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大明皇太孙日常 > 第64章 064

大明皇太孙日常 第64章 064

作者:七年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2:59: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御书房里。

“陛下, 前几日,汉王府发生那样的事情,现在整个京师的人都在议论汉王殿下德行有失才会招来惊雷闪电。”解缙是他们几人中说话最直的一个,“陛下, 您的登基大典是要事, 是大明的盛事, 决不能出一点差错。”

杨士奇接着说道“陛下,解大人所言极是, 汉王殿下如今招人非议,还是不要出席登基大典比较好。”

杨荣紧跟着说道“陛下, 如果汉王殿下出席登基大典,像前几日那样招来惊雷和闪电, 甚至天火, 怎么办”

“陛下, 您的登基大典不能出现一点差错啊。”

听着杨士奇他们三人的话,朱棣陷入了沉思。

“陛下, 汉王府的事情闹得全程皆知, 您要三思啊。”

“陛下”

杨士奇他们身为朱棣的心腹重臣,处处为朱棣考虑着想。关于不让汉王参加登基大典一事, 他们也是犹豫了几天, 这才敢向朱棣提出来。

“三位爱卿的话,朕心里有数。”朱棣自然也能感受到杨士奇他们的一片真心。

杨士奇他们三人听到这话, 心里便放心了。

“陛下,臣还有一事要说。”

朱棣看向解缙, 温声道“爱卿请说。”

“陛下,等您的登基大典结束,您该让汉王殿下回云南封地了。”解缙说道, “陛下,臣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汉王殿下不适合待在京师,更不适合待在您的身边,否则有可能会给您招来”不幸两个字,解缙没敢说出来。

杨士奇又接着说道“陛下,云南是南疆重地,您即位后,云南周边的几个国家都没有派人来朝贺,您应该派汉王殿下去云南震慑他们。”

杨荣说道“陛下,汉王殿下骁勇善战,又是您的亲子,他去云南镇守,周边国家自然不敢小瞧大明。”

解缙言道“陛下,云南周边的几个国家一向都不老实,早就该派一名威严赫赫的将军去镇守,您让汉王殿下去云南,不就是为此吗”

朱棣轻轻颔首“朕让高煦去云南,的确是让他震慑周边的国家。同时,也监督云南官员,防止他们与外邦勾结。”

“陛下,您既然有此意,等登基大典结束后,您还是让汉王殿下回云南吧。”

“陛下,除了汉王殿下,其他几位王爷也该回封地了。”杨士奇劝说道,“这么多藩王滞留在京师,并不是什么好事。”

朱棣轻点了下头说“朕正有此意。等登基大典结束后,就让藩王们回封地。”

杨荣他们连忙说道“陛下英明。”

朱棣微微笑了笑,随即看向杨士奇,“等登基大典结束后,士奇你该教导瞻基读书了。”

“是,陛下。”

“瞻基这孩子喜欢读书学习,每天都问朕,你什么时候能教他读书”朱棣摇摇头,无奈又宠溺,“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书,还说如果你实在太忙,没空教他读书,让朕给他换一个先生,朕就没见过这么爱读书的孩子。”

“是臣的罪过,一直没有去教导殿下。”

“瞻基还说了,你如果再不去教他,他自己都能把春秋三传读完了。”朱棣深深无奈,但是语气又充满骄傲,“这孩子每天至少读书两个时辰。朕和皇后都没有催他读书写字,他自己非常乖地读书练字。”

“没想到殿下如此好学。”杨士奇开玩笑道,“臣三四岁的时候只知道玩乐,被爹娘逼着读书。”

解缙说道“臣六岁才启蒙,那个时候不愿意读书,每每都是被夫子和爹娘逼着读书。”

杨荣也说道“臣小时候也不愿意读书,被爹娘打着读书,像殿下这样自己爱读书学习的,还真是少见。”

朱棣想要听的,就是他们这番话。

“朕小时候也不愿意读书,那个时候父皇在外征战,管不了我们兄弟几个读书,大哥就负责教导我们读书,我们兄弟几个调皮的很,没几个愿意读书,当时把大哥气的不轻,朕还因此挨过不少打。”想起小时候读书的情况,朱棣的脸上不觉露出怀念的神色,“大哥当时为了能让我们好好读书,对我们各种威逼利诱,结果还是没有效果。朕原本以为朕也会像大哥那般对孙子威逼利诱才能让孙子好好读书,没想到朕完全不用操心。”

“陛下,殿下如此勤奋好学,是您的福气啊。”杨士奇笑着说,“臣经常为家中几个孩子读书一事头疼,他们都不太愿意读书。”

“殿下读书不用人操心,真是让臣等羡慕陛下。”他们不是在拍马屁,是真的羡慕朱棣能有如此听话又勤奋好学的孙子。

听到杨士奇他们这番羡慕的话,朱棣心里骄傲极了,不过他嘴上却说“这孩子有时候读书就是半天,朕担心他太过喜欢读书,把自己读成书呆子。”

“陛下,殿下钟灵毓秀,怎么可能会变成书呆子”皇孙殿下全身上下充满机灵劲儿,让人看了十分喜欢。

“陛下,日后有杨大人教导,殿下绝不会成为书呆子。”

朱棣再次看向杨士奇“士奇,你日后教导他的时候费心些,不要让他死读书。”

“是,陛下。”

朱棣接下来又向杨士奇他们炫耀朱瞻基聪慧灵动之处,听得杨荣他们一愣一愣的。

被朱棣四处炫耀的朱瞻基,此时正在琼苑和朱盘烒,跟太监们踢蹴鞠。

朱瞻基每天是会读书练字,但是他也没有忘记玩。

他做事有一个原则。读书的时候,就好好读书学习。玩的时候,就好好的玩。读书的时候绝不会想玩,玩的时候绝不会想读书。

现在他还太小,玩的东西不是很多,但是蹴鞠能好好地玩。

玩了一会儿蹴鞠,朱瞻基他们才停下来。

陈芜和王忠他们端来了茶水和点心。

朱瞻基也让他们给那些陪着他们玩蹴鞠的太监准备了茶水和点心。当然给他们的茶水和点心是不一样的,肯定没有朱瞻基的好。

朱盘烒拿着一窝丝方迟迟不吃。朱瞻基见状,有些疑惑地问道“盘烒叔叔,你怎么了,发什么呆啊”

“瞻基,爹爹说我们马上就要离开了。”

朱瞻基点点头说“等皇爷爷登基大典结束,十七爷爷就要回自己的封地。”

“瞻基,我不想和你分开。”朱盘烒舍不得和朱瞻基分开。他心里知道这次要是跟瞻基分开,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瞻基。

“盘烒叔叔,你要是想留下来是可以的,但是你真的想和你爹爹娘亲分开吗”

朱盘烒听到这话,沉默不语。他不想和瞻基分开,也不想离开爹爹和娘亲。

“瞻基,爹爹就不能留在南京吗”

“十七爷爷是藩王,按照规矩是要去封地的。”朱瞻基吃了一口雪花酥方,随后又说道,“盘烒叔叔,十七爷爷不会愿意一直留在南京的。”

朱盘烒苦着脸,没有说话。

“盘烒叔叔,我们可以经常通信。”朱瞻基眼珠子一转,瞬间想到一个好主意,“盘烒叔叔,我交给你一个任务。”

一听有任务,朱盘烒的眼中顿时有了光亮,“什么任务”

“等你去了南昌,一定要把南昌好吃的都吃一遍,然后把好吃的寄给我。如果不能寄,就把做法写下来给我,我让宫里的御厨做出来。”

“好,我去了南昌,一定把南昌所有好吃的都吃了。”

“还有好玩的,到时候也一起寄给我。”

“没问题。”

“记得多去茶馆听书,听到好听或者好玩的故事记得写信告诉我。”

“好啊,我每天都去听。”

有了朱瞻基交代的任务,朱盘烒对于去南昌一事没有那么排斥了。

喝完茶,吃完点心,朱瞻基就带着朱盘烒宫中探险。

之前在北平的燕王府时,他们两个就把燕王府的每个地方都去了一遍。如今在宫中,自然也要把宫中每个地方摸索一遍。

有陈芜他们带路,朱瞻基他们不用担心迷路。不过,即使没有陈芜他们带路,朱瞻基他们也不会迷路。

朱瞻基的小脑袋瓜子非常灵光,他走一遍,就能把路记得非常清楚。不过,朱盘烒的脑袋瓜子不太聪明,记不住路,没有朱瞻基带着,他肯定会迷路,并且一直走不出来。

走了一会儿,朱瞻基和朱盘烒就变得不老实,直接爬上围墙,上了屋顶。

两人并排坐在屋顶上,眺望着远处。

陈芜和王忠站在围墙下,时不时抬头看看他们,担心他们会从屋顶上跑下来。

“瞻基,南京的房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是挺挤的。”南京好像没有北平府大。

“瞻基,我们以后还能去北平吗”在北平待了几个月,朱盘烒就彻底喜欢了北平府。

“应该还能去吧。”朱瞻基抬手拍了下朱盘烒的肩膀,笑着说,“现在去不成,等以后我长大了,我就带你去。”

“好。”

两人坐在屋顶上欣赏了下南京城的景色后,就爬了下去。

见朱瞻基平稳落地,没有受伤,陈芜和王忠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如果殿下在登基大典前受伤,皇上绝对不会饶了他们的。

朱瞻基瞧了瞧空中的太阳,对朱盘烒说道“该回去读书练字了。”

朱盘烒乖乖地点了下头“那回去吧。”

两人蹦蹦跳跳地回到坤宁宫。

徐皇后正忙着看选秀秀女的画像。等朱棣的登基大典和她的封后大典结束后,选秀正式开始。不过,在正式开始前,徐皇后要先看看画像,然后从中淘汰一批人,类似于海选。

朱瞻基和朱盘烒陪着徐皇后看了一会儿画像就觉得无趣,便去书房读书练字。

黑玉趴在朱瞻基手边,乖乖地陪着小主人读书写字。

朱盘烒以前不爱读书,但是自从朱瞻基待在一起后,也喜欢上了读书。

朱瞻基读完书,练完字,就拿起笔画黑玉。

梦中,有朱标教朱瞻基丹青。梦外,宫中有画师叫朱瞻基绘画。

朱瞻基的丹青进步了很多。他现在每天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画一幅黑玉,把黑玉长大的过程记录下来。

等画完黑玉,朱瞻基的脑子里闪过一个画面,像是小人书。

对啊,他可以把每天发生的事情画下来。

心里有了主意,朱瞻基用小人书的方式把今天做的事情画了下来。

朱盘烒在坤宁宫呆了一会儿,就回宁王府了。

晚膳,朱棣来坤宁宫用。

自从徐皇后回宫后,朱棣每晚都会来坤宁宫和她一起用晚膳。

有时候,徐皇后回亲自去小厨房做几个菜。

虽然朱瞻基早就会自己用膳,但是朱棣时不时夹菜喂到他的嘴里。

朱瞻基也乐意被他皇爷爷投喂。

“皇后,大臣们建议朕不要让高煦参加朕的登基大典。”

徐皇后手中的动作顿了下,随即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何”

“还不是为前几日汉王府发生的事情。”朱棣满是无奈地说道,“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全南京的人都在说高煦德行有亏,杨士奇他们担心高煦出现在朕的登基大典上会惹出什么乱子。”

朱瞻基一边低头扒饭,一边在心里给自己的先生点赞。

不让二叔参加皇爷爷的登基大典,对二叔来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徐皇后听完朱棣的话,默默无语了一会儿,随即轻声道“陛下,大臣们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朕也觉得他们说的很对,但是高煦毕竟是朕的亲儿子,不让他参加登基大典,只怕会伤了他的心。”

徐皇后想了想说“这几日,高煦心神不宁,陛下您不如现在就下旨让他好好在家休息。”

朱棣明白徐皇后的意思,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也只能这么办了。”说完,他就让马三保去传口谕。当然,也让马三保带了些补品去汉王府。

朱高煦这几日一出门就被人指指点点,如今朱棣让他在家休养,正好合了他的意。

朱高燧去看望朱高煦的时候,他二哥一个人坐在凉亭喝闷酒。

“二哥,喝闷酒伤身啊。”那日汉王府出事,朱高燧并不在南京城中,而是带着赵王妃去庄子住了几日。

那几日,南京城中热得很,赵王妃嫌难受,又嫌闷得慌,再加上胃口不好,赵王就带她出去转了转。

“现在所有人见到我,避我如蛇蝎,你倒好,直接跑到我府上来,也不怕沾染上不祥。”

“二哥,你我是兄弟。”朱高燧在朱高煦的对面坐了下来,拿起一壶酒喝了起来,随后说道,“再说,事情不是已经结束了么。”

“老三,你要是同情我,我是不接受的。”他朱高煦不需要被别人同情怜悯。

“二哥,你何须让我怜悯可怜。”

兄弟举起酒壶碰了下。

“二哥,如今的情况对你很不利,你不便留在京师了。”朱高燧劝道,“等父皇的登基大典结束后,二哥你请辞回云南吧。等过几年,京师的人忘记那日汉王府发生的事情,你再回来。”

朱高煦心里也清楚他现在不适合留在南京,不然那日汉王府发生的事情,京师的人会永远记得。

“我正有这个打算。”如果他继续留在南京,对他很不利。

“原来二哥也有了主意,我还担心你不愿意离开南京。”

朱高煦瞪了一眼朱高燧,没好气地说“我又不是傻子。”

“二哥你当然不是傻子。”

“我不在南京,你可得盯好老大。”

“二哥,你放心,我会帮你好好盯住大哥。”

“先让老大快活两年,等本王再次回到南京,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朱高煦原本就不想离开南京,但是此时不得不离开,而且离开的还这么憋屈,这让他心里很不爽。

“二哥,你到了云南,可要好好经营。”

“这是自然。”

朱高燧知道朱高煦不愿意提他那个儿子,从头到尾一个字没提,就跟朱高煦说云南一事。

在汉王府用了晚膳,朱高燧这才回到赵王府。

赵王妃对朱高燧去找朱高煦一事很不满。她跟其他人一样嫌弃朱高煦不祥,担心朱高燧跟朱高煦走得太近会被沾染上。

“王爷,你不在意那日汉王府发生的事情,但是你也得为我肚子的孩子考虑。”赵王妃很是气愤,“你去了汉王府,沾染一身晦气回来,要是伤害到我肚子里的孩子,怎么办”

朱高燧也不想去汉王府,但是他现在不能和二哥分道扬镳。

“你懂什么。”

“王爷,你要是想让赵王府和汉王府一样发生那样的祸事,要想我和二嫂一样生下不祥之物,你就日日去找二哥。”

这句话吓到朱高燧了,他可不想那日汉王府发生的事情在赵王府上演。

“好好好,我日后不去了。”

听到朱高燧这么说,赵王妃这才满意笑了“王爷,你现在赶快去除晦气。”

朱高燧无奈,只好听赵王妃的话去除晦气。

朱棣让朱高煦在家休养,朱高煦就日日在家喝闷酒,把自己灌醉。至于后院的韦氏和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他一眼都没有去看。准确来说,自然那日后,他就再也没有踏入韦氏的院子。

韦氏自从知道那日发生的事情后,整日以泪洗面,一双眼睛都快要哭瞎了,整个人瘦了一圈。

好在她身边的嬷嬷和丫鬟忠心,没有因为韦氏生下不祥的小殿下,就吓得不敢靠近她。

嬷嬷和丫鬟们的精心伺候,倒是让小殿下一日日好了起来。

前几日,朱高煦派人来通知韦氏,他不会让他们的儿子上玉蝶,并且等他满月后,就会送他去庄子。

“王妃,您不能再哭了。”嬷嬷非常心疼地说道,“您的眼睛不能再哭了您不为您自己着想,为小殿下着想,您也不能再哭了。”

“是啊,王妃,您要是哭伤了眼睛,日后怎么照顾小殿下。”

韦氏抬手擦了擦眼泪,声音哽咽地说道“你们说得对,只是我你们说老天爷为何要如此待我和我的孩子。”

嬷嬷和丫鬟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的这个问题。

“王妃,您还是想想以后怎么办啊”嬷嬷说道,“听说等皇上的登基大典结束后,王爷就要去云南,不知道会不会带上小殿下”

“他不会带上我们母子的。”韦氏凄凉地笑了笑,“我们母子对他来说是不祥之物。”

“那王妃,您和小殿下日后要如何啊”

“孩子是从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不会扔下他不管。等满月后,我会带着他去庄子,日后我们母子相依为命。”韦氏之前非常有野心,想要做皇后,但是儿子的出生打碎了她所有的梦。她如今只想把儿子抚养长大。“虽然他不能上玉蝶,但是他到底是皇家血脉,母后绝不会让我们母子饿死的。”

“王妃,这样太委屈您嘞。”嬷嬷和丫鬟们替韦氏委屈。

韦氏自嘲地笑了笑“这就是我的命吧。”说完,她又说道,“等满月后,我想进宫一趟,然后和王爷和离。”

“和离”

“我不会霸占汉王妃这个位子不放。”这段时日,韦氏想了很多,为她和儿子想了很多出路。“和离后,我和孩子都跟王爷无关,王爷就不用被我们母子连累。”

“王妃,都这个时候了,您还为王爷考虑,而王爷他”

“王爷并没有对不起我,这些年他待我一直很好,这次是我害了他。”

“王妃”

“拿笔和纸来,我先写一封信给母后,向母后求一枚护身符。”韦氏微微笑道,“瞻基的胎毛做的护身符能保命,还能带来福气。我希望孩子能多沾沾瞻基的福气,这样他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大。”

“那日也多亏了皇孙殿下,不然小殿下怕是”嬷嬷亲眼目睹了那日发生的事情。

“是啊,多亏了瞻基。”韦氏吩咐道,“你去我的库房挑一些金豆子和珠宝,明日和信一起送到宫里。”

“是,王妃。”

翌日一早,嬷嬷拿着汉王妃的宫牌去了宫里。

徐皇后见韦氏派身边的嬷嬷进宫,以为出了什么事情,连忙叫她进来。

嬷嬷先规规矩矩地向徐皇后行礼,随即把韦氏写好的信和礼物递给白桦。

白桦先把信拿给徐皇后。

徐皇后看完信,心中很是不好受。

“她这段时日过得不好吧。”

“皇后娘娘,王妃她”嬷嬷把韦氏天天以泪洗面一事跟徐皇后说了说。

徐皇后听完后,语气温声道“让她好好休养,毕竟孩子还需要她这个母亲照顾。”

“皇后娘娘,有您这句话,王妃一定会好好休养的。”

“去把瞻基叫来。”

“是。”白桦去了书房,把朱瞻基请到正殿。

朱瞻基先向徐皇后行了个礼,随即疑惑地看向站在一旁的嬷嬷“你不是二婶身边的嬷嬷吗”

“殿下,奴婢正是。”

“瞻基,你二婶想请你为你堂弟取一个乳名。”

朱瞻基指了指自己,有些不敢置信地问道“让我取乳名,乳名不该是二婶他们自己取吗”

“你二婶想让你取。”

“因为我是祥瑞”

徐皇后轻点了下头“对。”

“好吧,二婶想让我取个什么样的乳名”

“你二婶希望你堂弟能平安健康长大。”

“那就叫平安吧。”既然是乳名,随意些也无妨。

“好,那就叫平安。”徐皇后对韦氏身边的嬷嬷说道,“大名就叫韦安吧。”

“谢皇后娘娘,谢殿下赐名。”

朱瞻基奇怪道“为什么叫韦安,而不是叫朱安啊”

“你二叔不愿意认你堂弟,只能跟你二婶姓。”

“跟二婶姓也没有什么不好。”

“瞻基,你二婶送给你不少金豆子和珠宝,礼尚往来,你是不是该送平安一些东西”

“好啊,那我送平安什么好”

“送他一块你佩戴过的玉佩。”徐皇后一脸温柔地说道,“让平安沾沾你的福气。”

朱瞻基听到这话,没有任何犹豫,立马把他腰上佩戴的玉佩扯下来,随即递给一旁的嬷嬷。

“这是皇祖母以前命人给我打造的玉佩,上面虽然没有我的名字,但是有雕刻寓意长寿的寿桃,我现在送给平安堂弟,希望他能健康平安长大。”

嬷嬷一脸感激“谢殿下谢殿下谢殿下”

“日后我会常去庄子看望平安堂弟。”

嬷嬷听到这话,先是惊得瞪大双眼,随即红了眼眶,声音有些哽塞“谢殿下”日后殿下常去看望夫人和小公子,小公子他们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徐皇后又说了些关心的话语,这才让嬷嬷离开。

嬷嬷临走的时候,徐皇后又赏赐韦氏不少东西。

韦氏跪在地上,含着泪朝皇宫的方向磕了三个头。她以前觉得母后偏心大嫂,不喜自己,但是没想到她如今轮到如此地步会得到母后的怜爱。

她心里也对朱瞻基充满感激。

张明珍得知徐皇后赏赐不少东西给韦氏,也派人送去不少补品和药材,还把朱瞻基小时候穿过的衣服和鞋子送了过去。

朱瞻基小时候的衣物对韦氏来说比什么都珍贵,她立马就给儿子换上。

她相信儿子穿上朱瞻基小时候的衣服,佩戴朱瞻基的玉佩,一定会变得有福气。

韦氏和平安,除了徐皇后和朱瞻基,还有张明珍挂念,其他人并不关心。

不过,接下来几日,徐皇后和朱瞻基他们暂时也没空关心韦氏母子俩,因为朱棣的登基大典要到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