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汉侯来自远方 > 第287章 第两百八十七章

汉侯来自远方 第287章 第两百八十七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4:07:5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如陈娇所料, 刘彻去往长乐宫隔日,王太后再次重病,侍医奉命常驻宫内,药方开过几副, 汤药连日不断,仍未能使太后痊愈。

因太后久病难愈,长乐宫再次闭门, 同外界消息彻底断绝。

与此同时, 后宫内一名美人和两名八子行为不断,违犯宫律,触怒天子, 被贬宫人, 闭于永巷。三人诞下的皇子和公主, 交许美人和另一名新封的良人抚养。

美人和八子被押入永巷不久,宫外家人亦遭问罪。

美人之父官至太乐,为许昌属官。

两人平日里颇有交情, 见其获罪被拿, 许昌颇感惊讶,曾想要出面求情。直到许美人送出消息, 道明其女在宫内所为,许昌冒出一头冷汗, 立即打消念头。再看昔日同僚, 不由得感到心惊。

私结长乐宫, 暗中散布流言, 构陷椒房殿、堂邑侯府和赵侯,当真是胆大包天。

究竟是哪来的底气

天子春秋鼎盛,宫中皇子不只一人。

纵然皇后没有嫡子,还有养在许美人膝下的皇长子。这样急功近利,迫不及待,甚至不计后果,简直是昏了头,一门心思往死路上走

许昌既恼且怒,又隐隐有些后怕,非但不见上门求助之人,更递上奏疏,决定在事情未了结之前,称病不上朝会。

除他之外,太祝、太宰及太卜一同告病,分明都想躲开这场是非。

从主官到属官,病假请得整整齐齐,以致于隔日点卯,除被下狱的太乐,整个官署仅有太医一个令丞和几名长丞大眼瞪小眼,面对所有公务。

看着空掉的位置,再瞅瞅堆积的公文,太医腾地冒出火气,撸起袖子就要往外冲。

若非均官和都水抱腰阻拦,九成会单人匹马冲到许府,把假装生病的太常拽起来,用拳头讲一番道理。

不能说太医鲁莽,暴脾气一点就着。实在是请假的太多,干活的太少。

以往六七人的工作,如今全要他一肩扛,加班加到深夜,熬油费火,累出黑眼圈。好不容易睡一会,做梦都在批阅公文。

这样的日子压根不是人过的

坚持足足三日,仍不见许昌等人病愈复工。太医终于忍无可忍,索性袖子一甩,学主官撂挑子请病假,死活不再加班。

太常为九卿之首,主官和令丞集体罢工,长丞加班加到眼泪横飞,走路打飘,每日离家之前抱门痛哭,担心累到升天,成为大汉第一例过劳死,堪称朝中奇景。

武帝得知情况,目光转向群臣,意思很明白,这事怎么办。

丞相卫绾已有半月不上朝,实在是年事渐高,身体有些熬不住,已有意和魏尚一样告老。窦婴本想更进一步,遇刘嫖登门,带来陈娇口讯,虽感到遗憾,为窦氏考量,终究还是打消念头。

直不疑崴脚之后,先前树立的形象一夕崩塌。发现扳不回来,干脆放飞自我,向卫绾看齐,成为朝堂一幕奇景。

身为三公,两人心理素质过硬,天子目光再刺人,始终当做没看见。

刘彻视线再扫,卫尉、太仆和郎中令一个没躲过,全被“刺”过一回。

几人口中不言,心中都在腹诽归根结底,此事源于宫内,只要长乐宫消停,一切麻烦早该解决。只是话题过于敏感,又涉及到天家,没人脑袋进水,会当着刘彻的面掀盖子。

事情到最后,只能是和稀泥。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快处置涉案之人,让许昌等尽快复工,免得官署继续空着,到最后不好收拾。

赵嘉坐在殿内,耳闻群臣奏事,心思却有些飘远。

两日前,椒房殿又召卫青蛾觐见。

卫青蛾回到府内,将事情告知赵嘉,话中不免存在担忧。她倒不是担心自己,而是忧心商队重组,自己如有不慎,会否给赵嘉引来麻烦。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皇后的意思十分清楚,并透出有皇帝准许,已容不得卫青蛾拒绝。

赵嘉能做的不多,唯有安抚卫青蛾,并和魏悦通气,行事愈发谨慎,尽量不给他人抓小辫子的机会。

朝中流言刚起时,赵嘉一度绷紧神经。

魏悦反倒松口气,告诉赵嘉,该来的总是会来。这个时候出现苗头,总好过蛰伏多时再兴事端。

“做得太急,不够周详,自会落入下乘。”

“阿多放心,天子必有决断。”

事情的发展正如魏悦所料,流言出现没多久,尚未来得及沸腾,就被天子亲手泼了冷水。

因牵扯到椒房殿,赵嘉有预感,事情怕和王太后脱不开关系。

让他没想到的是,武帝会如此果决,半点不给长乐宫留颜面,下手干脆利落,将宫内和宫外刚结成的网撕得粉碎。

太乐被下狱,交廷尉中尉共审。

涉案官员陆续被拿,多达二十三人。罪名不一,但无一例外,同太乐关系匪浅,或为同族,或为姻亲,或为挚友。

中尉宁成负责抓捕,廷尉张汤参与共审。

两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在他们的手段下,凡被下狱的朝官,坚持不到半日就陆续招供。罪证确凿,供词呈于宫内,三人获罪斩首,余者尽发边充役。

案件审理之快,出乎多数人预料。

仔细想想又不难理解,事情内因复杂,牵涉到宫内,并波及到有功之臣,不想闹得人心摇摆,使流言更甚,自然是越快解决越好。

赵嘉身为当事人,处于漩涡中心,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在廷尉和中尉的奏疏之上。

宁成和张汤达成默契,目标一致,将赵嘉摘得干干净净。不只是审讯过程,直到案件审结,定下罪名,始终和赵嘉牵不上半分关系。

有犯官想要攀咬,也会被几巴掌扇回去,根本不录入供词。

这样的待遇,连窦婴都有些羡慕。李当户和曹时对赵嘉打趣,请教他如何能得这般照顾。

赵嘉撑着额头,不知该如何回答。

先有郅都,后有宁成,如今又要加上张汤,能得三位酷吏界大佬这般青睐,他能说什么越描越黑,不如闭口不言。

赵嘉走神时,朝会已过大半。

主爵都尉汲黯出班,奏请募民十万徙朔方。刘彻准奏,并当殿颁发旨意“凡所募之民,丁男丁女授田五十亩,三户给一耕牛,并发犁具。”

博士展开竹简,记录天子旨意,朝会后就将誊抄,由飞骑送至各郡。

汲黯归班之后,刘彻命宦者宣旨,准云中郡太守魏尚辞官,依文帝和景帝朝旧例,恩荣加爵,并赐土地、车驾、黄金和绢帛。

换做刚登基时,刘彻顾念老臣,也不会大方到这般地步。

现如今,百越、漠南和漠北尽归大汉版图,西域也提上日程。加上大军西征带回的战利品,以及早晚入手的金矿,年轻的天子财大气粗,底气十足,赏赐有功之臣必为大手笔。

魏尚不在京城,魏俭代父谢恩。

“谢陛下隆恩”

云中郡地处冲要,魏尚卸任,郡内不可无守。

为保边郡安稳,刘彻当殿下旨,以骑兵校尉魏悦为云中郡太守,五日后出京赴任。

魏悦出班领旨谢恩,赵嘉刚道“果然如此”,忽然又听到自己的名字,当即起身出列,恭听旨意。

“步兵校尉赵嘉,智谋远略,忠勇刚毅,南征百越,北击匈奴,社稷之臣”

听到这里,赵嘉心头微动,联系之前魏悦接到的圣旨,下意识挑眉,应该不会是他想的那样吧

“不会”两字刚刚闪过脑海,现实就抡起大锤,猛然砸下,将之击得粉碎。

“升朔方郡太守。”

旨意宣读完毕,赵嘉有两秒没反应过来,殿中也陷入寂静,落针可闻。

对于这道任命,多数人都没料到。

魏悦升任云中守,不算太过出奇。在魏尚递上告老奏疏时,群臣就有几分猜测。但赵嘉为朔方太守,连窦婴和直不疑都吃了一惊。

原因很简单,圣旨颁发之前,刘彻没有同任何人商量,更没透出丁点口风。

赵嘉的确立有大功,连年南征北讨,更一路西进,追袭匈奴残部,可谓是战功彪炳。且为亲军校尉出身,简在帝心,得到重用并不为过。

但是,不到而立之年便为一郡太守,为天子镇守一方,是否真能胜任

最重要的是,朔方郡刚置不久,周围有大量胡部游牧,且连通西域商道,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老成如李广郅都,都未必敢言定能胜任,赵嘉连县令都不曾做过,缺乏治理一方的经验,当真能不负天子信任

不提群臣如何想,赵嘉接旨时,整个人都有些懵,耳鼓嗡嗡作响,心跳犹如擂鼓。

“臣领旨,谢陛下隆恩。”

手捧圣旨,赵嘉声音不自觉发紧。

这样的感觉,远甚于封侯之时。

毕竟封侯一事早就被透过口风,心中已有准备。升任朔方太守,成为边疆大吏,委实不在赵嘉的计划中,甚至想都未曾想过。

谢恩归班之后,赵嘉心仍跳得飞快,脚下像踩着云朵,一直落不到实处,很不踏实。

哪怕是对阵匈奴,陷入苦战,他都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目光下意识逡巡,不期然对上魏悦,浸入那双漆黑的眸子,赵嘉才渐渐找回冷静,情绪开始变得平稳。

无论如何,既然接下圣旨,事情成为定局,就要肩负起职责。

未战言败是兵家大忌。

尚未做就担忧做不到,同样不符合他的性情。

事情无可更改,无妨拼上一把,看看他这个没有为政经验的太守,究竟能不能牧守一方,慑服诸邻,建功立业,垂裕后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