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穿书后我躺赢人生[八零] > 第 28 章

穿书后我躺赢人生[八零] 第 28 章

作者:狐中仙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21:23:36 来源:就爱谈小说

熊春梅最近很郁闷, 眼见老大家两个孩子都考出了好成绩,隔壁屋整天喜气洋洋,她心气儿是格外的不顺。

可是这次老太太说话也不管用了,上次在餐桌上抱怨了句“女子无才便是德”, 结果被苏恬反驳了一大通。说什么都什么年代了,哪个领域没有女人, 连毛爷爷都说了, 妇女能顶半边天把苏奶奶堵得哑口无言, 难不成她敢说毛爷爷说的不对

对熊春梅, 苏恬就更不客气了, 说一句驳一句, 一张小嘴儿厉害得很。

更可气的是, 赵秋芳像个老佛爷一样,端着笑坐在一边, 视而不见。

连以前对女儿诸多苛刻的苏建国, 竟也宽容了许多,大概是因为苏恬考得好,给他长了脸,把面子看的比天还重要的苏建国因此还破天荒夸了她几句。

熊春梅心里不得劲, 连找茬都没劲儿了。

这天, 她娘家的大嫂过来串门,看她愁眉苦脸的,就随口问了一句,熊春梅就把事情说了一遍。

她嫂子听了后, 嗨了一声,笑道“这有什么好为难的,读高中也就是听着好听,其实也不见得有多好,还不如念个中专呢。”

“怎么说”熊春梅忙问道。

她不懂这些,一心想的都是钱,只知道老大家两个孩子念了高中,将来还要上大学的话,七年得花多少钱这个家本来就不甚富裕,都是靠着苏建国那点工资,如果再多两个高中生大学生,日子想来会艰难更多,眼瞅着她家小飞也慢慢大了,以后读书工作娶媳妇儿都要花钱呢。

熊春梅愁的也是这个,因此听嫂子这么一说,就很感兴趣。

“你忘记了,我家婷婷学习不比你家老大两个差,四年前中考也是全县前三呢,后来我跟她爹一合计,念高中实在不划算,高考录取率那么低,辛辛苦苦读三年,还未必考得上大学,白白浪费金钱和时间,所以我们就让她去报了省师范中专,去年毕业了,直接进入市教育局工作,这可是体制内的铁饭碗,说出去多体面”嫂子的声音不无得意。

经她一提醒,熊春梅也想起来了,她哥的女儿可不是去读了师范中专,如今已经出来工作一年了,待遇挺好,教育局经常发东西,还时常给家里拿钱呢。

她嫂子现在是腰杆都直了,说话底气十足,每天不用上班,就东家逛西家串,再不然就是打麻将,日子逍遥得紧。

再看嫂子的穿着,崭新的的确良上衣,脖子上还戴了条金项链,说是女儿买给她的,非得她戴上。

熊春梅承认她羡慕了,比吃了柠檬还酸。

“嫂子,你是个有福气的,婷婷懂事,你现在可是熬出了头,能享福了。”熊春梅言不由衷的恭维道。

她嫂子还不客气的照单全收,一点没有谦虚的意思“没错,我家婷婷确实懂事,特心疼人,就那个什么补品的,经常是好几盒的往家里买,邻居见了谁不夸赞”

熊春梅知道她嫂子一夸起女儿就没完没了,顺着她说了几句,连忙把话题拉回来,详细的询问了报考中专的情况。

嫂子有意在小姑面前显摆,就把知道的一股脑都说了出来,也帮着熊春梅一起出主意。

在她看来,她这小姑的日子是越过越惨了,房子又小又破,跟婆婆还有老大一家人挤在一起,夏天能把人热死。

苏建军游手好闲,也没个稳定的收入,要不是老太太偏心,死死巴着苏家老大那边,这日子只怕早就过不下去了。

熊春梅白长了一脸的精明相,竟然把日子过成这样。

她现在是站在阶梯上方俯视着地上的人,有种莫名的优越感,看熊春梅是带着一种怜悯的姿态,给她支支招,就当施舍一下吧。

两人关在房里嘀嘀咕咕了一个下午,嫂子离开后,熊春梅心里也有了主意,越想越美,忍不住在房里傻笑起来。

苏建军手里甩着钥匙串,从外面溜达进来,问她笑什么,熊春梅招手让他靠近,跟他说了自己的打算。

上次偷钱被打,苏建军足足在床上躺了一个月,额头上到现在都还有个疤,心里也留了些阴影,可是又架不住熊春梅的一番花言巧语,听完倒也觉得在理。

他舔了舔嘴唇道“你嫂子说的很在理,可那好处也落不到咱身上啊。”

“你傻啊老大家宽裕了,妈能拿到的钱不是更多,到时候咱家不也能得到些好处”熊春梅恨铁不成钢,用手指戳着他的额头。

苏建军对那顿痛打仍旧心有余悸,不免有些犹豫“但是吧,我瞧着苏恬不是个任人摆布的,估摸着家里没人敢强迫她。楚泽涛虽然捡来的,但也是个硬骨头啊。”

熊春梅轻蔑一笑“再厉害也不过是俩小孩儿,只要搞定了老大,他们还能反上天了老大又不出钱,他们拿什么去念高中”

闻言,苏建军觉得有道理,点头道“你说的也对,听说马上要填志愿了,你快点去跟大哥说说。”

第二天,熊春梅就来找苏建国,正巧的赵秋芳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店里打扫,都不在,厅堂里只有苏奶奶和苏建国。

熊春梅大喜,扭着粗壮的腰儿走了过去,故作好奇的往厨房看了眼“嫂子今天还没回来啊,又出去摆摊了吗”

苏建国有些不满的嗯了一声,赵秋芳最近在家的时间越来越短,要不是每个月交给他的钱有他一半的工资那么多了,他还真的挺不乐意的。

苏奶奶板着张脸,同样很不高兴,怪赵秋芳不顾家,这么大热天,老是往外跑,把女儿都带野了。

“没事,妈,今天这饭我来煮。”熊春梅宽慰道。

苏奶奶神色稍缓,嘴里仍旧嘟囔道“这一天天的往外跑,像什么话,又没见赚个金山回来,被人看到了,还以为我家吃不起饭,带着孩子上街头摆摊,真是的”

熊春梅眼珠子一转,轻柔道“嫂子也是想赚点钱嘛,不过,这马上就要填志愿了,两个孩子的未来,确实要好好考虑考虑。大哥,恬恬和泽涛考的那么好,他们准备填报什么学校”

“唔,应该是县重点高中吧。”苏建国故作高深,其实他压根就不知道苏恬和楚泽涛准备去哪里,都没跟他聊过这个问题。不过之前苏恬一直说要去重点高中,他便猜他们的志愿是重点高中。

“这样啊,其实我倒是有个建议,就不知当讲不当讲”

熊春梅欲言又止,反而勾起了苏建国的好奇心。

“你是他们的婶子,有什么好的建议都可以提。”

熊春梅等的就是这句话,连忙道“昨儿我家嫂子过来了,我跟她聊起孩子读书的事儿,我嫂子就说,其实念高中不如念中专好。咱们县里高中,虽然是重点,但是录取率也是很低的,一百个里头能有一两个就不错了。这要是费了三年时间读完高中,却考不上大学,不等于白白浪费了三年时间嘛”

顿了下,熊春梅又道“按照恬恬他们的成绩,上个省重点中专是很好的,三年后毕业,国家包分配,工资高,福利好,这可是妥妥的铁饭碗,可不比参加高考搏那百分之一的概率强多了”

苏奶奶不懂这些门道,但听熊春梅说的那么好,也心动了“听你说得这么好,这个什么师范中专,随便谁都能报考吗”

“那自然还不是人人都能上,要尖子生才能被录取呢我哥的女儿,四年前中考全县第三,成绩跟咱家两个孩子差不多,这不就录取了省师范中专吗师范类中专还有补贴呢,基本不需要家里掏钱,去年刚毕业就进了教育局,多好的单位,工资高,还清闲,过年过节就发一大堆的东西,吃都吃不完女儿出息了,我家嫂子可神气了,现在说话的声音都高了很多”

苏建国听了有些心动,中专才上三年,学校还发补贴,不需要家里花钱,毕业出来包分配,单位还这么好,算算的确是比念大学划算。

苏奶奶在旁边问“那中专毕业都能分配到这么好的单位”

“那是肯定的,我那娘家哥哥的女儿,就您见过的婷婷,人以前跟恬恬成绩差不多,也是读了中专,现在已经毕业了,在市教育局工作,每个月孝敬她爸妈都是好几十块钱。”

熊春梅压根也不知道婷婷的工资是多少,她就是瞎吹,怎么好怎么来。

苏奶奶大字不识一个,果然上当,连忙问道“那读了大学又会怎样,国家分配工作吗,工资会不会更高”

“妈,这大学哪有这么好考的,而且考到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都是不好说的,七年以后是个什么情况,谁也说不准哪所以人家中考考得好,都选择去读中专,咱家恬恬和泽涛刚好成绩也够,所以我才来说的,我可是为了两个孩子的前途着想”

苏奶奶一听,这还有什么可纠结的,当即对苏建国道“建国,这么大的事,你可别由着两个孩子乱来,就让他们填中专,别去读什么高中了。”

苏建国却皱着眉,没有立即答应。

之前他与苏恬打过赌,如果她能考上重点高中,自己想尽办法也会供她读书,这会儿反悔,好像不占理。

再说了,苏恬那牛脾气,要知道他反悔了,岂不是要在家里闹个天翻地覆。他一个当爹的,倒不是怕女儿,就觉得有点儿麻烦。

熊春梅见他不吱声,心里有点儿急,一个劲儿往苏奶奶那边看。

“建国,你还在犹豫什么,难道你真的要随那两个孩子去折腾,他们才多大年纪,懂什么”苏奶奶重重的顿了下拐杖,说道。

“妈,您别急,我知道了,让我再想想。”苏建国看向熊春梅,幽幽道,“弟妹真是为两个孩子考虑”

上次老二一家偷钱的事情,到底还是给他留了个不好的印象,苏建国生性多疑,忍不住有些怀疑熊春梅的目的。

熊春梅被他问得有点心虚,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她是占理儿的,于是声音就格外洪亮了“大哥,恬恬他们有出息,我们当叔婶的脸上也有光,自然希望他们好的,大哥要是怀疑我,那就当我没说过”

其实她是有私心的,念中专时间短就算了,她娘家嫂子说了,国家还有补贴,相当于不用花钱就能读完三年,而家里省下的那些钱,他们自然也会跟着沾光。

可这话不能当着苏建国的面说,免得他大哥怀疑他们别有居心。

苏建国点点头,这回他也不傻,去单位上也找别人请教了一下,得到的信息果然印证了熊春梅的话。

现在中专的形势一片大好,如果不是成绩顶尖的,还真的上不了,反倒是重点高中的分数线还低一些呢,于是他很快打消了怀疑的念头。

中专三年不用家里花钱,毕业就参加工作,比大学生多了四年的工龄,怎么想都是划算的。

苏建国一双小眼睛微微眯起,精明的光芒流泻出来,心里便有了打算。

到了晚上,苏恬三人从店铺回来,虽打扫收拾,忙活了一天,挺辛苦的,但想到很快就能新店开张,心情却是极好的。

一开门,就看到苏建国翘着二郎腿,坐在客厅,仿佛专门在等他们。

苏恬顿时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只见苏建国朝他们招招手“恬恬,泽涛,你们过来坐下,我有事情跟你们说。”

作者有话要说 二婶虽然是有私心,但是在八十年代,中专的确是很多人的选择,考中专比考大学竞争都激烈,毕竟铁饭碗包分配多四年工龄,更重要的是,还能农村户口转成城镇户口,吸引力是很大的,所以很多中考的状元尖子生都选择了念中专,而不是上高中。

这在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当时,中专生的素质和水平完全不比大学生差,甚至还更高的。

直到95年大学改革,大规模扩招以后,大学生泛滥了,中专生才变得不值钱了,后来中专也都变成了大专。中专这个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