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金算盘 > 第 54 章

金算盘 第 54 章

作者:木木木子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36 来源:就爱谈小说

此为防盗章, 达到比例没有防盗哈 莫氏这话一出,皇后跟韩国公夫人的脸色就都变了,在座的其他人也都是只当没听见刚刚的话。

皇后没想到莫氏会这么不给她脸面, 不过就算是心里再恼火,在这慈宁宫也没她撒气的地儿:“真是多谢镇国侯夫人提醒,不然本宫这一高兴, 都忘了‘君臣有别’了。”

“今儿是太后娘娘的千秋大寿, 皇后娘娘太高兴一时忘了规矩也是在情理之中,”韩国公夫人适时的打着圆场:“倒是莫妹妹太较真了。”

莫氏才不管那娘俩唱得什么双簧,反正她镇国侯府跟韩国公府是结了世仇,这辈子是不可能和睦共处的。她翻了一个白眼, 扭头就拉起陈氏的手, 开始低声说起昭亲王跟五娘的婚事:“你母亲最近也要开始忙了, 谁能想到日子会这么紧, 不过这样也好, 两个孩子年岁都到了。”

因着前些日子镇国侯给他们伯府撑腰的事儿, 陈氏对镇国侯府很有好感,再说刚她也瞧见了太后娘娘对她这娘家弟妹的态度可是亲近得很。这慈宁宫里暗潮涌动,陈氏心里也明镜似的, 恐怕这镇国侯府跟韩国公府之间还有他们不知道的龌龊。

不过这些都不关他们伯府的事儿, 韩国公府那位要入昭亲王府的韩家嫡孙女,陈氏也瞧见了, 是个美人, 外表看着有些柔弱, 但是那似笑非笑的眼神就把她整个底给漏了。

陈氏反手握住莫氏的手:“您说得在理儿,自从婚期定下之后,母亲就忙得脚不沾地儿的。您也知道我家小妹是最小的,几个哥哥姐姐都比她大上一大截儿,她啊,不但是母亲的命根子,也是我们这些哥嫂的心头肉。”

“你回去跟你母亲说就说是我这个当舅母的拍着胸脯保证的,让她放心,定不会让五丫头受委屈,”莫氏也喜欢大大方方的姑娘,这不比不知道,一比就看出高低了,那坐在对面的韩家女,还是嫡出呢,自入了慈宁宫,那眼神就没个消停的时候。她们都是成了精的狐狸,还能估不出那韩氏女的斤两。

“看您说的,”听了莫氏的话,陈氏在心里默默打算着回去把给镇国侯府的年礼再加厚几成:“咱们王爷也是个好的,今儿我也算是有福气,进宫刚巧遇见,真真是龙章凤姿。”

“性子也好……”

五娘两只耳朵竖得高高的坐在一边听着她们的叙话,在对面那韩冰卿又一次把眼神放在她身上的时候,她终于抬头回视了韩冰卿。

那韩冰卿估计是没想到五娘会突然抬头看她,正巧逮到她还未来得及收回的目光,一时间韩冰卿有些尴尬。五娘见她那有些不自然的撇头,嘴角一弯,笑了。

“说来这赐婚的懿旨已经下了有些日子了,”皇后那边奉迎了太后半天,也不见太后给她个好脸,心里的火有些压不住了,刚巧瞥到五娘脸上的笑,她就忍不住出声了:“本宫还未见过安平伯府的五姑娘呢。”

五娘闻言,就起身来到大殿中央行礼:“金氏五娘给皇后娘娘请安,皇后娘娘吉祥。”

皇后看着五娘的脸,好一会也没叫五娘起身。五娘微微低垂着头,脸上依旧带着笑,也好似完全不在乎皇后的迟疑。

“哎呀,”又过了一会,皇后才笑着说:“瞧瞧本宫这没出息的样儿,安平伯府的五姑娘可真真是好容色,竟叫本宫看呆了,快起来吧。”

五娘丝毫不在意:“多谢皇后娘娘。”

皇后从手上脱下只景泰蓝手镯,递给了站在她一边的燕嬷嬷:“本宫来时匆忙,也没带什么好东西出来,今儿算是头一次见,这手镯还算拿得出手,就赏你吧。”

太后坐在一边,眼睛轻轻眨了一下:“皇后给你,你就拿着吧。”

“是,多谢皇后娘娘赏赐,”五娘脸上依旧淡笑着,全然不在意皇后的敲打,她上前了几步,伸出了细长白皙的左手,露出了太后娘娘之前赏赐给她的那只紫玉镯。

燕嬷嬷原本想要把那只景泰蓝手镯戴在五娘的左手上,不过在她看见那只紫玉镯之后,就拿着皇后的那只镯子退到了一边跪着了。

皇后在见到五娘手上的那只紫玉镯之后,她就忽地从榻上站了起来,脸上的笑再也绷不住了,右手中的帕子都飘落在地,过了几息,她才颤着音说到:“母后很喜欢五姑娘?”

太后轻笑着说:“她是哀家亲自挑的,自然是很喜欢,也很满意。”

皇后的双腿有些发软,她是先帝圣旨赐婚的,她很早就知道她不是太后满意的儿媳,太后当年属定的太子妃人选是奉国将军府的赵希冉。

当年她嫁进东宫的时候,她也想过要好好孝敬太后,让太后对她改观,可是太后的心好似石头一般,怎么都捂不热,她尽力了,就不想再自讨没趣。

皇后用力眨了几下眼睛,憋回了眼泪,坐回到榻上,不过双目还是有些湿润:“母后高兴就好,五姑娘这份礼,本宫日后再补,你先回去坐吧。”

“是,”五娘收回了左手掩在袖子里,她用手指轻轻抚摸着腕上的紫玉镯,心想着这紫玉镯不会就是大景的开国始皇送予孝文成皇后的那紫玉镯吧?不然皇后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会失态成那副样子。

“太后娘娘,”魏公公快步走进来回禀:“大长公主与辅国公夫人及其小姐来了。”

太后伸手摸了摸炕几上的杯子,才开口说到:“让她们进来吧。”

自先帝死后,黄氏每年只能进一次慈宁宫,而每次走进慈宁宫的时候,脑子里都会想到她出嫁时,镇国侯对她说的那句话“自此以后,你不许再用周这个姓氏”。

是的,她是辅国公夫人黄氏,不是黄周氏。她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她自己争取得来的,她想要过得好一点有错吗?

太后看着跪在她面前的女人,心都揪在了一起,要不是强压着,她几乎想要上前去撕了她。要说她周作灵这一生最恨的也就只有三人:先帝、奉国夫人韩氏,剩下的那一个就是眼前的这个女人,她的好堂妹:“都起来吧。”

“谢母后(太后娘娘)。”

大长公主起身后就笑着扫了一眼殿内的人:“儿臣还以为儿臣来的算是早的,没想到还是晚了些。”

太后也不欲与她多说,实在是她不想见那黄氏娘俩杵在她眼前,她怕她下一刻就控制不住自己:“都找位置坐吧。”

大长公主笑了笑就坐到了韩国公夫人让出的位置上,而黄氏看了看坐在太后下手纹丝不动的镇国侯夫人,后便带着女儿来到韩国公夫人的下手坐下了。

皇后这会已经调整好仪态,一脸欣喜地看着黄英:“有些日子没见英丫头了,怎么看着好似纤瘦了不少?”

“姑娘家家的还是要长点肉,看着有福气,”莫氏没等黄氏开口,就笑看着太后说:“还是咱们五丫头瞧着舒服,太后娘娘您说是不是?”

“是这样,”太后笑着看向五娘满意地点了点头:“那弱柳扶风的,跟风一吹就倒似的,看着更是一点精气神都没有。哀家瞧着五丫头这样子挺好,要是再长点肉就更好了。五丫头你可不许学人节食,把自己搞得跟皮包骨似的,哀家光看着就不高兴。”

五娘起身朝太后福了一礼:“五娘谨遵太后娘娘教导。”

“快坐下,”太后抬了抬手。

韩冰卿瞅了一眼坐在她上手的黄英,见她脸都白了,心里默念了句“蠢货”,后就把眼神投向了一直注视着太后娘娘的辅国公夫人黄氏。

韩冰卿心里一肚子数,不要说昭亲王现在已经有了准王妃,就算是没有,也应该轮不到黄英。

辅国公夫人黄氏是现任镇国侯小叔家的嫡女,不过黄氏自幼父母双亡,被前任镇国老侯爷接进府里养着。自她出嫁之后,就再没有回过娘家。不知道是她不想回,还是镇国侯府压根就不让她进?

黄英抬首看向坐在对面的五娘,心头顿时酸涩无比,那就是他的准王妃吗?可真漂亮,他是不是很满意?应该是满意的,毕竟他要是不满意,太后跟镇国侯夫人也不会这么高看这位五姑娘。

五娘早就察觉到黄英盯在她身上的眼神了,过了一会她微微扭头看向了黄英,见她面色苍白,眼中含泪,就微笑着朝她点了点首,后又再次扭过头,安安静静地坐着了。

大概半个时辰之后,后宫妃嫔跟各家女眷也都到齐了。碧霄宫那里的管事太监过来回禀说一切已经准备妥当,在座女眷可以入席了。

五娘跟在镇国侯夫人和陈氏身后,走出了慈宁宫。

刚走了没多久,辅国公夫人黄氏就领着女儿渐渐挨了过来,她有意走到莫氏身边,迟疑了很久,才终垂首低声叫了一句:“大嫂。”

莫氏瞥了她一眼,嗤笑一声,也不避讳四处竖着耳朵的人群,开口毫不留情:“可别这样叫,当年你出嫁的时候,侯爷就已经说了你再不是我镇国侯府的人,也不许再用周姓。”

说到这莫氏顿住了脚步,转身面向黄氏,眼神冰冷:“如果你忘了,那今天我作为镇国侯夫人就替他再对你说一遍,黄氏你自出嫁那一日起,就跟我镇国侯府再无瓜葛,有些事情在你那算是过去了,但在侯府这却永远不会被原谅,如果你还有一点良心,就想想……就想想老侯爷吧,希望你牢牢记着今日我说的话。”

“大嫂,”黄氏眼里的泪有些含不住了:“我……我……”

五娘起身之后,她的三个哥哥就上前去打点了,毕竟她身为女眷,不好出面。

“真是恭喜伯爷了,得了王爷那样的好妹婿,”礼部侍郎脸上堆满了笑,安平伯府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谁能想到金家那五姑娘能被太后娘娘看中赐婚给昭亲王做王妃呢?昭亲王可是太后嫡子,身份极贵,这金家出了一位王妃,也算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多谢多谢,”安平伯亲自给来府里宣旨的官员和宫人们发红封,他的两个弟弟也跟着应酬:“有劳了。”

礼部侍郎李延也没跟他们客气,收了红封:“那在下也沾沾贵府的喜气,等大婚之时,还望伯爷不要忘了在下,在下也想来府里讨杯喜酒喝。”

“一定一定,”安平伯赶忙应道:“到时还请李兄赏脸。”

五娘接了懿旨之后,就被府里的女眷簇拥着回到后院常宁堂。她坐在椅子上,打开手中那道明黄色的懿旨,又看了看,最后目光凝聚在那个红彤彤的凤印上,嘴角一弯笑了。

米氏坐在主位上,难得的她也有愣神的时候,不过看到闺女脸上那有意思的笑,就回神了:“你这笑是什么意思啊?”

陈氏妯娌几个心里头都还懵着呢,婆母这话也叫得她们醒了神。陈氏还是有些不相信,她捏了捏自己的大腿:“这……这是真的吗?”

“母亲,”元娘火急火燎地进入屋里,脸上有些急切:“听说太后给小妹赐婚了?”严明差人回去告知她的时候,她还不信,连忙让人套了马车回府。可是到了荷花弄,离得老远,车夫就说伯府门前有禁军侍卫守着,也就由不得她不信了,只是心里还需一句准话。

米氏把元娘招到身边来:“我们也是姑爷来通知的,不然今天伯府恐怕就要失了礼数了。”她昨儿还在担心她家老闺女嫁不出去,谁能想到今儿老闺女的婚事就铁板钉钉了?

“赐给了谁家?”元娘双手紧握着绣帕,严明差人来家里也没说清楚,她都担心死了,实在是京里的纨绔不少,她小妹是个好的,可千万不能丧在那些败类手里。

米氏叹了口气:“昭亲王。”

“什么?”元娘又有些不信了,恐怕她是听错了:“您说昭亲王?”

“是,”米氏点点头,这门亲事太贵了,就不知道是福是祸?

“侧妃?”元娘的心像是被谁给抓住了一样,侧妃也是妾,听着好听罢了。

这次,米氏倒是笑了:“是王妃。”

“真的?”元娘有些质疑,突然她眼前冒出一抹明黄。

五娘走到她大姐身边,把懿旨递给她:“自己看看,你妹妹我现在也算是准王妃了。”

元娘颤着手接过那道懿旨,打开看了起来,好一会她才慢慢合起懿旨:“先让我缓缓。”

米氏看向五娘:“你是怎么想的?”

五娘看了看她娘,眼神一转又看向她大姐手中的懿旨:“有了这道懿旨,我还能怎么想?当然是开开心心安安分分地待嫁。”

她才十五岁,年轻着呢,好日子还没过够,谁想死?再说她是王妃,日后也不用伏小做低,也不用天不亮就起身给长辈请安,王府里除了王爷,就她最大,这么一想日子好像很好过。

“你心里明白就好,”米氏握住女儿的手:“日子都是人过出来的。”

五娘倒是没什么担心的,昭亲王不嫖不赌的,她又有银子。不对,银子?她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娘,咱们是不是应该盘盘这十年的账,让人要债去?”

“啊?”元娘终于缓过神来了:“要什么账?”

屋里的人都盯着五娘,有些哭笑不得,都这时候了,她竟然还能想到要账。

倒是米氏笑了:“是啊,闺女大了,又有了这么一门好亲事,这嫁妆可不能少,我这手头还真有些紧。”

“母亲,”陈氏被她们娘俩弄得一愣一愣的:“小妹的嫁妆,咱们公中出。”

“不了,”米氏摆摆手:“有些积年的老账,是应该要彻底算算了,都拖了十年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想必那几家也都是讲理的人家。”

五娘给兮香使了个眼色:“去把我那里存着的那些册子拿过来,这些账就拿着我这准王妃的名头去要吧。”反正她刚刚也细想过了,从这赐婚旨意来看,恐怕太后跟昭亲王未必就看得上那几家。

“是,”兮香心里头高兴极了,这回她们终于也有底气说话了。

昭亲王府前院的三思堂里,一位身着黑色云纹长袍的男子,双手背在身后,站立在书案前。

“王爷,”一名中年男子,大冬天的还手持着一把破扇子,嬉笑着朝黑衣男子拱礼道:“彦某恭喜王爷,贺喜王爷,喜得良缘。”

“你很高兴,”这名黑衣男子就是昭亲王,他承袭了他母亲的那双桃花眼,眼神深邃,但却不见丝毫多情,只透着冰冷;一双剑眉,斜飞入鬓,醒目得很;硬挺的鼻梁,勾勒得整个面部立体如雕刻一般精致,真真是俊朗极了。

“王爷要大婚,彦某自然是高兴的,”这位看似像先生的男子,一手抚着胡须:“据彦某所知,王爷未来的王妃可是位不缺银子的主儿。”

安平伯府那位差点嫁不出去的五姑娘被赐婚给昭亲王,一时间惊着了整个京城,还没等人回过味来,这准亲王妃就做了件大事,让京里的人看了好一番热闹。

次日一早,将将辰时过,安平伯府的总管童鸣就拿着账本去了韩国公府收账。这童鸣刚进韩国公府的门,京城里的大街小巷就都知道未来的准昭亲王妃派人去韩国公府收账,据说韩国公府欠那位准王妃将近二十万两白银。

二十万两白银,那得多少银子啊?

昭亲王府里,彦先生这会刚好在昭亲王的书房,脸都红了,兴奋得不得了:“二十万两啊!韩老贼也太不是东西了。不行,王爷,彦某觉得咱们王妃这银子可能有点难收,您应该伸伸手……嘿嘿……到时咱们也可以要点……那啥……辛苦费……哈哈……”

昭亲王没有理彦先生,不过他脸上倒是有了些笑意:“胆子倒是不小,也还算聪明。小应子,准备马车,本王要出府。”这次进京,他手头已经有了十万两黄金,现在还差一些,看来他要问某人先借一些才行。

小应子朝彦先生翻了个白眼,真是个没见识的穷鬼,不过二十万两白银,他还是赶快去准备马车,不然让韩国公那贼子跑了可怎么得了:“奴才这就去。”

“王爷,彦某昨儿已经打听清楚了,咱们王妃可是把金算盘,”彦先生现在是越来越喜欢他们这未来的主母了,比喜欢金子还多一分,实在是那位太会赚金子了:“京城里共有六家十六商铺,都是规格一样的三层小楼,卖的都是女人家喜欢的金银首饰跟江南的胭脂水粉,这都是咱们王妃管着的,不过她从未出面过,生意都很不错。”

“她可不单单只有这么点本事,”昭亲王想到他昨晚收到的资料,他对他这位王妃还是有几分满意的,希望他给她底气,她能让他更满意:“本王甚喜。”

彦先生闻言也不嬉皮笑脸了:“皇帝这次倒是做了一件好事,不过也不关他什么事儿,还是太后娘娘看得长远。”

苏岩的《春水图》一出,在座众人面上的表情就有些管控不住了。说到苏岩的《春水图》,那就必须要提到状元楼。

这《春水图》第一次在京城露面,就是被挂在状元楼的,而这状元楼是谁的产业?众人的目光就不禁看向了坐在太后边上喝着小酒的昭亲王。

对了,这状元楼就是昭亲王的产业。还记得这《春水图》刚被挂到状元楼的时候就引来了各路名士文人的鉴赏,鉴赏结果当然就只有一种,那就是挂在状元楼的那幅《春水图》确确实实是商朝隐士苏岩的成名之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