特点,也被少数士人欣赏,例如贾诩、杨阜、法正、李儒这些寒门士人,以及现在的荀攸,这种对东汉政权失去信心,认为天下将乱的士人。

“还是待老夫亲自接触过那马超之后,再做定论。毕竟,公达之所言,确有几分道理。此事需谨慎、徐徐图之。”谈来谈去,似乎有些偏离今日的主题,王允便由此对此事下了定论。开始继续转换话题。说到图谋董卓之事:“董贼如今越发丧心病狂,竟烹死数百贤良,且引以助兴为乐。不杀此贼,天人难容!”

“司徒所言。是要......刺杀”士孙瑞算是这些士人当中脑子比较灵活的,从王允口气当中,听出了一丝味道。

而众人均是吸气一阵凉气,对此决定,似乎有些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就连荀攸,神色也真的渐渐凝重起来。

通常来讲,政治斗争的一般境界。都是引而不发。就是你手中我有的底牌儿,我也捏住你的软肋。大家闲下来的时候,互相在不痛不痒的地方动一动,让中间高高在上的皇帝来当一个仲裁者。如此,三方便可相安无事。

可董卓根本不按套路出牌,或者说,他不是很这些士人眼中认为的聪明人。在这些士人眼中看来,董卓做事应该留下一些回旋余地。在对待关东群雄以及皇权的问题不该把事情做绝!这样,就不会让他们这些夹在中间的长安士人,在最后大家闹僵的时候,弄得两败俱伤鱼死网破。

可是,董卓没这么做。或者说。李儒没有走这种政治斗争的固定路子。这这些士人眼中,李儒有点小聪明,可是也有点小愚蠢。比真正的蠢人聪明一些,却比真正的聪明人要蠢了一些。明明只是二流的智商,却偏偏在关键问题上犯下严重的错误!

他根本不懂得,政治是一种互相妥协的游戏!他识破自己这些人苦心积虑的计谋,更令董卓迁都以绝后患,这种做法,丝毫不给长安这些士人留余地,把长安士人和董卓都逼上了绝路!

现在,董卓越发残忍报复士人,而这些士人手中却根本没有董卓的软肋,逼得他们只能选择刺杀!

虽然,行刺是自古以来最为人所不齿的手段,也是所有政治斗争手段中的最下策。往常时期,这些一向深明大义,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士人们提到这种手段就会嗤之以鼻,但现在,他们却不得不采用了,因为,在他看来,这是董卓挑起的战争!更何况,他们之前,还曾密谋过刺杀董宜之事,现在再刺杀董卓,也没什么脸面好顾及了。

自然,这其实是他们这些士人的悲哀。因为这些士人们已经根本没有任何一丝反抗之力,不得不做此最无奈的选择!

众人一阵沉默,最后竟然纷纷点了点头。就连荀攸,也叹了一口气:若是能在短时间内拉来马超为外援,士人同董卓的确还有一争之力。但问题是,马超不是傻子,而这些士人,居然还有些看不上马超......当初定计让马家跟董家争斗,他们倒是欢喜,真心依靠人之时,却又如此千难万难。

所以,这些眼高手低的秉性,使得他们选择直接杀死董卓,导致董卓集团群龙无首,最后再分化消解董卓的部下势力。或许,这样也可能实现士人的梦想。

当然,这条路十分凶险,若是在中间收服董卓势力时,稍有不慎,引起兵变。则长安便会陷入一片火海,万劫不复。

“司徒大人,此计某等心中也有计较。可纵然刺杀董卓得手,那我们手中除了司隶校尉黄大人手下那三千士兵及护羌校尉手下那一千骑兵外,再配上家将部曲,也最多能凑六七千兵马,如此实力,焉能稳定长安局势”

“此事老夫早有计较,诸位不知,除镇西将军马超之外,还有一人,对董卓也是心存不满”王允笑了,此时他笑得,又如一直偷到鸡仔的老狐狸。

“汉朝已无大将,卢尚书前月病死;皇甫嵩受董卓伪诏,已将兵权拱手让给董贼;而朱儁大人仍在中牟起兵顽抗,但形势似乎也不太妙......”士孙瑞出口,想到王允想来有深意,但陡然猜测到:“莫不是董卓手下”

“然也!”王允抚掌大笑,这士孙瑞果然才思敏捷!

“难道是忠于职守的徐荣”黄琬出口猜测,在他看来,唯有徐荣那般铁血中正的将领,才配得上这匡扶汉室的大业。

其实,无怪这些人如此认为。因为董卓旧部当中多是凉州将领;但中郎将徐荣却是例外,他是辽东人,且是一员忠勇之士。虽然他在荥阳败曹操,在洛阳击孙坚,但却只是奉命行事。由此,也可看得出他出众的军事才能。众人均觉,此人若是能归顺士人,则大业有望。

可王允却是低下了头,有些难堪的说道:“徐荣此人忠于职守,恐怕难以撼动。若大事已成,徐荣自然俯首听命。然若是让他叛离董贼,老夫却是心有不逮。”

士孙瑞听到这些,急迫问道:“那司徒大人所言何人”

“吕布,吕奉先!”

“那等粗人,反复狡诈,背信弃义,焉能心向某等”众人不禁唏嘘,对于王允说出的答案,似乎很是有些怨念。

而荀攸却是心中暗笑:王允啊王允,原因为你看不到马超的重要性,才不用马超。现在看来,是我冤枉你了。你怕是降服不了马超,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吕布吧

心中早已有了去意,荀攸也便顺水推舟替王允说道:“吕布此人虽品性不端,但却是某等最容易招抚的对象,手中三万并州狼骑,若是运用得当,再震喝住徐荣手中那两万飞熊军,则长安便可稳固,大事可成。”

众人还想反驳,但先前他们已经排除了马超、又期盼不到徐荣,更何况,还是王允选择的吕布,他们也没有理由反驳。于是,众人只得同意,又开始纷纷大骂董卓无道,残暴不仁。

唯独越骑校尉伍孚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