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大明皇太孙日常 > 第130章 130

大明皇太孙日常 第130章 130

作者:七年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2:59: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南京城, 东宫。

朱高炽收到朱瞻基让无影送来的密信。

虽然朱瞻基知道朱棣不想让他插手管他爹爹和他二叔之间的事情,但是该让他爹爹知道的事情,还是得让他爹爹知道。

朱高炽看着桌子上突然冒出来的一封信, 就知道是朱瞻基派人悄悄送回来的。他连忙拆开信,看了起来。等他看完信,他的眉头紧锁了起来, 脸色变得有些不好看。

张明珍进来, 就看到朱高炽这副凝重的模样, 忙关心地问道“太子殿下, 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朱高炽把手中的信递给了张明珍“你看看。”

张明珍伸手接过信,细细的看了起来。等她看完,她和朱高炽露出一样沉重的神色。

“太子殿下, 父皇他该不会还是想让二弟做太子吧”

朱高炽皱着眉头说道“帝王的制衡之术,不过要是我在这场博弈中输掉, 那么我这个太子殿下也做到头了。”

张明珍内心有些不安, 忙问道“殿下, 你打算怎么办”

朱高炽面露苦涩“父皇想让我和二弟制衡彼此,但是我却什么都不能做, 最起码我不能像二弟那样明目张胆地收买大臣。”

“这是为何”张明珍不太理解, “既然父皇想让你和二弟相互制衡,那么你也能像二弟那样笼络朝臣。不然二弟的势力强于你,你怎么制衡二弟”

“话是这么说,但是我却不能这么做。”朱高炽说到这里, 微微地叹了口气说,“你信不信,我要是像二弟那样极力地笼络朝臣,父皇一定会对我非常不满, 甚至会以为我有不臣之心。”

“可你什么都不做,怎么和二弟抗衡”张明珍拧着双眉说,“二弟一向受军中将士拥戴,如今他又在北京,跟在父皇身边。”

“明珍,太子不好当啊。”自从朱高炽被册封为太子后,他每日都如履薄冰。表面上他这个太子殿下看起来非常威风尊贵,其实他这个太子殿下做的非常辛苦。说实话,太子可比世子难做多了。“我这个太子要是太过优秀,被朝臣们拥戴,那么就会引起父皇的忌惮。可是,我这个太子要是庸庸无禄,一定会被父皇嫌弃,届时父皇就会找机会废除我这个太子,让二弟做太子。”

张明珍虽然是妇道人家,但是她却非常聪明,对朝中之事有独特的见解。

“殿下,你辛苦了。”殿下还是世子的时候就十分不易,如今做了太子,变得更加辛苦。

“唉”朱高炽真的是满心的心酸和委屈,但是他又不能说,也只能对妻子诉诉苦。

“殿下,你什么都不做,真的没问题吗”张明珍生完孩子后,恢复以前的聪敏,“殿下,你什么都不做,父皇就会满意吗”

“我什么都不做不行,但是做了也不行。”朱高炽非常苦恼,“你说我该怎么办”

张明珍也一时间想不到好的办法,“的确不好办。”

“我还是听瞻基的,什么都不做,至于文臣们要做什么,我就不管了。”

“可是,殿下,如果文臣太过拥护你,是会惹父皇不满的。”

“父皇不满就不满吧。”朱高炽的语气听起来有些破罐子破摔,其实并不是这样,“我这个太子要是一直小心谨慎不犯错,父皇是不会高兴的,所以我偶尔还是得犯错,让父皇骂骂我。”

“殿下,你要是犯错,二弟可是会大做文章的,届时父皇一定会严惩你的。”像这样的事情,以前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不怕,我还有瞻基。”朱高炽笑说道,“瞻基是不会让二弟欺负我的。”

想到一直跟在朱棣身边的朱瞻基,张明珍心中很是想念“也不知道瞻基什么时候回来”

“估计要明年春天了。”朱高炽猜测道,“今年过年,父皇他们是不会回来的。”

“你说父皇留在北京过年做什么”张明珍很是不理解这件事情,“母后刚生下小妹没多久,父皇就去了北京,这一去还长时间不回来。”

“你忘了每年冬天北境就会不安宁,父皇也是担心北元。”

“也不知道瞻基长大了多少。”自从朱瞻基上次被刺客掳走,张明珍就非常在意担心他。

“想瞻基呢”

“殿下,你不想吗”

朱高炽大方承认道“当然想,这宫里没有瞻基这小子,我都觉得冷清了不少。”

“可不是么,我看母后也非常想瞻基。”

“瞻基是母后抚养长大的,瞻基不在身边,母后比我们还要想他。”朱高炽说道,“好在还有团团陪着母后。”

“就不能写信劝父皇回来过年吗”

“父皇心意已决,谁劝都没用。”

张明珍心中清楚,也就没有再说这件事情。

朱高炽他们夫妇俩没有再说政事,说起宫里的一些事情来。

被朱高炽和张明珍他们挂念的朱瞻基,此时正忙着训练他的小军队。

朱棣给了他一队童子军,让他自己训练。训练一段时间后,朱棣还让朱瞻基带着他们上战场实战。

朱瞻基对训练他这支小军队一事非常重视,他参考他前世的一些记忆中的训练军队的方法来训练他的军队。

朱棣没有插手朱瞻基训练一事,让他放手的去做,然后等着看他训练的结果。

关于朱瞻基的童子军,朱棣直接在北京城中招收的。

一听要做朱瞻基的士兵,北京城的孩子们非常积极地报名。

朱棣没有给朱瞻基多招人,就招收了五十个孩子。

朱瞻基每天除了读书,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训练他的军队。

朱棣和张玉他们对朱瞻基训练方法很惊奇,这跟他们训练士兵的法子完全不一样。

刚开始几天,朱瞻基只是让五十个孩子站军姿。别小看这站军姿,要想站好可不容易。五十个孩子整整训练六七天,才把军姿站好。

张玉他们的将士并没有训练过站军姿。虽然他们是精锐的军队,但是他们的站姿真的很用朱瞻基的话说很没有精气神。

在朱瞻基忙着训练他的军队的时候,朱高煦和朱高燧他们则忙着去大漠巡视,维护北境的安宁。

时光如梭,很快就到了除夕。

虽说今年不回南京过年,但是朱瞻基他们在北京城的年过得也非常热闹。

今年,朱棣和北京城的老百姓一起过年,来一个与民为乐。

南京城里,因为没有朱棣,这个年过得不太热闹喜庆。

过完年,又过完上元节,朱棣在北京城下了一道旨意,那就是鼓励北京的老百姓开荒。

北京城虽然比南京城大,但是繁华比不上南京城。最重要的一点是,北京城的人口没有南京城的多,良田也没有南京城多。

目前为止,北京城的田地产出来的粮食只能自给自足。如果想要让北京城作为京城,那么现在的人口和田地是不够的。

在正式迁都之前,朱棣先鼓励北京城的百姓们开荒,开出更多的田地来。这样等迁都后,能保证百姓们都有田地。

当然,还得在北京盖建新皇宫。新皇宫要比南京的皇宫宏大,那么所需要的材料也非常多。

北京的树木不是很多。最重要的是北京没有楠木,楠木得从其他地方运过来。为了保证能让材料顺利地运到北京,运河必须修好。

朱棣在来北京之前,派宋礼去修运河。除了宋礼,还有夏原吉。

夏原吉主要负责修理浙西、苏、松等地的水域。来自度娘。

宋礼和夏原吉治水都很有一套。在他们两人的治疗下,运河畅通了很多。但是,因为修河花费的人力也不少。在修河过程中,也死了不少人,这让百姓们有些怨言。再加上,一些漕帮的人煽风点火,导致百姓们对于修河一事越来越不满。

朱棣听闻此事后,就让朱高炽安抚这些百姓。

朱高炽还是有些能力,在他的安抚下,原本怨声载道的百姓们没有再抱怨了。

朱瞻基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他想到那本金手指书上记载的事情。历史上,皇爷爷迁都北京是对后世影响很大,北京作为京城也影院深远,但是迁都一事真的是花费了少财力和人力。

因为这事,民间起义不断。也因为这事,百姓们对朱棣非常不满。

他皇爷爷在位期间做了很多大事。这每一件大事都劳民伤财,导致民怨不断。

“皇爷爷,你有算过迁都花费的财力和人力吗”

这个问题问的朱棣愣了下,他说道“并没有细想过。”

“皇爷爷,迁都花费的人力和财力可不是小数目。”朱瞻基说着,就跟朱棣简单地算了下。

朱棣听完后,眉心狠狠一皱,他没想到会花费如此巨大的财力和人力。

“皇爷爷,你还要北征,这两件事情加起来花费的更多,届时民间肯定怨声载道,会影响你的名声。”

“瞻基,你告诉皇爷爷,秦始皇修建长城是对是错”

“自然是对的。”长城发挥的作用可是非常大。如果没有长城护着,中原地区只怕永远不会安宁。

“秦始皇修建长城的时候是不是也花费了很多财力和人力”

“是的。”

“秦始皇在意了吗”

“没有在意。”朱瞻基明白朱棣的意思,“皇爷爷,我跟你说这些,并不是反对你做,而是让你知道做这两件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瞻基,你说的这些,皇爷爷知道,但是皇爷爷考虑的不是眼前,而是日后。”朱棣信心满满的说道,“皇爷爷相信把京城迁到北京是对的,后世也会觉得朕迁都是对的。”

后世的确认为朱棣迁都北京是对的。

“瞻基,有些事情,现在做起来会让很多人认为是错的,但是后世的人会觉得是对的。”朱棣一脸深意地说道,“现在或许不会让百姓受益,但是日后一定会惠利百姓。”说着,他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瞻基,有些事情需要长远考虑,而不能只看眼前。”

朱瞻基受教地点了点头“皇爷爷,我明白的。”

朱棣又说道“瞻基,你要记住,做事情不能因为眼前被人反对、被人骂,就不去做。”他又接着说,“身为帝王,你要考虑的是长远利益,造福后世。”

“就像秦始皇修建长城,隋炀帝修建运河吗”不过,隋炀帝当初修建运河可不是什么长远考虑,也不是为了日后惠及百姓。但是,不管他当初修建运河的目的是什么,但是后来的确惠及到了百姓,并且一直影响到后世一两千年。

“对,迁都北京,能守住北境,抵挡住蒙古人的入侵,这样老百姓才能真正的过上安稳日子。“朱棣语重心长地说道,“老百姓们现在不理解,日后他们一定会明白的。”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