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金算盘 > 第 66 章

金算盘 第 66 章

作者:木木木子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36 来源:就爱谈小说

今天京里发生了不少事, 而且件件都是大事, 奉国将军府的事虽有他父亲压着, 但外头还是有了不少传言。赵谦赶回来看看顺便向赵寅汇报密道挖掘的进度:“秘道口总共有两百三十二处, 最远的就是通到西城门, 最近一个出口就在南一巷那。”

赵寅背手站在书案前,看着墙上的那副《猛虎下山》,眼神阴鸷:“尽快挖,京里的人真是不好对付,咱们得小心了。”今天这一出,昭亲王是在挑衅他。不急, 他不能冲动。有一天他会跟他对上的,而且他还知道那一天已经不远了:“赵冲到哪了?”

“已经到江州了,”赵谦回道:“三弟传信过来说他们准备在江州郊外安营, 过几天继续北上。”

“可以。”

赵谦忍了半天终是把话说出了口:“父亲, 关于昭亲王今天的举动, 您稍安勿躁,他就想您先动, 他在逼您。”他父亲跟他祖父是两个极端,他祖父太保守,做事瞻前顾后;而他父亲又太急功近利,有时难免会失了分寸, 韩国公府就是一个例子。

“为父知道, ”赵寅看着好似很平静:“你先退下吧。”

“是”

赵谦刚出了外书房走了没多久, 就撞见了他母亲身边的青檀姑姑:“我母亲找我, 有说是什么事吗?”

自今天早上,青檀的心就一直吊着,她总觉得夫人有些不对劲:“那倒没有,只是早上夫人被将军斥了两句,估计心里有些闷,大爷去看看吧,也劝劝夫人顺着些将军。”

自上次他父亲跟他谈话之后,他就不怎么去后院给他母亲请安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知道了,我这就去。”

“这就好,”青檀低垂着头,稍稍看向赵谦来时的方向:“大爷您先去孑然堂,奴婢还要去门房,托小闷子跑一趟第一楼。”

“好,”赵谦没有多问就直接离开了。

青檀走向门房的方向,遇到一个拐角口,就躲了过去,等了一会,见赵谦走远了,她才从拐角地方出来,急匆匆地去了赵寅的书房。

赵谦到孑然堂的时候,冯氏正在煮茶,他走了进来朝冯氏拱礼道:“母亲,儿子来给您请安。”

冯氏瞥了他一眼,当初生这个儿子,她也是拼了命的,就是不知道这个儿子心里还有没有她这个娘:“你来了,坐吧。”

赵谦坐到了冯氏左下手的椅子上:“今早府里那事没吓着母亲吧?”对于那些死士的死,他也是十分痛心。他管着东南军的军饷已经好几年了,自是知道培养一批死士或者暗卫要花费多少金银。一夜之间,两千死士都没了,可昭亲王一早上竟还有精力跑去辅国公府废了安王,这大概就是差距。

冯氏朝赵谦招了招手:“你过来,尝尝我刚煮的茶。”

“是,”赵谦来到冯氏身边,接过她递过来的茶,小小抿了一口,品了品:“茶香扑鼻,味道清醇,母亲煮茶的手艺堪称一绝。”

冯氏笑了,坐到榻上:“好喝就多喝一点吧。”

赵谦貌似很喜欢一般,喝完了一杯,又自己倒了一杯:“母亲今日叫儿子过来可是有什么事儿?”

“也没什么事,就是见你几天没过来请安,心里有些担心,”冯氏笑看着赵谦:“谦儿,青檀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她见儿子的眼神越来越空洞,就扯了个问题试试他。

此时赵谦的神智就好像已经如他的眼神表现出来的那样,听到冯氏的问话,他本能地把他知道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她说要去门房让小闷子代跑第一楼,不过她没去门房,而是去了书房。”

冯氏见状,便拉着他去了边上的小书房:“你这次回来是为了什么事?”

“筹措军饷,”赵谦依旧如实回答。

“军饷哪里来?”

“国库……”

一盏茶之后,冯氏拿着手中的两张纸,心彻底死了:“原来……原来我这么多年的付出,竟会得来这么个下场,你走吧,不要再来孑然堂了,你就跟你那个父亲一样,都是狼心狗肺。”

赵谦闻言,木木呆呆地走出了孑然堂,只是冯氏不知道赵谦出了孑然堂,眼神就清明了,他头仰起看天,眼角有了丁点湿润:“娘,儿子只能为您做这么多了。”他不能背叛他父亲,但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娘死。

他娘身边的青檀早就是他父亲的人了,至于那药,东南军已经用了很多年了,这还要多亏了那青檀。他今天之所以陪着他娘演戏,就是希望她能对父亲死心,到时京城乱了,她也能按着他给的密道图离开这里,至于他,就只能生死由命了。

昭亲王府的前院书房里,严明到的时候,安平伯两兄弟已经在座了:“两位舅兄今天是来接岳母大人的?”

安平伯两兄弟起身回礼:“你也来了,可去给太后娘娘请了安?”

“请了,元娘也来了,这会正在寿安堂太后娘娘那里,”现在京城形势越来越诡异,严明今天去都察院点了个卯就立马回家接了他娘子过来了:“王爷呢?”

提到昭亲王,安平伯脸上的神情就好看不少:“王爷带着小王爷骑马去第一楼给太后娘娘买脆皮鸭了。”

第一楼的脆皮鸭天下闻名,刚刚在后院,小王爷收了红封,就被后来的昭亲王给带走了,看昭亲王牵着小王爷,父子两有说有答的样子,就知他们感情很好,这样他们就放心了。皇家一向以子嗣为重,小妹现在有两个小王爷傍身,日后就算昭亲王荣登大位,也不必忧心。

严明也很看重他家小姨子的两个儿子,无论如何那两个孩子不能有事:“怪道刚在太后娘娘那没看到小王爷,那估计一会也快回来了。”

他话音刚落,昭亲王就推门进来了:“你们都到了?”

三人纷纷起身拱礼:“王爷。”

“坐吧,”昭亲王走到书案后面坐到太师椅上:“今天你们过来得正好,本王也有事要与你们说道。”

“王爷请讲,”其实昭亲王不说,他们心中也有点数,宫里闹鬼,太后回京,安王被废等等,昭亲王一系列的动作下来,只怕离起事不远了。

昭亲王看着坐在下面的三位,说来他媳妇娘家的几个兄妹还都不错,大概是不争气的已经逝了吧,当然也有他家那位岳母管得好的缘故:“在母后寿诞之前,家里除了要参加宫宴的留在京里,其他人就都送出去。”毕竟到时他也是要退出京城的。

闻言,三人心中一震,没想到真是太后寿宴那天:“多谢王爷提点,微臣等回去就着手办这事。”

“至于留下的人,本王到时会有安排的,你们也不必担心,”现在离他母后的寿宴还有两个月,想必那赵寅应该不会让他失望,密道他是一定要借用的:“这几天估计会有御史文官弹劾本王,严明你看着点,至于其它就不用,只需留意就行。”反正他也不怕他们弹劾,不过就是怕他们闹得太过,伤了他的名声。

“是,”能不被弹劾吗?废了一个皇子,还是皇帝的长子,严明心有点累,这王爷还真的是什么都敢做。

后院寿安堂,小算盘趴在炕几边上,抱着面皮卷脆皮鸭,吃得是满嘴流油。五娘看着她家小胖子,真的是快没脸了:“盘盘,脆皮鸭好吃吗?”说好的是给他祖母跟外祖母买的呢,怎么现在就他在大口大口的吃?

小算盘使劲点了点头:“好痴。”太后坐在他身边,不时地拿帕子给他擦嘴:“好吃,祖母明天就让你芍嬷嬷去第一楼学,以后咱们想吃就吃。”她虽未得良人,受了不少罪,但荣华富贵她的确是享了不少,现在含饴弄孙了,更是添福。

五娘坐在米氏身边,无奈笑问了:“既然好吃,你怎么不卷一个给祖母跟外祖母?”

小算盘一听,就把他抱在手里吃了半天的卷子,杵到他祖母嘴边:“祖母吃,”一边说他还一边砸吧着小嘴:“好吃,真好吃。”

太后竟也不嫌,还没等五娘阻止,就直接咬了一口,细嚼慢咽,吃了下去:“确实好吃,不怪咱们家盘盘喜欢,明儿让你芍嬷嬷赏五两银子给那厨子。”

小算盘依样画葫芦,又让他外祖母吃了一口,接着就看向躺在他身边睡觉的小秤砣:“砣砣小猪猪,等醒给吃。”

元娘坐在米氏的下手椅子上,这里的榻可不是她能沾的,不过她母亲能坐在太后娘娘的右边,她也是与有荣焉的:“弟弟太小还不能吃,等长到您这么大才能吃。”看太后跟小妹之间的互动交流,元娘也就放心了,有两个儿子护身,日后只要能护着孩子长大,那小妹也就不用愁了。听严明的意思,昭亲王怕是想要反,哎,她也管不了,只希望不要出什么岔子。

入了十一月,京城的雪是一场接着一场的下,转眼就到了十二月。

乾明殿里,景盛帝看着跪在地上头发灰白的燕嬷嬷,他还是有些不信他刚刚听到的话:“你再说一遍,皇后怎么了?”

燕嬷嬷依旧像两个月前出宫时那样,穿着一身素衣,就是没了之前的圆润,消瘦了不少:“皇上,慧明师太已经崩了。”

以前皇后娘娘太傻,后来不傻了,却又把事情看得太彻底。她服侍了皇后娘娘一辈子了,皇后娘娘最后的遗言她这个老仆人是一定要给她带到的:“皇上,慧明师太临终遗言,要逸王殿下去陕州小慈恩寺后山为她结庐守孝三年。”说完她就把皇后生前绝笔双手奉给了景盛帝:“请皇上过目。”

景盛帝依旧不相信皇后会就这样死了,他一手撑在御案上:“说她是怎么死的?”她不是说只有出了家,她才能活得好一点吗?为什么这才过了两个月,她就没了:“你老实交代是不是你这奴才没伺候好她?”

要不是为了让皇后不白死,为了逸王能活命,她早就随她主子一起走了,还会来见皇帝这个狗东西:“皇上,慧明师太带着韩氏一族刚出了京城没两天,天就不好了,她为了赶路几乎不眠不休,只花了十天就到了陕州。”

说到这,燕嬷嬷就泪湿了双目,哽咽着继续说:“等安葬了韩氏一族,慧明师太就去了小慈恩寺静修,只是刚歇下来,师太就病了,请了大夫说是心有郁积,再加上积劳成疾,寒邪侵体,早已经回天乏术……”

“心有郁积,”景盛帝笑了,笑着笑着泪就下来了,活着的时候,他还没觉着怎么样,死了,她死了,他才想起她的好:“心有郁积,怪朕,是朕不好。”是他让她没了娘家,是他叫她没了尊荣:“婷儿,现在宫里没了高氏,没想到你也走了。”

前几天,他查明高氏给他下毒,就处置了她。那时他就在想这满宫的女人,只怕就只有那么一个是爱过他的,可是她却是被他伤得最深的。

燕嬷嬷跪在地上,眼泪也滴了下来,斯人已逝,后悔又有什么用:“皇上,慧明师太还在陕州等着逸王殿下,她要等逸王殿下给她送终……请皇上成全……”

景盛帝瘫坐到龙椅上,拿过刘光捧着的那封绝笔信件,打开看了几遍:“刘光,传朕旨意,命逸王及刻赶赴陕州,操办慧明师太的身后事,再着礼部加封慧明师太为‘慧明神尼’,好好办。”

“是,”刘光默默叹了口气,这皇家好歹还有点子真情,皇后娘娘到底是可惜了,不过为了逸王,想必她也是心甘情愿的。

逸王府,逸王看完燕嬷嬷奉上的那封信,面上虽无表情,但双目已经红了:“我娘太傻了,她怎么会以为只要我出了京城就能保住这条命了呢?”他这条命早就已经在阎王名册上写着了。

燕嬷嬷躬身立在逸王身旁:“王爷,您还是收拾收拾,早点启程吧。”只有出了京城,才能有活着的机会,皇后何尝不知她是拿命在赌,可是为了儿子,她不得不这么做。

“嬷嬷先下去休息一下,”逸王收好那封信:“本王要出府一趟,回来咱们就启程。”最近他不止一次感激自己曾经的野心,要不是以前心太大,他也不会一直压着府里的妃妾,不让她们有孕。现在好了,他真的是孑然一身,也算应了他之前想的,就算失败,死也只死自己,不会拖累子孙。

逸王策马去了昭亲王府,不管怎么样总要试一试,他娘不能白死,他终是不能辜负她的:“律……”

昭亲王已经知道皇后死在陕州的事,他这会正站在前院书房的廊下等人。

小应子跑进来回禀:“王爷,逸王来了。”

他等的人来了:“让他进来。”

自韩国公府一门被灭,逸王就不再身有亮色了,今天的他依旧是一身黑:“小侄给九王叔请安,九王叔金安。”

“起吧,”昭亲王扫了一眼逸王:“你准备什么时候离开?”不管怎么样,他能来,就说明他心里有底。

逸王倒也没瞒,反正也瞒不过:“从这回去,就离开。”

昭亲王给小应子使了个眼色,小应子就拿出之前王爷给他的那个香囊:“这个你拿着吧,你母后遗言让你给她守孝三年,那你就安安分分的在陕州待着,你要是还知点事,就应该明白她是为谁死的,不要白瞎了她的这片慈母心。”要不是看在皇后以命换命的份上,他是不会提点他的。

逸王双膝跪到地上:“多谢九王叔教导,逸铭感五内。”

要说的话都已经说完了,他也不想再留了,背着双手就准备回后院:“等事情过后,你就入嗣韩氏吧,以后不要再回来了。”

逸王闻言笑了,对着昭亲王的背影磕了三个响头:“谢九王叔再造之恩,韩逸永志不忘。”也许他对他九王叔来说,从来都不是威胁:“娘,逸儿来了,逸儿会帮您照顾好那些孩子的。”入嗣韩氏,也是他想的,他娘为了他付出那么多,现在她已经不在了,他总应接手她未完成的事。

昭亲王回了后院寿安堂,在堂屋里没见着太后,就移步了边上的小佛堂:“母后。”

“阿弥陀佛,”太后拜了拜佛祖,才由他扶着起身:“逸王来过了?”

昭亲王扶着太后回了堂屋:“刚走,估计没一会他就要离京了。”

太后深叹了口气:“以前我总在想,当年我让皇帝有子嗣是不是做错了?现在想来,我没错。逸王那孩子虽有过错,但谁没有错过,他胜就胜在还没泯灭良知,还记着娘恩。皇后,还是叫她慧明师太吧,那也是个可怜的。”

当爹娘的,只要有心,没几个是不可怜的。她当年之所以让皇帝有子嗣,也是为了减少外界对她昭儿的关注。毕竟要是皇帝没有子嗣,那她昭儿就更招人眼了。

昭亲王知道他母后的意思:“儿子跟他说了让他入嗣韩氏。”

太后笑了,故意问道:“你就不怕他以后再生是非?”毕竟逸王身上流着皇帝的血。

昭亲王扶着太后坐到榻上:“儿子从不怕人找事,他要是敢,那正好也给了我理由斩草除根。”只有没本事的人才会保不住自己的人跟东西。

“祖母,”小算盘牵着他母妃的手,拎着一小篮子的橘子进来了,见他父王也在,脸上的笑就更欢了:“祖母、父王好,橘子甜。”

昭亲王看着他家这个回府之后又肥了一圈的小胖子,心情有点不好了,话说他有本事不怕人来抢,但这才到他膝盖的小胖子有什么本事,除了吃就是寻觅吃的跟睡:“你今天认了几个字?”

小算盘一脸他啥也不知道的样子,仰头看着他父王:“什么字?”没人教他认字啊。

昭亲王脸都冷下来了:“明天我就亲自给你启蒙。”他跟他媳妇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可不能就被这些不孝子孙给轻易败了,不然他死了都不能安生。

五娘见她夫君又想起给小算盘启蒙的事,不禁笑了:“好,明天开始就由你管着大的了,我也好着空出手来准备过年了。”太后的寿宴都是由礼部跟内务府在办,她不用费心,但这过年,不管到时是个什么情况,都是要好好准备的。

小算盘已经倚在他祖母腿边,开始吃橘子了。昭亲王看着他儿子那张小嘴一鼓一鼓的,苦笑着看向他媳妇:“他这肚子怕是铁圈的无底洞,我就没怎么见过他的嘴是闲着的。”

太后听了这话,不高兴了:“谁说的,你见过谁睡觉的时候还吃东西的,再说他这小,不吃能长大吗?”

小算盘立马附和他祖母:“对,长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