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大明皇太孙日常 > 第137章 137

大明皇太孙日常 第137章 137

作者:七年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2:59: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永乐十四年,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这次下西洋,除了拜访之前来大明拜访的国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出发寻找美洲大陆。

为了寻找美洲大陆,这次出海, 可是做了十足的准备。虽然朱瞻基希望郑和这次能成功找到美洲大陆, 但是并不代表郑和这次出海就真的能找到美洲大陆。朱瞻基给了郑和三年时间,如果三年内没有找到美洲大陆, 那就回来。然后,继续寻找美洲大陆的讯息,等有了确定消息后,再出发去寻找。

在郑和第五次下西洋之前, 朱棣带着朱瞻基再次北征。在永乐十四年年初的时候,瓦剌和阿鲁台又变得不老实,屡次侵犯北境。朱棣自然不能容忍瓦剌和阿鲁台他们挑衅大明,亲自率领大军再次出征。

这次出征, 朱棣把主力军交给了朱瞻基。之前, 朱瞻基生擒马哈木,让朱棣和大臣们见识到他的行军带兵打仗的能力。其实,这次出征,朱瞻基主动提出他作为主力军的将领。

在历史上, 朱棣在第五次北征的途中病逝。朱瞻基不想让这种事情发生,所以他决定挑起重任,让朱棣见识到他的能力,这样之后的北征,他可以独自率领大军,就不用朱棣亲征。

朱棣一向宠爱朱瞻基, 自然满足他这个要求。朱瞻基也没有让朱棣失望,在这次北征中,他率领的主力军大败瓦剌和阿鲁台。

瓦剌和阿鲁台见识到明军的厉害,再次变得老实,乖乖地归降大明,向大明进贡。

朱瞻基觉得像瓦剌这阿鲁台这样反反复复的反叛和归降真的太令人恶心。不过,目前还不是时机,等时机到了,一定要狠狠地收拾他们,最好把他们赶到欧洲去,让他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内都不敢觊觎大明的疆土。

目前,大明还没有能力一起歼灭瓦剌和阿鲁台,但是朱瞻基觉得可以先歼灭一个,然后再消灭下一个。

阿鲁台相对于瓦剌来说要弱一些。朱棣命朱瞻基先歼灭阿鲁台。

朱瞻基依旧没有让朱棣失望,不仅杀了阿鲁台,还把鞑靼剩下的势力彻底赶出了大漠,把他们打到了欧洲,并且他们上百年内没有进入大明的疆土。

瓦剌见大明消灭了阿鲁台,知道下一个就是他,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但是他们暂时不是大明的对手。这几年,一直在大漠里跟大明玩躲猫猫。

朱瞻基也不着急,毕竟他没想过一下子就能歼灭瓦剌。他有耐心跟瓦剌玩躲猫猫。在永乐二十一年,瓦剌最终抵不过大明。他的下场跟阿鲁台一样。

瓦剌剩下的一部分势力,有一大半归降了大明,有一小部分也逃到了欧洲。归降大明的瓦剌人,大明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宽和地对待他们。

朱瞻基深知这些人阴险狡诈,如果像以前那么对他们,只会让他们的野心会再起燃起。所以,就把这些人收入到中原,严厉地监管他们,让他们不敢再有一点东山再起入侵大明的打算。

解决了北元势力最大的两个部落,剩下的小部落就简单多了。不用朱瞻基出征,他们乖乖地归顺大明,每年向大明进贡。

没有了瓦剌和阿鲁台,大明的北境就变得安全多了。大明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北元的入侵。

为了让蒙古人彻彻底底地归顺大明,朱瞻基还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让蒙古人学习中原文化,让他们知道礼义廉耻。于是,朝廷派了不少文人学子们去蒙古各个部落,教导他们学习中原文化。不仅如此,中原和蒙古各部落还建立起贸易关系,让蒙古人离不开中原。

这么做,就让蒙古各部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或者上百年内非常乖巧,一直乖乖地和大明保持良好的关系。

解决了北元这个心头大患,朱瞻基又开始集中精力对付不太老实的倭国。

几年前,倭国被大明打怕了,乖顺了几年,没有在海上侵犯大明。但是,就在这几年大明出征北元的时候,倭国又变得不老实,一直骚扰大明,尤其是在浙江一带。

历史上,大明曾经有想过出征倭国,但是因为海上有各种意外发生,最终没有成功去往倭国,无奈半途而废。

为了让倭国彻底变得老实,朱瞻基这几年除了忙着出征北元,也没有忘记为出征倭国做准备。

在出征倭国前,郑和终于成功地找到了美洲大陆,并且把美洲大陆上的好东西带回了大明。除了土豆和山芋等农作物,还有橡胶和矿产。

有了橡胶,能做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在出征倭国之前,朱瞻基和郑和又一次地升级了大明的战船。当然,除了加强大明战船的作战能力,还要训练大明的将士。

大明几个军营的将士,比如说神机营和三千营的将士,他们跟随朱棣南征北战,作战经验丰富,但是海上作战经验是零。

倭国之所以这么嚣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地理优势,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擅长海上作战。

这几年,大明的将士们经过辛苦的训练,终于能在海上作战自如。

在永乐二十二年,由郑和率领将士出征倭国。其实,朱瞻基想亲自带兵出征倭国,但是朱棣不同意。只还让郑和去了。

郑和有丰富地海上经验,也十分擅长带兵作战,由他率领将士出征倭国最为合适。

出征倭国,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功。这一场仗打了三年,终于把倭国打老实了。倭国举国投降,归顺大明,每年向大明朝贡。

这次大明把倭国打的非常惨,这让倭国接下来十几二十年内不敢侵犯大明的海域。

解决了北元,又除掉了倭国这个大患,大明的边境彻底变得安宁,老百姓们终于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没有边境隐患,大明就能安心地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这些年,大明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虽然还没有让每个老百姓都能吃饱饭,但是七八层的百姓能吃饱饭。

当然,在这些年里,还发生了其他的大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朱瞻基成亲。

在永乐十五年的时候,胡善祥被选为皇太孙妃。

胡善祥性子温柔,聪敏稳重,最重要的是她做事不优柔寡断,该狠的时候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不会一味的附和朱瞻基。朱瞻基有事做事不太对,她会劝阻朱瞻基,这是朱瞻基最满意的地方。

历史上的孙氏对朱瞻基是百依百顺,又溺爱儿子,所以才会教出大冤种的儿子。

至于孙氏,朱瞻基早就拒绝了。见他不满意孙氏做太孙妃,张明珍想让孙氏做太孙嫔,但是还是被朱瞻基拒绝了。

朱瞻基知道被他拒绝的孙氏会很难嫁人,于是就让张明珍亲自为她寻了一门好婚事。

在朱瞻基和胡善祥成婚之前,孙氏就被张明珍赐婚。她嫁到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日子过得还算幸福。

第二件事情,就是朱棣下旨迁都到北京,北京正式成为京城。

第三件事情,就是朱棣和徐皇后先后病逝。

虽然朱棣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在北征途中病逝,但是在永乐二十四年病逝。

历史上,朱棣是在永乐二十二年病逝的。朱瞻基原本以为自己替代了他皇爷爷去北征,朱棣就不会像历史上那样病逝。朱棣的确没有在永乐二十二年病逝,朱瞻基非常欢喜,心想他皇爷爷应该能和徐皇后一样多活很多年,但是没想到朱棣就比历史上多活了两年。

朱棣年轻时受过太多伤,虽然年轻的时候治好了,但是却留下了病根。这些病根在年轻时不会爆发出来,但是会在老年时爆发出来。

蒋武生一直在调养朱棣的身子,压制了他体内那些病根的爆发,但是这些年朱棣一直北征,再加上他事事亲为处理政事,导致他在永乐二十二年初病重。

他这次病重,是遗留在他体内的病根一股脑地全都爆发出来,来势汹汹。哪怕蒋武生的医术精湛,也无力回天。

朱棣病重三个月后就去世了。在他临终前,宣布让太子朱高炽继承大统。他不放心朱瞻基,让朱高炽在他床前发誓,日后一定要朱瞻基继承皇位。

就算朱棣不命令他,朱高炽也会让朱瞻基日后继承大统。

朱棣临终前,交代了朱瞻基很多事情,其中一件事情就是让朱瞻基一定要创造大明盛世,一个完全不输给大唐盛世的盛世。

朱瞻基在他床前发誓,一定会创造大明盛世。

朱棣病逝后的第二天,徐皇后也去世了。

徐皇后并没有生病,也没有自尽,就这样安静地跟着朱棣走了。

朱棣和徐皇后病逝后,并没有彻底消失,而是出现在朱瞻基的梦里,这是朱瞻基没有想到的,也是朱棣他们没有想到的。

朱高炽得知朱棣和徐皇后和朱元璋他们一样出现在朱瞻基的梦里,心中就没有太过悲伤。

还有一件事情,在朱棣病重的时候,朱元璋终于愿意来他梦里见他。

这些年,朱棣一直期待能在梦里见到朱元璋,但是朱元璋傲娇,始终不愿意见他。不过,朱标倒是经常去梦里见朱棣。

在临终前,朱棣终于从朱元璋的口中得到了他期待许久的夸赞,这让他死而无憾。

朱棣登基后,做了很多大事,这些大事会名留青史。不仅如此,他让大明的老百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也让绝大数的百姓吃饱了饭,穿的暖和。

去世后,朱棣和徐皇后出现在朱瞻基的梦中。在朱瞻基的梦里,朱棣和朱元璋,还有朱标他们的关系很好。

在梦里,朱元璋经常嫌弃朱棣,朱棣也不怕他了,经常他争执。总之,在朱瞻基的梦里,他们一个个都非常有精神,也相处的非常好。

第四件事情,就是朱高炽登基两年就病逝了。

历史上,朱高炽登基一年不到就病逝了。

为了避免朱高炽像历史上那样病逝,这些年朱瞻基一直让蒋武生给朱高炽调养身子,并且一直让朱高炽锻炼身体。

朱高炽早就不像年轻时那样肥胖,但是跟一般人相比还是有些胖。他年轻时因为太过肥胖,有了心疾。

因为保养的好,朱高炽的心疾发作的很少。朱瞻基以为他改变了他爹爹命运,他爹爹不会像历史上那样登基一年不到就病逝,没想到朱高炽只比历史上的他多撑了一年。

朱高炽病逝的原因,是因为心疾发作。他是在半夜心疾发作,而且是在睡梦中发作的。发作的很快,朱高炽来不及呼救就断气了。等李良发现的时候,他已经没气了。

见朱棣和朱高炽只是比历史上多活了一年,这让朱瞻基非常担心自己,毕竟历史上的他在三十六岁时病逝。

朱瞻基担心自己顶多比历史上的他多活一年,所以他要在他活着的时候,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

他在成婚前就开始处理政事,再加上他还忙其他的事情,所以根本没时间男欢女爱,就娶了胡善祥一个妃子。朱棣和徐皇后他们自然不满意朱瞻基只娶一个妃子,让他多纳侧妃,但是被他拒绝了。

朱瞻基觉得他要做的事情很多,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好精力在后宫上。再说,妃子多了容易出事。他坚持拒绝纳侧妃,让朱棣和徐皇后他们没办法,只好由着他。

其实,朱棣和徐皇后他们最终同意朱瞻基只娶胡善祥一个正妃是因为胡善祥嫁给朱瞻基后,就为朱瞻基生下一个儿子。

历史上,胡善祥因为没有生下儿子,被朱瞻基废黜。而现实里,胡善祥嫁给朱瞻基四年内,就为朱瞻基生下两个儿子。之后,她又给朱瞻基生下一对龙凤胎。

朱瞻基给他的大儿子取名为朱祁锐。他担心朱祁锐会像历史上的朱祁镇一样误国,朱祁锐满月后,他就请徐皇后抚养教导。

徐皇后也乐意亲自抚养教导重孙子。朱祁锐虽然没有朱瞻基小时候聪明,但是跟其他孩子相比是非常聪慧的。

朱祁锐被徐皇后教导地很好。朱瞻基登基后,就册封他为皇太子。

朱瞻基把当年朱棣教导他的方式,用来教导朱祁锐。让朱祁锐跟他小时候一样去民间,亲自地体验民情。

朱祁锐的表现没有让朱瞻基失望,在民间体验民情后,深知他身上的重担,变得更加勤奋好学。

朱瞻基登基后,颁发了一系列惠民的政策,不仅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也让大明的经济越来越欣欣向荣。在他登基后的第五年,他创造了大明盛世,一个完全不输给大唐的盛世。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