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三国新马超 > 第五百一十三章 风云涌动(一)

三国新马超 第五百一十三章 风云涌动(一)

作者:隐于深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3 21:07:1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初平三年,注定是动荡的一年。

自马超威逼长安,威杀郑泰后,天下所有人都以为,这一年便要进入蛰伏待发的时期。可是,平时声名不显、根本进入不了任何人视线的陕县,却又将天下的心挑动了起来。

“朱儁那里,可有消息”刘协端坐在寝宫当中,脸色已经说不出是平静还是隐忍。

王允裹了裹身上的厚裘衣,拿出一封信恭敬递到刘协手上说道:“朱将军已有回信,说是时刻心念汉室,随时听候陛下差遣。”

对于朱儁这位大汉铁杆儿忠臣,刘协也感到有一丝懊恼:朱儁虽然虽然年老,但历久弥坚,足以扛起汉室复兴的柱梁。当初,诛董之后,自己就该宣旨将朱儁调入长安的。可事到如今,只能再让朱儁再担一份劳苦了。

刘协将朱儁的回信看完,心中也很是感动。朱儁信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汉室的痛惜和希冀。再想想远在扶风的皇甫嵩,那位迟暮仍思国的老人,刘协心中竟升起了一丝愧疚:自己为这两位老人都做了什么,值得这二人如此殚精竭虑为汉室分忧更难得的是,在汉室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不顾年老体衰,仍旧站在自己身前,用似乎永远压不垮的脊梁抗住那些风浪。

可惜,现在看来,汉室确实也如这两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样了。而朱儁的信中,除了尽忠国事之意外,隐隐也透露出他现在处境很艰难的意思。而刘协也知道,冬季对于部曲最为难熬,尤其是像朱儁这样丝毫得不到供给的部曲来说,更不啻于一场噩梦。

“希望朱将军,能为汉室尽最后一份力吧.......”刘协喃喃小声说道,现在的他,不敢奢求自己能保住长安。但他可以肯定,只要长安这次没有沦落,那自己绝对便又逢来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皇甫嵩之事,刘协心知肚明,可从马超手中赎回来,再加上朱儁上朝,两员老将把持住兵权,那自己不需要马超,也可一言九鼎,稳步开创汉室新兴的基业。

“陛下,微臣以为,还是召温侯回朝罢。马家此次蠢蠢欲动,老夫委实心神不宁.......”王允看着刘协那小孩一幅伤感的模样,心中不知为何也感性起来,说起话来,也是这般软弱。

“心神不宁”刘协笑了,随即继续说道:“朕看司徒大人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吧”

王允没有反驳刘协的挖苦,只是淡淡又说了一句:“陛下,马超,不得不防......”

刘协闻言,脸色瞬间黯淡下来,思忖片刻后,开口道:“着温侯即日回朝镇守,留两万兵马于陕县抢占险要,凭地据守!”

王允看刘协同意了自己的意见,又踟蹰说道:“陛下,大策已定,以长安为后方。可调徐荣、李蒙两军,前去陕县增援.......”

“放肆!”刘协勃然大怒,直接向王允咆哮道:“王司徒,你莫非要得寸进尺否!为何不调长安郡兵和京兆、冯翊两郡郡兵前去陕县增援”

“陛下,国事为重,不可意气用事.......”王允一幅宠辱不惊的样子,得知马超秦关出兵的消息之后,他便知道,刘协和马家的协议作废了。所以,士族又渐渐在朝堂上占了上风。更何况,现在是朝廷正倚赖并州吕布的时候.......

“此事暂且搁置,目前战事未启,增援陕县未免有些过早。待看军情发展,再于朝廷定论!”刘协气愤王允这种阴柔进逼的德行和语调,袖袍一挥,断然下了定论。

王允闻言,看了一眼刘协之后,躬身说道:“既如此,老臣告退.......”

“且慢,关东群雄那里.......可有消息”刘协突然开口,神色有种说不出的感叹。王允知晓,这是刘协和自己心底最后的期盼,但结果.......

濮阳郡,兖州牧府之中。

一人跪坐在大厅当中,眼神明耀如辉,扫视了底下文武之后,拿着一封诏书,看罢后抿嘴一笑,开口说道:“文若,依你之见,某该如何答复这封诏书”

此人手持着朝廷的绢布诏书,却丝毫不以为意。举手投足间颇有种玩世不恭的味道,这种气质显示出他对整个世俗的玩味和无所不能的怡然自得。此外,只要细细观察,不难发现,此人身上另有种独特的霸气,一种将命运玩弄于股掌之上、视他人如草芥粪土的霸气。

此人当然就是曹操曹孟德。

除了曹操,谁还能有这种气势和风度

此时在州牧府大厅当中,曹操仍戴着沉重的虎纹钢盔,而钢盔下面是一张普普通通的脸:焦黄黎黑的皮肤、消瘦的面颊,但配上他那深邃的、蕴藏着无穷智慧的眼睛,竟然产生出一种决不平凡的奇异魅力,令人不敢仰视。可就是这样一个富有奇异特质和独样霸气的人,语气却令人如沐春风,说不出的温和可亲。

而被问询的那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在高冠的束发下,是一张清矍俊秀的脸庞。而纤长伟岸的身上,竟还有淡淡檀香味道,说不出的好闻。历史上汉末史书上,除了荀彧荀文若之外,无人有此记载。

“汉室风雨飘摇,此乃明公奋威匡扶之时。然明公此刻镇抚青州,手下兵微将少,实无独挽狂澜之力。依属下之见,当上书与袁绍,表诉明公为汉室分忧之心,望袁绍借兵相助。此事若成,一来可表明公匡扶社稷之心,二来可加重明公声望;若不成,也可将袁绍兵马留于己用。”

曹操此时虽已为兖州牧,但名义上还是袁绍的小弟,直至官渡之战后,才彻底摆脱了袁绍的阴影。而荀彧这一番计略下来,不仅让曹操两面得好,还能白白再捞一把名望,当真是一条滴水不漏的妙计。

曹操听后,抚掌大笑:“得荀文若助我,何愁天下不定”

而荀彧,听闻曹操说出如此不臣之语,脸色竟有一丝黯淡。他宽大的袖袍之中,紧紧抓住了一封信件:那是用上好的扶风纸写成的‘家信’,可落款之上,除了荀攸荀公达之外,却还有一方雍州牧的大印……

荀彧一向虽然愤恨汉室的腐朽,但骨子里一直是汉臣。可如今他又为曹操幕僚,只能为曹操出自妙计,心中委实矛盾的很。

“文若,奉孝已然旬月未归,不知可是长安一线风雨涌动,奉孝难以东归”说完那政事之后,曹操突然开口向荀彧问道。语气眼神之诚挚,令荀彧也不禁赞动。手中捏紧的那封信,也有一丝松动。

“明公,奉孝,恐怕是暂时回不来了........”荀彧苦笑一声,将手中的一封信递给了曹操。而曹操看罢,竟然大叫一声:“吾恐失奉孝矣!”

“明公勿忧,奉孝虽放荡不羁,然忠主之心还是有的.......”荀彧虽然不知信中内容,但看到曹操如此爱才,不禁开口宽慰道。

“文若不知,你褒赞奉孝甚矣,吾心有疑。与奉孝执掌相谈后,甚投心意,由此,某便让奉孝出使雍州,立一大功,回后重用。然马孟起匹夫,竟厚颜无耻,与奉孝一赌汉室兴亡.......”

“明公之意,汉室无望矣”荀彧也是大惊,虽在心中,他已经料定有这个结局,但真听别人亲口说出来,心中还是不禁有一丝痛恸。

“若无马家插手,汉室无忧。然某观马家之马超,决然不是那隔岸观火之辈.......”曹操复杂一笑,用自己都不理解的语气说道:“所以,汉室,必亡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