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后娘[穿越] > 21.叔侄相认

后娘[穿越] 21.叔侄相认

作者:元月月半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5:50 来源:就爱谈小说

宋招娣仔细回想一下:“肥而不腻?东坡肉啊。你比你儿子会挑食。”

“不会做了吧。”钟建国看好戏道, “我还以为你什么都会呢。”

宋招娣倍感好笑:“看我吃瘪就这么高兴?不过,你这次又得失望了。”

“你会?!”钟建国瞪眼道。

宋招娣点了点头:“让我好奇的是,你以前饭都吃不饱, 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食堂不可能有东坡肉,你们部队更不可能给你们做东坡肉, 你在哪儿吃过的。”

“两年前我们团把老蒋的部队打败, 部队为了表彰我们, 叫炊事班给我们做过一顿。”钟建国道,“这里没外人,我也不怕你笑话, 我这辈子就吃过一次。”

宋招娣:“我在书上看到过。”其实是美食节目,“东坡肉做起来不麻烦, 但有两种调料咱们家没有, 白糖和黄酒。”

“需要多少白糖?”钟建国问。

宋招娣:“两斤肉一两白糖。”

“一两白糖?”钟建国噎了一下, “我还以为多少呢。你身上没钱了?”

宋招娣:“当时给我的那些钱我没敢用,现在还有一百七。七十是咱们的生活费, 剩下的那一百块钱不能动。”

钟建国眼皮猛一跳,居然有一百七, 他以为顶多还有十七:“等我一下。”洗洗手上的泡沫,啪嗒啪嗒跑到楼上, 拿着一个信封递给宋招娣,“我昨儿发工资了, 算上昨儿的工资有一千五。”

宋招娣的手抖了一下:“一, 一千五?你, 你怎么会有这么多钱?”足够在故宫旁边买一处四合院了。

“这些年存的。”钟建国道,“刚入伍那几年没剩下什么钱,主要是这几年存的。”

宋招娣接过来,摸摸厚度,很是纳闷:“你有这么多钱,都不舍得给大娃和二娃买点奶粉?”

“我没喝过奶粉。”钟建国实话实说,“以前听别人说起过几次,但大娃的妈奶足,我就没想过给他们买奶粉。大白兔奶糖,我也以为是糖。要不是你说那种奶糖是炼乳,我也不知道。”

宋招娣哼哼道:“咱俩认识快一个月了,你现在才说,真能忍啊。”

“大娃的妈耳根子软,我怕你跟她一样。”钟建国道,“再说了,你经常语出惊人,我还怕你卷着钱跑了呢。”

宋招娣倒出来看看,见全是十元大钞:“你是军人,我是军属,我能跑到哪儿去?就算想跑去资本主义国家,人家也不给我办/证。别整天给自己找理由,说得好像全是我的错一样。”

钟建国道:“真要算起来,确实是你自找的。”

“这一页翻篇。你们部队什么时候出去买东西,给我买十袋奶粉。”宋招娣有了钱,财大气粗,“再买两斤大白兔。”

钟建国伸手把钱夺回来:“没钱了找我要,这些我先收着。”

“钟建国!”宋招娣陡然拔高声音,发现三娃抖了一下,连忙降低音量,“你答应过我,钱由我管着。”

钟建国:“你太会花钱。”顿了顿,“咱家有多少肉票?”

“算上上个月的,十斤猪肉票。”宋招娣眼珠一转,“不如——”

钟建国连忙打断:“想都别想,买四斤。这个月才过两天,我不想接下来的二十八天,天天吃青菜炖豆腐。”

“听你的。”钟建国洗被单的时候把手表放在地上,宋招娣勾头看一眼,“九点了,赶紧洗,咱们去买菜。”

十点左右,宋招娣背着竹编的背篓,钟建国抱着三娃,两夫妻直奔副食厂。

翁洲岛上原本只有供销社,东海舰队主力移过来,军人家属随军,柴米油盐都要买,部队就和当地政府商量一下成立个副食厂。

百姓养的鸡鸭,刨去上交给生产队的,全都可以卖给副食厂。多了一份收益,岛上的渔民对此没有任何意见,副食厂就办起来了。

钟建国一边跟宋招娣介绍周围的邻居,一边说:“我建议你尽快去学校报道。张政委说,阳历年过后,副食本,军队里的补贴都会调整。

“老师的待遇估计也会跟着调整,你提前过去,别人有的你也有。过年的时候,学校会给老师一袋米,几斤油,你如果年后再去,就什么都没了。”

“我还以为你是伟光正呢。”宋招娣很是意外。

钟建国转向她:“伟光正?”

“伟大、光明和正直。”宋招娣道。

钟建国摇头失笑:“有米有油好过年,我是为了你们能天天吃的满嘴流油。”

“小宋,小钟,你们干什么去?”段大嫂迎面走来,发现宋招娣背后的背篓,“去买菜?别去了,我都买好了。”

钟建国:“你买的留着明天吃,我们买晚上吃的。”

“我买的都是些鱼和肉,不能过夜。”段大嫂道,“回去吧。院子里有青菜,不用再买了。”

宋招娣:“那也得买点,也顺便看看副食厂在哪儿。来到岛上二十来天了,我还不知道供销社门朝哪儿呢。”顿了顿,“嫂子,晚上都去我家吃啊。”

段大嫂见劝不住:“那你少买点,我已经买两斤猪肉了。”

“知道。”宋招娣并没有因为段大嫂买菜而少买。买两条鲈鱼,一个鸭子,和四斤猪肉,随后又买些时苓蔬菜。

回到家已差不多十一点半,大娃和二娃坐在门口,看起来很是可怜。宋招娣莫名想笑:“你俩怎么不进去,门又没锁。”

钟大娃猛地爬起来,一看真没锁门,只是从里面闩上,手轻轻一拨就能推开:“你出去为什么不告诉我?”

“没找到你们。”宋招娣知道他和二娃跑去玩了,根本就没想找过他们。

钟大娃年龄小,宋招娣说的一本正经,小孩信以为真,抿抿嘴:“下次告诉你。”

“那我下次出去也告诉你。”宋招娣道,“晌午给你们炒肉吃。”

二娃咧嘴乐了,有些郁闷的心情瞬间转晴,扒着宋招娣的胳膊,指着背篓:“给我看看。”

“进屋再看。”钟建国朝他后脑勺拍拍,“是先蒸馒头还是先收拾鱼和鸭子?”

宋招娣:“蒸馒头。我下午没什么事,鱼和鸭子交给我。”

“跟过年似的。”钟大娃冷不丁开口。

宋招娣一时没反应过来,意识到他说什么,扑哧笑了:“你家以前过年吃这么丰盛?”

“好像没有。”钟大娃仔细想了又想,“只有大肥肉。后妈,我喜欢吃大肥肉。”

二娃恐怕宋招娣看不见,举起小手:“我也喜欢大肥肉。”

“我待会儿就做。”宋招娣买的是比瘦肉稍稍贵一点的五花肉,钟建国烧火蒸馒头的时候,宋招娣切约莫一斤肉,把肉切成薄片,用从刘家菜园子里摘的蒜苗、不辣的青椒搁一块炒个回锅肉。

钟建国闻到香味,咽了口口水,看着宋招娣把透亮的肉片盛出来,忍不住问:“你真会做东坡肉啊?”

“后悔了?”宋招娣居高临下看着他,“钟团长,你是男人!”

钟建国扭头看着噼里啪啦冒着火星的木柴,就是不看宋招娣。

虽说钟建国手下有两千多号人,是个大团长,可他今年也就三十岁,在宋招娣眼里就是正青春的大小伙子。钟建国不故意气宋招娣的时候,宋招娣也懒得跟他计较。

吃过晌午饭,宋招娣收拾已经变凉的馒头的时候,看到案板上放着一小碗鸭血,不由自主想到,上次她杀鸭子,鸭血全流在地上,钟建国说她是败家老娘们。还是没忍住搁心里骂钟建国一句。

钟建国揉揉莫名变红的耳朵,感觉有人在背后说他,低声说一句,小心眼的女人,就吩咐小李去码头。

宋招娣的爹娘、大姐、大姐夫,再加上两个孩子,四大两小一辆吉普车坐不下,刘师长便让他的司机跟小李一起去。

刘师长的车,大小军官都认识,跟着钟团长的车走了?这个路数大家看不懂了。训练区的连长、排长不好去问,刘师长的老搭档,鲁政委抓住刘师长的胳膊偷偷问他怎么回事。

没见着人,刘师长便没有提刘洋,只说家里出了点事。

鲁政委见他心情不错,立刻猜到是好事。

翁洲岛虽然挺大,可钟大娃和马振兴打架,这么小的一件事都能传遍整个岛。刘师长这段时间又没出岛,刘家遇到好事?他连点风声都没听到,导致鲁政委更加好奇,追着刘师长问遇到了什么好事。

刘师长被他缠得头疼,就跟他说他侄子找到了。

鲁政委知道刘师长有个侄子,逢年过节,他们在外执行任务,一家人不能团聚时,刘师长总是会提起他大哥的妻子和儿子。

此生不可能再见到的侄子不但突然出现,还是钟建国的姐夫?鲁政委半晌憋出一句:“你说得对,小钟就是老天爷的亲儿子。”

刘师长哑然失笑:“我也没想到世上有这么巧的事。这事帮我瞒着,一旦传出去,以后再重用小钟,那几个羡慕嫉妒小钟的家伙该说我任人唯亲。”

“这一点我还是知道的。”鲁政委看看手表,“船再过一个小时就靠岸了。回去看看吧。”

刘师长人在军营,心已经飞到码头上,没强撑着,也没让鲁政委的司机送他,跑步回家。

钟建国其实也想回去看看宋招娣怎么糊弄她爹娘,但他下午有训练任务,好奇也不能离开。

三点钟,船靠岸。

宋母脚踏实地,往四周看了看,忍不住说:“跟咱们那边也没啥区别啊。”

“这边暖和点。”宋父把薄夹袄脱掉,“小刘,你给招娣发电报的时候说清楚了没,俺,不对,我怎么没瞧见招娣呢。”

原主还在的时候,经常教宋家人说普通话。宋家人在小宋村时“俺”来“俺”去,是因为村里人都那么说,他们一家讲普通话,反而成为村里的另类。

船开的时候,宋父就交代一家人,到了翁洲岛要讲普通话,就算说的不标准也得说,不能给宋招娣和钟建国丢人。

刘洋:“我说了。按理说应该——

“老同志,您是钟团长的父亲吗?”

刘洋转过头,看到个很是精神的小伙子,还穿着军装,连忙说:“这是我爹,钟团长的老丈人,你是?”

“喊我小李就行了,我是团长的警卫员。”小李连忙打开车门,“请上车。”

刘洋想也没想,扶着宋父先上车,最后抱着孩子挤上去。

小李挑了挑眉,很是惊讶,团长的这个岳父一家和先前的那个岳父一家果真不是一路人:“同志,后面还有一辆车,你可以坐后面。”

刘洋楞了一下:“你,你们开两辆车来接我们?”

“团长估摸着坐不下,就又找一辆车。”小李笑道,“我来的时候经过团长家门口,嫂子已经开始洗菜了。”

宋母忙问:“我们家招娣?”

“啊?对,是小宋嫂子。”小李道。

宋母:“她,她洗菜谁带孩子?建国有仨孩子呢。”

“大娃和二娃领着弟弟玩儿。”小李并不知道宋家人没见过钟建国的三个孩子。

自从宋招娣跟钟建国来翁洲岛,宋母没有一天不担心闺女当不好后娘,不能让钟建国满意,钟建国要跟她离婚。

“这俩孩子挺听话的。”宋父别有深意道。

小李没听出来,实话实说:“是很听话,嫂子叫他们干什么他们干什么。有一次我帮嫂子**窝,嫂子叫他和二娃出去玩,小哥俩也不出去。”

宋母看向宋父,老两口都看到彼此眼中的欣慰。

“为啥是你**窝?”宋母问。

小李:“我是团长的司机,也是他的警卫员,他忙的时候我特别闲。团长一天忙到晚,我就一天闲到晚,帮他干点活也是应该的。”

“你们团长经常不在家?”宋父问。

小李下意识想点头,脑袋一动意识到不对,这老两口拐外抹角打听钟家的事啊:“最近还好,天天都能回家。”

宋母满意了。

下了车,看到钟建国的房子是二层小楼,篱笆院墙边菊花盛开,院子里面种满了菜,还有压水井,不用挑水吃,更加满意。

看到从屋里跑出个小孩,宋母扬起笑脸,冲刘洋招招手:“快把我给孩子买的东西拿过来。”

“大娃,是不是姥姥来了。”

宋招娣的声音从屋里传出来,宋家人停下来。

“是的。”大娃看一眼宋母手里的大包,抿嘴一笑,转身跑回屋里。

宋母很是意外,连忙拍拍宋父的胳膊:“那孩子,那孩子知道俺是姥姥?!”

“爹,娘,大姐,姐夫,快进来。”宋招娣出来就喊,“大娃,二娃,给姥姥、姥爷搬板凳。你们先进屋。”随即冲胳膊喊,“刘师长,我爹娘来了。”

宋母朝她胳膊上一巴掌:“喊什么喊,俺们又不是什么大人物,喊什么师长么。”

“娘,隔壁的刘师长就是姐夫的叔叔。”宋招娣话音一落,从隔壁跑出来一对男女。

刘洋的个头不高,垫着脚看着往这边跑的人,小声道:“爹,娘,是我叔。”指着篱笆外。

“姐夫,不能确定是你叔,我也不会给家里写信。”宋招娣说着,突然发现不对,“婶子怎么没来?”

刘洋猛地转过头,收回视线:“我娘嫌累。招娣,我,我待会儿该咋说?快,快,招娣,他进院了,我该咋说?”

“无论怎么说都得进屋说。爹,娘,赶紧进来歇歇。”宋招娣接过宋母手里的东西,感觉挺沉,心下好奇,“娘,你买的什么?”

宋母:“给几个孩子买的苹果、橘子、麦乳精和,和什么来着?他爹。”

“供销社的人说是江米条、地瓜干和糖果。”宋父走进屋里,看到大娃还在搬板凳,可算相信小李的话,钟建国的两个孩子很听话,“快拿出来给孩子尝尝。”

宋招娣冲大娃和二娃招招手,把包打开,一股鱼腥味扑面而来,不禁皱眉:“娘,我们这边就靠海,你怎么还拿鱼干?留着你们自己吃。这么远的路拎过来,你们也不嫌累。”

“不是给你的,是给他叔和他婶的。”宋母说着,眼角余光瞥到门口多出两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女,连忙拍拍宋招娣的胳膊。

宋招娣抬头笑道:“嫂子,师长,进来,别搁门口站着。”

“还叫嫂子?”段大嫂打趣道。

宋招娣懵了,心想不喊嫂子喊什么,一看到她身后的人,恍然大悟:“瞧我这脑袋,婶子,叔。这是姐夫给你们带的鳗鱼和带鱼。”拿着鱼干朝两人走去,“这个是我大姐夫刘洋,这是我大姐宋来宝。这是他俩的孩子,老大叫大力,老二叫刘根。”

“好好好!”侄子终于找到,刘师长很激动,正因为激动,见到长大成人,跟他大哥有三分像的刘洋反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那什么,亲家,你们渴吗?我,我去倒茶。”

钟大娃指着小方桌边的暖瓶:“伯伯,在这里。”

“喊爷爷。”宋招娣道,“以后喊伯母奶奶。”

钟大娃微微皱眉:“为什么?”

“因为伯伯和伯母现在跟姥姥和姥爷一样,都是咱们家的亲戚。”宋招娣道。

刘师长抬抬手:“小宋,孩子喜欢喊什么就喊什么,不过是个称呼,心里有我们就行了。”

“那我听你的。”宋招娣把宋母买的零食全拿出来,瞬间摆满小方桌,“我没有骗你们吧?”

钟大娃抿嘴笑笑,下意识看宋母一眼,小声道:“这个姥姥挺好。”

“噗!”刘师长坐在侄子对面,瞧着刘洋的大儿子跟大娃差不多大,他也是当爷爷的人了,莫名有些紧张,大娃此言一出,刘师长反倒放松下来,“这个姥爷也挺好,姨妈和姨夫也很好。”

钟大娃看了看他脚边的鱼,点了点头:“都好。”

宋招娣笑笑,把江米条拆开,掰开一点尝尝糖分不高,直接推给大娃,冲两个外甥招招手,“你们四个分着吃。去楼上或者院里都行,不准往外面跑。”

“好!”钟大娃接过来,“我们上楼。”

宋招娣:“大力,刘根,跟着大娃上楼。”说话间冲她大姐宋来宝使个眼色。

宋大姐放下老二,推一下他:“去跟小哥哥玩去。是叫哥哥吧?”

“大娃最大。”宋招娣又抓几颗糖果,“给大娃和二娃一个,大娃会把他们的小玩具全拿出来给你们玩。”

大娃和二娃一走,除了刘师长和段大嫂,剩下的人全都是两个小孩的亲人。两个小孩不像刚进门时那么怯生,接过宋招娣的糖就往楼上跑。

小孩子打发走,宋招娣才说:“姐夫,刘叔想知道你爹牺牲后,那些人怎么对你和杨婶。”顿了顿,“姐夫,不用担心给刘叔添麻烦,他是师长,咱们不怕他们。”

“其实,都过去了。”刘洋说出口,眼里蓄满泪水。

宋招娣微微叹了一口气,冲她娘使个眼色,娘俩起身去厨房。

刘师长的妻子嫁给刘师长之前不识字,那个年代的人过了今天没明天,直到段大嫂和刘师长成家,段大嫂也没个正儿八经的名字。

段大嫂年轻时,亲戚邻居都喊她小段。如今上了年纪,又是师长的妻子,没法再喊“小段”,无论年龄大的还是年少的都喊嫂子,或者段大嫂。

段大嫂吃过晌午饭就把她买的鱼和肉送到钟家。

宋招娣炖上鸭子就杀鱼。宋家人到的时候,宋招娣正在用盐和姜片腌鱼。

宋母看到案板上四条鱼,高兴又心疼:“招娣,以后的日子不过了?”

“娘,太夸张了。”宋招娣道,“鱼比咱家卖的还便宜。因为知道你们会过来,上个月存到月底的肉票也没用。一次吃个够,咱们都解解馋。”

宋母还是忍不住说:“咱们才几个人,吃不得四条鱼。”

“我们一家五口,咱们家一家六口,刘家一家四口。”宋招娣道,“大姐夫的堂妹和堂弟还没放学。别说四条鱼,再来四条鱼也不够吃。娘,帮我烧火,我开始做饭。”

宋母想说其中五个小孩,根本吃不了几口,可是鱼都买来了,说什么都晚了:“你们现在有三个孩子要养,以后还会有孩子,省着点花。”

“我知道,娘。”宋招娣道,“我们有存钱。”

宋母“嗯”一声,小声问:“有动静了没?”

宋招娣不解:“什么动静?”

宋母指着她的肚子:“你这孩子是不是傻啊。”

宋招娣无语:“娘,从我和钟建国结婚那天开始算,我俩才在一起二十四天,就算有我也感觉不到。”

宋母掰着手指一算:“也是哦。”

宋招娣转过身翻个白眼,这个老太太也忒心急了:“娘,你们来翁洲岛,二姐知道吗?”

“我们来得急,没跟她说。”宋母道,“等我们回到村里,她不问,我就不说,她问起来,我再说。”

宋招娣不赞同:“这么大的事不告诉二姐,对她不公平。”

“那你叫娘咋办?”宋母道,“你二姐出生后,娘的肚子一直没动静,以为这辈子只有俩闺女,对你大姐和你二姐不偏不倚。你大姐有的,你二姐也有,哪怕一根头绳,娘也没亏过你二姐。

“她呢?不知道什么时候相中刘洋,把全家瞒得死死的。村长去咱家提议刘洋入赘咱家,她也没吭声。刘洋和你大姐去扯证了,她跳出来阻止。我总不能说,来宝,别去了,叫你妹妹去?这是当娘的该说的话?”

宋招娣:“二姐当时没说,是认为大姐夫会选她。她平时对大姐夫挺好,可能以为大姐夫知道她的想法。”

“她是我生的,我都没看出来。”宋母道,“你大姐夫那么老实的人,他咋可能知道。你二姐就是,就是自己觉得自己特别聪明。

“再说后来的事,你当时也在,娘跟她说,一定给她找个样样都比刘洋好的对象,不会让她吃亏。她呢,又不声不响自己找了一个。要结婚了,回村打证明才跟我和你爹说。你说说,天底下有这么当闺女的?”

宋招娣叹气:“都过去好几年了。您是当娘的,别跟她计较。她如果懂事,也不会说出不准大姐和大姐夫结婚的话。”

“我也不是想瞒着她。”宋母道,“她男人的工资比刘洋高,每次回去就嘚瑟个没完。好像咱们一家加一块都没有她男人能干。

“你大姐夫现在是烈士遗孤,还是军属。要是被她知道了,又该觉得不如你大姐,又该跟我们怄气,过年都不回来。”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咱家也没有爱攀比的人,也没有那么小心眼的人,她这是像谁啊。”

宋招娣:“像您姨和您表妹。”

“说你起你姨奶奶,你表姨知道你和建国结婚,没来闹吧?”宋母忙问。

宋招娣没有提,她算着日子和申城往这边来的船的时间,努力把钟建国的继母和前岳母弄到一块,只说两人来到翁洲岛上发生的事。

“你表姨还会再来。”宋母肯定道。

宋招娣知道钟建国的前岳母会再来,见她娘说起赵银都没经过思索:“娘是不是从舅舅那边听说了什么?”

“她儿子,就是赵银嫁给建国他爹生的那个儿子,今年已经十八了。”宋母道,“国庆节第二天生的,名字叫胜利。去年初中毕业一直在家,也没去厂里上班,听你舅舅的意思,想让建国给他安排个工作。”

宋招娣睁大眼,不敢置信:“怎么都是这个德性?”

“别提了。”宋母长叹一口气,“我们来的时候,村里的几个妇女还问你爹,建国这边待遇好不好。估计也想把孩子送来参军。”

宋招娣:“当兵光荣,当兵也苦。现在这个天气还好点,我听段大嫂说,赶上三伏天,大小军官都晒的跟黑碳似的,有些人晒得全身脱皮。”顿了顿,“钟建国也不例外。”

“他们都以为现在不打仗了,当兵就跟以前的伪军一样,整天坐在屋里吃香的喝辣的。”宋母解释道。

宋招娣仔细想了想:“你回去跟他们说,现在还在打仗。”

“打仗?”宋母大惊,“老蒋的人又来了?”

宋招娣连忙说:“娘,别着急,不是这边。我记得南边在打仗,具体是哪儿,我也记不清了,回头问问建国。”随即,压低声音,“娘,外面还在哭?”

宋母走到厨房门口,勾头往外面看了看:“不哭了。他叔正在跟你爹说话,可能是说你姐夫以前的事。这些鱼咋吃?”

“我在书上看过,清蒸和红烧。”宋招娣买的两条鲈鱼清蒸,段大姐买的鱼用来红烧,“以前在家的时候也想做,可咱家没那些东西。娘,我今儿给你做红烧肉吃。”

宋母瞧着闺女像换了一个人,很是欣慰:“结了婚就是不一样,都知道给娘做肉吃了。”

“我以前也想做,可是你嫌我不会过日子。”这倒是实话。原主以前吃的清汤寡水,肚子里没有油水,就挖一块猪肉放在馒头上,撒点盐,馒头蘸油吃,结果被宋母逮到胖揍一顿。

宋母:“人家姑娘家爱美爱玩,你除了念书就想着吃。以前娘说你小姐的身子丫环的命。没想到娘也看走了眼。”

“那时候我才十来岁,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宋招娣道,“不过有一点,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宋母点了点头:“是比早几年好了。”

“娘,大娃、二娃挺听话吧。”宋招娣知道宋母最担心什么。

宋母“嗯”一声,突然想到:“老三呢?”

“您没看到?”宋招娣惊讶,“门边有个小床,三娃在睡觉。每天下午都会睡一会儿。”

宋母把柴火往里面推一下,起身就往去,见厨房门东边真有张床,不禁感慨:“城里人真有法子。招娣,这个床咋做的,回头给你姐夫说说,给咱家刘根也做一个。以后刘根睡觉,你杨婶子也不用呆在屋里看着他。”

小宋村以前有个女人把孩子放在床上睡觉,她去做饭,等她把饭做好,小孩也死了。

宋父被请过去给小孩检查,一看小孩的脸色就知道,是小孩睡醒自己玩,不知怎么钻进被子里,把自己给捂死了。

打那以后,小宋村的村民都不放心小孩自己睡。

刘灵有原主的记忆,三娃睡觉的时候,刘灵都是用个小棉被把他包住,不敢给他盖被子。只有守着他的时候,才敢给三娃盖上被子。

“这东西好做,建国那里有图纸。”宋招娣道,“回头我找他要。娘,鱼已经蒸上了,现在就炒菜?”

宋母是没意见:“建国啥时候回来?”

“六点左右。”宋招娣道,“他如果没回来,就先把菜放在锅里热着。”

大锅里面蒸鱼,小锅里面炒菜。宋招娣做了红烧鱼又做红烧肉,紧接着炒两盆藕,两盆生菜和青菜。

正在做紫菜鸡蛋汤的时候,宋招娣听到有人喊钟大哥,故意说:“娘,钟建国经常这个点回来,回到家啥也不用干,直接吃饭。”

宋母反问:“你叫他干啥?你觉得啥活是他能做的?”

“洗衣服,劈柴,啥活都能干。”宋招娣随口道。

宋母瞪眼:“又胡说八道。老爷们洗衣服像啥样么。别想一出是一出。”

“婶子,您可能不知道,我们家的衣服全是我洗。”钟建国走进来,“外面绳子上的那些床单、被单,还有三娃的尿布,招娣从来没洗过。”

宋母转向宋招娣,不敢相信:“真的?!”

“娘,他体谅我带孩子辛苦。”宋招娣其实不想提这茬,要是不说点实际的,她纵然说自己过得很好,她的便宜娘也不放心,“我要洗,他不让。”不待钟建国开口,就说,“把东坡肉端出去。”

钟建国脸色微变,冲宋母笑了笑,看到切成片,油光锃亮的肉,下意识往外面看一眼,见没人进来,冲宋招娣招招手,“快夹一块我尝尝。”

“你可真贫!”东坡肉块大,人有多,为了人人都多吃点,宋招娣把肉切成片,准备码两盆,还有一盆正在切,干脆给他切一大块塞他嘴里。

钟建国情不自禁轻呼一声,把肉咽下去就忍不住说:“就冲这块肉,值了,值了。”说着,就转身往外走。

宋母忍不住揉揉胳膊上的鸡皮疙瘩:“你们啊。算了,我也懒得说。”

“那就什么都别说。”宋招娣道,“我下个月去学校上课,一个月有八十块钱。家里如果有什么困难,娘,叫爹给我写信,我给你们寄钱。”

宋母张了张嘴:“这么多?!你,你嫁给钟建国,嫁对了。”

“是呀。”宋招娣道,“就算学校不停课,我大学毕业后当老师,工资也不见得有这么多。”

宋母连忙问:“这边怎么这么多?”

“学校是部队子弟学校。”宋招娣道,“教的都是军官的后代,教育部门给一些钱,部队也会贴一些钱,工资才比别的地方高。”

宋母彻底放心下来,然而,当她看到桌上的菜,还是忍不住念叨宋招娣不会过日子。

钟建国再次吃到东坡肉,整个人像吃了蜜似的,不等宋招娣开口就说:“叔,婶子,这边天气热,你们如果不吃,到明天就不能吃了。”

“放水井里。”宋大姐突然开口。

宋招娣:“这边都是压水井,没有井。”见她姐和姐夫只夹青菜,想一下,给两人夹许多肉,随即就说,“大娃,这个东坡肉拌饭比菜汁拌饭还好吃,要不要?”

“今天没饭。”钟大娃早就想到,“我知道了。”眼中一亮,“肉汤给我留着啊。”拿着两个杂面馒头就往外跑。

宋母忙问:“这孩子干什么去?”

“估计去谁家要米饭。”宋招娣这么猜的,没想到大娃真端着满满一碗米饭回来,顿时哭笑不得,“谁给你的?”

钟大娃很是得意:“林中的妈妈。爸爸,去给我拿个碗,我要用肉汤拌饭。”

钟建国拿四个小碗出来,把米饭分成四份,二娃和刘根碗里的饭少一点,大娃和大力碗里的饭多一点,然后把肉挑出来,汁浇米饭上面。见刘师长的一对儿女睁大眼睛看他,笑道:“是不是没见过这么吃的?大娃自个想到的。”

“是我娘做菜,连汤都好吃。”钟大娃很给宋招娣面子,几次想故意喊后妈,一看到墙上还挂着橘子、苹果,就不好意思喊了。

宋母笑道:“那也不能只吃汤,也得吃肉。”说着话给他和二娃夹两块肉。

两个小家伙顿时笑眯了眼。

钟建国见状,松了一口气。

刘洋和宋大姐也放心下来。

饭后,钟建国很自然的刷锅洗碗,饶是宋母有点心理准备,也忍不住念叨宋招娣不懂事。

宋招娣不想跟她叨叨,转移话题,给他们介绍在哪儿洗澡,回头晚上谁哪儿。

宋母一见宋招娣这样也懒得再说。而正因为这样,宋母睡觉的时候,发现床底下有个头绳也没多想,误认为宋招娣收拾房间的时候落下的。

大娃、二娃和三娃跟着宋招娣和钟建国睡,两人之间隔着三个小孩,想来个眼神交流也只能看到对方的一只眼睛,宋招娣乐了:“钟团长,这么睡还满意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